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层缝合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3年3月21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按胆总管缝合方法分为2组:单层缝合组127例和分层缝合组89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t=-0.931,P=0.353),分层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5.9±1.7)d,明显短于单层缝合组(7.7±1.8)d(t=7.400,P=0.000)。分层缝合组术后胆漏发生率3.4%(3/89),显著低于单层缝合组20.5%(26/127)(χ2=13.167,P=0.000)。单层缝合组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急性胆管炎患者[45.4%(10/22)vs.15.2%(16/105),χ2=8.429,P=0.004];分层缝合组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与非急性胆管炎患者无显著差异[7.1%(1/14)vs.2.7%(2/75),χ2=0.002,P=0.964]。结论分层缝合可明显减少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避免术后胆漏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扩大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适应证。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疗效。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取石T管引流术,观察患者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以看做是一项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T 管引流 双镜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双线十字缝合错位打结加压法在腱鞘囊肿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观察和分析了57例双线十字缝合错位打结加压法治疗腱鞘囊肿病人的方法、机理及疗效。结果57例病人拆线后,56例囊肿消失,一例囊肿缩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大小,继续加压包扎一周,囊肿消失,随访一到两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双线十字缝合错位打结加压法治疗腱鞘囊肿具有治疗简单、损伤小、费用低廉、疗效好等特点,病人容易接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腱鞘囊肿 双线十字缝合 错位打结 加压包扎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5-01
  • 简介:目的:报道一种新的肌腱缝合方法M-Tang法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本研究采用36根猪后足屈肌腱作为实验材料,在相当于Ⅱ区水平造成切割伤后,18根用Tang法、18根用M-Tang法进行修复。将修复后的肌腱分别进行直线和90°成角状态下的拉伸,用Instron力学测定仪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及断裂负荷。M-Tang法用于临床修复Ⅱ区屈肌腱65例共96指,术后均采用保护性主、被动活动相结合的锻炼计划。采用Strickland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在直线拉伸模式下,M-Tang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46.2±5.2)N,断裂负荷为(61.9±6.0)N,与Tang法相近;在90°成角拉伸模式下,M-Tang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35.9±3.6)N,与Tang法相近,断裂负荷为(57.0±4.5)N,高于Tang法。65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临床运用M-Tang法修复的Ⅱ区屈肌腱无1例发生断裂,根据StricklandTAM标准,其中优78指,良10指,可8指,优良率91.6%。结论M-Tang法具备Tang法的生物力学强度,操作简便,使用缝线和外露线结少,能满足肌腱早期保护性主动活动的需要,是Ⅱ区屈肌腱修复的优选方法之一。

  • 标签: Tang法 M-Tang法 生物力学 肌键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