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恒压灌注下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后并发尿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恒压灌注下MPCNL治疗的5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发生尿性脓毒血症的患者为病例组(26例),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5的比例匹配同期对照组(130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恒压灌注下MPCNL术后尿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用Bootstrap再抽样法(1 000次)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对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对该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定。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泌尿系结石手术史、肾积水、术前尿白细胞(WBC)≥2+、术前尿亚硝酸盐(NIT)阳性、术前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2.5与恒压灌注下MPCNL术后尿性脓毒血症的发生均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145,P=0.030)、术前尿WBC≥2+(OR=2.970,P=0.047)、术前尿NIT阳性(OR=14.190,P<0.001)、术前血NLR≥2.5(OR=4.302,P=0.008)是恒压灌注下MPCNL患者术后发生尿性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Bootstrap方法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及OR值与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同,提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及OR值具有可重复性。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差异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获得的预测模型为P=1/1+EXP(-3.612+ 1.146×X1+1.088×X10+2.653×X11+1.459×X13)。Hosmer-Lem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该预测模型拟合度为优度(χ2=1.565,P=0.667),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95%CI:0.732~0.922,P<0.001)。结论女性、术前尿WBC(≥2+)、术前尿NIT(阳性)、术前血NLR(≥2.5)是恒压灌注下M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有一定的风险评估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肾切开取石术,经皮 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枕大神经微创减压术治疗枕大神经性顽固性偏头痛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1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枕大神经阻滞试验确定为枕大神经性,均行枕大神经微创减压术治疗,并评定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预后等级及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严重程度、疼痛发作频率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术后随访(12.02±3.3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治愈,31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效差,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0.40%(41/5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47±0.76)分降至(1.75±1.91)分,疼痛发作频率由术前(9.00±1.74)次/月降至(2.82±2.47)次/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例患者自述手术部位感觉麻木,但其中6例于术后3个月左右好转,只有1例患者自述麻木感持续。结论对于枕大神经性顽固性偏头痛,枕大神经微创减压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顽固性偏头痛 枕大神经源性 枕神经痛 神经微创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综合护理在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授权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评估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知识掌握情况及心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8周Atlanta心力衰竭知识问卷(第2版)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授权理论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相关知识和心肺功能。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授权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D打印多通道施器与常规阴道单通道施器用于近距离治疗的剂量学差异,为宫颈癌术后患者的近距离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5例自2019年1月—2020年11月接受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的宫颈癌术后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每位患者均采用3D打印多通道施器和常规阴道单通道施器进行CT扫描定位,并制定相应计划及评估,运用逆向剂量优化算法计算后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组施器用于近距离治疗时的高危临床靶区、膀胱及直肠受照剂量的差异,选择最优计划实施治疗。结果采用3D打印个体化多通道施设计计划的D90%、D100%、V100%、V150%与常规单通道施器设计的计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直肠的D2cm3与常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多通道个体化施器靶区适形性好,可更好地保护膀胱和直肠,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 标签: 3D打印 多通道施源器 近距离治疗 逆向剂量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cMSC-exo)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生物学行为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收集培养上清提取外泌体。将HKF分为对照组(NC)和实验组(Exo),对照组在培养到70%~80%融合后,用基础培养基处理;实验组用含hucMSC-exo的基础培养基处理,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2 μg/ml,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检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对各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SMAD家族蛋白2(Smad2)、SMAD家族蛋白3(Smad3)信使RNA(mRNA)水平进行分析。应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和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结果实验组吸光度值在处理后的每个时间点都低于对照组,0 h(Exo=1.421±0.114比NC=1.403±0.104,t=0.267,P>0.05),12 h(Exo=1.688±0.102比NC=1.730±0.073,t=0.745,P>0.05),24 h(Exo=1.755±0.089比NC=1.829±0.036,t=1.711,P>0.05),36 h(Exo=1.875±0.154比NC=1.955±0.183,t=0.747,P>0.05),48 h(Exo=2.054±0.035比NC=2.110±0.067,t=1.621,P>0.05),60 h(Exo=2.086±0.034比NC=2.126±0.042,t=1.656,P>0.05)和72 h(Exo=2.063±0.175NC=2.094±0.065,t=0.378,P>0.05)。对培养了48 h的细胞划痕区域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划痕面积为对照组0.997±0.020倍,t=0.08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培养上清中HYP含量低于对照组[(15.310±1.083) μg/ml比(19.560±0.737) μg/ml,t=3.243,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TGF-β1、TGF-β2、Smad2、Smad3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TGF-β1=0.814±0.048比1.076±0.066,t=3.210,P<0.05;TGF-β2=0.925±0.037比1.135±0.075,t=2.657,P<0.05;Smad2=0.911±0.061比1.139±0.075,t=2.394,P<0.05;Smad3=0.913±0.038比1.043±0.025,t=2.850,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ucMSC-exo有抑制HKF增殖迁移的趋势,并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瘢痕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皮祖细胞性外泌体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培养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OGD/R组)和氧糖剥夺-复氧复糖+内皮祖细胞性外泌体组(OGD/R+EXO组)。