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99m)Tc标记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99m)Tc-hydrazinonicotinyl-Tyr3-octreotide,~(99m)Tc-HYNICTOC)显像探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价值。方法:122例行~(99m)Tc-HYNIC-TOC显像结直肠NE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灶位于阑尾26例、直肠90例、乙状结肠3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1例。静脉注射370~555MBq~(99m)Tc-HYNIC-TOC2h后,全身平面显像,随后行腹盆部SPECT/CT断层显像,各个病灶进行图像分析,测量靶/非靶放射性计数比值(target/non-target,T/NT),病灶判断以临床治疗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结果:~(99m)Tc-HYNICTOC结直肠NEN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2%、97.4%95.9%。病灶检出率为89.2%(199/223),阳性病灶T/NT平均值为14.3±9.7(1.3~37.9,n=199),G1与G3、G2与G3级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6,P=0.001;χ~2=19.775,P〈0.001)。此外,SPECT/CT断层配合全身平面显像可更加准确地发现病灶,结直肠NEN患者术前评估及疗效评价均有较好应用价值。结论:~(99m)Tc-HYNIC-TOC显像可准确、灵敏地探测结直肠NEN。

  • 标签: 99mTc标记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显像 神经内分泌肿瘤 结直肠
  • 简介:目的:研究超微血管显像(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5例患者行常规膀胱超声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者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SMI及CEUS检查,比较3种技术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血流显示差异,并观察造影剂进入病灶灌注模式,分析其灌注特点,最后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5例膀胱占位性病变患者共36个病灶,其中膀胱恶性肿瘤31个、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2个、腺性膀胱炎3个。SMI与CEUS膀胱占位性病变血流显示率为100%,明显高于CDFI(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提示恶性病灶35个,造影表现为快进慢退高增强;腺性膀胱炎1个,造影表现为慢进同退等增强。CEUS诊断准确率为88.9%。结论:SMI与CEUS均能提高膀胱占位性病变血流显示率。CEUS能实时观察膀胱占位性病变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具有较高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微血管显像 超声造影 膀胱占位性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TI-RADS)分级诊断甲状腺癌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甲状腺结节患者75例并进行外科手术或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aspiration,FNA),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双侧甲状腺进行扫查。根据TI-RADS甲状腺结节分级,选择TI-RADS3~5级患者63例(81个病灶),将甲状腺TI-RADS分级情况与病理切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TI-RADS分级鉴别甲状腺癌效能。结果:在63例患者(81个病灶)中,病理学活检结果显示,28个TI-RADS3级病灶中,良性23个(82.14%)、恶性5个(17.86%);32个TI-RADS4级病灶中,良性5个(15.63%)、恶性27个(84.37%);21个TI-RADS5级病灶中,良性0个(0)、恶性21个(100%)。TI-RADS分级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67%82.14%。TI-RADS3~5级病灶纵横比边缘、边界、钙化、血管充盈、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RADS分级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在高频超声检查甲状腺中,应用TI-RADS分级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胰腺肿瘤鉴别诊断与分期中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拟诊'胰腺肿瘤',并在检查后4周内获得病理学结果66例患者18F-FDGPET/CT检查资料。结果:恶性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2.2~21.6(平均6.45±3.44),低度恶性组病灶SUVmax为2.4~12.8(平均7.04±3.65),良性组病灶SUVmax为2.0~2.6(平均2.30±0.29),其中恶性组与良性组、低度恶性组与良性组SUVmax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及0.003),而恶性组与低度恶性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PET/CTN分期判断欠满意,但21.0%(13/62)病例因PET/CT发现远处转移而改变了治疗决策。结论:18F-FDGPET/CT有助于胰腺占位良恶性鉴别,虽然在胰腺癌区域淋巴结检出判断方面不具备显著优势,但对M分期准确评估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获得了最优化治疗。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18F-脱氧葡萄糖
  • 简介: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irtualtouchtissueimagingquantification,VTIQ)技术在不同直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TI-RADS)4类结节中诊断价值,并与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touchtissueimaging,VTI)技术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201个甲状腺TI-RADS4类结节VTIQVTI图像资料。甲状腺TI-RADS4类结节按不同直径(≤10mm>10mm)分成两组,VTIQ以剪切波速度(shearwavevelocity,SWV)表示,评价VTIQ、VTI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比较。结果197例患者201个结节中,恶性结节104个,良性结节97个。结节直径≤10mm者95个,VTI、VTIQ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AUC分别为81.25%、80.85%、81.05%、0.811,87.50%、78.72%、83.16%、0.831,95.83%、78.72%、87.37%、0.873。结节直径>10mm者106个,VTI、VTIQ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AUC分别为83.93%、72.00%、78.30%、0.780,76.79%、78.00%、77.36%、0.774,96.43%、60.00%、79.25%、0.782。结节直径≤10mm组中VTIVTIQ两者联合诊断优于各自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直径≤10mm组VTIVTIQ两者联合诊断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I、VTIQ及两者联合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均有诊断价值,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可作为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重要辅助手段。VTIVTIQ联合诊断直径≤10mm结节优于各自单独诊断,随着结节增大,两者联合诊断效能降低。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目的比较高频超声、X线钼靶在社区妇女普查中诊断早期乳腺癌优缺点,探讨两者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11-20116进行妇女乳腺癌筛查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23例早期乳腺癌(TisN0M0T1N0M0)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0%(20/23),表现为实性占位16例,3例伴针尖样钙化,15例可见血流信号,4例为低回声区。X线诊断符合率为69.6%(16/23),表现为肿块影14例,边缘模糊及伴毛刺者5例,有小分叶3例,有毛刺及血管征者3例,合并钙化影者5例。1例局部未见肿瘤影,1例表现为微小钙化。高频超声、X线钼靶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结论高频超声在社区妇女乳腺普查中早期乳腺癌发现有重要价值,联合X线钼靶可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高频超声 X线钼靶
  • 简介:胰岛素瘤(insulinoma)属于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相对少见。美国梅奥诊所一项为期60观察性研究[1]及后期患者系列研究[2]显示,胰岛素瘤发病率为0.4/10万。本研究回顾1例典型胰岛素瘤患者完整诊疗过程,以提高对此类疾病早期识别及规范诊治。

