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寓言”写作与价值重估──成一的《游戏》与《真迹》读解张颐武我与成一相识已近10年,但却只是偶然有书信的来往。从那时到现在,他一直远离不停涌动变幻的文学潮流,在山西太原寂寞地写作。时间的潮水无情地冲刷着我们,回想我们在首届黄河笔会上的种种讨论、争议...

  • 标签: “现代性” “他者” “民族寓言” 价值重估 第三世界文学 《狂人日记》
  • 简介:独语:在苍茫时刻──我们时代精神流亡的零度描述向荣0这个时候,苍茫是一种雾状形态。雾,铺天盖地遮蔽了世界。在目光的注视和射击下,辽阔的苍茫显得虚无。进入语义场中,苍茫是一个语义模糊语法暧昧的时刻。思想的通道被苍茫笼罩,命名和表达因此变得异常艰难。此...

  • 标签: 时代精神 高贵者 文学叙事 独语 精神生活 终极价值
  • 简介:<正>诗歌是富于创造的艺术,它切忌因袭和雷同,设想在今天,如果有人写出像当年胡适《蝴蝶》那样的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人们一定会嗤之以鼻,这样的大白话也算是诗吗?如果胡适今天还

  • 标签: 反规则 诗歌 三角形 艺术家 西绪福斯 习俗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8
  • 简介: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是上述知识分子/大众关系模式的发展,知识分子是大众的启蒙导师,由于作者切断了知识分子话语与政治场域以及大众的任何关系

  • 标签: 反启蒙 启蒙立场 年代知识分子
  • 简介:摘要:“精神内耗”是一种常态,是应对不熟悉的事物时,因未知产生的一种恐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运用一般原理和方法来阐释年轻人产生诸如“emo”之类的“精神内耗”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其中,逐步暴露疗法、理性情绪疗法以及心理暗示疗法是行之有效的“精神内耗”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治疗方法。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学 “精神内耗”
  • 简介:策展人语:图像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特点,其基本意图在于与图像式绘画保持必要的距离,以此捍卫绘画的纯粹性与精英性。对叙事性的反对,使得现代主义结束了传统绘画的再现功能,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利用图像,这也是一种现代主义的策略。中国当代绘画面对“图像时代”的挑战,批评家何桂彦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质疑了中国当代图像式绘画所导致的媚俗化、图像化等现象,在学理上作了严谨的追问。而李昌龙一文中对于当代艺术的视觉呈现,沿用康德的“共通感”,分析了当代视觉绘画的一种表述方式——感觉的逻辑与不可见的世界。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图像时代 现代绘画 逻辑 利用 艺术家
  • 简介:中国的女性文学/性别写作的批评和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被认为是“显学”。毫无疑问,较之整个80年代在性别研究层面的勉强、无力和尴尬,90年代的学者和批评家已握有更为得心应手的理论利器,庖丁解牛式的批评结论常常应声而出,海量的研究成果、壮观的研究队伍,无不确确实实地展示了这一学术领域作为“显学”的力量感和存在感。

  • 标签: 性别研究 写作研究 “后人类” 反现代性 阶级分析 检讨
  • 简介:毕淑敏是以中篇小说《昆仑殇》走进文坛的,之后的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预约死亡》《女心理师》等,赢得了广大读者。她的散文尽管没有小说那么大的影响力.但却以其独特的题材,富有个性的处理方法,鲜活且包含哲思的笔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作家王蒙曾这样评论,他从来未曾见过像毕淑敏那样“规规矩矩的作家走文学之路”。当然,这指的是毕淑敏的人品与文品。而就毕淑敏的文章作法来说,笔者认为她是非常特立独行的。可以说一部有一部的写法.一篇有一篇的技巧。分析她的散文《离太阳最近的树》,可以深切体会到这一特点。

  • 标签: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常规思维 空间 行文 中篇小说
  • 简介:《乌托邦与乌托邦:对峙与嬗变》是董晓的新著,副标题是“苏联文学发展历程论”。所谓苏联文学,一般以1917年“十月革命”为起点,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结束,总共七十来年。董晓在这部专著中,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论述了七十年间苏联文学中闪光的一面。

  • 标签: 反乌托邦 嬗变 对峙 钟声 苏联文学 文学发展
  • 简介:抒情诗常有,而抒情诗理论不常有。西方“抒情诗”(lyric)可追溯到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作品,虽然早于《诗学》两百年出现,但未获亚里士多德及之后理论家的重视。原因不难理解,亚氏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摹仿,“摹仿者表现的是行动中的人”(亚里士多德38);抒情诗表达情感而非表现行动,难以被纳入“摹仿论”的体系,所以《诗学》将之排除。受此影响,有关抒情诗且系统化的理论长期缺位。因此,抒情诗理论的建构十分重要。

