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创刊。在2008年6月20日,该报创刊六十周年之际,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对报社工作人员发表了一篇讲话,提出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 标签: 《人民日报》 文章 新闻宣传工作 正确舆论导向 1948年 2008年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和讨论麻杏石甘汤(农本方)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90例小儿外感咳嗽患儿,按照诊治先后顺序分组,每组各为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麻杏石甘汤(农本方)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消除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且两组患儿在肺部湿啰音、肺部干啰音、咯痰和咳嗽等临床症状消除时间对比上存在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小儿外感咳嗽给予麻杏石甘汤(农本方)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小儿外感咳嗽中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麻杏石甘汤 农本方 穴位贴敷 小儿外感咳嗽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肠道外感染性疾病患儿,对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粪便进行细菌学分析,并选取100例同期健康儿,对比分析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差异情况。结果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患儿占63.00%,其中Ⅰ度肠道菌群失调、Ⅱ度肠道菌群失调分别占33.00%、30.00%,无Ⅲ度肠道菌群失调,其中婴儿组肠道菌群失调比例高达80.00%,与幼儿组、儿童组患儿相比差异显著(P<0.05);患儿组肠道菌群组成比例变化明显,与健康儿相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尤其是婴儿而言,应慎重应用抗生素,选用窄谱抗生素,保护其正常肠道菌群。

  • 标签: 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发热(风热型)临床治疗中刘氏推背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60例小儿发热(风热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布洛芬降温治疗,观察组接受刘氏推背法治疗,对两组接受治疗72小时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前体温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接受治疗72小时后,两组体温均明显降低(P<0.05)。而虽然观察组72小时后体温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接受治疗72小时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刘氏推背法可有效的改善小儿发热(风热型)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刘氏推背法 小儿 发热 风热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390-02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患者发热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的 81例患儿作为护理对象,然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81例小儿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 40例,观察组 41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儿则是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最后对两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进行对比。 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为(2.05±0.67)天,而对照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为( 3.17±0.84)天,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使用中医综合护理对小儿肺炎发热患儿进行干预可有效地缓解患儿的发热现象。

  • 标签: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 小儿肺炎 发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60例小儿发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发热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小儿发热 不同时期 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布洛芬组、乙酰氨基酚组各50例,分别采用相应药物治疗。结果布洛芬组解热时间低于乙酰氨基酚组,治疗后24h最高体温降幅、48h体温曲线下面积高于乙酰氨基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乙酰氨基酚组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相较于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疗效更好,降温速度更快,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标签: 小儿 感染性发热 布洛芬 乙酰氨基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小儿发热咳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发热咳喘患儿56例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措施,给予试验组患儿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小儿发热咳喘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提升其治疗总有效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麻杏甘石汤 小儿发热咳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感染性发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布洛芬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双氯芬酸钠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再次用药率;治疗指标(起效时间、体温下降度数、最大作用时间、退热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侠侣率为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次用药率为6.0%(3/50),对照组患者的再次用药率为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体温下降度数、最大作用时间、退热持续时间分别为:(41.61±3.69)min、(1.07±0.28)℃、(99.77±10.17)min、(7.33±1.64)h,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发热患者通过双氯芬酸钠栓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再次用药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氯芬酸钠栓 小儿感染性发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发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患者疾病治疗具备临床依据。方法:研究于2018年2月-2020年5月选择入院就诊的95例小儿发热性惊厥患者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随访为两年,复发例数为25例,复发一次患者为22例,两次以上为10例,确诊为癫痫患者为3例,所有患儿出院体温恢复正常。结论:小儿发热性惊厥发作与高热因素存在联系,主要基础疾病为感染性疾病,针对疾病进行综合性治疗,预后效果较好,部分极少数发展为癫痫的高危热性惊厥患儿,可以适当的采取干预措施,但不能盲目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

  • 标签: 小儿 发热性惊厥 地西泮 苯巴比妥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我院100例发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选择苯巴比妥+地西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差异,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0%(49/50),不良反应率2.00%(1/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0.00%(45/50),不良反应率10.00%(5/50),观察组NSE、S- 100β水平、药物起效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均比对照组好,组间数据差异体现统计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应用联合用药,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且临床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热性惊厥 地西泮 苯巴比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我院100例发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选择苯巴比妥+地西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差异,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0%(49/50),不良反应率2.00%(1/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0.00%(45/50),不良反应率10.00%(5/50),观察组NSE、S- 100β水平、药物起效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均比对照组好,组间数据差异体现统计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应用联合用药,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且临床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热性惊厥 地西泮 苯巴比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补液盐Ⅲ对小儿发热患儿CRP、PCT水平的调节情况。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2022年3月到2022年9月本院收治小儿发热患儿90例,根据患儿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口服补液盐Ⅲ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7%(P

  • 标签: 口服补液盐Ⅲ 小儿发热患儿 CRP PCT 调节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发热治疗中应用布洛芬混悬液的作用效果。方法:将儿科收治的发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有80例,就诊时间在2018年10月-2020年1月期间,借助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自计入40例,前者应用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后者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儿临床有效治疗率为97.5%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有效治疗率75.0%,两组作用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有助于小儿发热患者症状尽快缓解,缩短症状改善的同时,促进临床疗效升高,且药物安全性已得到保障,副作用较少,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发热 布洛芬混悬液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精细化理念在小儿感冒发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小儿感冒发热患儿100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感冒发热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管理,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感冒发热常见症状消失时间等进行评价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喘息、流涕、全身乏力、发热等常见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理念应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患儿护理中有助于提升病情控制效果,促进患儿症状的好转。

  • 标签: 小儿感冒发热 精细化理念 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感染气性坏疽的临床护理规律。方法针对骨外手术后感染气性坏疽病例,制定严密详细的护理计划,另加强局部创面换药及局部氧疗,严格隔离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预防褥疮、肺炎、泌尿系等并发症发生,加强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结果患者均顺利康复,创面完全愈合,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对骨折合并气性坏疽的病例,应制定严格的治疗及护理计划,早期治疗,早期隔离,才能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达到抢救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骨外感染 气性坏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感染气性坏疽的临床护理规律。方法针对4例骨外手术后感染气性坏疽病例,制定严密详细的护理计划,另加强局部创面换药及局部氧疗,严格隔离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预防褥疮、肺炎、泌尿系等并发症发生,加强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创面完全愈合,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对骨折合并气性坏疽的病例,应制定严格的治疗及护理计划,早期治疗,早期隔离,才能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达到抢救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骨外感染 气性坏疽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