  • 标签: 胰岛素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改良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主动脉瓣大小相关性,比较改良与传统测量方法差异。方法:2014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传统(左室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A组,18例),2015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改良(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测量(B组,21例),比较2组测量结果。记录术中所用人工瓣型号,分析2组测量结果与人工瓣大小相关性,比较2组间人工瓣大小差异;追踪患者术后1周、3个、6个12主动脉瓣口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2组人工瓣置换术后近期效果。结果:A组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瓣大小相关系数为0.66,B组为0.79。B组瓣环内径明显大于A组(P=0.005),但2组置换的人工瓣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术后1内B组人工瓣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A组。结论: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准确性优于左室长轴切面,有助于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和合适大小的人工瓣膜,减少人工瓣功能障碍发生。

  • 标签: 主动脉瓣置换术 人工机械瓣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信号、经图像重建一种成像技术,由于具有极佳软组织分辨力,可行轴、冠、矢及任意倾斜层面的多方位、多参数成像,显示解剖结构病变敏感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但由于检查时间长、扫描孔深、较为封闭,容易导致患者检查中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因而患者检查制动、克服幽闭感成为检查中需要注意一个问题。而腹部MRI检查患者能否配合直接影响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甚至检查顺利进行。我院在磁共振腹部检查中积累了一定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磁共振检查 腹部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学管理临床用药合理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开展药学管理措施后开具处方 246 张(246 例 患者) 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开展药学管理措施前处方 246 张(246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门诊合理用药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观 察组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为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结合肌电图诊断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均采用肌电图及超声结合肌电图进行诊断。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按超声结合肌电图诊断评估情况,对照组仅按肌电图诊断评估情况。比较2组病情评估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周围神经损伤诊断率为98.96%(95/96),高于对照组91.67%(88/96)(P〈0.05)。观察组中运动、感觉功能恢复等级优者分别占93.75%(45/48)、95.83%(46/48),对照组运动、感觉功能恢复等级优者分别占79.17%(38/48)、83.33%(40/4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结合肌电图可优势互补,能够有效提高周围神经损伤诊断率,且能更精确分析神经损伤程度,便于制订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超声检查 肌电图 周围神经损伤 诊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物检验结果影响。方法:通过列举不同类型药物,分析药物人体影响,医学检验主要是通过化验血、尿液等进行检查。结果:药物具有副作用,药物与药物之间具有相互作用,检验结果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药物作用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检验结果有效反映病理各项特征,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才能更准确的确定疾病。

  • 标签: 药物作用 临床医学检验结果 情况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碘基图在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钙化斑块成分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能谱模式扫描4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宝石能谱成像软件上获得各组能谱曲线图、碘基图像水基图像,计算斑块标准化碘浓度,即标准化碘浓度=斑块碘含量/主动脉碘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结果:45例共检出非钙化斑块73处,其中脂质成分21处,纤维成分40处,血栓样组织12处.不同类型非钙化斑块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名医师图像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K=0.672).结论:CT能谱成像通过碘含量进行测定,不同性质斑块成分鉴别有较大意义,可早期提示脂质成分等不稳定斑块,为明确斑块性质提供量化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性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表观扩散系数(ADC)范围。方法应用1.5TMRI自带体部线圈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18例患者腋窝淋巴结行多b值DWI扫描,进行后处理,记录ADC值,观察淋巴结形态并测量其大小。所有淋巴结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8例乳腺癌患者共31枚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除2枚b值=2000s/mm2时未获得ADC图(短径分别为9.3mm9.9mm)外,其余均成功获得ADC图。当b值分别为500、800、1000、15002000s/mm2时,腋窝淋巴结转移ADC均值依次为(1.18±0.30)×10-3mm2/s、(0.95±0.27)×10-3mm2/s、(0.79±0.27)×10-3mm2/s、(0.61±0.25)×10-3mm2/s(0.52±0.17)×10-3mm2/s;95%可信区间依次为(1.02~1.33)×10-3mm2/s、(0.81~1.09)×10-3mm2/s、(0.65~0.92)×10-3mm2/s、(0.49~0.74)×10-3mm2/s(0.43~0.61)×10-3mm2/s。在31枚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中,形状为球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者分别为18枚(58.1%,18/31),7枚(22.6%,7/31)6枚(19.4%,6/31);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均值为15.2mm(9.3~28.1mm)。结论DWI可有效显示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检出。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判断中作用,研究其与常规超声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术前进行过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132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132个,常规超声观察病灶大小、纵横比、皮质厚度、淋巴门状态血流模式等特征,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观察淋巴结内部较硬区域占比。以最终手术或穿刺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比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两者联用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0%、87.9%、81.8%,联合诊断中平行诊断系列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3.8%、84.5%、84.1%56.1%、100%、72.7%。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辅助手段以帮助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常规超声 弹性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