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肿瘤细胞为了适应低糖、低氧和低钙等慢性应激反应,诱导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protein,GRP78)表达。GRP78作为内质网主要分子伴侣之一,在蛋白质折叠和转运过程内质网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GRP78还可增强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以及对抗癌药物耐受,

  • 标签: GRP78 肿瘤细胞 内质网应激反应 葡萄糖调节蛋白 PROTEIN 预后
  • 简介:随着医学影像学发展,放射诊断学技术,尤其是介入治疗不断深入和广泛应用,造影剂(CM)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碘造影剂应用过程中重要并发症。CIN在医源性急性肾衰竭病因占11%,成为导致急性肾衰竭第三位致病因素[1],死亡率高达35%,目前造影剂肾病已经成为放射学家、心脏病学家和肾脏病学家共同关注问题。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介入治疗 急性肾衰竭 医学影像学 放射诊断学 心脏病学家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老年前期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587例IgA肾病依据年龄分为儿童组、中青年组和老年老年前期组。对比不同年龄IgA肾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5例老年老年前期IgA肾病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占48.6%,其次为孤立肉眼血尿(17.1%),以LeeⅣ级为主,占48.6%,肾小球节段和/或球硬化发生率高达77.0%,间质纤维化91.4%,免疫病理以IgAMG型IgAG型为主,伴高血压者肾小管间质病变指数较高。高血压、肾衰竭发生率较儿童中青年组患者高,而血尿发生率较低。高脂血症较中青年组多见。与儿童相比,其FsGs比例较高,病理半定量分析显示其肾小球硬化指数较高,间质纤维化发生率程度较高,间质炎细胞浸润较明显,肾小管-间质指数较高,但与中青年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老年前期leA肾病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征,慢性病变多见,肾小管间质病变重,高血压、高脂血症生理性退变等可能为其主要介导因素。

  • 标签: IGA肾病 老年 病理学 肾小管间质病变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安全、有效和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膀胱肿瘤术后行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患者40例,检测灌注前后尿液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含量,术后6个月复查膀胱镜。(2)动物实验:取雌性大鼠7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生理盐水灌注组(15只)、沙培林灌注组(15只)、BCG灌注组(15只)和大肠杆菌灌注组(15只),每周灌注治疗一次,6周后停止灌注。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后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并比较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同时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IL-2、TNF-α、INF-γ在组织中表达情况。剩余25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饲养2个月后全部处死,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停止灌注后膀胱组织是否出现慢性炎改变。结果(1)临床研究: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沙培林,尿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均显著升高。6个月后复查膀胱镜见炎改变且均未见肿瘤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动物实验:膀胱灌注6周后大鼠膀胱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与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表达相似:大肠杆菌组〉沙培林组≈BCG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停止膀胱灌注2个月后,大肠杆菌组表现为膀胱炎改变,其余各组几乎均表现为正常尿路上皮。结论沙培林与BCG等免疫调节剂作用机制相似,通过引起膀胱上皮炎性反应,增强病变部位免疫功能,从而识别并清除变异细胞,且在一段时间后能自行恢复为正常尿路上皮,不引起慢性炎改变,沙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免疫调节剂。

  • 标签: 沙培林 膀胱灌注 膀胱肿瘤 细胞因子
  • 简介:根据欧洲泌尿外科指南介绍,中危(Ta~1,G1~2)和高危组(T1G3,CIS)尿路上皮癌患者,在初次TURBT术后4~6周再切除证实有残余肿瘤者最高可达80%。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初次TURBT残余肿瘤危险,