C组细胞正常培养,OGD/R组采用无糖无血清DMEM培养基在94%N2-1%O2-5%CO2混合气体培养6 h进行氧糖剥夺,随后更换正常培养基进行复氧复糖24 h。OGD/R+EXO组于氧糖剥夺-复氧复糖造模前24 h在培养基中加入20 μg/ml内皮祖细胞性外泌体。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内皮祖细胞,Western blot法、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法鉴定外泌体。采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活力,ELISA法测定MDA含量和SOD活性,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细胞为内皮祖细胞,成功提取内皮祖细胞性外泌体。与C组相比,OGD/R组和OGD/R+EXO组神经元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升高,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cleaved-caspase-3/caspase-3比值升高(P<0.05);与OGD/R组相比,OGD/R+EXO组神经元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神经元凋亡率降低,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cleaved-caspase-3/caspase-3比值降低(P<0.05)。结论内皮祖细胞性外泌体可减轻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神经元损伤,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有关。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外泌体 低氧 神经元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MRI-T2WI影像组学列线图并评价其鉴别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oderline epithelial ovarian tumors, BEOTs)及恶性上皮性肿瘤(malignant epithelial ovarian tumors, MEOTs)的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计192例,其中BEOTs 72例,MEOTs 120例,按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53)及测试集(n=39),从每个患者的轴位T2WI图像中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回归进行特征选择,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及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结合临床因素及Radscore,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最后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价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特征筛选后最终保留10个影像组学特征。结合HE4和Radscore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曲线下面积值(area under the cure, AUC)(训练集:0.947,测试集:0.914)均大于单一的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0.925,测试集:0.819)。ROC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更具优势。结论结合MRI-T2WI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因素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可直观、准确地鉴别BEOTs及MEOTs,并为下一步的临床决策提供指导。

  • 标签: 卵巢肿瘤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列线图 磁共振成像 T2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外泌体相关研究的热度逐渐提高,外泌体性微小RNA(exo-miRNA)已作为极具潜力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广泛用于早期临床诊断研究中。血液中含大量血小板、动脉内皮细胞和其他细胞类型释放的外泌体,且外泌体外部膜还具有保护exo-miRNA等内容物免受生物酶水解、稳定存在于人体体液中的独特优势,这些特点使外泌体及exo-miRNA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促进细胞再生、心脏保护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现就外泌体的结构和生物发生方式、exo-miRNA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儿童心血管相关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外泌体 微小RNA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儿童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误诊为食管黏膜下肿瘤的食管上皮性恶性肿瘤的内镜超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术前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但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大小、病变部位、超声下病变起源、病变回声、内镜治疗方式以及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年龄(65.5±6.2)岁,9例病变长径≤2 cm,8例病变位于胸中段食管。11例患者中10例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6例、固有肌层2例、黏膜肌层2例,病变回声9例为低回声改变,仅1例为等回声病变。11例患者中3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6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2例行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组织病理学类型包括3例中低分化鳞癌,3例基底细胞样鳞癌,2例腺样囊性癌(其中1例为腺样囊性癌碰撞鳞癌),2例腺癌,1例食管肉瘤样癌合并基底细胞样鳞癌。食管上皮性恶性肿瘤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极为罕见,内镜超声有助于鉴别诊断,诊断性治疗可明确诊断。

  • 标签: 误诊 食管肿瘤 黏膜下肿瘤 内镜超声检查 组织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造瘘治疗上尿路结石伴尿性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5例上尿路结石伴尿性脓毒血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肾盂减压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的患者设为常规组(48例),采用经皮肾造瘘的患者设为经皮肾造瘘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减压成功率、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减压后1 h内的感染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二期手术所需时间、结石残留情况、软镜使用情况以及术后发热情况。结果经皮肾造瘘组患者的肾盂减压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CRP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减压后1 h内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皮造瘘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结石残留率、软镜使用率以及术后发热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肾造瘘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和仅仅采用局麻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输尿管支架,其治疗上尿路结石伴尿性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明显更高。

  • 标签: 尿路结石 脓毒血症休克 肾造瘘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二次复发受者,骨髓细胞学、流式免疫分型检测支持MDS复发,但染色体和供者细胞嵌合率以及移植后嵌合状态分析检测复发细胞为完全供者型,证实二次复发为供者复发,进一步分析首次复发时出现的ASXL1突变消失,新出现RUNX1突变。表明血液肿瘤基因突变参与供者MDS复发的过程,为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MDS/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启示。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髓抑制细胞(MDSCs)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AS患者50例(A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多核型髓抑制性细胞(PMN-MDSC)、单核型髓抑制性细胞(M-MDSC)数量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γ-IFN)、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分析MDSCs表达在两组中的差异及其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结果AS组外周血中PMN-MDSC、M-MDSC、IL-6分别为(0.22±0.08)%、(1.48±0.32)%、(20.74±5.14)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6±0.02%)%、(0.43±0.11%)%、(2.52±0.5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3、6.310、10.553,均P<0.05)。