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椎旁肌间隙入或后正中入一期减压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组患者均接受一期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后正中入,观察组患者采取椎旁间隙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资料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是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旁肌间隙入一期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一期减压重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栓塞(PE)的发生率和危险相关因素与后入和前后联合入脊柱手术的关系。方法将准备实行脊柱手术的82例患者按随机表法分成组后入和前后联合入组,前者43例,后者39例。记录不同手术方式的组患者年龄、BMI、输血量、失血量、脊椎融节段、手术时间、血液回收量数据和PE发生率。结果后入脊柱手术的43例中发生PE的患者只有1例,约占2.4%;前后联合入脊柱手术的39例中发生PE的患者有4例,约占10.5%。数据显示,后入脊柱手术相比于前后联合入脊柱手术的患者,后者发生PE的风险更大,约为前者的4倍之多,但二者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入脊柱手术与前后联合入脊柱手术的患者在年龄、BMI、输血量、失血量、脊椎融节段、手术时间、血液回收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入脊柱手术相比于前后联合入脊柱手术的患者发生PE的风险更小。PE的危险因素除了脊柱手术的入不同,还包括患者年龄、BMI、输血量、失血量、脊椎融节段、手术时间、血液回收量。

  • 标签: 前后联合入路 后入路 脊柱手术 肺栓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椎旁肌间隙入与传统后正中入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手术治疗分别经由椎旁肌间隙入、传统后正中入进行,对比组椎体高度矫正情况和手术耗时、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矫正(83.5±9.4)%,对照组矫正(85.1±8.2)%,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耗时(96.8±11.3)min、出血量(133.4±27.5)mL均低于对照(120.8±25.9)min、(247.8±31.9)mL,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旁肌间隙入对比传统后正中入,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矫正作用相趋近,但手术耗时量与出血量更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股骨头坏死往往出现髋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该股骨头坏死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1]。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终末方案,不同手术入均能够完成全髋关节置换,如后外侧入、外侧入、后侧入和前外侧入等,其中后外侧入是主流手术入^[2]。但是临床观察发现,后外侧入切口较长且发生皮缘愈合困难较为频繁。近年来,直接前方入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逐渐受到骨科医师的重视,手术量逐渐增多。本次研究比较改良Gibson入和直接前方入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改良Gibson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 临床疗效 股骨头坏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TS-TI入及TC-TT入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诊疗的4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S-TI(经外侧裂岛叶)入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C-TT(经颞叶皮质)入手术治疗,对比分析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I入手术治疗相比TC-TT入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更加显著,血肿清除有效率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标签: 高血压壳核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手术 经颞叶皮质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后腹腔途径入及经腹腔途径入术式在肾上腺肿瘤切除当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分组,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一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腹腔途径入术式(TLA),研究组应用经后腹腔途径入术式(RLA)。对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研究组(RLA)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LA)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入和后外侧入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以在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接收的60例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医学研究重点观察对象,根据手术入方式不同分为前内侧入组(30例)和后外侧入组(30例)。对比内容: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关节功能。结果:①组患者除了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是后外侧入患者数据更理想(P<0.05);②后外侧入患者的AOF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前内侧入患者(P<0.05);③前内侧入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占比73.33%(22/30),后外侧入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67%(28/30),(χ2 =4.320,P=0.032<0.05)结论: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使用后外侧入治疗利于患者疾病预后。

  • 标签: 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踝关节 后踝骨折 疗效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内钉固定方法对胫骨干骨折治疗产生的效果,比较髌上入以及髌下入的治疗结果。方法:时间入选为2021年上半年,利用数字表法对接受诊治的胫骨干骨折68例患者进行实践治疗,划分利用髌上入模式进行髓内钉固定操作的实践组与利用髌上入模式进行髓内钉固定操作的基础组,组患者的数量相同,记录胫骨干骨折疾病治疗成效。结果:实践组患者手术之中出血平均出血量的指标以及手术平均时间与基础组比较,p>0.05.手术透视平均次数指数优于基础组(p0.05,手术之后一年的膝关节能力指数优于基础组,p

  • 标签: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固定 胫骨干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上入和髌下入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20年05月-2021年06月本院收治的9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对照组予以髌下入髓内钉固定治疗,实验组予以髌上入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胫骨干骨折手术中应用髌上入髓内钉固定治疗的骨折愈合效果优于髌上入,有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固定术 胫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改良前外侧入与传统前外侧入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试验主要收集我院2020.11至2022.10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平均分组研究,主要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前者施以传统前外侧入手术疗法,后者施以改良前外侧入手术疗法,评析二者临床指标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指标及膝关节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与传统前外侧入手术疗法相比,改良前外侧入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大大缩短患者骨折部位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前外侧入路 改良前外侧入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住院病人药物利用情况,评估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方法:抽取2004年1月~4月定点科室全部住院病人的用药医嘱,共597例住院病人,7582医嘱,应用"e药通"用药指南软件进行用药合理性监测分析和药物利用分析.结果:平均医嘱用药12.7种,涉及药物541种,药物按照类别出现频率排名依次为水、电解质平衡调节类(27.79%)、循环系统药物(14.32%)、维生素、矿物质、营养类(13.08%)、消化系统药物(7.73%)、抗感染药物(7.58%);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4.55%;存在药物相互作用345例.结论:"e药通"系统软件包含药物信息较为丰富,软件功能切合实际工作需要,操作方便,用于合理用药监测,有助于提高用药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但具体操作中仍需要药师给予主动分析.

  • 标签: 合理用药 e药通 药物利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在气管螺旋法基础上加以改进,根据气管平滑肌的分布特点,在横行平滑肌丰富的气管背面软骨环缺口处每隔3~4个软骨环行一横切,切口长约为气管周径的1/3。在气管腹面及侧面斜切,斜切口与相邻横切口相连成,“Z”形,制成“Z”形气管。本法简单易行,减少切断横行平滑肌,增加了肌收缩反应幅度。机械—电换能器与二道生理记录仪相连。在换能器上负重,记录曲线上升高度可根据校对电压换算成相应电压值,制成重量—电压关系曲线。将制成的“Z”形气管一端固定于盛有克—亨氏(Krebs—Henseleit)营养液的器官浴槽中的通气管弯头上,另一端与换能器弹性应变梁相连。肌收缩时产生主动张力拉动弹性应变梁。主动张力大小可根据描记曲线的高度和重量—电压关系曲线换算成重量来定量表示。

  • 标签: 气管条 主动张力 定量记录重量—电压关系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熏炙配合中药足浴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80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她们分成3组,A组采用艾熏炙配合中药足浴,B组给予单纯的艾熏炙治疗,C组给予单纯的中药足浴配合治疗,观察三组应用效果。结果A组产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比B组、C组显著提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熏炙配合中药足浴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术后产妇肛门排气,使产妇尽快恢复肠胃功能。

  • 标签: 艾条熏炙 中药足浴 剖宫产术后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03-01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双黄补缓释药 在 慢性牙周炎 治疗中 的 应用 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临床科室 36 例中度或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相同口腔内病情相同的牙齿行自身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36 例患者 134 个患牙位点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 67 个牙位点。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黄补缓释药。对比组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14d 后,实验组螺旋体比例、 BOP (探针后出血)阳性率、 AL (附着丧失)、 PD (牙周袋深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双黄补缓释药可有效控制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双黄补缓释药条 慢性牙周炎 临床疗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