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能力或(和)胰岛素作用缺陷而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各种糖尿病类型中,1型糖尿病占5%~10%,患病人群以儿童、青少年为主。这些孩子需要每日注射2~4次的胰岛素,且需对身体发育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在使用胰岛素与预防低血糖、防治并发症、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中取得平衡,需要家人在照顾孩子方面具有良好的初步训练,

  • 标签: 1型糖尿病 高血糖 控制目标 儿童 胰岛素作用 慢性代谢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间急诊溶栓治疗脑卒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

  • 标签:
  • 简介:鼻纤毛在防止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规律摆动将进入鼻腔的灰尘、细菌、变应原等通过纤毛黏液系统排出体外,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纤毛运动状况除与纤毛摆动频率(CBF)有关外,亦与纤毛的长度相关。人鼻黏膜纤毛长约6μm,正常纤毛长度维持着鼻黏膜的稳态,长度异常会导致纤毛协同作用降低及纤毛传送速率降低,导致黏液纤毛传输系统功能降低,使得细菌、病毒、变应原及有害物质排出受阻,与黏膜接触时间增加.

  • 标签: 纤毛上皮 鼻黏膜
  • 简介:【摘要】:探究及比较利拉鲁肽不同间注射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6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应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于早餐前应用利拉鲁肽,B组于晚睡前应用利拉鲁肽。比较两组血糖波动: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结果:SDBG、PPGE无统计学差异;LAGE在第3天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LAGE在第5天、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3天、第5天、第7天,晚睡前应用利拉鲁肽组空腹血糖控制更好(P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注射时间 血糖波动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不同段对临床标本实施微生物检验分别获得的阳性率。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微生物标本120份作为实验对比研究对照组;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微生物标本120份作为实验对比研究观察组;临床均选择微生物分析仪以及全自动血培养仪实施微生物检验,最终对两组标本检验阳性率实施临床对比。结果在呼吸道标本阳性率、血培养标本阳性率以及其他标本阳性率几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粪便标本阳性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分析导致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包括标本采集因素、标本保存因素以及运输以及检验人员专业水平因素。结论针对不同段临床实施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可以针对当前疾病的情况进行有效了解,最终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实施疾病诊断。

  • 标签: 不同时段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2型糖尿病人群的不断扩大,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也在不断升高,糖尿病肾病已成为1型糖尿病重要死亡原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微量蛋白尿 血脂紊乱 他汀 贝特
  • 简介:目的:测定苘麻的根、茎、叶、种子、种壳中Cr、Cd、As、V、Ni、Li和Pb共7种元素的含量。方法:将苘麻各部位经硝酸-高氯酸(4∶1,V/V)浸泡过夜,次日置电热板上300℃消解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结果:Cr、V、Ni、Li、Pb的平均含量,苘麻根中分别为9.39、3.16、1.17、1.02和0.52μg/g;茎中分别为8.06、2.00、1.04、0.49和0.79μg/g;叶中分别为6.20、3.83、1.07、1.11和1.78μg/g;种壳中分别为7.69、2.74、1.32、0.49和2.13μg/g,Cd、As均未检出。种子中Cr、V、Ni、Li平均含量分别为4.45、1.54、1.84和0.56μg/g,Cd、As、Pb未检出。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0.53%-105.73%(n=9),RSD〈4.73%。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ICP-OES法测定苘麻不同部位中7种元素含量,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苘麻积累了资料。该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快捷,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苘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含量测定 微量元素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uuo)幼年大鼠肾间质损伤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定位表达的趋势、相关性及潜在的病理意义,以及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的效应。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幼鼠梗阻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第3、7、14、28天作为观察点,用Masson染色评价各组各时间点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幼鼠肾组织HIF-1α和TGF-β1定位、表达趋势及相关性。结果UUO模型组HIF-1α、TGF-β1蛋白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HIF-1α与TGF-β1均在持续了约14d左右的高表达后随纤维化的加重其表达反而有所下降;而在治疗组各指标的表达明显低于UUO模型组(P均〈0.01),但各时间点比较其表达仍强于假手术组(P均〈O.05);HIF-1α、TGF-β1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之间呈正相关;治疗组各指标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UUO模型组(P〈O.05)。结论在幼年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过程中,HIF-1α、TGF-β1的表达上调具有重要的致病意义,而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具有明显的干预效应。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输尿管梗阻 肾炎 间质性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扎司琼不同机给药对术后静脉镇痛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术后自愿接受静脉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A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B组进腹探查后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C组手术结束接镇痛泵之前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D组作为对照组,不使用阿扎司琼。四组镇痛泵药物配方均为芬太尼按20μ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背景剂量、单次追加剂量、锁定时间均相同。分别于术后4、8、12、24、48h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状态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及PONV发生率。结果:各组镇痛后12~48h的VAS与4h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或Ρ<0.05);无嗜睡或镇静过深;PONV发生率,镇痛后A组各时段与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或Ρ<0.05),C组仅0~4h和4~24h与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B组各时段与D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注阿扎司琼能有效地预防术后静脉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阿扎司琼 静脉自控镇痛 恶心 呕吐
  • 简介: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引产时机。方法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观察组于破水后6h放置欣普贝生,对照组破水期24h后评估宫颈评分〈6分再放置欣普贝生,观察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临产时间、总产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放药后至临产时间及临产至分娩时间分别为(380.8±215.2)min、(365.5±180.3)min,对照组放药后至临产时间及临产至分娩时间分别为(420.6±165.8)min、(410.5±198.6)min,两组放药后至临产时间及临产至分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感染发生1例,对照组产褥感染发生2例,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3例,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4例,两组均没有出现新生儿窒息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产褥感染、新生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7例,阴道分娩62例,剖宫产5例,剖宫产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由于产程缓慢失去信心剖宫产,共15例患者剖宫产,剖宫产率为22.4%,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胎膜早破 地诺前列酮栓 放置时间 足月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开展对比实验以深入探究不同机实施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以找到更好的时机以实施分娩镇痛,减少产妇痛苦,提高产妇分娩镇痛满意度。方法:随机在医院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来院诊治或开展分娩镇痛的

