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无创呼吸机引发面部压力损伤的预防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1年5月,止于2023年5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在无创呼吸机引发面部压力损伤预防中分别实施常规预防方法和用安普贴水胶辅料贴于面部两侧和鼻根部预防方法,对比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效果和面部舒适度。结果:面部压力损伤程度比较,实验组面部压力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舒适程度和辅料更换次数比较,实验组舒适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辅料更换次数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采取安普贴水胶辅料贴于面部两侧和鼻根部预防方法,能够减轻对于患者造成的损伤,确保患者在治疗阶段的舒适度,而且能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程度。

  • 标签: 无创呼吸机患者 面部压力性损伤 预防性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末梢血流灌注指数(continuous tip perfusion index,CTPI)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压力损伤(压伤)的预警作用,为压伤预防由主观评估改为客观测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至7月入住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ICU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迈瑞监护仪N15监测患者骶尾部CTPI并记录同期Braden量表得分。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数据,包括患者床号、年龄、性别、糖尿病、心脏病、连续肾脏代替治疗、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CTPI与Braden量表的压伤预警能力。结果患者第1~5天CTPI的AUC为0.855、0.809、0.896、0.855、0.872,最佳临界值均为0.09;Braden量表第1~5天的AUC为0.747、0.617、0.692、0.717、0.791,最佳临界值为13、13、13、12、13。结论CTPI的压伤预警能力高于现临床应用的Braden量表,其最佳临界值为0.09。

  • 标签: 连续性末梢血流灌注指数 Braden量表 压力性损伤 预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压力损伤护理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80例老年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采取预防压力损伤护理),每组各9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互留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压力损伤护理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预防性压力性损伤护理 老年重症患者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2017年1~12月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疮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8年1~12月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疮的16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医疗器械相关压疮情况。结果观察组医疗器械相关压疮发生程度及诺顿(Norton)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有效预防治疗医疗器械相关压疮,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县级三级乙等医院院内获得压力损伤的形成因素,为高危患者的压力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了回顾研究收集2017年1 月—2019年12月我院发生的47例医院内获得压力损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学分析找出导致院内获得压力损伤的原因、高发科室及常见部位,并提出预防措施。 结果 47例患者共有发生53处压力损伤,多发压力损伤(≥2个部位)5例,占10.7%,单发压力损伤 42 例,占89.3%。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的因素众多,关注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院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社区老年人群发生压力损伤后,通过延续护理,对其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8月1号-2020年1月1日我中心管理辖区中社区居家康复压力损伤老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组成,实验组患者通过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的发生例数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患者 压力性损伤 影响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难愈 压力损伤 创面采用综合护理与 VSD 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8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难愈 压力损伤 创面患者 7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综合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 VSD 技术,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同时,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 P<0.05 )。 结论: 临床上将 VSD 技术和综合护理运用在难愈 压力损伤 创面患者中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难愈性 压力性损伤 创面 综合护理 VSD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溶栓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探讨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的措施与方法。方法对神经内科已发生的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护理预防的干预措施。结果好发生于手臂的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经过护理干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针对脑卒中溶栓后患者,早期干预,加强护理观察,尽早给予压力损伤好发部位的减压处理,可有效控制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医疗器械 压力性损伤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延续护理在老年高危压力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医院实施老年高危压力损伤患者病例选择,选取120例入组,为患者实施抽签法分组,两组例数相同,探析组实施延续护理,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分析比对压力损伤发生率。结果:探析组压力损伤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降低老年高危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价值。

  • 标签: 高危 压力性损伤 老年患者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研并分析儿童压力损伤相关影响因素及现有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儿童PI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研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月-12月PI的702例患儿,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PI评估及预防措施等,并对相关因素及已有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PI患儿PI发生率为8.83%,损伤程度以1期为主(90.32%);枕部(38.46%)为儿童PI的高发部位,其次是骶尾部(27.69%)。气管插管、意识障碍、BradenQ评分低、移动度受限、感知觉受限、皮肤潮湿、存在摩擦与剪切力、营养贫乏以及组织灌注与氧合不足是PI的影响因素,疾病种类对PI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但应与其他因素结合判断。PI患儿减压垫的使用率为100%,且均予以每间隔2~3小时更换体位1次。发生PI的患儿中预防使用减压敷料的比例为95.16%,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例为29.03%。结论: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是小儿术中获得压力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为临床筛选高危患儿及采取针对的预防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小儿 压力性损伤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造口术后患者压力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针对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40例未发生压力损伤的伤口造口患者与32例发生压力损伤的伤口造口患者,采取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压力损伤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护理对策。结果 造口术后患者压力损伤发生因素包括贫血、年龄、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和护理依从。结论 造口术后患者压力损伤高危因素有很多,根据具体因素实施针对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防治压力损伤的发生。

  • 标签: 造口 压力性损伤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压力失禁老年女性患者临床给予针对护理对其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压力老年女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标准,挑选其中60例,运用单双数字分组法,均分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作为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整合患者护理后数据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率明显优于另一组,护理满意度数据相比另一组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结论:压力尿失禁老年女性患者实施针对护理后可促进盆底肌功能尽快恢复,获得患者较高护理满意度评价,应用中体现重要价值,建议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压力性尿失禁 老年女性 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保护约束管理对脑卒中患者误吸和压力损伤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接受保护约束管理,对比两组不同的干预效果。结果 误吸以及压力损伤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保护性约束管理 脑卒中 误吸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病人用综合护理对预防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7月本院接诊重症病人(n=6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1人,前者采取综合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试验组的发生率3.23%,和对照组22.58%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96.77%,和对照组80.65%相比更高(P<0.05)。结论:重症病人用综合护理,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重症 综合护理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预防护理对老年重症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出本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的86例老年重症患者,分组方式:抽签法。选取43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即参照组,选取43例患者行预防护理,即研究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较比参照组,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时间和住院天数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比参照组,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比参照组,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患者行预防护理可减少预防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得到明显提升,可作为临床的首选。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老年重症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护理措施在呼吸科老年患者中预防压力损伤发生的效果,通过比较实验组接受预防护理的患者与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对其压力损伤、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方法:采用对比实验设计,招募一定数量的呼吸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预防护理,包括定期翻身、皮肤护理、床垫选择等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按照一般护理标准进行护理。在研究期间,通过跟踪统计和分析患者的护理记录、生活质量评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压力损伤发生率等方面的表现优于对照组。预防护理措施应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体验,减轻其身体负担,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结论:通过提供预防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呼吸科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损伤的概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老年患者 压力性损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不同的翻身时间间隔对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入院的患者 20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四组,每组患者 50例,其中入组患者均卧在气垫床上,对于上述四组患者分别间隔 2h、 3h、 4h、 5h进行翻身。观察患者受压的位置在不同的翻身时间间隔点的压疮情况。结果:Ⅰ、Ⅱ、Ⅲ、Ⅳ四组患者的主要受压的部位在不同的翻身时间点压力损伤情况。结论: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对于卧在气垫床上的患者压力损伤的影响,这样既减轻了由于频繁的翻身带来的不适的感觉,又降低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给临床的护理工作模式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气垫床 压疮 时间间隔
  • 简介:目的探讨转胯回旋运动对女性压力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将62例诊断为轻、中度压力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给予转胯回旋运动,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Kegel)、两组的疗程均为16周。采用1h尿垫试验、盆底肌肉电位测定和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肉电位强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尿垫试验漏尿量、ICI-Q-S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6周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转胯回旋运动对压力尿失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转胯回旋运动 盆底肌锻炼 压力性尿失禁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