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注射用青霉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和梅毒的治疗,通常是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4周。此药是白色结晶性粉末,颗粒大,难溶于水,溶解后为白色浑浊状,如针头部分内有青霉药液,针头进入肌肉内受热,针头内的药液受热凝固堵塞针头而致一次注射失败,造成药物浪费和增加患者的痛苦。通过临床实践,调整注射程序,使针头内为注射用水而非药液,大大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肌肉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深部肌肉注射改良方法,以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疼痛和针头堵塞。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216例肌注青霉患者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用传统注射方法,改良组用改良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针头堵塞、疼痛程度。结果传统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为68.5%,改良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为100%,两组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无疼痛感40例,其百分比为18.5%,明显高于传统组的3.7%,两者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霉肌注方法改良后,不仅提高了一次性肌注成功率,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疼痛酸胀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肌肉注射 针头堵塞 疼痛 一次性注射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的肌注改进方法,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42例门诊注射青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自身对照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0例,改进肌注法)与对照组(12例,常规肌注法),观察两组注射效果。结果实验组肌注成功率为100%,相较于对照组的50%,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15例(50%)诉中度疼痛,但可忍受,另50%诉轻微疼痛,而对照组中9例(75%)诉重度疼痛,难以忍受,1例(8.33%)诱发疼痛性休克,两组患者肌注后疼痛情况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改进青霉肌注方法,可明显提高肌注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肌肉注射 堵塞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青霉肌内注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我院门诊52例(104针次)需行双侧肌内注射青霉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青霉240万U行双侧肌内注射,左侧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溶剂为注射用水,右侧采用改良注射法,溶剂为2%利多卡因。比较左右两侧肌内注射一次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双侧一次注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右侧比左侧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稀释青霉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肌注 利多卡因 疼痛
  • 简介:摘要:据统计,我国梅毒人群中HIV患者的感染率在逐年升高,仅次于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梅毒合并HIV易发于具有较多性伴侣的青壮年,性传播是两者共同的传播途径,目前临床对该疾病并无有效方案进行治疗,只能以控制疾病进展,转变为可控慢性病为主要目的。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治疗梅毒方面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增加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护士技术水平及自我防护知识。方法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调整青霉的注射过程中药液溶解、抽吸、排气方法,提高注射成功率。结果调整后的注射技巧,大大提高了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及心理负担。结论通过临床实践和相关内容学习,改进了注射技巧,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医疗资源浪费,达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自我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溶媒肌肉注射青霉400例患者疼痛效果观察方法将400例肌肉注射青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溶媒进行肌肉注射青霉,实验组采用0.2%利多卡因注射液溶媒进行肌肉注射青霉。结果采用0.2%利多卡因注射液溶媒肌肉注射青霉患者疼痛明显低于0.9%生理盐水溶媒进行肌肉注射青霉,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采用0.2%利多卡因注射液作为溶媒肌肉注射青霉可以减轻患者肌肉注射后疼痛,让患者乐与接受治疗。

  • 标签: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0.9%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青霉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科接受青霉肌肉注射的患儿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3例,对照组83例,分别接受青霉肌肉注射改进方法和常规注射法注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注射成功率和视觉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注射失败5例,注射成功78例,成功率93.9%,疼痛评分2.3±0.6分;对照组患儿注射失败21例,注射成功62例,成功率74.6%,疼痛评分5.4±0.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青霉肌肉注射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更高,患儿痛感更轻,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肌肉注射 方法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早期梅毒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3例)采用青霉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青霉+头孢三嗪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5%vs73.91%),且在皮疹消失及TRUST转阴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霉与头孢三嗪联合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头孢三嗪 早期梅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行青霉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行卞青霉的患者 40 例,将随机分为 2 组,各 2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率,血压、疼痛程度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护理前心率、血压等比较差异不显著,而护理后观察组心率、血压波动情况、疼痛程度等较对照组显著较小。经护理后,观察组出现 1 例晕厥,而对照组出现 2 例晕厥, 2 例心慌,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显著较低。 结论: 对行青霉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即可有效维持其心率、血压稳定,减轻紧张焦虑情绪等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心理护理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霉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9例患者。治疗组采用青霉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周期为15天,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相同时间内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9例治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率为68.4%。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青霉治疗早期梅毒临床效果好,应作为早期梅毒的首选用药。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早期梅毒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溶媒给青霉皮试结果带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01-2023.06本院门诊需注射青霉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溶解配制后开展皮试)、对照组(加入灭菌注射用水溶解配制后开展皮试)分别包含49例,观察两组皮试液的青霉含量、皮试阳性率、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两组的溶液含量、青霉含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皮试阳性率是16.33%低于对照组36.73%(P<0.05)。实验组的轻度疼痛比例为81.63%高于对照组36.73%(P<0.05),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比例为16.33%、2.04%低于对照组30.61%、32.65%(P<0.05)。实验组含局部疼痛或压痛、皮疹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占比是4.08%低于对照组16.33%(P<0.05)。结论 青霉作为一类常见广谱抗生素物,采取生理盐水取代灭菌注射用水当作溶媒配制皮试液,能减少皮试假阳性情况产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值得推广应用到临床。

