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以中国人民大学为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制度的试验田,在高校着力探索建立一套系统化、正规化的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体制。苏联式政治理论课教学体制以系统性灌输作为制度逻辑,将抽象的思想灌输转化为可操控的生产流程。然而,这一精密体制超出学生群体的实际水平,成为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因素。校方做出让步性调适以增强学生群体遵守制度的能力。苏共二十大以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理论教学"教条主义"问题的升级不断挤压直至消解了苏联式政治理论课教学体制。

  • 标签: 政治理论课 中国人民大学 教学体制 教研室 学习负担 教条主义
  • 简介:由于身处中国复杂的内战环境之中,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援华活动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国共两党从各自利益出发,在战后初期欢迎联总援华,但此后又不约而同地对联总提出批评,从而导致一种“殊途同归”现象的出现。国民政府对联总的救济数额和救济物资的分配方案不满,同时并不希望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公平地获得救济物资。中共则始终对联总抱有戒心,既将其视作统战争取的对象,又认为联总本质上是美国扶蒋反共的工具。

  • 标签: 国民党 共产党 联总 殊途同归
  • 简介:中层理论是介于抽象的统一性理论和具体的经验性描述之间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范式,发端于社会学,后被应用于政治学。作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中共党史学科,在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大趋势下,需要对自身学科话语进行必要之转换。本文对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主要中层理论在中共党史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深度的分析,提出要实现中共党史研究的话语转换,需要学者们关注国际研究学术前沿,并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尽最大可能以社会科学概念和框架来分析实证问题。中共党史研究今后的发展应主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而不是以学科区分为导向;要立足于史料,但不能限于史料;要有理论创建的自觉性,但不能空谈理论。唯其如此,才能摆脱中共党史学科只有材料而没有理论方法的尴尬境地。

  • 标签: 政治学 中层理论 中共党史 社会科学研究 学科话语转换
  • 简介:一“嘉道的主体性”对二十多年来的清中叶及以後时段的历史研究,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一语,恐怕是引用频率最高的几句话之一。

  • 标签: 历史研究 清中叶 主体性 政治 事件 理教
  • 简介:岁末年初,天寒地冻.但土乡大地艳阳高照,暖意融融.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走访慰问土族农户、考察养殖专业合作社、调研扶贫开发工作,给土乡人民带来了党中央的殷殷关怀和融融温暖.

  • 标签: 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 中共 汪洋 互助土族自治县 纪实
  • 简介:全国城市志西北地区第三次研讨会于1995年8月22日至24日在青海西宁市举行。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城市志指导组的指导和具体协助下召开的。天津、广州、沈阳、武汉、南京、西安、大连等城市志指导组成员市以及兰州、嘉峪关、天水、白银、金昌、银川、西宁、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咸阳、宝鸡、铜川等西北地区城市和天津、大连、西宁等市部份单位的修志工作者共50余名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城市志 政治部类 志书编纂 西北地区 质量问题 研讨会
  • 简介:P:在2014年展出的“黎巴嫩政治家”系列中,你的镜头展示了黎巴嫩最重要的政治面孔,这些人物里甚至包括了黎巴鳓前总统们。你如何找到机会拍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

  • 标签: 黎巴嫩 政治家 摄影师 权贵 拍摄 面具
  • 简介:“天下”原指中国领域,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肇端於五胡建国华北,逐渐形成了将四夷也包含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之内的新“天下”意识。这种新天下意识随着当时规模巨大的人口移动,被传播到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等国,并影响到古代朝鲜、日本的国家建设。正是在这样一种国际动向中,倭国王从倭王武时代既向中国皇帝称臣,同时又自称“治天下”之王,到隋炀帝时代倭王自称“天子”,倭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天下”意识。伴随着新天下意识在东亚的形成和传播,魏晋南朝的世界秩序最终被北朝隋唐的世界秩序所取代,东亚各地区也进入新的中华、天下纷然丛生的时代。

  • 标签: “天下”意识 倭国 中国 东亚 世界秩序
  • 简介:"各国议会制度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有三个论题.第一个论题为当代西方国家的议会民主制.来自西方的学者和中国学者提交了一批报告,论及19世纪以来欧洲国家议会制度的发展以及当代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某些局限性.第二个论题是当代中国的乡村村民自治改革.中国学者提交了一批论文,讨论了中国宪法中关于村民自治的条款以及村民自治个案研究的结果.第三个论题是西方民主制的起源问题.中国学者提交了一批报告,涉及西方城市自治传统、中世纪议会制对近代民主制的作用等.与会中外代表一致认为,民主是中西方学者共同努力的目标和中西方学者、政治家共同关心的课题.