  • 标签: TURBT 残余肿瘤 再切除 预测参数 术后 危险性
  • 简介:目的对散发性或家族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进行FSGS致病基因热点突变进行筛查,了解这些热点突变在我国FSGS患者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经肾脏活检确诊40例FSGS散发病例一个22人FSGS家系LF-01。收集散发病例外周血,采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对LF-01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并留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40例散发病例所有家系成员进行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通过PCR扩增外显子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LF-01家系共9人为患病或可能患病状态,该家系表现为不完全外显遗传模型。40例散发FSG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7岁,男女比例为26:14,其中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我们对所有样本进行了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均未发现有已知基因突变。结论国外报道FSGS致病基因热点突变ACTN4、TRPC6和INF2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FSGS致病基因。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家族性 基因
  • 简介:目的分析系统硬化症患者蛋白尿发生率、类型及其与肾功能损害关系。方法对39例尿蛋白检查阳性系统硬化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多项尿蛋白定量检查较常规尿蛋白定性检查敏感性高;肾小球蛋白尿、混合蛋白尿与肌酐清除率下降关系较肾小管蛋白尿更明显。结论系统硬化症患者肾小球蛋白尿较肾小管蛋白尿发生率低,但伴有肾小球蛋白尿者更易发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继发性肾损害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内生肌酐清除率 混合性蛋白尿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手术治疗腺膀胱炎伴女性尿道异常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腺膀胱炎伴女性尿道异常患者采用综合手术治疗后腺膀胱炎复发率。结果采用综合手术(经尿道电切汽化术+膀胱颈切开术+尿道外口整形术)治疗腺膀胱炎伴女性尿道异常,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经尿道膀胱病变黏膜电切术或单纯药物灌注膀胱化疗者。站论采用综合手术治疗伴女性尿道异常膀胱炎是一种简单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手术 腺性膀胱炎 女性尿道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病因临床诊疗。方法分析我院近10年来14例HU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具备HUS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1例患者虽不具有HUS典型临床表现,但肾活检病理显示为典型HUS肾脏微血管病变。经过包括血液净化在内综合治疗,9例患者获得临床治愈,5例患者死亡。结论该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早期改善肾衰竭、纠正重度贫血并积极进行抗凝是治疗关键。

  • 标签: 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病例例1:患者男性,17岁。因口渴、多饮、多尿、纳差、乏力10年余,双下肢畸形、无力5年,加重1周于2007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每日饮水量约5000~7000ml,多尿,每日尿量约7000~8000ml,伴乏力、纳差,时有恶心、呕吐。曾到当地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未行治疗。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加重,跛行,逐渐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外翻畸形,到某医院诊断“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予补钙等对症治疗,上述症状不见好转且逐渐加重。3年前因双膝关节疼痛、畸形加重不能行走到当地某医院住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肾小管酸中毒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双膝关节疼痛 双下肢畸形 双下肢无力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能否作为判断前列腺增生症导致膀胱出口梗阻指标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断前列腺增生症并接受尿动力学检查患者,按IPP长度≤10mm、10-20mm、≥20mm分成3组,用统计学比较分析IPP和部分尿动力学检查指标与膀胱出口梗阻相关。结果各组间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以及膀胱出口梗阻指数和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以IPP≥12mm作为判断膀胱出口梗阻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约登指数约为0.67。结论超声测量IPP可作为除尿动力学检查外另一个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简便方法。

