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2q37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及全基因组低深度测序,并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定量PCR对基因组拷贝数异常区域进行验证。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在染色体2q37区存在6 Mb的杂合性缺失,涉及GBX2、LINC01881等98个基因。对其父母的检测提示,该缺失为新发变异。患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异常。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通过临床及基因测序分析,患儿被诊断为2q37缺失综合征。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全基因组低深度测序技术具有高分辨、高通量、高灵敏度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智力障碍、多发畸形及临床疑似综合征患者的诊断率。

  • 标签: 2q37缺失综合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 全基因组低深度测序 拷贝数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不明原因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具有特殊面容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5岁男性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病因。方法用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及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low-coverage massively parallel CNV sequencing,CNV-seq)对患儿进行可能致病突变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分析。结果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其父母未见明显的染色体异常。CNV-seq分析显示患儿在染色体7q11.23区域存在大小为1.56 Mb的杂合性缺失,缺失区域包含24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其缺失与Williams-Beuren综合征相关。通过对其父母检测CNV-seq,发现该缺失为一新发缺失。结论本研究用CNV-seq技术确诊了1例以甲状腺功能减退起病的Williams-Beuren综合征患儿,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Williams-Beuren综合征表型与发病机制的认识。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Williams-Beuren综合征 拷贝数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 T MRI测定海马体积、嗅球容积、嗅沟深度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筛选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共64例作为AD组,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数分为中度组和轻度组各32例,另选择32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参照,对所有受试人群进行MMSE、海马区、嗅球、嗅沟的MRI检查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度组患者认知功能、海马体积、嗅球容积数值均最低,其次为轻度组,正常组数值最高,三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三组间嗅沟深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862);AD组患者海马体积、嗅球容积与MMSE分值均为正相关,与嗅沟深度无明显相关性;海马体积、嗅球容积诊断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6/0.78和0.92/0.71。结论AD患者的海马体积和嗅球容积随着认知功功能的减退而缩小,其中MRI测量海马体积诊断AD准确性优于嗅球容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海马体积 嗅球容积 阿尔茨海默病 嗅沟深度 认知功能障碍
  • 作者: 孙志彬 周钢 陈思洁 王禹能 王豫 李发成 蒋海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10008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10008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 10014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耳整形一中心 100144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和深度学习模型在吸脂操作数据预测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至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行吸脂手术患者,使用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操作记录系统,采集高年资整形外科医生吸脂手术初始250~400 s的操作数据,包括运动学和力学数据。经预处理后将采集数据分成一个吸脂往复循环为一组的数据。分别使用ARIMA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处理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建立吸脂操作预测模型。用Matlab 2017软件产生随机数随机抽取30对共计60组吸脂循环数据,计算每对数据的动态时间规整(DTW)值作为检验标准,然后分别计算基于ARIMA模型与深度学习模型的各30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DTW值,与检验标准对比,对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应用Matlab 20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组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9岁,平均36.6岁。吸脂部位分别为腹部、大腿、腰部。共获得16 800组吸脂循环数据。模型检验标准DTW值为0.048±0.028。ARIMA模型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DTW值为0.660±0.577,与检验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学习模型得出的DTW值为0.052±0.030,与检验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ARIMA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吸脂操作数据,能更好地适应不同情况的数据,并且具有更好的实时性。