  • 标签: 《诗学》 抒情诗 摹仿论 诗理 亚里士多德 述评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这就是卡西尔的文化人道主义哲学和他对他所理解的海德格尔,它同样也是一场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全部与卡西尔文化哲学的全部之间的碰撞,他人人道主义列维纳斯站在何处与这些矛盾观念和人道主义、自由、文化以及存在的世界观的串联、与萨特、海德格尔和卡西尔发生了关系

  • 标签: 人道主义列 人道主义反 列维纳斯
  • 简介:《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贾琏所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的"三二百万的财",是无意中透露的流入贾府的黛玉家产吗?建造大观园与迎接元妃省亲的费用来源于黛玉家产吗?第五回中李纨判词的后两句"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以及综括李纨一生枯荣变化的《晚韶华》曲中的"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是寓示李纨因失去治家权而与凤姐心存芥蒂,并导致李纨对落难的巧姐不愿援手相助的佚稿情节吗?巧姐《留馀庆》曲中"爱银钱忘骨肉"的"奸兄"是指李纨之子贾兰吗?本文主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全面平议,揭示当前红学研究中必须正视的深刻教训。

  • 标签: 《红楼梦》 林黛玉 李纨 家产之谜 判词之谜 平议
  • 简介: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当代文坛最令人瞩目的作家之一。短篇小说中的人物是典型现代社会的产物,社会发展所带来欲望与现实因素的种种碰撞与对立构成了现代人性与生态环境异化的图谱,在文本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究其根源,现代化的城市文明是人性的扭曲和生态的破坏的始作俑者,小说细腻笔法的描摹实际上也凝聚着麦克尤恩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现代性的批判。

  • 标签: 《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 《床笫之间》 异化 反现代性批判
  • 简介:"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传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什么今天还要提出来并加以讨论呢?因为自晚清以来,到"五四"《新青年》直至1980年代,都曾有过"传统与传统"的讨论,并成为了一种话语方式。在《新青年》创办100周年之际,重提这个问题,应以历史态度和辩证眼光,厘清"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传统问题。1990年代以来,当代社会、政治和学术领域出现了呼唤传统文明的文化潮流,"重建传统"、"新国学"、"新儒学"成为显学,重释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代心学和乾嘉小学的价值意义,意在从传统伦理,从风、雅、颂、赋、比、兴的诗性智慧里,重新发现传统的价值,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在回归传统时,却将古代传统的失传栽赃到“五四”头上,否定“五四”传统的革命性意义,将新文化虚无化和妖魔化。

  • 标签: 传统教育 文化特性 话语方式 新国学 西方思想文化 刘半农
  • 简介: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成为承栽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中,颜色更成为众多象征主义作家和诗人的主要象征对象。具有时代特点的红白黑三色成为最鲜艳的象征颜色,它们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象征主义小说《基督与基督》三部曲中具有强烈的对比意义,成为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象征手段。

  • 标签: 红色 白色 黑色 基督反基督
  • 简介:全球化进程必然导致民族文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冲突。对于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的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创作和传播而言,既要坚持古典文学样式的写作,又要面对新加坡多元社会的文化洗礼。对于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即中国古典文学种类的海外生存现状,以及在中外的对话、交流中反观我们中国古典诗词在当代的生存的问题,是具有现代意识与前瞻性的论题。

  • 标签: 文化特质 新加坡 旧体诗 后殖民主义 华文 中国古典文学
  • 简介:本文运用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考察鲁迅小说的爱情叙述背后隐含怎样的潜意识,建构了怎样的新时代弃妇模式,追溯鲁迅思想的源头,分析中西古今'弃妇诗学'之经脉,分析历史文本中如何建构'弃妇',并以当代香港女作家西西为例,探讨如何进行传统解构,形成怎样的'弃妇诗学话语'.

  • 标签: 弃妇话语 反弃妇话语 鲁迅与西西
  • 简介:该文认为。在巴金的巴蜀文化研究中,“出生地”与“作品”简单对接的思维模式潜藏其中。完整考察“出生地-地域-地域文化-作家-作品”的过程,可以发现巴全文学创作的巴蜀文化特征没有充分的根据。

  • 标签: 地域文化研究 文学创作 现代文学 巴金 思维模式 文化特征
  • 简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经典短篇《强奸幻想》与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有着紧密而微妙的渊源。一方面,作品根植于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对男权社会强奸文化的批判,将主流媒体热炒的女性强奸幻想改写为女性借助语言交流、抵制性侵的强奸幻想,同时也反讽地展现了语言之于女性现实困境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英美图书市场的小波折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二次女性主义内部的观点论战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强奸幻想》 阿特伍德 反强奸幻想 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