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周易》之《谦卦》第次把谦德纳入个近乎神秘又非常严格知识架构(卦体、卦位、爻位)中,并借助于特殊叙事方式和解读路径(卦象、卦辞、爻辞、传解),予以阐发,逐步推证,使之获得可靠理性根据与信念力量。再经《易传》诠释与演绎,又注入了更为丰富的人文价值蕴涵。《周易》之后,谦品格更被世代社会精英所倡导和推扬。关于谦评议与论述,经久不息,思想内容也逐步呈现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饱满态势,最终使谦之为德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项有机构成,是古今中国人公、私生活项重要品格,进而也催生出整套行谦、致谦实践工夫。

  • 标签: 周易 谦卦 儒家 谦德
  • 简介:不同学科和学术活动中包含着多重合理性,由此得出存在着多元现代论点。接着,考察关于现代替代概念;然后,通过对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尤其是19世纪挪威现代化进程深入分析,展示有着深厚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复杂而独特历程。结论是,对不同现代化进程探讨必须奠基于具体合理性概念。

  • 标签: 合理性 多元现代性 挪威 民众运动 精英
  • 简介:2012年是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诞辰90周年及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结构》出版50周年。在这年里,为了表达对这位20世纪最伟大科学哲学家敬意,全世界范围内科学哲学家以不同形式组织了系列纪念库恩学术活动。虽然,《科学革命结构》主旨是要对科学发展过程给予说明,但是,“范式”作为库恩理论代名词,已经对历史学、哲学、文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伴随着库恩影响力逐步扩大,对库恩批评也纷至沓来:例如,“范式”概念用法含混不清、范式理论是相对主义、库恩否认科学真理存在……那么,究竟是范式理论本身存在缺陷,还是世人对库恩思想存在偏见?

  • 标签: 库恩理论 《科学革命的结构》 科学哲学家 专访 教授 “范式”
  • 简介:2012年9月18日,"第三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举行。本次讲堂邀请了挪威卑尔根大学著名哲学家奎纳尔·希尔贝克(GunnarSkirbekk)教授做题为《多元现代性?个斯堪的纳维亚经验故事》演讲。

  • 标签: 斯堪的纳维亚 多元现代性 哲学分析 讲堂 故事 经验
  • 简介:现代科学以及科学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过程中,反抗、破坏乃至摧毁着其他文化传统。不仅如此。科学主义成为霸权文化,造成了学文化对人文文化僭越以及科学对人文僭越。而且,就现代科学文化内涵分析,是存在科学的人为“祛文化”现象。如科学对性别、种族等价值中立;二是负荷不恰当社会文化,如消费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文化等。鉴此,必须明确科学以及科学文化文化地位,针对“文化缺失”,进行“文化回复”,使其回归人文和自然。这包括:反对科学霸权,消除科学主义文化负面影响;认清科学人为“祛文化”状况,明确科学蕴含文化内涵及其意义:改变科学以及科学文化不恰当社会文化负荷.引导科学健康发展等。这是“文化科学主要内涵

  • 标签: 科学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科学主义 人文 文化科学
  • 简介:《尼各马克伦理学》关于快乐之论述基于两个前提:是对柏拉图《斐利布》中关于"混合快乐"与"纯粹快乐"这划分继承;二是运用"质形论"之灵魂论界定以及"潜能—实现"之物理学学说,对于《斐利布》之魂身关系所进行修正与重释。而这两个前提共同说明了点:要理解快乐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中位置,我们不能绕开《斐利布》之影响。正是通过对于《斐利布》继承与阐发,亚里士多德得以《尼各马克伦理学》中展开对于斯彪西波与欧多克索斯两极端观点批判,并且阐明从混合快乐向纯粹快乐,以及从自然品质向伦理品质两层过渡,并最终指明快乐伴随并完善着实现活动。对于快乐与灵魂"理智部分"之实现活动之关联步考察,则能帮助我们进步判明《尼各马克伦理学》与《斐利布》同属个阵营——唯有理智与快乐之混合才造就属人之善好生活。

  • 标签: 快乐 德性 理智 善好生活 《尼各马克伦理学》 《斐利布》
  • 简介:逻辑经验主义是场哲学运动产物。目标不是为科学作辩护。而是试图改造哲学。尔后,哲学家与科学史学家对逻辑经验主义观点批判,使作为门学科科学哲学得以诞生。内在论科学哲学以理解科学为目标,外在论科学哲学以打开科学黑箱为宗旨,两者不是替代关系和继承关系,而是平行发展,它们代表理解科学两个极端。20世纪以来,这两条进路出现相互融合趋向。这种融合表明了科学哲学研究正在从认识论转向知识荤

  • 标签: 理解科学 批判科学 认识论
  • 简介:《回到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研究热浪中向我们扑面而来,别具格。独特品格是基于原创性学术话语(思想构境论)对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精细复境与重新构境,它颠覆"常人"对海德格尔理解状态",本身是个富有争执性也必遭学术争执"表现性文本"与"现身性文本"。主体内容所呈现出马克思、海德格尔与张兵三位思想者跨时空思想对话,体现在当代哲学高处重新"回到马克思"、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卓越努力,它是道凝聚了高度理论自觉与方法自觉思想清流。

  • 标签: 此在 存在论 思想构境 本有 解释 实践
  • 简介:评论刘大椿教授等另类科学哲学思想:第,讨论何谓另类科学哲学内涵和外延问题;第二,讨论对于另类科学哲学评价问题;第三,讨论与另类科学哲学相关的如相对主义等些其他问题。

  • 标签: 另类科学哲学 内涵 外延 评价
  • 简介:对《哲学分析》论坛“科技时代怎样看待科学”有关质疑回应从下述三个方面展开:第,何谓另类科学哲学?“另类”关键词是什么?第二,“审度”与“辩护”、“批判(解构)”何不同?第三,何谓科学文化?为什么要文化科学

