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监测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MI合并心功能衰竭,并接受IAB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监测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支持、常规检查、患者备皮及器械准备,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工作,术后监测病情变化、做好抗凝治疗护理、给予体位指导、观察并发症情况、做好拔管护理。无1例患者拔管后发生出血和血肿,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拔管后症状好转。经治疗,8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因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保证IABP的正常运作,预防各种并发症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IABP救治AMI并心功能衰竭的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功能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护理
  • 简介:心肌纤维化是指胶原浓度显著升高或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值。其主要的特征为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和心肌细胞外间质胶原过度沉积。心肌纤维化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均存在,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及心脏猝死密切相关。预防和逆转心肌纤维化已成为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目标。

  • 标签: 心肌纤维化 中医 中药
  • 作者: 张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医师在线》2021年第29期
  • 机构: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000
  • 简介: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及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20)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n=20)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5.00%,较对照组的高,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确切,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替格瑞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再通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游使用替罗非班的STEMI患者88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自溶再通组43例和未自溶再通组45例(对照组).收集其外周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NGPTL2浓度,同时提取患者血小板蛋白,利用WesternBlot检测ANGPTL2在血小板上的表达情况.结果STEMI自溶再通组患者外周血血浆中ANGPTL2浓度显著高于未自溶再通组[(37.13±19.49)ng/ml比(26.97±16.91)ng/ml,P=0.011],ANGPTL2在STEMI自溶再通组患者血小板上的表达显著高于未自溶再通组(P<0.05).结论ANGPTL2STEMI梗死相关动脉自溶再通呈正相关.

  • 标签: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自溶再通 血小板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86例年龄≥75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左室结构的变化。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h血压呈非勺型者为142例(76.34%),呈勺型者为44例(23.66%),非勺型组24h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勺型组(P〈0.01)。非勺型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勺型组增加(P〈0.05,〈0.05,〈0.01)。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70%以上血压昼夜节律失常,且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根据造影结果区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2例)、多支病变组(67例),正常组(33例);根据临床症状区分AMI组(45例),UAP组(91例),SAP组(43例),正常组(27例);测定血浆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2.94±0.24)比(2.74±0.15)比(2.28±0.22)比(2.18±0.69),P〈0.01或〈0.053;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L(2.44±0.38)比(2.69土0.34)比(2.98±0.28)比(2.07±0.43),P〈0.05]。血浆NT-proB-NP水平Gensini积分水平呈正相关(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r分别为0.51,0.67,0.73,P均〈0.05)。结论: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利钠肽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房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房速)可起源于心房肌任一部位(除窦房结外)或与心房相连的解剖结构,无需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参与,频率多在120~220次/min[1]。房速特别是无休止的、频率特别快甚至并发休克的房速,由于终止不易,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会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给治疗上带来极大的困难。本院收治3例无休止房速合并休克,经过积极治疗好转,现将抢救处理及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房性心动过速 休克 护理
  • 简介: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特别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20%,年龄>65岁的老年人群患病率已超过50%.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目前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以平均血压水平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 标签: 高血压 认知障碍 血压 昼夜节律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遗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具有很强遗传异质性的疾病。交感神经反应性增强高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交感神经系统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交感神经系统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交感神经系统 基因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EH)并左心室肥大(LVH)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DCG)监测对130例EH并LVH者(A组)和150例非左心室肥大患者(B组)心电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及室早≤Ⅱ级,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室早≥Ⅲ级及缺血性ST-T改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A组心肌缺血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多,且发生率LVH呈正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先后2次头颅CT结果分为水肿扩大组40例和水肿未扩大组32例;监测患者入院后24h动态血压,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24h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分析血压水肿的关系。结果水肿扩大组的血肿体积[(16.3±3.1)mlvs(10.8±2.5)ml,P=0.003]、24hSBP[(158.4±15.1)mmHgvs(147.3±14.8)mmHg,1mmHg=0.133kPa,P=0.034]、24hDBP[(101.8±9.7)mmHgvs(92.1±8.9)mmHg,P=0.017]、SBPSD(P=0.011)、SBPCV(P=0.012)和DBPCV(P=0.044)明显高于水肿未扩大组。24hDBP(OR=1.811,P=0.022)、SBPSD(OR=2.014,P=0.008)、SBPCV(OR=1.994,P=0.018)是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4hDBP、SBPSD、SBPCV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 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选择院内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需要进行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50例,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5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在手术时间上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和术后排气时间短,止痛药使用率低,术后下床时间较短,住院周期短,所有指标都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在卵巢囊肿的治疗方面,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明显治疗效果好,创作面小,疼痛较轻,术后恢复快,而且很少有并发症发生,是治疗卵巢囊肿的最理想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卵巢囊肿
  • 简介:目的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采血方式产生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心血管患者共178例,同期平均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晨起空腹、午饭后,以及午饭两小时后,这几种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血液检测的影响。干预组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检查,分别为静脉血液采、集动脉血液采集和末梢循环血液采集。结果对照组中,不同的采血时间,其显示的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不同,且晨起空腹检验比午饭后,午饭两小时检验各指标有着明显的减少。干预组,动静脉血液采集相比末梢循环血液采集,其红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但血红蛋白数量无较大变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采血方式都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在血液采集中,统一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以便于降低差异性。

  • 标签: 采血时间 采血方式 血液采集 心血管疾病血液检验
  • 简介:心电图诊断的规范、统一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本期我们特别刊出今年3月17日发表的由权威专家起草和审核了AHA/ACC/HRS的科学声明《心电图标准化解析建议》中的“心电图诊断术语的规范化”部分,必将对心电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是我国心电图走向全球化进程中极重要的步骤。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解读和执行。从本期开始,我刊将立即执行这一标准,望广大读者响应。

  • 标签: 心电图诊断 诊断术语 标准化 HRS ACC AHA
  • 简介:目的:了解心衰并低血钾时校正QT离散度(QTcd)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健康对照组,单纯心衰组、心衰并低血钾组及其血钾纠正后的QTcd,并进行比较.同时对各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心衰并低血钾组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血钾纠正后及单纯心衰组的(P<0.05~0.01).结论:QTcd可作为监测心衰并低血钾时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指标.

  • 标签: 低钾血症 QT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慢性心力衰竭 CHF
  • 简介:目的探讨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adiposetissue,PAT)容量冠心痛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2例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采用平扫图像测定PAT容量。根据代谢危险因素的数量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MS组338例和无MS组764例及≥50%狭窄组492例和〈50%狭窄组610例。结果MS组PAT容量较无Ms组明显增多,≥50%狭窄组PAT容量较〈50%狭窄组明显增多(P〈0.01)。随着代谢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PAT容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AT容量≥50%狭窄(回归系数=17.78,P〈0.01)、体重指数(回归系数=7.32,P〈0.01)、腹围(回归系数=2.51,P〈0.01)和LDL-C(回归系数=16.94,P〈0.05)相关。结论多层螺旋CT测定PAT容量是提示患者冠心病和代谢风险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脂肪组织 代谢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心周脂肪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40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内操作 支架 多种药物疗法 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