  • 标签: 脂肪切除术 预测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脂肪抽吸术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是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选择与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术前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方面并不满意,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方法可挖掘影像图像中肉眼无法识别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在临床诊疗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基于传统影像检查技术的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方法已逐步应用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中,可为乳腺癌患者优化治疗策略、降低复发风险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对近年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控制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认知障碍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确诊为乳腺癌实施乳腺切除术的老年女性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麻组和深麻组,每组43例。均采用苯巴比妥钠和阿托品进行干预,深麻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30~45之间;浅麻组BIS值在45~60之间,在手术时进行不同深度的麻醉,并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指标、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水平、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ES)评分进行评定与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段MA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MGB-1水平比较,麻醉诱导前(T0)和手术结束(T1)时间段,两组患者的HMGB-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T2)和术后2 d(T3)时间段,深麻组的HMGB-1水平表达[(75.46±3.33)pg/mL、(93.98±4.32)pg/mL]均明显低于浅麻组[(87.89±5.13)pg/mL、(121.01±4.3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27、28.878,均P<0.05);术前1 d,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组术后1 dMMES评分为(26.73±1.11)分,术后3 d评分为(28.16±0.72)分,术后6 d评分为(28.97±0.88)分,均明显高于浅麻组[(21.03±1.46)分、(22.39±1.24)分、(24.69±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380、26.388、26.768,均P<0.05)。结论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乳腺切除术中,采用深度麻醉方式有助于减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降低HMGB-1的表达,对患者术后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麻醉,全身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认知障碍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心率 血压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院前虚拟现实视频心理干预对面部深度烧伤患者出院后情绪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84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纳入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随访脱落后,虚拟现实视频组纳入40例(男21例、女19例)、普通视频组纳入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分别为18~53、19~55岁。选择7例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治愈且回归正常工作生活的面部深度烧伤后康复患者,将每例患者受伤前后与治疗各阶段照片及相应解说、出院后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生活状态影像等编辑录制成视频。从出院前7 d开始,虚拟现实视频组患者通过虚拟现实眼镜观看视频,普通视频组患者通过平板电脑观看视频,共7 d。出院前7 d(观看视频前)及出院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评估2组患者焦虑、抑郁、社交回避与苦恼情绪。对数据行配对样本或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出院前7 d,普通视频组患者焦虑、抑郁、社交回避与苦恼评分分别为(34±7)、(34±6)、(11.5±3.9)分,与虚拟现实视频组的(35±7)、(35±5)、(10.5±3.9)分相近(t=-0.803、-1.050、1.122,P>0.05),且均高于国内常模。出院后1个月,虚拟现实视频组患者焦虑、抑郁、社交回避与苦恼评分分别为(31±5)、(31±5)、(7.2±2.5)分,明显低于出院前7 d(t=6.609、7.492、7.622,P<0.01);普通视频组患者焦虑、抑郁和社交回避与苦恼评分分别为(37±7)、(38±8)、(13.9±7.4)分,明显高于出院前7 d(t=2.802、3.599、2.739,P<0.01)。出院后1个月,虚拟现实视频组患者焦虑、抑郁和社交回避与苦恼评分明显低于普通视频组(t=4.722、5.043、5.490,P<0.01)。结论应用虚拟现实视频对面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出院前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及社交回避与苦恼等不良情绪。

  • 标签: 烧伤 面部 情绪 虚拟现实技术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双模态眼底照相机研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眼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及血管形态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5~ 10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检查确诊的BRVO患者31例31只眼(BRVO组)和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名2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BRVO组31例31只眼中,既往接受1次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20例20只眼,未接受任何治疗11例11只眼;并据此分为治疗组、未治疗组。应用双模态眼底照相机采集视网膜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在黄斑感兴趣区域(MROI)分割动静脉;使用光密度比计算对照组受检眼、BRVO组患者受累侧和非受累侧视网膜血氧饱和度(SO2 ),并计算MROI内动静脉直径、曲率、分形维数及密度。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BRVO组患眼、对侧眼及对照组受检眼MROI内动脉SO2 (SO2-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5,P<0.001 );静脉SO2 (SO2-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7,P=0.178 )。未治疗组患者受累侧、非受累侧MROI内SO2-A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5,P=0.012);SO2-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7,P=0.550)。治疗组受累侧、非受累侧和对照组受检眼MROI内SO2-A、SO2-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59、1.701,P=0.854、0.197)。治疗组、未治疗组受累侧和对照组受检眼MROI内SO2-A、SO2-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53、0.265,P=0.088、0.546 )。未治疗组、治疗组患眼和对照组受检眼动脉直径、动脉曲率、动脉分形维数、静脉分形维数、动脉密度、静脉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27、3.322、7.251、26.128、4.782、5.612,P=0.047、0.044、0.002、<0.001、0.013、0.006);静脉直径、静脉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32、1.199,P=0.143、0.321 )。