  • 标签:
  • 简介:报告6例罕见的同时多发性脑出血,男性5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最小30岁,最大79岁,平均62岁,出血部位:双侧Ke核1例,双侧枕叶1例,双侧多发性1例右侧脑干、丘脑1例,左侧额、颞叶1例,脑干、左基底节1例。临床神经病学症状及体征多数都较危重,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较重的意识障碍,单侧或双侧肢体运动障碍,假性球麻痹等症状,预后较差,病因多由高血压引起,治疗原则同一般高血压性脑出血。

  • 标签: 多发性脑出血 高血压 CT诊断
  • 简介:目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期行PICC置管的效果进行观察,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某医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接收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PICC置管时期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在入院后第一次化疗方案出来后立即给予PICC置管,观察组42例患者在接受化疗2疗程后,外周血与骨髓细胞形态以及临床症状等均达到正常后再行PICC置管,观察2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感染、出血、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堵塞、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的机率分别为9.52%,2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红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期行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机率不同,接受2疗程化疗后给予血小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计数进行纠正后行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较小。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PICC置管 不同时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在不同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治疗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80例,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孕产妇开展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控制血糖并给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孕产妇在32周以后开始使用胰岛素,观察组孕产妇在32周以前使用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孕产妇治疗前后血糖情况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孕产妇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胰岛素 妊娠合并糖尿病 孕产妇 血糖控制 不同时期使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COPD200例,分为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每组10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白介素-1p(IL-1p)、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均高于对照组,IL-2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IL-2低于稳定期组,其余指标均高于稳定期组(P〈0.05)。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肺功能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低于稳定期组(P〈0.05)。结论IL-1β、IL-8、IL-2、TNF-α、IL-6、CTGF和IFN-γ是评估COPD病情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炎性因子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代谢与血脂水平改变对不同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3年1月,入组不同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急性期患者30例(急性期组),缓解期患者30例(缓解期组),另随机筛取健康体检对象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对比不同组观察对象的肠道菌群代谢与血脂水平情况。结果:急性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评分为(72.49±1.79)分,缓解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评分为(45.56±1.04)分,(P<0.05);三组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1(APOB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IA1)水平低于对照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三油甘脂(TG)水平高于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部分血脂异常及肠道菌群脂质代谢异常,其中血脂水平的异常与疾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 标签: 肠道菌群代谢 血脂水平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脓性阑尾炎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106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72h后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研究组(应用抗生素治疗72h内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各53例。结果:研究组术后肠梗阻、皮下气肿、腹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15.09%,与对照组16.98%无显著差异(P

  • 标签: 化脓性阑尾炎 抗生素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梅毒患者的不同期苄星青霉素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均以苄星青霉素治疗,其中对照组于孕12周后治疗,观察组于孕12周前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与对照组患者的84.62%对比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CD4+、CD8+、CD4+/CD8+结果均无差异性,治疗后3周均有明显改善,但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P<0.05)。观察组正常足月儿92.31%,与对照组的74.36%对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确诊妊娠期梅毒后,孕早期进行苄星青霉素更有利于促进免疫功能恢复,且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效果显著。

  • 标签: [] 妊娠期梅毒 苄星青霉素 免疫功能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