  • 标签: 另类科学哲学 审度 辩护 解构 文化科学
  • 简介:尼尔斯·玻尔语言观是他整个哲学基础。而且,从1927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变化。尽管他并没有对这个专题进行过专门阐述,我还是能够从他许多文章与手稿中找到他对语言问题阐述。玻尔认为,所有的量子力学实验都必定借助于由日常语言表达经典物理学概念来描述,这些描述是互补。经典物理学概念是对日常语言提炼,它们都是无歧义。从认识观点来看,无歧义两个必要条件是:我们能明确主体和客体之间划出分界线和我们必须遵守二值逻辑规则。无歧义描述条件是无法替代。玻尔语言观与他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观点是

  • 标签: 尼尔斯·玻尔 量子力学 日常语言 无歧义
  • 简介:信息哲学新近发展为人格同性研究提供全新信息性研究路径。"柏拉图与战车问题"中,通过柏拉图著名战车隐喻引入了个特定问题,自我本质在其中被视为多行动者信息系统:是什么将自我保持为个整全和体?"自我学及其两个分支"和"作为共时个性化自我学"中,通过对自我理论两个分支(个关注作为实体之自我个性化,另个关注此种实体认同)描述,预设了信息进路,以辩护那种认为自我个性化逻辑地先于认同观点,同时又表明此种个性化能在信息术语中得以展现。进而在"调和假设:三膜模型"中,提供自我信息个性化理论,它建基于体三分模型上,且有助于解决战车问题。这理论,"作为自我之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中被用于展示信息通讯技术是如何可能诠释为自我之技术"实现逻辑"中,通过对"实现"(亚里士多德发现)概念引入,支持极为斯宾诺莎式观点,即据而言,以信息结构实在论视角,自我视为信息结构发展最终阶段。最后"结论:从自我学到自我生态学"。

  • 标签: 自创生 信息哲学 人格同一性 自我
  • 简介:《天下篇》作者隐性身份,展现对诸子评判立场趋向于以儒家为本位立场,这立场与当时及后世儒家思想都是大体。在对这问题论证过程中,试图表明儒家自我定位和它所处思想世界纷争客观局面的冲突。

  • 标签: 庄子 《天下篇》 天下 儒家 道术
  • 简介:根据实践规则观,功利原则不能用于辩护特定制度之下具体行动。将功利原则直接应用于制度本身,提供看起来更为合理功利主义版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免于批判性考察。制度功利主义两幅面孔,是制度选择决策程序,另是评价制度是否正义标准。相应地,它有两证明方式,分别是诉诸个人理性选择类比和诉诸道德平等论证。通过梳理罗尔斯和金里卡等人讨论,可以看出这两证明都存在问题。

  • 标签: 制度功利主义 决策方式 正义标准
  • 简介:兵教授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作出了特殊贡献。他不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做了许多个案研究,而且对如何推动这领域研究提出了新分析框架。基本观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1968年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出版后就已经终结.其主要原因是本真的马克思主义诉求和资本主义批判这两大原则已经放弃;在此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派生出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三思潮。这观点虽然启发性。但有片面性。根据理论逻辑和社会现实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整个发展可以区别为四类型,即“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现代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区分基础不是抽象意义上本真马克思和资本主义批判这两个前提。也不是总体性或同思维方式。而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现代性辩证法理论坐标。

  • 标签: 张一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瑟伯恩 后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辩证法
  • 简介:2012年3月,谢文郁教授出版《道路与真理——解读〈约翰福音〉思想史密码》①(下文称为"谢著")书。该书深入地剖析"真理"问题在希腊思想中困境,并指出是《约翰福音》带领人们彻底走出了"真理"困境。

  • 标签: 《约翰福音》 真理 道路 柏拉图 宗教 哲学
  • 简介:把观念史视为哲学史研究变体与扩张,应该注意在经典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寻得根据。要点是观念史研究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现成经典世界之中,而应该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变迁中获得动力。注意到能够发挥原始作用现实生活世界与既有的经典世界互动,不但能够更真切地理解观念变迁,而且由于把视野扩展到与哲学相关更广阔领域,实际上也可能改绘经典世界地图。

  • 标签: 观念史 经典世界 现实生活世界
  • 简介:时间问题关键在于:时间与空间之间关系如何,以及它们与人类理智或心灵何种关系。以康德为代表近代哲学家认为,时空观念依赖于心灵本性,物质空间性隐含地赋予比时间更基础地位——因为空间性作为因果范畴根基保证逻各斯秩序的确定性与必然性。柏格森则反对这种先验主义时间观,在他看来,时间本性就是绵延,它意味着连续、流动、内在、多样,它与空间、测量、间断、同质等无关。他借由绵延引入了流变哲学,连续变化而又纯粹融合时间(即绵延)中,逻各斯序列荡然无存。这正是柏格森主义与康德先验主义哲学时间问题上根本差异。

  • 标签: 时间 空间 绵延 逻各斯
  • 简介:神圣如"上帝"(God)者,也要接受理性审视和追问,以探究"上帝"概念内在融贯性,"因为荒谬,所以信仰"时代已经远去。在历史上,先后提出过有关上帝种种悖论,如伊壁鸠鲁悖论、全能悖论、全知悖论、恶和苦难问题、帕斯卡赌和克尔凯郭尔神悖论,它们都被仔细阐释和初步评论。现有分析表明,"上帝"概念似乎具有某种"悖论"性质,很难在理性上自圆其说。

  • 标签: 伊壁鸠鲁悖论 全能悖论 全知悖论 恶和苦难问题 帕斯卡赌 克尔凯郭尔的神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