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颈部血管多发活动性斑块伴TIA频繁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围手术期观察来探讨此类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的风险与利弊并。方法完善患者术前相关检查,经家属同意后行全脑血管造影,使用机型为飞利浦FD-20。结果造影显示患者左右颈动脉分叉处均有活动性斑块形成并伴有局部管腔狭窄;右侧椎动脉完全闭塞;左侧椎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在左椎造影完毕后,患者开始出现恶心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在返回病房途中,患者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剧烈呕吐,立即行急诊CT,排除脑出血后返回病房,快速给予补液、抗血管痉挛、溶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连接心电监护,但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在一次剧烈打喷嚏后,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紧急给予人工心肺复苏,经短暂抢救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但进入持续昏迷状态,观察4小时后给患者行MRI检查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右侧顶叶、左侧额叶、左侧小脑均有不同程度的新发梗塞灶,左侧小脑梗塞面积增大。结论全脑血管造影作为血管性疾病诊断金标准,它不仅可以明确TIA患者的发病原因,还可以对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并给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方法提供依据,但对于一些高风险患者是否需要或是否适合行全脑血管造影,我们还需要综合评估风险与获益,最后做出正确判断。

  • 标签: 颈部血管活动性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全脑血管造影 风险与利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进食、活动干预运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及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60例,研究组采取早期进食及活动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对疗效、服务态度、医院环境及知识宣教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进食及活动干预运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效果明显,可快速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胃肠功能 活动干预 早期进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西药房校对审方及发药交代缺失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由我院门诊西药房工作人员自发组建品管圈,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来改善门诊西药房工作质量管理水平。结果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相比,活动后门诊西药房工作服务质量提高,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也显著升高,参与者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加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得到强化。

  • 标签: 门诊药房 品管圈 服务质量 评估 缺失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特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予以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康复新液治疗干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将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康复新液联合应用与其临床治疗中,收效显著,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使用推广。

  • 标签: 益生菌 溃疡性结肠炎 康复新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苏颗粒与兰索拉唑联合使用治疗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的分析研究。方法在遵循知情且自愿的原则下,选取本院确诊为活动性胃溃疡的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区别,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患者。针对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观察期间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病灶位置病理症状面积、幽门杆菌系列抗体检验等数据对比上,两组数据分与治疗前数据对比,均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两组组间数据分析,联合组治疗效果优越于参照组治疗效果。结论使用中药胃苏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活动性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优越于传统使用兰索拉唑的治疗效果,针对活动性胃溃疡的治疗研究中,是一种由推广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 标签: 中药 胃苏颗粒 兰索拉唑 活动性胃溃疡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低年资护士的管理效果及其对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在2018年5月-2019年2月)搜集的23名低年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统计分析23名低年资护理人员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管理效果以及核心能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低年资护理人员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内在和外在工作满意度以及自我评价(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团队精神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评分显著高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能够显著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管理效果以及核心能力评分。

  • 标签: 核心能力 低年资护士 管理效果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流井区社区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识知晓水平。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做为调查方式。结果居民在活动前5条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66.6%提高到活动后的91.5%。单一核心信息中的每一条核心信息知识知晓率在活动开展之后都有明显的上升。结论在社区开展以医务人员专业讲座为主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是提高社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最有效,也是居民最乐于接受的一项低投资高效益的措施。

  • 标签: 结核病 健康教育 知晓率 效果评价 自贡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粪钙卫蛋白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我院中同期收入的健康体检人群68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粪钙卫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记录,评价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值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就粪钙卫蛋白各组间差异较大,说明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诊断时,可以将粪钙卫蛋白作为主要的诊断方案,并且还能够对患者病症活动性进行分析。同时这种诊断方法较为简便,并且无需对患者造成额外的检查创伤,多数患者都具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粪钙卫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活动性分级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合理应用中品管圈活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4例患者,期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发生和无形成果情况。结果实施后给药方式不当、用法用量不合理及配伍不合理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品管圈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参与者管理能力及积极性,改善药物使用合理性。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品管圈活动 不合理用药 无形成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5月,我科成立“甜甜圈”QCC小组,选定活动主题,拟定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及圈员各种能力变化,确认活动效果。结果活动前后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率由51.65%下降至20.62%;QQC活动前后圈员各种能力最终评分比较,活动后显著优于活动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率,而且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及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加强了各科室之间的团队协作,促进了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

  • 标签: 品管圈 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低血糖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活动(QCC)在提高肝性脑病躁狂期患者镇静的安全及目标管理的研究。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拟定计划,设立目标,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对比改善前后的目标达成率,探讨QCC管理工具对提高镇静目标达成率及安全管理的作用。结果QCC活动应用后增强了护士对肝性脑病躁狂期患者镇静目标及安全性,镇静及安全目标达成率由改善前的67.08%提高到了现有的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性脑病躁狂期患者镇静治疗上,利用QCC管理工具能够有效提高镇静及安全目标达成率,值得临床护理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肝性脑病 镇静 躁狂期 安全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新生儿复苏质量的影响,解决提高新生儿复苏时脉氧仪的使用率的问题。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开展前对影响新生儿复苏时脉氧仪的使用要因进行分析,制定并落实提高新生儿复苏时脉氧仪的使用率的改进措施。结果新生儿复苏时脉氧仪的使用率由活动前的15%提高到活动后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复苏质量得到了改进。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新生儿复苏时脉氧仪的使用率,提升新生儿复苏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脉氧仪的使用率 新生儿复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单次手法、物理治疗颈型颈椎病对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门诊收治的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根据治疗手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物理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单次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单次手法治疗10min以后直到第二天,疼痛都有明显的下降,与对照组的物理治疗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以后的第2天,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也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单次手法,能够在短期内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关节的活动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物理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单次手法 物理疗法 颈型颈椎病 疼痛 关节活动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药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活动期R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RA患者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副作用少,故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西药 活动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对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病情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慢作用药(DMARDs),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二藤乌头汤水煎服;治疗前后均检测患者炎症指标,同时进行临床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功能锻炼、服药、毒副作用的防护、宣传教育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情活动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炎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用药及对症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病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甲氨喋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2月维持型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3%,实验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增强了品管圈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适合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内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MC方案联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治疗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PMC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MC方案联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LE活动度及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基本无活动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重度活动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IgG、IgA、IgM、C3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IgG、IgA、IgM均下降,C3均明显上升,指标下降及上升幅度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MC方案联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治疗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活动度。

  • 标签: PMC方案 狼疮扶正解毒胶囊 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行早期活动护理对其胃乏力发生率和胃肠功能指标的良性影像。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情况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早期活动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胃乏力发生率及各项胃肠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胃乏力发生率及各胃肠功能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活动护理作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胃乏力发生率并改善胃肠功能指标,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 标签: 早期活动护理 胃癌根治术 胃功能指标 胃乏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活动性及稳定型肺结核患者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及血清NP测定结果,探讨二者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4例活动性肺结核(活动组)和56例稳定型肺结核(稳定组)患者PPD皮肤试验及血清NP资料。结果两组患者PPD皮肤试验强度比较,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PPD皮肤试验判定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性为77.27%,特异性为85.71%。活动组患者血清NP测定值为(56.53±8.18)nmol/L,高于稳定组的(29.84±6.3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P判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性为86.70%,特异性为93.00%。二者联合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性为93.18%,特异性为94.64%。结论血清NP可作为活动性肺结核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结合PPD皮肤试验,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肺结核 活动性 新喋呤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