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选择100个化合物作为数据集,随机选取其中80个为训练集,其他分子为验证集,并为每个化合物分子计算了30个参数.通过采用五种不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其训练模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用验证集检验了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发现向后筛选法为最优小肠吸收建模方法.由该法所建模型的统计结果良好(R^2〉0.80),应用于验证集时也表现出较强预测能力.该模型确定了对小肠吸收影响较大的分子参数,有助于指导进一步的新药筛选和开发.

  • 标签: 小肠吸收 分子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力的作用所致的小肠穿孔患者临床手术的综合治疗护理。方法选取20例2015年2月~2015年10月,住院手术治疗外力的作用所致的小肠穿孔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记录临床信息,采用分项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20例小肠破裂手术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小肠破裂的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良好的护理工作,妥善的护理平衡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器官系统的功能维持正常,稳定患者情绪到精神上的安慰,有利于小肠破裂患者的恢复。

  • 标签: 小肠破裂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院普外科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例误食枣核导致小肠穿孔病人的诊治,根据其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及外科干预.使我们认识到食源性小肠穿孔常见于老年人,多有慢性便秘病史,穿孔部位以末端回肠为主,病情隐匿,以急腹症入院,术前诊断困难,需要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关键词食源性小肠穿孔中图分类号R9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16-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胃粘膜异位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例小肠胃粘膜异位病例,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光镜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组织学上呈疏松水肿样,丰富薄壁海绵样血管,肿瘤细胞多样性,梭形及上皮样细胞多见,常围绕血管排列呈疏密交替分布特征。结论小肠胃粘膜异位是一种少见的肠道发育异常性疾病,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应与增生性息肉、Peutz-Jeghers息肉病等鉴别。

  • 标签: 小肠 胃粘膜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小肠憩室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外科2002年12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45例小儿小肠憩室急性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1例行保守治疗(4天后行剖腹探查),44例行手术治疗。治愈4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次。结论小儿小肠憩室急性穿孔容易误诊漏诊,手术并发症多。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应严格掌握保守治疗的指征,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小儿 憩室穿孔 腹膜炎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大小肠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征,结合临床,从主要脉证、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举例等方面论述了大小肠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大肠病的中医辨证有大肠湿热、大肠积滞、大肠气结、大肠瘀毒、大肠津亏、大肠虚寒;小肠病的中医辨证有小肠实热、小肠气痛、小肠虚寒。

  • 标签: 大肠病 小肠病 中医 辨证施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氯法齐明导致的小肠损伤临床罕见,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营养不良和黑便。当长期服用氯法齐明患者出现腹痛腹泻、体重减轻时,若不及时停药,可能出现致死性的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报道1例经小肠镜检查并病理明确的氯法齐明导致的小肠损伤,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氯法齐明 药物副作用 肠道损伤
  • 简介:我院近10年来共完成小肠折叠术138例,其中92例行外固定术(系膜缝合法26例,肠壁缝合法43例,系膜贯穿缝合法23例),46例行内固定术。外固定术中有6例发生术后肠绞窄而再次手术。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肠绞窄 缝合法 术后 小肠 外固定术 再次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护士全面参与小肠镜的检查,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20例患者小肠镜检查顺利完成,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小肠镜检查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医护之间的密切合作。

  • 标签: 双气囊小肠镜 检查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小肠淋巴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以继发性淋巴瘤占大多数。而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却占所有原发性恶性小肠肿瘤的40%~50%。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水、出血、肝脾肿大和弥漫性淋巴结肿大、营养不良、不规则发热,也可周期性发热。全身乏力、厌食、消瘦等。局限性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播散性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和继发性小肠淋巴瘤化疗为首选治疗方法。作者详解如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41岁,工人,陕西籍.因发作性右上腹痛3个月于1999年4月1日入院.近3个月来,患者无诱因或脂餐后出现右上腹痛,有时呈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散,伴有低热,但无恶心、呕吐和黄疸.在外院B超发现"胆囊息肉、胆囊小结石",一直服用消炎利胆片和中药,腹痛可缓解、减轻.平素体健,饮食、睡眠及大、小便均正常.

  • 标签: 先天性 短肠综合征 小肠疾病 胆囊息肉 胆囊切除术 第四军医大学
  • 简介:背景:小肠类器官是体外研究肠道上皮最好的工具,应用前景广泛,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在国内建立并优化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为小肠上皮细胞的基础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常规培养L-WRN细胞,收集含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的条件培养基。处死6~8周龄C57BL/6小鼠,自末端回肠起取约15cm肠段,纵向剖开,EDTA法分离、收集隐窝上皮,以基质胶包埋多聚化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L-WRN条件培养基,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出芽情况,待出芽达一定长度后,重新包埋传代培养。结果:与含20%FBS的L-WRN条件培养基相比,含10%FBS的条件培养基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条件培养基浓度为10%、15%、20%、25%、30%均可促使小肠类器官形成,15%条件培养基的出芽率最高。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并发现15%L-WRN条件培养基(含10%FBS)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出芽。

  • 标签: 小肠类器官 原代细胞培养 L-WRN细胞 培养基 条件性 隐窝 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指导SIST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普外科及术后病理确诊的SIST病人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依据胃肠间质瘤(GIST)恶性潜能分级标准(改良的NIH标准)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x2检验(Fl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高度危险组与中低度危险组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共28例SIST人选,男性占60.7%(17/28),女性占39.3%(11/28),平均年龄(50.8±14.9)岁,SIS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有:体检发现腹部包块7例,消化道出血7例,慢性腹痛9例,急性腹痛5例,以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多见。16例高度危险性(57.1%),12例中低度危险性(42.9%),高危组急性腹痛比例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5),中低度危险组出现消化道出血比例明显高于高度危险组(P<〇.〇5),两组年龄、性别、慢性腹痛、腹部包块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检查对SIST的检出率不高,CT检出率高于B超。高危组CT检出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结论SIST首发症状以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多见,高度危险性多见,不同恶性程度SIST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CT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SIST首选手术切除,疑诊SIST应及早手术探查。

  • 标签: 小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CT B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1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闭合性损伤12例,开放性损伤3例。其中合并胃挫裂伤2例,脾脏破裂并休克1例。受伤至手术开始时间8-28h,15例均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外伤性小肠破裂一旦确应立即手术,及时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得当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外伤性小肠破裂 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