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下颌骨制备直径2c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植入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和自体骨,处死前3周及1周进行四环素标记,术后2,8,12.24,48周处死动物。标本制备成6μm厚的不脱钙骨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骨动力学基本参数测定,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四环素内外标记带之间平均距离宽度及矿化沉积速率差异显著;而平均类骨质宽度及矿化延迟时间无显著差异。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植入后4周即出现矿化高峰,其成骨活动早于自体骨。认为此材料具有良好成骨作用,可替代自体骨修复颌骨缺损,并可免除患者二次手术供骨的痛苦,是一种经济实用,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 标签: 胶原 羟基磷灰石 颌骨缺损 骨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TGF-β1的表达、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和胶原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清洁成年雄性C57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在小鼠的背部造成直径为0.4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于伤后1、4、7、14d,取创面及周边的组织,常规制片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及边缘TGF-β1和PCNA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用天狼猩红染色方法显示胶原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TGF-β1的表达于伤后1d组创缘处表皮细胞呈阳性,阳性率为19.87%±1.16%,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较弱;伤后4d组成纤维细胞中呈较强阳性,阳性率为37.15%±3.15%,伤后7d组成纤维细胞阳性率达47.66%±3.71%;14d组成纤维细胞呈弱阳性,阳性率为10.08%±0.12%。2PCNA于伤后1d组阳性率为12.1%±1.12%;伤后4d组阳性率为34.3%±2.31%,以成纤维细胞增殖为主;伤后7d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显著,阳性率达58.5%±4.73%;创后14d组细胞增殖明显减弱,阳性率为6.9%±0.12%。3细胞凋亡检测示伤后1d组皮肤创面及边缘细胞凋亡率为36.15±2.47%;伤后4d凋亡率为27.15±2.30%,伤后7d细胞凋亡率为11.71±0.98%,伤后14d凋亡率达47.38%±2.16。4伤后1d组胶原纤维的表达强度基本同对照组,伤后4d胶原表达开始增高,7d显著增高,于14d胶原表达基本同对照组。结论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过程中,TGF-β1的表达与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呈正相关。

  • 标签: 创伤愈合 成纤维细胞 TGF-Β1 胶原 图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下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视网膜的影响,寻找照射的安全时间。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0 min组)和照射10、20、30及40 min组,每组12只,均取左眼进行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370 nm,10 mW/cm2)。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生化反应试剂盒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SOD)、过氧化氢(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SOD、CA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有序,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膜盘层状结构完整,光感受器细胞内节线粒体结构完整,线粒体嵴结构连续,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各组视网膜组织中MDA浓度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5,P<0.05),其中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分别为(11.31±1.84)、(14.94±1.04)和(18.25±1.42)nmol/m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0.02)nmol/mgpr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组织中SOD、CAT和GSH-Px活性及SOD、CA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逐渐降低,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09、34.18、35.60、115.75、78.86,均P<0.05),其中照射20、30、40 min组与对照组比较,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0 mW/cm2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兔眼10 min是安全的,照射时间过长可引起视网膜损伤。

  • 标签: 胶原交联 巩膜/药物作用 核黄素/药理 紫外线/不良反应 光感受器细胞/药物作用 光敏剂/毒性作用 实验性放射损伤/病理,超微结构 脂质过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尿酸刺激对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OPN)表达及细胞增殖、凋亡、胶原蛋白分泌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人心脏成纤维细胞(HCF);按照不同尿酸刺激浓度对HCF进行分组:尿酸0、5、10和15 mg/dl组;刺激48 h后进行以下实验:定量聚合链反应(qPCR)检测OP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oll-1的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OPN、α-SMA、Coll-1的蛋白表达量;细胞生长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力;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毒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不同浓度尿酸刺激72 h后,碘化丙啶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经48 h不同浓度尿酸处理后,qPCR和Western blot显示,尿酸5、10和15 mg/dl组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中OPN、α-SMA和Coll-1表达较尿酸0 mg/dl组均有上调趋势,以尿酸10 mg/dl组升高最显著(均为P<0.001);细胞生长活力检测显示,尿酸5、10和15 mg/dl组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活力较尿酸0 mg/dl组显著增加(P<0.001、P<0.001和P=0.013),细胞增殖活力趋势也呈倒U型曲线关系;CCK-8检测显示,尿酸5和10 mg/dl组的细胞增殖毒性较尿酸0 mg/dl组明显提升(P=0.020、0.004);Trans-well实验表明,尿酸5、10和15 mg/dl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增强;不同浓度尿酸刺激72 h后碘化丙啶染色检测显示,尿酸5、10和15 mg/dl组的细胞凋亡减轻,以尿酸10 mg/dl组最明显。结论尿酸可上调心脏成纤维细胞中OPN的表达,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增加胶原蛋白分泌。

