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ICU心脏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ICU中的60例心脏停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治疗,其中复苏成功的患者有40例,复苏失败的患者有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总结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结果复苏成功组心脏停原因中窒息、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所占比重与复苏失败组差异不明显,P>0.05,复苏成功组原发疾病中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衰竭所占比重与复苏失败组差异不明显,P>0.05;复苏成功组机械通气实施率高于复苏失败组,肾上腺素大剂量使用率高于复苏失败组,心脏停3分钟内抢救率高于复苏失败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心脏停时间都是影响心脏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临床应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最大程度保障心肺复苏效果。

  • 标签: ICU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患者心搏停的护理。方法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处理。结论一旦发生手术患者心搏停,手术团队成员应第一时间进行快速判断,并实施心肺复苏术。

  • 标签: 手术室患者 心搏骤停的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心脏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2018年2月行心肺复苏术抢救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影响心脏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20例心脏停心肺复苏抢救患者中,抢救成功15例,成功率为12.50%。影响心脏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年龄<50岁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年龄≥50岁的;非心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停时间≤4min开始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心脏停时间>4min;心脏停时间≤5min除颤成功率显著高于心脏停时间>5min除颤或未除颤患者;心脏停时间>15min开始心肺复苏成功率非常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心脏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较多,患者年龄较高、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脏停开始复苏时间、除颤时间等均是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切实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外贴停戒烟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64例吸烟成瘾者,采自制中药外贴相关穴位,10天为一疗程,回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54例,占87.1%;显效4例,占6.5%;有效2例,占3.2%;无效1例,复吸1例,共占3.2%;2例患者因出现皮肤过敏而退出,停药后自行好转。结论中药外贴停戒烟法疗效满意、毒副作用低,是目前比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戒烟方法。

  • 标签: 戒烟 中药外贴 戒烟穴 尼古丁替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现场心脏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12年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高的13名医生的心肺复苏病例168份,其中复苏成功组人数为81例,复苏无效组人数为87例。分析患者因素以及现场第一目击人参与救治程度对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上表现的特点几近相同(P>0.05),都是以偏态形式出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及以上,平均发病年龄为77岁。在发病年龄上,女性要偏高于男性。②心电图表现为无脉搏心电活动(PEA)患者在成功复苏组的比例为45.2%,明显要高于复苏无效组(17.3%,P<0.05)。③在复苏成功组中发现患者心脏停时没有意识,反复呼叫得不到回应之后平均10.4min发出呼救信号,呼救所用时间明显要低于复苏无效组(平均为22.6min,P<0.05)。④在现场对复苏成功组进行CPR的占5.1%,复苏无效组仅为2.33%(P>0.5)。⑤从接到急救指令到达到事发现场施救的时间分别在7min左右(7.35min,7.86min,P>0.05)。结论现场第一目击人施救意识和能力低下,普及第一目击人的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现场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患者突发心脏停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ICU病房所收治的30例突发心脏停现象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的突发心脏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各个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结果经临床护理结果得出,在此次研究中,所选患者的CRRT时间为(72.3±10.4)h,ICU停留时间为(4.5±2.4)d,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2.2±5.3)d。结论ICU患者发生突发心脏停的因素十分复杂,但根据各个原因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命安全风险,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保护。

  • 标签: 心脏骤停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诊的心脏停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急救措施,观察组接受急救治疗和规范化心肺复苏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急救反应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急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恢复心跳时间和急救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ICU心脏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出现过心脏停的1500例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治疗,其中复苏成功者1000例,将其列为成功组,复苏失败者500例,将其列为失败组,对照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予以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总结影响ICU心脏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肺复苏是否成功与患者原发疾病与停原因并无明显关联。梅毒感染者的性病自我筛查、性与性病的关联、如何预防性别的得分显著低于非梅毒感染者,基于此,对梅毒疾病了解程度与患者的是否感染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心脏停时间、肾上腺素使用量、心脏停察觉时间、心肺复持续时间是影响心脏停患者心肺复苏是否成功的相关因素,而且心脏停时间没增加1min、心脏停察觉时间每增加30s均会增加患者心肺复苏的失败率。结论:心肺复苏是否成功与患者原生疾病的关联性不高,主要与患者的停持续时间以及发现停的时间、对其展开抢救时间与药物应用级联存在关联。

  • 标签: IUC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可操作性强的家兔心脏停模型,以满足研究药物对心肺复苏评价的需求.方法:取健康成年家兔28只,雌雄不拘,体重2.0~2.5kg;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1.2ml/kg)麻醉;行气管切开、颈外动脉插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以气管夹闭窒息法致心脏停搏,观察窒息至心脏停搏的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行心肺复苏,研究各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气管夹闭前MAP为102.000±7.091mmHg;夹闭后平均动脉压升高峰值128.750±6.453mmHg,高峰出现时间1分47.500秒±10.351秒,MAP明显下降时间2分51.875秒±20.343秒,降至50mmHg时间3分48.125±33.374秒,5分钟时MAP27.125±12.495mmHg,7分钟时8.000±3.817mmHg,自主循环恢复25例,失败3例,成功率89%.结论:该模型具有满意的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能够满足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

  • 标签: 气管夹闭窒息法 家兔 心脏骤停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急诊护士作为前线医护人员,在心脏停初级急救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本综述从流行病学角度描述了心脏停的重要性,探讨了急诊护士在此过程中的核心职责,包括评估、心肺复苏、电击除颤以及后续的维持与转移。我们还讨论了在这个紧张、高压的环境中,急诊护士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情绪、心理压力和与家属的沟通。

  • 标签: 心脏骤停 初级急救 急诊护士 角色实践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析急诊护理对心脏停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用72例行心肺复苏的心脏停患者进行研究,利用单双号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n=36)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6)应用急诊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前,两组康复情况无差异性变化,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及动脉压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1/36)低于对照组19.44%(7/36),P<0.05。结论 急诊护理是心肺复苏后康复过程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 标签: [] 急诊护理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康复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每年数以万计的住院儿童发生心脏停,仅有一半左右的患儿能存活至出院。及时识别心脏停,尽早启动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在复苏过程中,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避免心脏节律恶化成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对改善生存是有益的。对于可电击心律,建议除颤初始剂量为2J/kg。侵入性气道在复苏中可能是有害的。对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选择合适的病例尽早行体外心肺复苏有利于改善预后。复苏后应维持正常氧供和常压通气,采用动脉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等生理监测指导复苏后管理,而亚低温治疗并未在改善预后方面带来益处。脑电图、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评估复苏后的神经预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钙结合蛋白及体感诱发电位等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但缺少足够的临床研究。

  • 标签: 心脏骤停 预后 院内 心肺复苏 儿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