  • 标签: 议会 民主 宪政 议会制度史 村民自治
  • 简介:党的基层民主实践具有特定的规律性。本文选取最早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乡镇——上海吕巷试点,进行分析演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民主政治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构成试点的宏观社会基础,为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提供时空条件;经济发展需要、基层党建状况、上级组织倡导,形成直接动因,奠定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现实条件;群众基础、策略基础和政策基础,保障了基层党代会常任制的可操作性,构成行为条件;区域联动、资源整合、主体信念内化,考量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普适性,构筑深化条件。本文客观地指出了吕巷试点的困惑,对党代会常任制实践"一波三折"理论与政策根源做出分析,并展望基层民主的发展。

  • 标签: 党代会常任制 民主政治 乡镇
  • 简介:由于明代制度设计导致的理想与现实双重失意,根植于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晚明儒生重构道统论,开始新一轮儒学革新浪潮,但也导致儒生集团分裂及与皇权关系更加紧张。清初孙奇逢率先通过重构道统论来重建儒学体系,费密则通过对孙奇逢道统的展开与重构,建构其"中实之道",走向"王道政治"和汉唐儒学,体现了清初儒生建设新社会和重构儒学体系的一种蓝图。由于书生论政,外王方面,费密虽把道统论建构转化为"王道政治"构想,但除鼓励儒生更加积极、全面向专制权力靠拢外,了无新意,内圣方面,虽转化为对汉唐儒学的重视却又不从事具体考据学的开拓,所以隐而不彰。宏观来看,清学也正是在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基础上,在清朝不断汉化的制度设计中,通过各立道统的方式,各学派由此展开。

  • 标签: 孙奇逢 费密 道统论 皇权社会 儒学普范性共识 制度设计
  • 简介: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运动。实现了全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集体领导下的新的团结和统一,形成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1941年9月中央扩大的政治局整风学习会议,是延安整风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彭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了关于克服主观主义是决定党的生死问题的发言.为丰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作出了贡献。今年4月是彭真同志逝世三周年纪念,为缅怀彭真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和研究他的理论和实践。我们特刊发此文,以示纪念。

  • 标签: 主观主义 中国共产党 彭真 延安整风运动
  • 简介:在革命前夕的南卡罗来纳,爱国者和效忠派试图通过阐述政治主张,进而维护其在处理地方事务上的政治权威。在社会理论家米歇尔·福柯治理术思想的启发下,本文将考察自由黑人托马斯·杰瑞米耶审判,讨论此案件背后的政治治理术,并分析爱国者和效忠派是如何围绕它而进行政治治理术的论争与实践。以治理术为切入点,本文将反思南卡罗来纳革命前夕的政治转型。

  • 标签: 坎贝尔 南卡罗来纳 政治治理 托马斯 查尔斯顿 殖民地人民
  • 简介:西方学者认为,当前的世界是一个由“民族-国家(nation—state)”构成的“国际体系”。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民族-国家”体系也已经扩张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民族主义(Ila—tionalism)”迄今为止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最为深远、最具有号召力的政治口号之一。但中国作为一个特例,在经历了引进“民族主义”话语的时代以后,却最终选择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理念,并在现实运作中稳步发展,这表明“民族-国家”及其“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并非这个世界上的唯一选择。

  • 标签: 多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政治理念
  • 简介:本文以美国天主教传教会(TheCatholicForeignMissionSocietyofAmerica),即玛利诺神父和修士们(MaryknollFathersandBrothers)为个案,把他们在战后香港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和其美国特质相联系,希望能够在众多美国救济组织中找到共性和玛利诺会的特性,同时也是对以往"传教士是殖民主义先遣军"的看法做出评价。可以说,美国天主教传教会在战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较世俗团体而言,不仅没有表现出美国天主教徒所通常具有的政治热情,反而更加注意把握在政治事件和政治方向上的敏感度,力图回避政治大环境,这就加深诠释了美国天主教爱国主义、天主教民族主义的意义。

  • 标签: 美国天主教 基督新教 国际关系 港英政府 庇护九世 主教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