结论BRVO患者SO2-A较健康眼升高,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后降低;SO2-V不变。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血氧饱和度 血管形态学 深度学习 双模态眼底相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的多阶段三维(3D)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在低剂量螺旋CT(LDCT)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8 850例肺癌筛查志愿者共1 111个肺结节的基线LDCT影像资料及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所有纳入本研究的人群均作了至少一次LDCT,阅片方式包括目视检测(VD)、CAD及VD结合CAD方式;肺结节的诊断标准以2名胸部影像专业高年资医师最终达成的一致性意见作为真结节(有分歧时由第3名主任医师决定)。针对结节数目、结节类型及结节的Lung-RADS分类,比较3种阅片方式的肺结节(或肺癌)的检出率、漏诊率及假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与VD方式比较,CAD及VD+CAD方式结节检出率明显升高(分别为94.2%、95.7%、80.1%),漏诊率明显减低(分别为5.8%、4.3%、1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01.650、128.500,P<0.05);与VD方式比较,CAD方式与VD+CAD方式对Lung-RADS分类结节(χ²=25.083、23.449,P<0.05)及不同类型结节(χ²=6.955、6.821,P<0.05)的检出率明显升高,而CAD方式与VD+CAD方式对Lung-RADS分类结节及不同类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方式与VD+CAD方式在肺癌阳性预测率、漏诊率及假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与VD方式与VD+CAD方式比较,CAD方式对肺癌的阳性预测率明显降低,漏诊率及假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VD结合CAD的方式能够在降低假阳性结节检出的基础上,提高真性肺结节检出率,可作为城市人群LDCT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肺结节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U-Net深度学习网络对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中前列腺癌(PCa)自动分割及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临床怀疑PCa拟行前列腺穿刺的男性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纳入245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PCa组(n=184)与非PCa组(n=61),并随机分为训练集(PCa 129例,非PCa 19例)、验证集(PCa 18例,非PCa 3例)和测试集(PCa 37例,非PCa 39例)。由1名放射科医师依据病理结果在ADC图上勾画PCa癌灶,并通过前列腺腺体分割模型将测试集前列腺腺体自动划分6分区。经过前列腺腺体自动分割等预处理后,采用U-Net深度学习网络进行PCa分割模型的训练。以医师标记结果为金标准,用Dice相似系数(DSC)评价AI模型对测试集PCa癌灶的分割效果。并分别以患者及病灶为单位评价模型对PCa的检出效能,以6分区法评价模型对癌灶自动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测试集中,医师标注癌灶51个,最大径线为(1.9±0.7)cm,6分法癌灶分区456个(PCa区122个、非PCa区334个)。以病灶为单位,AI模型对测试集PCa的分割DSC为(70.2±21.7)%,检出癌灶的灵敏度94.1%(48/51)。以患者为单位,AI模型检出PCa患者灵敏度为97.3%(36/37),特异度为66.7%(26/39),准确度为81.6%(62/76)。AI模型对PCa癌灶定位分区的准确度为90.8%(414/456),对癌区检出的灵敏度为95.1%(116/122),特异度为89.2%(298/334)。结论U-Net深度学习模型对MRI ADC图像中PCa的检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PCa 6分区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预测结果可自动填写入结构化报告,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分析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初步探讨胎儿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进行CNV-seq检测的487例NT增厚胎儿的资料,根据胎儿NT厚度分为≥3.0~<3.5 mm组(n=129)和≥3.5 mm组(n=358)。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染色体异常分布情况及2组染色体异常率进行分析。结果487例NT增厚胎儿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126例(25.9%),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107例(22.0%),致病/可能致病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19例(3.9%)。NT≥3.5 mm组胎儿的非整倍体检出率高于NT≥3.0~<3.5 mm组[14.0%(18/129)与24.9%(89/358),χ2=6.58,P=0.010]。而2组胎儿致病/可能致病CNV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584)。结论NT增厚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风险随NT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致病/可能致病CNV发生风险与NT增厚程度无关,但因样本量较少,需进一步验证。CNV-seq可用于NT增厚胎儿遗传学病因的检测。

  • 标签: 颈部透明带检查 染色体畸变 DNA拷贝数变异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针钝头探通法辅助判断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深度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3例、女13例,年龄65~89(70.1±4.8)岁。患者均为GardenⅡ型骨折。均行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均使用导针钝头探通法辅助判断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深度。术后即刻复查患侧髋关节CT及三维重建,观察骨折断端对位、对线情况,螺钉的置入位置,测量螺钉尖与股骨头软骨下骨的距离,评估导针钝头探通法辅助判断螺钉深度技术的效果及有效性。术后1年内定期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30~85(51.8±11.2)min,术中出血量为20~100(44.3±23.5)mL。16例患者共打入空心拉力螺钉49枚,术后即刻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优良,螺钉的置入位置良好,螺钉钉尖与股骨头软骨下骨的距离为0.21~0.49(0.38±0.11)cm;螺钉置入位置均有效,有效性为优(100%)。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内固定失败。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9.1±3.3)个月。随访期间无螺钉断钉、退钉及股骨头塌陷、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3~6(4.1±1.0)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16例患者疗效均为优良。