  • 标签: 心肌纤维化 尿酸 成纤维细胞 骨桥蛋白 胶原
  • 简介:摘要在我国,眼科角膜病变已成为了目前第二大致盲眼病,仅仅我省的角膜盲患者共有约30万人(约有40万单眼),绝大多数角膜病变的患者可以通过眼角膜移植恢复视力,目前我省每年此项手术约为200例。主要是受到供体提供者及相关配套设施的限制。而可降解胶原角膜组织工程支架工程组织技术为治疗角膜提供了新的方向。角膜技术的发展为患者角膜的修复与重建展现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的同时具有可降解性的天然材料是用于此项技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壳聚糖不但符合其主要条件的要求,还在细胞可识别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良好的成膜性符合人眼角膜的特殊性要求。

  • 标签: 治疗 眼科 疾病 降解 角膜 工程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在女性面部过敏性皮炎的治疗中使用胶原蛋白贴敷料的治疗效果表现。方法:通过选取120例我院于2023年一年内收治的女性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经筛选后选择12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患者经随机分组平分为两组各60例,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并标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视为观察组并使用胶原蛋白贴敷料进行治疗。对不同治疗方法下两组女性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比患者间的治疗效果差异,得到观察组患者在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下女性面部过敏性皮炎的治疗有效率获得了更加有效的提升(P<0.05)。结论:在女性面部过敏性皮炎的治疗中使用胶原蛋白贴敷料对于面部情况改善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提升面部过敏性皮炎的治疗水平有着积极的帮助,是临床上对于女性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治疗的优秀之选。

  • 标签: 女性面部过敏性皮炎 胶原蛋白贴敷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胶原贴敷料在激光治疗痤疮瘢痕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痤疮瘢痕患者中,从中选择4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病例,实施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试验组与一般组的病例数均为20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常规治疗同时辅以脉冲强光治疗,一般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外敷胶原贴敷料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分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与一般组70%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并发症出现率,试验组和一般组分别为1.5%、5%,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痤疮瘢痕患者激光术后护理中,应用胶原贴敷料可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淡化瘢痕,有效改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激光治疗 痤疮瘢痕 胶原贴敷料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眼周注射+面部微针导入胶原蛋白对于皮肤光老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77例皮肤光老化患者,对其进行胶原蛋白眼周注射+面部微针导入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皮肤细纹参数、皮肤弹性参数、其他皮肤指标。同时总结不良反应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眉间与眼尾皮肤细纹参数均低于治疗前,皮肤弹性参数均高于治疗前,其他皮肤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对比有差异(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90%(3/77),总有效率均高于96.10%。结论:为皮肤光老化患者实行胶原蛋白眼周注射+面部微针导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皮肤细纹、皮肤弹性与肤色,减少皮肤的黑素含量,提高皮肤光泽度。而且该项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获得较高的治疗有效性。

  • 标签: 眼周注射 面部微针导入 胶原蛋白 皮肤光老化 疗效
  • 作者: 刘聪辉 何浩然 黄一诺 张凤 王凡月 郝翰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4-06-12
  • 出处:《医师在线》 2024年第6期
  • 机构:摘 要: 目的:研究充足铜饮食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Ⅰ/Ⅲ值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O,n=10)和心肌梗死组(myocardial infarction,MI,n=20),心肌梗死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阻断血流的方法,假手术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处打假结,并不阻断其血流。24小时以后进行随机分组,将MI组分为生理盐水组(normal saline,NS,n=10)和铜饮食组(copper,Cu,n=10)。NS组给予生理盐水饮食(5ml/kg),Cu组给予充足铜饮食(20mg/kg)。4周后用Elisa方法对大鼠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值进行测定并用SPSS 统计软件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值测定结果显示:Cu组的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值较NS组降低结论:
  • 简介:目的研究湖南安化黑茶的主要品种十两茶水提物的体外降糖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蛋白质非糖基化试验、葡萄糖苷试验、醛糖还原试验比较十两茶与其他茶类(茯砖茶-9、茯砖茶-11、红茶、绿茶)的体外降糖作用。结果5种茶叶水提物在体外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蛋白质非糖基化产物形成、葡萄糖苷以及醛糖还原活性,其中以十两茶作用为优。结论十两茶水提物对糖尿病相关具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降糖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作用。

