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带膜血管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45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其患者全部实施CT增强扫描诊断和检查,所有患者全部采用带膜血管支架置入手术开展治疗过程,对其治疗效果加以综合评价和分析探讨。结果45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全部采用带膜血管支架置入手术开展治疗过程,所有患者支架成功置入,其中2例患者的右边肾部分出现了严重梗死情况,手术结束后早期出现少尿情况,同时患者的BNP指标明显升高,及时对患者开展利尿治疗过程,患者的肾脏功能、尿液量基本恢复正常,所以患者都没有出现支架位移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症状,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在术后随访调查两年内,患者全部存活,生活质量也不断得到提升和改善。结论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带膜血管支架置入治疗方式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 胸主动脉夹层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血管科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如果救治不及时死亡率较高。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断,但现在更强调对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早期,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止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抗菌药物 硝酸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科弥散性血管凝血(DIC)的病例分析,寻找合理有效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产科DIC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手段。结果发病诱因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前置胎盘各6例,凝血功能障碍4例。22例患者中成活19例,死亡3例。结论如何早期预防产后出血是减少DIC发生的关键,多个学科合作是抢救DIC成功的保证,成份输血有较高的价值,子宫切除是救治DIC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产科DIC 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心血管科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来我科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以外还进行了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心内科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疗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7%,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为每周(2.3±0.8)次,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心绞痛发作频率为每次(4.7±1.4)次,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在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共有30例患者参与到此次研究,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都为15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不仅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还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都好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进行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内科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疗效及对血管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5年10月的194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7例,给予法舒地尔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97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ET-1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NO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影响ET-1与NO的表达从而对微血管心绞痛患者血管皮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有明显的益处。

  • 标签: 微血管心绞痛 法舒地尔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arteryembolization,UAE)对产后出血合并弥散性血管凝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合并弥散性血管凝血的65例产妇。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子宫切除率,术后母婴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切口感染、发热、腹痛、盆腔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子宫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AE对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凝血止血效果显著,降低子宫切除率,不增加临床并发症。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产后出血 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血管科护理当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和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是98.18%,较对照组的90.91%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护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可改善护患关系,该护理管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风险管理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心血管科重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管理前后的风险事件进行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选取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科重症40例的患者为研究组,给予研究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心血管疾病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血管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心血管科收治的80例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心血管科收治的80例未感染患者作为本次对照组,分析心血管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0例心血管科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包括27例下呼吸道感染,23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泌尿系统感染,10例肠道感染,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合并症、侵袭性操作、抑酸剂以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握好心血管科患者的感染适应症,对感染患者进行重点监控,做好对其的用药指导,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管皮生长因子与肺癌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30例良性疾病患、3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VEGF。结果肺癌组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VEGF水平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的呈正相关,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高于健康人,且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肺癌 联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急性心绞痛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析疗效情况与观察结果。结果数据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的93.1%,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仅为79.3%。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常规治疗方案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在改善病情方面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急性心绞痛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临床治疗效果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冠心病炎症与血管皮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贵宾诊疗科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参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其焦虑抑郁程度,分成焦虑抑郁组(n=41)和非焦虑抑郁组(n=41),对比2组患者炎症与血管皮指标。结果①焦虑抑郁组患者的CGRP、NO明显低于非焦虑抑郁组(均P<0.05),ET-1则高于非焦虑抑郁组(P<0.05);②焦虑抑郁组患者的IL-6、IL-18、IL-6R均高于非焦虑抑郁组(均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可影响冠心病炎症与血管皮指标,且炎症反应激活、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焦虑抑郁情绪导致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的途径。

  • 标签: 焦虑抑郁情绪 冠心病 炎症 血管内皮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8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3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的发病率得到降低,还能缩短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使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28例,其中A组132例患者发病3天内即给予介入栓塞治疗,B组126例4~14天内接受治疗,而C组72例患者发病14~30天后接受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同时,根据患者动脉瘤瘤颈、大小和栓塞程度探讨其与动脉瘤复发的相关性。结果A、C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动脉瘤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宽颈复发率高于非宽颈患者,大型动脉瘤复发率高于中小动脉瘤患者,治疗次全栓塞复发率明显低于完全栓塞患者,分别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与患者治疗时机、动脉瘤颈、动脉瘤大小和栓塞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背景目前对糖尿病的绝经前期女性内皮功能的改变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绝经前期女性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年龄43.9±6.2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血压正常的绝经前女性(22例)、患糖尿病血压正常的绝经前女性(21例),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评估血管舒张功能;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CD34和KDR双标阳性循环EPCs水平,使用ac-LDL及lectin荧光标记方法评估体外培养EPCs数量;检测EPC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并探讨血管舒张功能与EPC功能的关系。结果及结论使用超声技术检测血管扩张功能显示,合并糖尿病的血压正常绝经前女性FMD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的血压正常绝经前女性(P<0.05)。两组受试者GMD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循环EPCs水平及荧光标记证实培养的EPCs数量在正常血压的绝经前女性中明显差异高于合并糖尿病的血压正常绝经前女性(P>0.05)。同样,循环EPCs的迁移和增殖功能在血压正常的绝经前女性明显高于合并有糖尿病的绝经前女性(P<0.05)。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及细胞培养试验,可以发现FMD分别与循环EPCs水平(r=0.41,P<0.05)及培养的EPCs数量(r=0.74,P<0.05)呈明显线性相关。同样,EPC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也分别与血浆FMD呈线性相关(r=0.64,P<0.05;r=0.56,P<0.05)。这些结果说明合并糖尿病的绝经前期女性的内皮功能下降,包括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以及体内EPC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提示维持内源性血管损伤修复能力及改善内皮功能可能是合并糖尿病的绝经前女性血管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绝经前期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