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异位血吸虫,减少误诊率。方法用吡喹酮120gm/kg两日疗法,每年一次行三个疗程。结果吡喹酮具有疗效高,毒性低,不良反应小,口服方便,疗程短,适应广泛等优点。结论提出建议主要为加快我国消除血吸虫提供参考.

  • 标签: 异位血吸虫病 临床症状 诊断治疗
  • 简介:目的掌握2014年武汉市血吸虫监测点疫情,为制定血吸虫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监测点28个,对各监测点进行人群、耕牛病情、螺情监测及相关因素调查,统计分析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耕牛感染情况及钉螺分布等相关指标。结果全市监测点共调查居民15310人,耕牛348头,调查有螺及可疑环境67处1370.90hm2。人群、耕牛感染率分别为0.05%和0,人群感染率较2013年下降了61.54%(χ2=5.844,P=0.016)。垸内、垸外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武汉市血吸虫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需进一步加强螺情监测,巩固传染源控制措施,防止血吸虫疫情回升。

  • 标签: 血吸虫病 钉螺 监测 武汉市
  • 简介:目的快速和准确掌握2014年湖南省血吸虫流行区疫情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湖南省选取13个县(市、区、场)25个行政村采用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1粪3检)抽查监测村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应用改良压碎逸蚴法和LAMP法检测感染性钉螺。在钉螺调查环境观察人、畜活动的情况并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1粪3检)调查野粪感染情况。结果92%的监测村有存栏家畜,屈原管理区青港村、岳阳县机场村、北湖村和沅江市康宁村的家畜感染率分别为1.10%、1.00%、1.00%和0.93%;共调查25处钉螺环境,均为洲滩环境,均捕获钉螺。对各处环境双号框钉螺采取压碎逸蚴法检测混合样本23个,未发现感染钉螺。对各处环境单号框活螺采取LAMP法检测混合样本155个,6处环境钉螺(汉寿县明星外洲,津市市中心外洲,湘阴县沅潭外洲、东方红外洲,屈原管理区宝塔外洲,云溪区丁山外洲)检测有阳性反应;56%的钉螺调查环境有家畜活动,其中4处环境50头(只)以上(屈原管理区宝塔外洲、青港外洲,云溪丁山外洲、新设外洲)。44%的钉螺调查环境有人员活动,共计43人;在96%的钉螺调查环境采集野粪607份,其中牛粪592份、羊粪15份,检测未发现感染性野粪。结论钉螺、家畜和野粪等风险监测指标可为评估血吸虫传播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风险监测 湖南省
  • 简介:目的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监测点人群病情变化趋势。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监测方案(2009年版)》要求,在湖北省13个地市的63个血吸虫流行县(市。区)共设立207个村开展监测工作,并将6年的人群病情监测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4年207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1.30%下降到2014年的0.17%,降幅为86.92%。不同流行类型以垸内型居民感染率最高。不同年龄组居民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高呈逐步上升趋势,50~岁组居民感染率最高。各职业人群中,农民、渔民居民感染率最高。结论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疫情进一步降低,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取得良好防治效果。下一步应提高监测点各年龄组的查覆盖率,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做好渔民粪便管理工作。

  • 标签: 血吸虫病 人群监测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描述并分析临澧县血吸虫疫情出现两次回升前后螺情与病情的动态变化,找出变化规律,为血吸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搜集、记录临澧县从1960年到2013年的血吸虫疫情资料,建立调查资料数据库,分析螺情、病情变化趋势及规律。结果临澧县两次血吸虫疫情回升过程中,均有螺情回升,且钉螺密度与人群,牛感染率均呈正相关(1982~1997年:r人=0.879,P<0.01:r牛=0.898,P<0.01。2003~2013年:r人=0.791,P<0.01;r牛=0.845,P<0.01)。结论螺情是血吸虫疫情回升的重要预警指标,有效控制螺情是减少血吸虫传播的重要手段。血吸虫防治工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当血吸虫疫情降低到一定水平时,应加强疫情监测预警,防止疫情反弹。