  • 标签: 黑茶 十两茶 葡萄糖苷酶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 醛糖还原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和脂肪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急性胰腺炎治疗的146名患者,按照病因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1例,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患者28例,其他病因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7例。又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和CT检查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三组轻度患者42例,中度患者73例,重度患者31例。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清淀粉浓度、脂肪浓度以及脂肪浓度/血清淀粉浓度,得出实验结论。结果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浓度明显低于胆源性和其他患者(P<0.05),三组患者的脂肪浓度相差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浓度、脂肪浓度以及两种指标的比值均相差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患者能够通过血清淀粉浓度来鉴别,而轻、中、重度患者则不能通过脂肪浓度/血清淀粉浓度来判定。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乳酸脱氢及a-羟丁酸脱氢的数值变化,筛查早期白血病及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并对预后做出评估。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0例门诊、住院患者(非白血病组)及70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于初发/复发(primary/recurrencegroup)、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时血清中乳酸脱氢(serumlacticdehydrogenase,LDH)和a-羟丁酸脱氢(a-hydroxybutyratedehydrogenase,HBDH)的水平,筛查白血病,及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白血病组筛查出2例白血病,AL患者的血清LDH及HBDH水平在初发/复发组比对照组和CR组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及HBDH活性升高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并对急性白血病病情变化做出评估。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a-羟丁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淀粉(AMY)和脂肪(LPS)检测方式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重度和轻度急性胰腺炎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行AMY与LPS检测,对比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重度急性胰腺炎组与轻度急性胰腺炎组患者的AMY、LP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急性胰腺炎组AMY、LPS水平比轻度急性胰腺炎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Y联合LPS检测可以为急性胰腺炎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急性胰腺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后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脑出血后并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体会。结果经过治疗,患者脑出血有所好转,病情恢复平稳。结论对于脑出血后并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做好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 标签: 脑出血 结核性脑膜炎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腹水中乳酸脱氢(LDH)和乳酸脱氢/白细胞比值测定的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乳酸法检测73例患者不同性质胸腹水中的LDH和LDH/WBC比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标本LDH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P〈0.05);恶性肿瘤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的LDH/WBC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组和其他组的LDH/WBC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LDH和LDH/WBC比值对鉴别胸腹水的性质无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胸水 腹水 乳酸脱氢酶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联合检测血淀粉(S-Amy)、胰脂肪(LPS)、降钙素原(PCT)以及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S-Amy、LPS、PCT以及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Amy、LPS、PCT以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观察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项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检S-Amy、LPS、PCT以及CRP水平可以显著提高急性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淀粉酶 胰脂肪酶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 简介:糖原磷酸化BB型同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心肌缺血,因此可以认为GPBB是AMI早期诊断的最理想的指标之一,心肌中虽同时存在BB型和MM型

  • 标签: 中的应用 同功酶心肌梗死 型同功酶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逆转录(hTERT)基因位点(rs2736100、rs2853676)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岛地区人群乙肝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的肝癌患者165例、非肝癌乙肝病毒感染者195例、健康对照者402例hTERT基因型分布。结果:(1)肝癌组患者rs2736100位点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非肝癌HBV感染者及所有非HCC者(均P〈0.05),携带GG基因型者罹患肝癌的风险分别增加至2.13倍、2.17倍和2.14倍。(2)肝癌组患者rs2853676位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非肝癌HBV感染者及所有非HCC者(均P〈0.05),携带AA基因型者罹患肝癌的风险分别增加至3.42倍、2.39倍和3.02倍。结论:hTERTrs2736100和rs285367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相关。

  • 标签: 肝癌 端粒 末端转移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HBV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精氨酸与环氧合-2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冠脉狭窄程度的关联性。方法收集符合诊断ACS的患者115例,分为3组并比较两种的水平差异。对患者进行Gensini积分,分析其与两种的关联性。结果2种的水平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精氨酸及环氧合-2与心肌梗死间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4、0.707;在Gensini积分与精氨酸、环氧合-2水平之间作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分析,r值分别为0.585、0.672。结论精氨酸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有提示意义,环氧合-2与冠脉狭窄程度呈高度正相关。

  • 标签: 精氨酸酶 环氧合酶-2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狭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