结论IL-6可能是促进MDSCs募集与浸润的原因之一,MDSCs增高可能与AS感染后免疫应答及疾病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髓源抑制细胞 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单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脑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可作为脑损伤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在新生儿HIE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中发挥一定作用。另外,由于BDNF在神经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生儿HIE的治疗中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现就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缺氧缺血,脑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干细胞 生物标记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3代双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辐射剂量。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第3代双CT机,Turbo Flash扫描模式,开启CARE kV,参考管电压90 kV,螺距2.0,ADMIRE算法。常规组采用128排CT机,常规螺旋扫描模式,固定管电压120 kV,螺距1.2,FBP算法。比较两组图像中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及皮下脂肪CT值、主动脉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通过这些客观参数来评价图像质量,由2位高年资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比较两组图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结果试验组患者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的CT值分别为(45.38±4.77)和(53.41±8.44)HU,主动脉SNR为2.82±0.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9.68±6.26)、(42.66±6.32)HU和2.58±0.61(t=5.608、7.897、2.162,P<0.05),而主动脉噪声、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TDIvol、DLP、E分别为(3.09±1.02)mGy、(107.57±32.81)mGy·cm、(1.51±0.46)mSv,常规组分别为(7.00±1.80)mGy、(261.65±73.93)mGy·cm、(3.66±1.03)mSv,试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t=-14.680、-14.756、-14.756,P <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中,使用第3代双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获得满足临床需求图像的同时,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还提高了图像的SNR。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双源CT 低剂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50 nm的膜性小囊泡,由细胞内多囊泡出芽形成,可与细胞膜融合释放至细胞外基质中。脂肪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是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通过旁分泌外泌体的作用转运活性物质,调控机体炎症反应,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以及血管的生成等,从而增强创面修复能力,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形成。慢性创面是指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的完整状态,病程超过4周的创面。当前针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ADSC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伦理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外泌体可避开这个问题。本文就ADSC外泌体治疗慢性创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外泌体 伤口愈合 间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携带一级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经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S)定位,对10例儿童足跟部轮辐伤所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不携带一级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并一期皮瓣去脂。其中Ⅰ级轮辐伤3例,Ⅱ级轮辐伤5例,Ⅲ级轮辐伤2例,皮瓣面积4 cm×8 cm~5 cm×13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10例皮瓣均完全存活,术后无血管危象、皮瓣坏死等情况发生,1例创面愈合不良通过换药后愈合。所有患儿均随访6~37个月,平均15.3个月,2例因皮瓣臃肿、中度瘢痕增生于术后半年行皮瓣修整手术。末次随访受区3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8例、良2例,感觉恢复至S3+ 3例、S3 5例、S2 2例。结论不携带一级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创面手术安全有效,能有效缩短皮瓣切取时间并降低供区并发症,具有血供可靠、供受区损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童 外科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 足跟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Ⅱ期弓部分支血管闭塞的临床及随访资料。2例患者Ⅱ期行腔内介入手术,1例Ⅱ期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转流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6 d。我们认为对于TEVAR术后Ⅱ期支架性弓部分支血管闭塞,应根据病变的不同特点,尽早干预,可首选腔内微创治疗,对于腔内治疗困难者,可进一步行开放转流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国马P[12]型轮状病毒GST-VP8*-HorseP[12]E403蛋白与寡糖、唾液受体的结合特征,进而为轮状病毒的跨种传播及受体间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纯化中国马P[12]型轮状病毒GST-VP8*-Horse P[12]E403蛋白,并利用唾液及寡糖结合实验分析该基因型的受体结合特征。结果马GST-VP8*-Horse P[12]E403蛋白与黏蛋白核心mucin core 2糖结合良好,与A、B、Lewis型等寡糖及唾液中的HBGAs均不结合。结论VP8*-Horse P[12]E403蛋白的潜在受体可能是黏蛋白核心2,未与人唾液发生结合。

  • 标签: 轮状病毒 VP8*蛋白 寡糖 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自动管电压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在第3代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3月至12月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可疑冠心病,并行CCTA检查的220例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13例)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根据CT给出的自动管电压设定对比剂用量,注射时间为10 s;对照组(107例)依据指南推荐基于患者体质量选择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注射时间为12 s。两组受试者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方式。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对比剂用量的差异,t检验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客观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两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值分别为(27±4)、(26±5)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7,P=0.284);两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5±0.10)、(1.18±0.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1,P=0.818);两名医师评分组内一致性尚可,测量值ICC均大于0.50;试验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2.2±0.6)mSv,较对照组[(4.6±1.8)mSv]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07,P<0.001);试验组的对比剂用量为(35±7)ml,较对照组[(46±6)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9,P<0.001)。结论基于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制定对比剂注射方案,不仅计算简单,还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