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标记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构型,通常是根据IUPAC确定的R/S构型标记法来判断其构型的。该法的难点在于随着分子立体结构的不同表示法,观察者要相应改变观察方向以确定其构型。对于一对对映体,观察者要从相反的两个方向去观察判断。如乳酸对映体的构型标记(见图1),若用图2的表示式,观察者的观察位置就很难确定了。由于观察者没有固定的观察方向,这对于缺乏立体概念的学生来说,常感困惑不解,难于掌握。特别是

  • 标签: R/S构型 单标记 R构型 碳原子 观察者 观察方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取护理对策。结果18例患者中3例出现发热、寒颤,1例出现过敏反应,8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使用时应重视用药前患者心理护理、掌握正确给药方法,用药过程严密观察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恰当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护理
  • 简介:[目的]应用胎儿脐动脉血流S/D监测≥孕36周住院孕妇,观察S/D≥3时,对新生儿窒息和发生高危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10例临床资料用脐血流S/D,与胎心电监护(NST)和B超羊水量的测定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脐血流S/D≥3组对新生儿窒息的阳性符合率均高于NST无反应组和B超异常组(P<0.005).S/D(≥3和<3)两组中发生高危妊娠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脐血流S/D检测是一种对母婴无损伤的有效监测手段,弥补了单纯用NST或B超预测判断新生儿窒息的不足,用脐血流S/D检测配合NST和B超的综合方法来提高对胎儿监测的可靠性.

  • 标签: 脐血液S/D值 胎心监护 NST B超 新生儿窒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3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2R—CHOP治疗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选取130位在我科室进行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接受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2R—CHOP方案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可知。治疗有效率比较理想;不良反应减低。结论 在我科室进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护理治疗的患者中,采用2R—CHOP方案进行治疗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可提升我科室的护理质量,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 利妥昔单抗 护理
  • 简介:目的:对多B扩散加权成像预测宫颈癌分期与疗效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8例,分别进行多B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和和常规MRI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对宫颈癌分期准确性。并对3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放化疗,检测治疗前表观扩散系数值(ACD),根据疗效分为部分缓解组和完全缓解组。结果:多B扩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95%明显高于常规MRI的7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平均ACD为1.02×10-3mm2/s,而部分缓解组的平均ACD为1.14×10-3mm2/s,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分期的检查中,多B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可以使宫颈癌分期检查更加准确,在短期疗效中,表现扩散系数值(AC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宫颈癌分期 表观扩散系数值(ACD)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S/D升高与FG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60例在我院住院足月分娩的城市孕妇作回顾性分析并分成两组,将S/D升高的160例孕妇为研究组;将S/D正常的600例无高危因素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S/D增高孕妇的胎儿生出生的体重的情况。结果脐动脉S/D升高,则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发生率为72.1%。结论城市孕妇妊娠晚期脐动脉血流S/D升高者,其FGR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 标签: 脐动脉血流 S/D值 FG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S管理法在手术室高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9.1-2020.1的90例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高耗材管理,同时选取2019.5-2020.5的90例人员为观察组,采用6S管理法。结果:比较运用不同方法后,观察组的手术室高耗材漏记账、错记账、丢失及耗材过期缺货的现象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室高耗材的管理中,有效应用6S管理法效果显著,提升了其管理的质量,降低了手术室管理的成本,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证,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6S管理法 手术室 高值耗材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b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前列腺病变病人分别使用b为300s/mm2,600s/mm2,1000s/mm2的弥散加权成像,再分别比较上述不同b三者之间的弥散加权成像特点。结果b为1000s/mm2(DWI1000)可以清楚显示30例前列腺病变,比常规T1W、T2W显示更为敏感。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尤其是DWI1000,可以用作前列腺病变病人MR检查的重要补充序列,并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当代心脏病学的两大流行病学之一。随着动态心电图等心电监护技术的普及,长R-R间期房颤情况愈加多见。发病时常导致患者心慌、心悸、晕厥、黑朦、心力衰竭,脏器供血不足,血栓形成及栓塞等,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致死、致残。本文从长R-R间期房颤的病因、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防止此类患者发生意外伤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长R-R间期 房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脐血流检测与B超在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孕周在28~40周的孕妇300例进行胎儿脐血流检测及B超检查,并随访至分娩。分Ⅰ、Ⅱ、Ⅲ、Ⅳ组,Ⅰ组脐血流与B超均正常;Ⅱ组为B超正常,脐血流检测异常;Ⅲ组为B超异常,脐血流正常;Ⅳ组为脐血流与B超均异常。结果Ⅰ组围产儿结局良好,胎儿窘迫发生率最低;Ⅳ组围产儿结局最差,胎儿窘迫发生率最高;其次是Ⅲ组、Ⅱ组。结果,结论,产联合应用脐血流检测与B超,有助于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及预测围产儿预后。

  • 标签: 脐血流 B超 围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DWI高b在鉴别肝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肝脏肿瘤为例)。方法选择经综合影像学检查及经穿刺病理证实的480例肝脏肿瘤患者(肝癌188个病灶、肝转移瘤112个病灶、肝血管瘤181个病灶、肝囊肿129个病灶)行多b的DWI扫描及常规MRI检查,分别计算SR,分析肝脏良恶肿瘤各SR之间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480个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bDWI扫描,通过综合诊断分选出最佳一组的b来鉴别良恶的,并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良性病例占总数的56.25%,恶性病例占总数的43.75%,良性肿瘤所包含的病灶数占总数的50.82%,而代表恶性肿瘤病灶数的构成比为49.18%,当高b为2000s/mm²在肝脏良恶性病变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bDWI序列b为2000s/mm²时可通过SR从细胞代谢及血流灌注方面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诊断依据,其中SR对肝脏肿瘤定性诊断更具优势。

  • 标签: 肝肿瘤,磁共振成像,高b值DWI,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小时记录60例患者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长RR间期发生总次数及昼夜发生频率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发生1.5秒以上的长R-R间期共1286次,其中夜间966次,占75%。白天320次,占25%。发生频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并长R-R间期是,应检测长R-R间期发生的频率,发生时间,结合临床和病史,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及窦房可考虑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必要时行人工起搏器及早给予治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进行分析,探讨常见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ms者,统计导致长间期的病因和相关心电图改变。结果有相关心、脑血管病史者长R-R间期、逸搏、逸搏心率、停搏的发生率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史者。结论长R-R间期的发生率与心、脑血管病有相对应关系,对临床药物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治疗风湿免疫病提供依据,探讨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在该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5~2015.7期间200例经诊断为风湿免疫病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75例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BAFF-R情况,对免疫指标、炎症指标与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BAFF-R水平,对照组血清中BAFF-R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各病症患者血清中BAFF-R含量(P<0.05);BAFF-R水平与补体C3呈负相关性,与免疫球蛋白IgG呈正相关,与C反应蛋白、补体C4、IgM、IgA、类风湿因子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AFF-RB细胞存活信号,通过了解BAFF-R在风湿免疫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为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B细胞 血清 风湿免疫病 BAFF-R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