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导针钝头探通法辅助判断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深度,可将螺钉尖准确放置在股骨头软骨下骨下方0.5 cm范围内,有助于提高内固定稳定性、促进骨折断端良好愈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 空心拉力螺钉 导针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并探索预测过度及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1月—2020年4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内镜中心完成NBI-ME评估食管肿瘤浸润深度,NBI-ME下发现B2型血管,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的86例病例合计86处癌灶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按术后病理结果分成预测正确组(n=25)和预测错误组(n=61),计算预测的准确率。进一步将预测错误组分成预测过度组(n=49)和预测不足组(n=12),分别与预测正确组进行对比分析,以分别发现预测过度和预测不足的影响因素,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各自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E-NBI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仅为29.07%(25/86),其中预测过度率和不足率分别为56.98%(49/86)和13.95%(12/86)。单因素分析发现:B2区域分类构成(χ2=36.25,P<0.001)、有无内镜下显著特征(即结节、增厚、明显凹陷,χ2=22.90,P<0.001)、B2血管周围是否伴有炎症侵蚀(χ2=9.54,P=0.004)与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有关,内镜下有无显著特征与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有关(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区域B2(P<0.001,OR=241.988,95%CI:15.229~3 845.252)和B2血管周围伴有炎症侵蚀(P=0.033,OR=12.801,95%CI:1.226~133.713)均是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内镜下有显著特征是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OR=0.012,95%CI:0.001~0.150);内镜下有显著特征是B2型血管预测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OR=7.899,95%CI:1.259~49.565)。结论仅依据NBI-ME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低,较易发生预测过度的情况。虽然小区域B2、B2血管周围伴有炎症侵蚀和内镜下无结节、增厚、明显凹陷与NBI-ME下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且内镜下有结节、增厚、明显凹陷还与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密切相关,但NBI-ME下B2型血管联合评估B2型区域大小及内镜下表现能否提高对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预测准确率还需要后续研究证实。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 浸润深度 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 B2型血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结直肠癌中S100P、环氧合酶-2(COX-2)、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的表达情况及与肿瘤分期、侵袭深度的关系。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的S100P阳性表达量、COX-2、GOLPH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侵袭深度、临床分型、DUKE分期患者的S100P、COX-2、GOLPH3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中S100P、COX-2、GOLPH3的表达情况及与肿瘤分期、侵袭深度的呈现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临床效果评估依据之一。

  • 标签: 结直肠癌 钙结合蛋白100 环氧合酶-2 高尔基体磷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并评估基于彩色眼底像和人工智能(AI)辅助筛查视神经炎(ON)及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筛查诊断系统。方法诊断性试验研究。2016年至2020年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NAION患者178例267只眼(NAION组)、ON患者204例346只眼(ON组),以及2018年至2020年经视力、眼压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为眼底正常的健康者513名1 160只眼(正常对照组)共2 909张彩色眼底像作为筛查诊断系统的数据集,其中NAION组、ON组、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30、805、1 374张。将正确标注后的彩色眼底像作为输入数据,选用EfficientNet-B0算法进行系统训练并验证,最终构建是否存在异常视盘、是否存在ON和是否存在NAION的3个筛查系统(二分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ROC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和热力图作为诊断效能和科学性的判断指标。结果测试集中,诊断是否存在异常视盘、是否存在ON、是否存在NAION的AUC分别为0.967 [95%可信区间(CI)0.947~0.980]、0.964(95%CI 0.938~0.979)、0.979(95%CI 0.958~0.989),并且系统在决策过程中的激活区域主要位于视盘。结论基于彩色眼底像的异常视盘、ON和NAION筛查诊断系统具有准确高效的诊断性能。

  • 标签: 视神经炎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异常视盘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肿瘤退缩(ETS)和肿瘤反应深度(DpR)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23例组织学明确为胃腺癌、影像学证实为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客观有效率为43.5%,疾病控制率为82.6%。单因素分析显示,ETS≥20%和ETS<20%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13.0和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TS≥20%和ETS<20%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26.8和1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pR≥15%和DpR<15%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3.0和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pR≥15%和DpR<15%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26.8和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TS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30),肿瘤部位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ETS和DpR可能有效预测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疗效和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肿瘤退缩 肿瘤反应深度 曲妥珠单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