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作为其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表达了如下内涵: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和资产阶级是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助推器,而人类世界历史实践所产生的精神成果将是'世界的文学'的形成,世界历史的未来图景是共产主义。当代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时代回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世界历史 普遍交往 命运共同体
  • 简介:从感性和理性的关系出发,可以为阐释20世纪以来历史意识的思想变迁提供一种路径。赫勒努力将感性叙事和理性分析结合一起,把人类历史意识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表现出明确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关怀。在阐述赫勒意识思想的特质时,应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经由卢卡奇历史辩证法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三者各自的理论特色脱颖而出,赫勒对马克思的误解和批评也能得到有力的回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把握历史理性的同时,始终关注感性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强调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丝毫没有忽视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因素。

  • 标签: 历史意识 赫勒 马克思 卢卡奇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以文化范式批判为切入口所建构起来的社会批判理论,尽管因认识到只有经过文化范式中介过的客观现实才可能对现实的个人起作用,因而表现出了一定的深刻性,但由于其没有追问具体的文化范式的来源等问题,因而在学理逻辑上依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经验主义的学术思路由于只看到了经济事实的物质存在形式而没有看到其社会存在形式,因而始终无法跟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相比肩。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自觉,不仅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学术思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前提条件。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自觉 学术意义 社会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简介:社会要素之间确实存在着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马克思曾经用有机体的概念对社会历史进行功能解释,并通过这种功能解释确立了经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而一些学者却用社会要素在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来否定经济基础。或者把马克思的历史观功能主义化。功能主义片面强调了社会要素在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忽视了社会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关系的正当性,甚至犯了社会还原论的错误等。我们不能狭隘地用功能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来解释和谐社会。

  • 标签: 功能解释 功能主义 历史观 .
  • 简介:张星曜(1633-1715?),字紫臣,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他是明末第三代天主教的代表人物,也是天主教的重要护教者的宗教对话者,著有《祀典说》、《天教明辨》等论著;他对基督宗教的贡献突出,尤其在文学事工方面成就卓然,写有大量赞美诗,在明清汉语神学建构上贡献良多。

  • 标签: 基督宗教 汉语神学 张星 护教 历史文化名人 杭州府
  • 简介: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在欧洲。作为一种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兴起的社会政治学说,社会主义学说在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20世纪头20年,日本是社会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主渠道,中国留日学生是译介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的主体。早期译介作为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性环节,不仅输入中国一套社会主义理论术语,而且通过译介和传播过程中的中国化阐释肇始了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同时通过译文的文言化表征了语言的时代化。

  • 标签: 社会主义学说 留日学生 译介 传播
  • 简介:儒教问题的争论,是事关文化建设与民族记忆的大问题。无论名称如何,存在一个儒教这一事实是毋庸置疑的,舍此无以解读中国历史。自历史言之,儒教传统一方面与政治结构相融合,镶嵌于政治结构中,另一方面镶嵌于以宗族、家庭为代表的宗法制度之中,所以方能延续数千年之久。在价值多元、宗教多元背景下,丧失正统地位及政治扶持的碎片化的儒教该如何应对世俗化、多元化的社会?儒教是否只能以碎片化的状态进入当代?在原有的载体崩解之后,作为弥散型宗教的儒教,需重新寻找“挂搭”之处,或者以他体为体,或者以自体为体。实践中,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1.以儒教自身“被发明的传统”为体;2.以儒教为基础的新兴宗教为体;3.以其他制度宗教为体;4.以儒教为公民宗教。在儒教凭借各种载体复兴之外,以儒教为公民宗教的设想,长远看来,或许是较为可行的方向。

  • 标签: 儒教 儒教游魂说 儒教复兴 公民宗教
  • 简介:中国古代对老年人和鳏寡孤独等无助群体,以及贫困无以自存的居民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社会救助措施,有效地缓和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措施,调整资源合理配置,建立科学有序的救助举措,完善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生活救济 保障措施 中国古代 启示
  • 简介:根据《世本》、《孟子》等文献记载,夙沙氏和胶鬲是我国最早从事海盐生产的部落,本文经过梳理考证认为,他们应分布在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山东北部沿海。通过相关考古遗存的分析,本文认为,夙沙氏制盐应是在距今5500-5000年前后的大汶口文化中期或略早,制盐地域应在现今的山东北部寿光至广饶一带。在稍后的距今4300-3900年龙山文化晚期,鲁西北的阳信至滨州一带也兴起海盐生产,由此成为商代胶鬲的远祖。总的看,当时的制盐活动只能在海边进行,制盐技术也比较原始,这是符合其时代特点的。

  • 标签: 夙沙氏 胶鬲 山东北部 海盐业起源
  • 简介:佛陀生活于公元前六百年左右。族姓释迦,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北印度拘萨罗国的诸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武士阶层(即刹帝利种姓)。

  • 标签: 佛陀 存在 达摩 武士 个人 思想
  • 简介:马克思主义作为在欧洲文化土壤中滋生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是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传入中国、为中国广大民众接受并最终实现中国化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初条件,进而总结这些条件发挥作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条件 启示
  • 简介:徐宗泽(1886-1947),字润农,教名若瑟,生于青浦县(现上海市青浦区)蟠龙镇,是徐光启第十二世孙。他是近代卓有成就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是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运动众金支持者中的一名实践者,著有涉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多部论著。他是近代卓有成就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出版了《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等著作。他还是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运动众多支持者中的一名实践者。

  • 标签: 徐宗泽 中国天主教 历史文化名人 圣教杂志 耶稣会士 蟠龙镇
  • 简介:齐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作为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实践则更显突出.正因为齐国有为君臣注重爱民、重民、富民,注重民众的作用,才使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梳理与研究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不仅可使齐国治国思想的研究深入,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疑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民本思想 历史地位 作用
  • 简介:凡作史者,大约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似可称为历史学者,他们的工作目的不是去发现历史对于现实的价值,而是像考古工作者从地下发掘历史一样,从浩瀚的文字、实物资料中去发掘历史,还历史本来面目;第二类可称为历史学家,他们的目的不只是再现历史,而是像一个思想家一样站在人类历史(或思想)的某一高度(蹩脚的历史学家则站在某一低地)来审视历史。《基督教思想史》(AHistoryof

  • 标签: 基督教神学 思想史 存在主义 历史对话 神学家 研究历史
  • 简介:孙帅在《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撰文认为,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关于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方面,国外学者或通过否定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地位,来否定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地位和伟大贡献;或通过割裂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来否定中国革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

  • 标签: 毛泽东思想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 国外学者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批判 思潮
  • 简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写作的党纲,集中表达了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解。该著作虽发表于170周年以前,但是正如马克思和思格斯所言,书中的一般原理至今还是完全正确的。贯穿该著作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由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人的解放学说构成的思想整体,这些思想并未过时,但是它们的实际运用必须要以历史条件为转移。《共产党宣言》明确了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初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记初心和使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唯物史观 共产主义 人的自由发展 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