  • 标签: 血吸虫病 回顾性调查 疫情 临澧县
  • 简介:目的分析2002~2015年湖南省血吸虫疫情变化特征,为今后血吸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2015年湖南省血吸虫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疫情变化。结果到2015年,我省全部达到全国血吸虫传播控制标准,其中15个市(区、县、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湖南省血吸虫人数、报告急性血吸虫病例数分别由2002年的20.64万人、197例减少到2015年的2.79万人、0例,分别下降了86.48%、100%;我省血吸虫感染病牛数从2002年的3901头下降至2015年的285头,下降了92.69%;实际有螺面积2003年有所回升,2015年为175953.31hm2。结论2002~2015年湖南省血吸虫疫情显著下降。防治钉螺扩散和急性血吸虫仍是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钉螺 湖南省
  • 简介:目的分析2009~2014年安徽省繁昌县血吸虫疫情变化趋势,为今后一个阶段血防工作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9~2014年血吸虫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疫情监测点数据及全县面上防治资料,进行纵向分析。结果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7%,较2009年下降了55.7%,2008年以后全县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例;全县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未查出阳性。全县有螺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全县钉螺面积下降至103.2hm2,较2009年下降了16.4%;阳性螺面积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全县未查出阳性螺面积。活螺密度2009~2011年呈波动状态,2011年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活螺密度降至0.14只/0.1m2,较2009年下降了65.0%;阳性螺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繁昌县血吸虫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 疫情分析 安徽繁昌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吸虫性肝硬化腹水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血吸虫性肝硬化腹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性护理在血吸虫性肝硬化腹水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血吸虫 肝硬化腹水 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当归、黄芪、丹参和赤芍四种单味中药及其复方对日本血吸虫早期肝纤维化的小鼠肝组织Ⅰ型胶原α1(Ⅰ)链COL1A1、Ⅲ型胶原α1(Ⅲ)链COL3A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A组(当归组),B组(黄芪组),C组(丹参组),D组(赤芍组),E组(当归、黄芪、丹参、赤芍复方组)和F组(吡喹酮组),其中F组用吡喹酮单独治疗,其他各组先用吡喹酮治疗后再用中药治疗,同时设有N组对照,各组内按照治疗期长短又分为1组(20天组)和2组(40天组)。治疗结束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COL1A1、COL3A1及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A、B、C、D、E组COL1A1、COL3A1及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F组,P<0.001;E组的表达量最低,E1组的COL1A1、COL3A1及TGF-β1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A1、B1、C1、D1组,P<0.05~0.001;E2组COL1A1表达明显低于A2、B2、D2,P<0.05,E2组COL3A1和TGF-β1的表达明显低于B2、D2组,P<0.05。结论单味中药当归、黄芪、丹参、赤芍及其复方均有抗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能显著降低Ⅰ、Ⅲ型胶原的生成,抑制TGF-β1的表达,复方比单方能更好更快的发挥疗效。

  • 标签: 中药 日本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胶原 TGF-Β1
  • 简介:目的分析1993~2013年南京市21年来钉螺感染率与哨鼠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3~2013年每年春季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开展螺情调查,并在同一时间段采取小白鼠接触法对水体的血吸虫感染性进行现场检测。结果钉螺感染率、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至今未发现阳性螺点;哨鼠感染率1998年以前高达100%,2008年至今哨鼠感染率均为0。两者变化趋势一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s为0.726,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加大综合防治力度,控制感染性钉螺,依然是该市控制血吸虫流行的有效防治措施。

  • 标签: 血吸虫病 钉螺 哨鼠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或右心衰竭的心脏。肺源性心脏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该病往往导致患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出现肝脏肿大、胃肠道瘀血、全身浮肿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通过探讨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特征及观察和护理体会。分析1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资料,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发现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并配以精心的护理,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肺心病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脏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的具体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200例我院收治慢性肾脏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36例患者(68.0%)联合应用降压方案,其中有61例(30.5%)患者采用两药联合服用方案,有42例(21.0%)采用三药联合服用方案。在降压药物使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所占百分比为77.5%;第二为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所占百分比为67.0%。结论慢性肾脏合并高血压患者多联合降压治疗方案,临床服用降压药物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不良反应出现。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降压药物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科收治3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死亡1例。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临床护理任务繁重,护士采取预见性、综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老年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入院的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及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辅助检查结果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心悸、呼吸困难及心界向左扩大发生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明显性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T段缺血性改变及电轴左偏发生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情况明显性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检查可初步判断慢性肺心病患者是否合并冠心病,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诊疗,对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疗及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临床解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孕中期、孕晚期护理干预,观察母婴结局。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2例,通过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1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孕晚期干预,对研究组患者行孕中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母婴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以及妊娠终止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即各项数据对比,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孕中期干预,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纠正母婴结局,对于保证母婴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大面积扩散。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中期 孕晚期 护理干预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医治的64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为对象。采用1比1的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未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比2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肺心病知识掌握在60分以上占84.38%,明显高于对照组53.12%;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48,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96.88%,优于对照组78.13%,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人上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改进自身护理缺陷,对强化疾病的控制力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慢性 肺原性 心脏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为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组为合并冠心病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及心界扩大发生率方面进行分析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症状受体征影响,容易漏诊、误诊,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意义重大。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临床体征 诊疗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是临床最常见、多发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早期预防和诊治对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阻断作用。临床运用中医“治未”思想,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ldquo 治未病&rdquo 理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