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在急性心肌梗塞(AM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和80例正常人血液中的CRP和肌钙蛋白I(cTnI)。结果AMI组血清CRP为69±24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8±2.3mg/L,P<0.001。结论血清CRP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比cTnI更为敏感。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塞 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7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全面了解其临床特征,并以不同的治疗方案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9)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和对照组(n=39)实施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心力衰竭、休克、疼痛、单纯心律失常与脑血管疾病等。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闭塞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TT延长,PAR降低,且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特别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临床特征的研究力度,进而联合心肌酶谱与心电图等检查手段明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施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取得比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方案更好的成效。

  • 标签: 临床特征 急性心肌梗塞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全病程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中选取82例。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41例进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偶数编号41例进入试验组(实施全病程管理)。比较急救治疗时间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接诊至抢救、急诊至PCI、住院天数均更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AMI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能提高急诊抢救效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 标签: AMI 全病程管理 治疗时间 不良事件 价值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常见急症,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我院急救中心从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共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2例,由于早期处理得当,除5例在到达现场时患者已心跳、呼吸停止死亡外,其余均抢救成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把2012年1月-2014年3月到本院实施诊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n=44)与研究组(n=44),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和心肌梗塞有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满意度为90.9%,对照组住院满意度为77.3%,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研究组患者心肌梗塞有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于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中基于常规护理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深化其对心肌梗塞有关知识的认识,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及观察。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患者,加强观察及护理干预。结果65例患者经精心救护,显效59例,无效6例,有效率90.77%;未出现严重的出血和心律失常。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可保障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10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3例,对照组5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表现,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护理疗效。结果心功能分级、心前区疼痛、焦虑、依赖、便秘、肺内感染等症状表现,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中医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疗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于溶栓前后进行综合护理,观察冠脉再通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25例再通,5例未通,再通率为83.3%。其中ST段回降≥50%有23例,占76.7%;胸痛基本消失者有26例,占86.7%;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者18例,占60.0%。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促进冠脉再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质量等情况,以便以后诊疗此类患者有可参考数据。方法取本院心内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诊疗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43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系统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5.3%(41/43);血流动力学无出现异常情况。结论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掌握病情后制定针对性抢救措施,全面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期间要密切监测其身体体征变化,控制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 标签: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 临床 诊治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误诊的原因,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误诊为其他疾病的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3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2例,肋间神经痛或不明原因的胸痛8例,急性支气管炎6例,神经官能症6例,心肌炎后遗症4例.36例患者确诊后,1例死亡,35例经相应治疗好转.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塞知识的普及教育,及早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误诊 青年人
  • 作者: 卢晓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2期
  • 机构:巴中市中心医院,四川巴中 636000
  • 简介:急性心肌梗塞在临床上指的是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而引发的心肌坏死。寒冷刺激、便秘、情绪激动、过劳等均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发病突然且病情危重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典型特点。近些年,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逐年增长。把握救治时机对于挽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生命尤为重要。而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可对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大部分患者由于并未对该疾病进行深入了解,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配合性减弱的情况。那么,应当如何护理与预防急性心肌梗塞呢?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后抑郁中的作用。方法:取在我院就诊的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95例,以随机分组原则分组,47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48例为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情绪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给予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老年心肌梗塞患者102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基础组,研究组(n=51),基础组(n=51),基础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3%明显高于基础组84.31%;并且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基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缩短患者住院天数还可以降低所需费用,由此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老年心肌梗塞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塞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疾病,同时此病的死亡率非常高,临床中针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需要为其开展急救护理措施,使疾病疾病额的治疗效果和存活率获得提高,在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开展治疗期间,急救护理属于整体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依照病人的具体情况,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存在非常重要的临床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观察在急性心梗老年对象临床中采取护理干预的意义与价值。方法:择选在院内相关科室施行急性心肌梗塞干预措施的30位老年患者展开研究观察,时间选定于(2020-2022年)4月17日-4月11日间,依据区组随机化法将择取全部病人分入对照或观察组别内并分别展开不同干预计划(一般护理或者针对护理),前后两者组内人数数据均为15。对其护理施用性与亲属认同性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区别干预措施采取后,观察组护理施行情况相对较好,亲属认同性相对较高(P<0.05)。结论:运用针对干预模式在急性心梗老年对象临床护理中效果较为显著且利于亲属认可信赖性提升,施行合宜且价值较高。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