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4 个结果
  • 简介: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要的果树害虫,也是我国一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威胁着我国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优势苹果产区的果业生产。化学防治是当前苹果蠹蛾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频繁使用化学杀虫剂引发的抗药性问题也在世界范围内相继报道。代谢抗性是苹果蠹蛾抗性中重要的机制,苹果蠹蛾解毒酶代谢杀虫剂的分子机制是当前代谢抗性研究的重点方向。基于分子模拟的方法在相关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分子模拟涉及的主要方法及其在苹果蠹蛾代谢杀虫剂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苹果蠹蛾 分子模拟 解毒酶 杀虫剂 代谢抗性
  • 简介:采用玻璃管药膜法,建立了以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烯啶虫胺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室内敏感品系(SN)的LC90值作为区分剂量,测定桃蚜对6种杀虫剂敏感性变化的方法,并与浸叶法测得的抗性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利用区分剂量快速测定桃蚜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抗性水平的准确性。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桃蚜室内敏感品系的LC90值分别为150.01、1170.81、54.19、951.34、245.98及133.60ng/cm2。在此区分剂量下,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桃蚜种群(ZM)的死亡率在82%~96%之间;河北省玉田地区甘蓝桃蚜种群(GL)的死亡率在35%~82%之间,桃树桃蚜种群(TS)死亡率在3%~30%之间。分析表明,在选定的区分剂量下,桃蚜田间种群的死亡率与其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188~0.9999之间。同时,通过相关性方程计算得到的江苏省南京地区桃蚜种群(NJ)对6种杀虫剂的理论抗性水平与实际检测所得抗性水平结果接近。因此,以玻璃管药膜法确定的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烯啶虫胺及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室内敏感品系的LC90值作为区分剂量,通过测定桃蚜田间种群的死亡率,可以快速表征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从而对其抗性水平进行初步评估。

  • 标签: 桃蚜 新烟碱类杀虫剂 氟啶虫胺腈 抗性 玻璃管药膜法 区分剂量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佛山和潮州白纹伊蚊对3种常用杀虫剂敌敌畏、残杀威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监测广州、佛山和潮州白纹伊蚊幼虫的抗药性。结果广州市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残杀威和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226、3.894和0.407mg/L,抗性倍数分别为1.19、1.62和2.88倍;佛山市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残杀威和高效氯氰菊酯的LC_(50)分别为0.170、3.153和0.112mg/L,抗性倍数分别为0.89、1.31和0.79倍,潮州市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残杀威和高效氯氰菊酯的LC_(50)分别为0.152、1.400和0.053mg/L,抗性倍数为0.80、0.58和0.37倍。结论广州市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低等抗性,在实际消杀工作中需注意合理用药,延缓蚊虫抗药性的发展。

  • 标签: 白纹伊蚊 抗药性 监测
  • 简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家蚕3龄起蚕的毒性与安全性,其结果表明: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1.2625mg/L,具有高毒性。用20%呋虫胺可溶粒剂稀释药液对桑树进行局部喷叶或根灌处理,采摘经不同处理的桑叶喂饲3龄起蚕,表明呋虫胺可通过桑叶、桑根内吸向上传导至未喷药桑叶。经20%呋虫胺可溶粒剂2000倍和1000倍稀释药液喷雾处理过的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分别大于40d和70d,500倍大于80d。呋虫胺对家蚕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部膨大,吐液;蚕体向背弯曲,呈"S"形、"O"形等,与多种烟碱类杀虫剂的典型症状相似。因此,在蚕桑地区水稻使用呋虫胺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污染桑叶或与蚕期保持相应的安全间隔时间,并防止呋虫胺污染的水体进入桑园土壤。

  • 标签: 农药 新烟碱类 呋虫胺 家蚕 毒性评价
  • 简介:利用"Y"形嗅觉测定仪,测定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4种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反应;以药膜法和药液定量滴加法测定了几种药剂对成虫和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新鲜韭菜植株、大蒜乙醇提取物、大蒜素及多硫化钙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均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在最佳味源浓度条件下,选择系数分别为0.77、0.78、0.46和0.36.8种药剂对成虫的击倒毒力,以顺式氯氰菊酯最强,KT50为7.9382min;丁硫克百威和辛硫磷次之,KT50分别为14.285min和20.465min;氟啶脲对成虫的击倒毒力最低,KT50仅为94.210min.6种药剂对4龄幼虫的毒力,以毒死蜱最高,氟啶脲和辛硫磷次之,二嗪磷最低.针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活动习性以及不同药剂的杀虫特点,提出了地上地下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并根据外源挥发性物质对成虫的引诱效应,探索了实行定向防治的可能性.

