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双镜联合治疗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6例,平均(43.0±10.6)岁,均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同时行瘘道扩张,并将鞘管置入瘘道内,再联合应用硬质胆道镜、纤维胆道镜经鞘管进行胆道内碎石、取石、胆道扩张,置内支架治疗内胆管结石。结果:手术均获成功,20例结石完全取净,一次手术结石取净率为80%(20/25),5例经二次手术取净结石。手术时间70-180min,平均(100.0±12.5)min;术中出血量5-100ml,平均(15.0±20.5)ml;住院7-15d,平均(8.0±3.1)d。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年,结石复发2例。结论:对于内胆管扩张的内胆管结石,尤其多次手术后内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结石,双镜联合行经皮肝胆道镜手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经皮肝 胆道镜检查
  • 简介:目的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转移再次接受转移癌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7月于台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357人,其中术后出现肝脏转移者59人,分为两组:接受切除患者为11人(A组);出现转移但仅行保守治疗患者48例(B组);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1名乳腺癌复发患者接受再次切除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4月,平均生存时间长于未接受切除组(14.5月),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切除术能够延长肝脏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特别是对单纯肝脏复发的患者,切除术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乳腺癌 肝转移 肝切除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龙胆泻汤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体重为480±20g的SD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龙胆泻汤组(B组),每组30只大鼠,各组大鼠在体外循环后,测定SATA5活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的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各时相肝脏组织SATA5活性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龙胆泻汤能对体外循环(CPB)后损伤有防治作用,其中,通过提高肝脏组织内SATA5的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龙胆泻肝汤 体外循环 STAT5 活性 肝损伤 谷丙转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衰竭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浆置换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r(94.6±2.3)μmol/l、TBil(254.4±5.1)μmol/l、TBA(150.8±1.6)μmol/l、IL-6(39.8±0.2)ng/L、TNF-α(129.5±6.5)ng/L、有效率96.7%、低血压发生率3.3%、胸闷发生率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衰竭,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 人工肝 乙肝 慢加急性肝衰竭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无明显诱因突发腹上区持续性胀痛10h,并放射至后腰背部,伴发热,不能平卧,全身乏力,盗汗及四肢厥冷于2012年8月13日急诊入院。患者既往相关病史:(1)5个月前因发热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行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肝动脉 计算机体层成像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降脂软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收治的 76例非酒精性脂肪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3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 38例采用降脂软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AST、 ALT、 ALP、 GGT、 DBIL及 TBIL等肝功能指标、 TG、 TC等血脂功能指标、 IL-6及 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患者采用降脂软汤治疗,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控制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降脂软肝汤 护肝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动脉切除重建在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自2017年8月-2018年2月接诊100例门部胆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基础上增加动脉切除重建术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术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动脉切除重建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近来研究发现,许多肝脏疾病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这些细胞因子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TNF—α、IL-6、IL-18等细胞因子与肝脏损伤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人工治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标签: 细胞因子 肝损伤 人工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静脉置管在衰竭患者行人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2017年10月到2018年11月医院在接收的人工治疗的衰竭患者当中,随机选取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与观察对象。并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为51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外周动-静脉置管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的是股静脉置管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穿刺情况的成功率与平均血流量,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82%,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7.65%,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置管在衰竭患者行人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中,股静脉置管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体外循环管路畅通,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 标签: 动静脉置管 肝衰竭患者 人工肝治疗 应用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左半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手术治疗的148例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8例患者中男82例,女66例;年龄43~78(65.3±10.7)岁.其中69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左半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微创组),79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取石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对比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球蛋白(G)、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皮质醇变化情况,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微创组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而取石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TBIL以及WBC、中性粒细胞在术后第1天显著升高,此后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血清ALB、G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皮质醇在术后逐渐升高,在第3天达高峰,之后降低(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TBIL、ALB、G、WBC、中性粒细胞、皮质醇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第1、3、7天,微创组患者的血清ALT、AST、TBIL、WBC、中性粒细胞、皮质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血清ALB、G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25%(5/69),低于开腹组患者的18.99%(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P〈0.05).结论腹腔镜左半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内胆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