  • 标签: 溶媒 苄星青霉素 皮试结果 疼痛程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尽量使用正常肌注针头时,提高长效青霉肌肉注射的成功率方法两组医患同时注射240万单位卞霉素,两位患者的臀部每侧注射120万单位,同样使用的22号的针头,注射液在注射器中停留的时间不一样结果注射液在注射器中停留短的成功结论尽量减少注射液在注射器中停留的时间,减少针头堵塞的可能性

  • 标签: 长效青霉素 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早期梅毒患者施予青霉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6例早期梅毒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阿奇霉素的38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青霉的38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疗效97.37%、皮疹消除时间(11.26±3.35)d好于A组患者81.58%、(17.83±4.98)d,P<0.05。结论青霉在运用到对早期梅毒患者开展治疗后,能够较优地消灭梅毒螺旋体,促使患者的临床表现获得好转,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早期梅毒 治疗 影响 苄星青霉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治疗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血清检查确诊为妊娠梅毒的孕妇,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青霉治疗,对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措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足月儿和正常儿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流产、死胎、死产、早产儿、先天梅毒以及新生儿死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青霉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取得了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合并症 梅毒 抗梅毒治疗 妊娠结局 苄星青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就青霉、头孢三嗪以及阿奇霉素对于早期梅毒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90例不同期的早期梅毒患者采用青霉、头孢三嗪以及阿奇霉素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疗程的治疗,发现三组患者在早期梅毒的一年内都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运用头孢三嗪进行一期梅毒的治疗时,其所需治疗时间最短,治疗效果也相对比较明显(P<0.05)。运用这三种方式对一期梅毒治疗的平均时间与二期梅毒的平均治疗时间基本一致。结论传统的青霉对于梅毒治疗依旧有着较好的效果,而对于青霉过敏的患者则可以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并且能够在进一步排除交叉过敏的情况下,采用头孢三嗪来进行梅毒的治疗。

  • 标签: 梅毒 苄星青霉素 头孢三嗪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青霉在HIV感染合并梅毒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录2021.5——2022.5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梅毒患者,共计50例,根据患者是否感染HIV将其分为对照组(HIV阴性者)、观察组(HIV阳性者),均纳入样本25例,患者入组均接受青霉治疗,评价组间疗效差异。结果:统计两组治疗各阶段治疗效果,治疗9个月后血清学有效率以对照组更高;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血清学治愈率均以对照组更高;治疗后12个月血清学固定率以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HIV感染合并梅毒患者接受青霉治疗的血清学有效率和单纯梅毒患者的血清学有效率差异较小,青霉可以作为HIV感染合并梅毒患者的有效治疗药物。

  • 标签: HIV感染 梅毒 血清学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儿科门诊肌内注射青霉患者的疼痛。方法通过循证方法寻找减轻肌内注射导致疼痛的最佳证据,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A族链球菌感染肌内注射青霉的360例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线调查组、第l轮证据应用组和第2轮证据应用组。基线调查组120例,男69例,女51例;第l轮证据应用组120例,男70例,女50例;第2轮证据应用组120例,男66例,女54例。3组患儿年龄均在5~15岁之间。比较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证据应用前后护士最佳证据的执行情况、证据应用前后患儿疼痛评分及硬结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对最终纳入的10篇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共提取10条证据,制定出9个临床审查指标,运用证据前后对比,证据应用后患儿疼痛评分由8.42分下降为4.26分,注射30 min后疼痛评分由4.53分下降为2.18分,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发生率由75.8%(91/120)下降为32.5%(39/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一系列药物及非药物措施能减轻儿童程序性疼痛;Buzzy小蜜蜂装置(冷+振动+分散注意力)可以减轻肌内注射青霉疼痛;正确的青霉配置方法、注射手法、注射部位、注射速度可以减轻肌内注射青霉的疼痛。

  • 标签: 儿童 苄星青霉素 肌内注射 循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