  • 标签: 韭菜迟眼蕈蚊 挥发性物质 大蒜素 杀虫剂 嗅觉反应 毒力
  • 简介:目的同时快速定量分析10种常见卫生杀虫剂有效成分。方法气相色谱内标定量法。结果采用DB-5(30m×0.32mm×0.25μm)型毛细管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检测,达到了同柱同时定量定性分析10种常见卫生杀虫剂有效成分的目的,回收率为93.6%~104.9%,相对标准偏差为1.01%~2.28%。结论用于10种常见卫生杀虫剂有效成分的同时分离分析,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卫生杀虫剂 定量分析
  • 简介:建立了番茄、黄瓜及土壤中杀虫单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先将杀虫单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沙蚕毒素,经乙醚液一液分配后用甲醇定容,采用UPLC-MS/MS法测定沙蚕毒素浓度,最后再折算成杀虫单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1~500μg/L范围内,杀虫单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仪器检出限(LOD)分别为0.213μg/kg(番茄)、0.212μg/kg(黄瓜)和0.172μg/kg(土壤),定量限(LOQ)分别为0.710μg/kg(番茄)、0.707μg/kg(黄瓜)和0.573μg/kg(土壤);对于番茄、黄瓜及土壤样品,10、100和500μg/kg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试验结果显示,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79%~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6%~16%。该方法可用于番茄、黄瓜及土壤中杀虫单残留量检测。

  • 标签: 杀虫单 沙蚕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黄瓜 番茄
  • 简介:为寻找新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用溴代呋喃甲醛和溴代噻吩甲醛分别与2-取代1,3-丙二硫醇缩合,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溴代呋喃基或噻吩基-1,3-二噻烷衍生物。其化学结构均通过^1HNMR和元素分析或质谱的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桃蚜Myzuspersicae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M11在600μg/mL下对桃蚜的校正死亡率为90%。

  • 标签: 1 3-二噻烷 合成 杀虫活性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本地蚊虫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Ⅳ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双硫磷、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1203、0.003376、0.073249、0.001636和0.003011mg/L,为参考品系的3.01、2.11、1.83、1.82和1.51倍。结论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产生了低抗性,对其余4种杀虫剂敏感。应定期开展蚊虫抗药性监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白纹伊蚊 幼虫 抗药性
  • 简介:摘要:印楝素是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生物农药之一,是从印楝树中提取出的有杀虫活性的天然有机物质, 其杀虫谱广,具有特别显著的拒食、忌避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对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多种害虫防治效果良好。综合印楝素的相关专利申请,从专利申请的角度对印楝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地域分布进行系统的研究。

  • 标签: 印楝素 杀虫 提取
  • 简介:为明确山东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泰安、聊城和东营3个田间种群及1个敏感种群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增效醚(PBO)3种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泰安棉蚜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抗性倍数为16.95,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69和9.5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噻虫胺、噻虫嗪和噻虫啉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0,仍较敏感;聊城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51、25.88和18.16,属中等抗性水平,对噻虫啉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01和6.3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东营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95、21.52和12.95,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07、6.38和4.75,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和羧酸酯酶抑制剂TPP对6种供试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明显,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对这6种药剂也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研究表明,山东省泰安等3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可能在棉蚜对该类杀虫剂的抗性中起主要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棉蚜 新烟碱类杀虫剂 抗药性 酶抑制剂 增效作用
  • 简介:研究了10%千金乳油(有效成分:氰氟草酯)和78%杀虫安可溶性粉剂对金鱼和麦穗鱼肝脏酯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亚致死剂量效应.发现杀虫安(0.234mg*L-1)对两种鱼的GST活性均具诱导作用,而氰氟草酯(1,2mg*L-1)仅诱导了麦穗鱼的GST活性;当杀虫安与氰氟草酯混合处理时,对麦穗鱼GST活性的诱导效应最为明显.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氰氟草酯(1,2mg*L-1)和杀虫安(0.117,0.234mg*L-1)均可诱导金鱼肝脏酯酶活性;对麦穗鱼肝脏酯酶而言,杀虫安为诱导作用,氰氟草酯则抑制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酶的活性直接或间接地受供试药剂的影响,两种试鱼对氰氟草酯和杀虫安的生物反应存在差异.

  • 标签: 金鱼 Carrasiusauratus 麦穗鱼 Pseudorasborapar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