  • 标签: 胆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腹腔镜 左肝蒂阻断法部分肝切除 纤维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为选择最佳的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案,分析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46例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分两组,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的数值更低,结石清除率数值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数值更低。结论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腔镜切除术的效果显著,与开腹手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值得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药致急性药物性损伤(ADILI)的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经活组织穿刺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性损伤患者的用药史、病理特点、临床表现、生化、血清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等。结果引起药物性损伤前3位的药物是中药91例(49%)、抗生素41例(22%)、解热镇痛药23例(12.4%);临床分类药物性肝功能衰竭8例(4.4%)、急性药物性损伤93例(50%)、慢性药物性损伤83例(44.6%)、药物性肝硬化2例(1.1%);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97例(52.7%)、胆汁淤积型35例(18.8%)、混合型55例(29.6%)。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扩大、肝细胞脂肪变性、汇管区或窦周混合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胆汁淤积、肝细胞凋亡、可见吞噬色素的Kuffer细胞。治愈79例(42.5%),好转102例(54.8%),无效5例(2.7%)。无一例患者死亡或病情恶化。结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组织病理学改变有一定特征。

  • 标签: 西药致急性药物 肝组织病理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段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观察该项治疗方式的效果以及患者复发率。方法:利用我院档案室计算机系统,回顾性调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内胆管结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皆接受段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率。结果:90例患者皆安全完成手术治疗,但在术后,有5例患者内胆管仍然残留结石,手术成功率为94.44%(85/90),同时,在手术后的3-5年间,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22%(2/90)。结论:给予内胆管结石患者段切除联合手术治疗,效果理想,一方面,可降低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率,强化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最大程度的防止患者病情复发,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手术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 肝段切除 复发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动脉栓塞术联合博来霉素碘化油乳剂在治疗血管瘤中的疗效,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血管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为了研究动脉栓塞术联合博来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血管瘤的疗效,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0例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个病例作为实验组,10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动脉栓塞术联合博来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血管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手术等。在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肿瘤缩小率、疼痛缓解程度、肝功能等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肿瘤缩小率、疼痛缓解程度、肝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血管瘤 肝动脉栓塞术 博来霉素碘化油乳剂 临床治疗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医院诊疗的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选择50例(2020年9月-2023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对照组(25例,血浆置换)和观察组(25例,基于血浆置换增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对比两组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AST、ALT、ALB水平基本一致(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治疗可改善其肝功能,降低TBIL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肝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皮镜和大通道经皮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60例,采取随机抽签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各30例。对研究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镜方法,对参照组患者应用大通道经皮镜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石率等指标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指标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创经皮镜方法应用于肾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在保证临床治疗过程中减少出血量,保证手术安全有效,具有较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 大通道经皮肾镜 肾结石 例临床效果
  • 简介:应用Disector方法研究一侧切除成年大鼠留存肾小球的形态计量学改变。结果表明,成年SD大鼠行一侧切除术后四周,留存(右)肾小球平均体积较假手术对照组(右肾)增加43%(分别为6.49±1.15×10^5μm^3,4.55±1.00×10^5μm^3,P<0.05)全体积增加49%(P<0.01),肾小球体密度没有改变(分别为5.58±0.22×10^-2,5.51±0.44×10^-2,P=0.7790);肾小球数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减少36%(分别为79.9±13.3mm^-3,125.6±28.2mm^-3,P<0.05),全(右)肾小球总数没有改变(2.55±0.33×10^4,2.53±0.45×10^4,P=0.9500)。提示成年及成年以后切除,留存肾小球功能的代偿主要依赖于体积增大以增加滤过面积,肾小球平均体积与全体积增加相仿,肾小球的代偿性生长不包括肾小球数量的增加。

  • 标签: 肾切除 留存肾 体视学 DISECTOR 肾代偿 肾小球
  • 简介:目的比较经皮镜取石术与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52例采用经皮镜取石术治疗,B组46例采用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造瘘留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造瘘留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92%比26.09%、98.08%比89.13%,均P〈0.05)。结论经皮镜取石术较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手术效果更好,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可作为治疗肾结石的优选术式。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