  • 标签: 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出口梗阻 尿动力学检查
  • 作者: 安俊先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11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与逆行肾内手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疗效。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66例复杂肾结石患者,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n=33)和逆行肾内手术组(n=33),观察两组患者直径≤20mm结石手术情况、直径≥20mm结石手术情况。结果:针对直径≤20mm结石,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2.20±28.36)ml、(47.20±9.69)min,清石率为90.91%;在逆行肾内手术组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35±2.59)ml、(68.96±12.30)min,清石率为93.94%;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要明显好于逆行肾内手术组(P<0.05),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和逆行肾内手术组清石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针对直径≥20mm结石,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7.49±27.56)ml、(57.48±9.58)min,清石率为96.97%;在逆行肾内手术组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1.20±4.15)ml、(94.20±23.50)min,清石率为78.79%;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石率要明显好于逆行肾内手术组(P<0.05)。结论:在复杂肾结石治疗中利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与逆行肾内手术均具有不错效果,且针对直径≥20mm结石利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具有更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逆行肾内手术;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目的试探寻代谢因素与前列腺增生发生相关。方珐收集2011年1月1日-2011年7月31日于福建省立医院常规体检男性资料。检测项目包括:身高与体重以计算BMI采血检验: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站秉入选患者1861例,前列腺体积正常与增大组问各均值比较显示年龄(47vs.69,P=0.002)、BMI(22.1vs.27.5,P=0.001)、PSA(0.72vs.1.58,P=0.034)水平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校正年龄影响,相关单因素分析:PSA升高、超重、肥胖是前列腺体积增大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07、P=0.028,1.565、P=0.036,2.112,P=0.003);多因紊分析:肥胖是前列腺体积增大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发生前列腺增大风险是体重正常者2.396倍,P=0.001。而PSA升高(0lR3.349,P=0.116)与体重超重(OR1.210,P=0.071)作用被削减,为无统计学差异,并非影响前列腺体积增大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BMI≥28kg/m。)是前列腺增大独立危险因素。锻炼、控制体重可以降低前列腺增生发生风险;并可作为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方式干预重要措施。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代谢 BMI 肥胖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法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GN)应用前景。方法: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法采用高温高压+XXIV型蛋白酶消化抗原修复法,行一抗和二抗两步孵育法,其中二抗与酶标多聚体相连。病人肾组织标本同时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作对照。结果:(1)40例血清学HBsAg阳性患者肾穿组织标本中,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法HBsAg阳性27例,阳性率为67.5%;HBcAg阳性7例(其中HbsAg同时阳性6例,HbsAg阴性1例),阳性率为17.5%;HbsAg、HBcAg同时阴性12例。免疫荧光染色法HBsAg阳性29例(72.5%);HBcAg阳性10例(25.0%,均同时呈HbsAg阳性);HbsAg、HBcAg同时阴性11例。(2)两种染色比较,HbsAg阳性率相近(改良组化67.5%VS荧光72.5%),其中同时阳性有22例,同时阴性5例,总一致率为67.5%(27/40),阳性一致率在改良免疫组化染色中为81.5%(22/27),在免疫荧光染色中为75.9%(22/29)。(3)10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患者中,改良免疫组化HbsAg染色阳性9例,免疫荧光染色阳性7例;血白蛋白〈30g/L而尿Pro定量未达到〉3.5g/24h患者7例;6例病理呈膜或/和膜增殖肾炎(其中改良组化染色阳性5例,荧光染色阳性3例)。有2例行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显示肝脏病变。结论:改良免疫组化染色提高HBV-GN乙肝抗原检测率,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改良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荧光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节段切除术在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安全和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10例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而行下腔静脉节段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合并MayoⅡ级者5例,Ⅲ级者4例,Ⅳ级者1例。男9例,女1例。年龄31~73岁,平均(53.9±10.9)岁。肿瘤位于右侧者6例,左侧者4例。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病例。7例患者行开放途径下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下腔静脉节段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手术;1例患者先采用经后腹腔途径联合经腹腔途径下手术,术中探查肾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遂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88~556min,平均(399.2±91.5)min。术中出血量300~4000mL,平均(1450.0±1136.5)mL。术后住院时间8~39d,平均(16.7±9.6)d。本组10例患者中,6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ClavienⅡ级并发症4例。ClavienⅣa级并发症2例。10例患者随访时间2~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0例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1例,为骨转移合并肺转移。1例(10%)出现肿瘤特异性死亡。结论下腔静脉节段切除术使肿瘤切除更彻底,但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能。下腔静脉节段切除术在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较为安全有效。

  • 标签: 肾癌 癌栓 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
  • 简介:目的客观评价比较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1月18日,同时手工检索相应中文文献。收集以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为干预措施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所检索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文章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评价者严格筛选后,共纳入9篇国内符合标准RCT,样本量共计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RR=2.13,95%CI1.69~2.69,P〈0.01),且经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相比有明显提高(RR=6.92,95%CI5.77~8.08,P〈0.01)。结论对于我国尿毒症患者,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相比,临床疗效更好,而且方法简单,可操作强,但由于进行Meta分析文献较少,样本量文献质量不高,故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RCT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 META分析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全身多脏器免疫性疾病,SLE并肾衰竭,是SLE致死重要原因.目前有关SLE并肾衰竭者(氮质血症),是否该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予以治疗,观点还不一致,报道也不多.笔者以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SLE并肾衰竭(氮质血症)22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衰竭 激素冲击治疗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