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析88例60-88岁的老年人心肌梗塞、并与40例28-59岁的非老年组对比。结果表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有如下特点:①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较多。老年组42例(47.7%)以胸闷、牙痛、肩背痛、消化道症状、左心功能不全,晕厥、休克为首发症状.而非老年组中11例(27.5%)的首发症状不典型.差异有显著意义。②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途径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2011.12入住我院的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介入救治的临床护理资料,比较护理前后患者心理变化。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SDS得分及SAS得分均低于实施之前,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要优于实施之前的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介入治疗模式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其临床疗效尤佳,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护理 SAS SD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主要对我院2008年3月到2009年12月之间收录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组,其中治疗组39例,采用常规的治疗之外,还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硝酸甘油与肝素钠进行治疗。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治疗组中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情况,但是治疗组在治疗中出现出血状况,而对照组无。结论对于早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临床中一种有效治疗AMI的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治疗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对98例急性心肌梗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对其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通过观察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结果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患者冠脉再通率明显增大,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降低。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如果辅以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冠脉的再通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 临床护理 方法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心肌梗塞临床诊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根据循证护理配合方案进行护理,然后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护理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诊疗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并且还可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共有30例患者参与到此次研究,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都为15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不仅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还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都好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进行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内科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方法采用随机取样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住的心梗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36人)和干预组(36人),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1睡眠质量。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观察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在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障碍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93,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疾病治愈率及护理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病至溶栓6h内有29例患者,发病至溶栓6~12h内16例,在心电监测下采用尿酶素静脉滴注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37例患者再通成功,再通成功率为82.2%,溶栓时间<6h患者再通成功率高于6~12h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控制,降低死亡率,治疗成功率高,值得采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治疗效果
  • 简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半数以上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延误诊断与治疗.本文回顾分析4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老年人 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塞 AMI 并发症 症状
  • 简介: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同时随着临床医学与临床护理研究的深入,静脉内溶栓治疗方法的普及,使AMI的疗效有了显著的提高。我院自2001年5月~2004年7月,采用静脉输注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0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治疗 临床护理研究 疗效显著 静脉内溶栓 临床医学
  • 简介:食管裂孔疝(Hiatushernia)是临床常见疾病,但食管旁型裂孔疝患者有1/3易发生嵌顿而表现为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88-05~2000-11我院共收治以剧烈胸痛为主要症状的食管裂孔疝患者21例,其中15例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37~76岁,平均52.1岁±9.7岁,4例有2次以上的发病。有冠心病2例,糖尿病史1例,平时无明显胸骨后烧灼痛、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只有2例在健康查体时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但未见异常。临床表现:主要是剧烈的胸骨中下段疼痛,疼痛难忍,大汗淋漓,5例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2例曾出现疼痛性休克,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11/15例)。疼痛发作后,出现心电图改变6例,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其中1例ST段平直下移1mm,无1例出现心肌酶学变化(观察12~72h)。因严重疼痛,均注射杜冷丁50~100mg,1~3次,3例因心率低于60次/min,合用阿托品1mg注射效果好。误诊时间6~72h不等,平均27.2h±18.6h,1例因反复发作剧烈胸痛的患者曾在CCU治疗72h。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 误诊 病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4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R与LVEF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HR要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HR,同时LVEF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运用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可以得到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可有效改善其相关临床症状,值得运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2例为实验目标。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成一般组(36例)与早期组(36例)。一般组实施一般护理;早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心绞痛、心律失常、便秘、焦虑发生率。结果:康复前,两组患者HR、LVWP、LVT、LVEF差异不显著(P>0.05);康复后,早期组HR、LVWP、LVT低于一般组,LVEF高于一般组;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患者心功能可改善,预防并发症,应用意义明显。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塞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4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本次对比对象并归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随机抽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4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归为实验组,给予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比其急救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急救至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 并发症 死亡率 急救时间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