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特征对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TKA)术中机械线微偏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博爱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45例TKA手术(排除铰链假体和翻修病例)后X线平片胫骨侧骨水泥分布特征(楔形征角度a),研究骨水泥的使用特点以及其在胫骨侧的分布不均现象。结合文献和著者的临床实践经验,阐述骨水泥分布不均是否会影响下肢线的精确性。结果45例TKA中,9例(20%)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胫骨侧骨水泥分布不均,a角≤1°者4例、1°~3°者3例、≥3°者2例,平均(1.89±1.17)°。结论TKA术中,骨水泥分布不均会导致下肢线发生一定的偏差;利用骨水泥的可塑性在假体安装的最后阶段可对下肢线的微偏差进行更精确的调整。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肢 骨黏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X线片的后足线拍摄和测量方法,及其对平足患者的评估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8年1—12月收治的28例(40足)平足患者(平足组),20名(40足)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自主设计的Saltzman位拍摄架,分别进行10°、15°、20°、25°、30°后足线位X线拍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侧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比较对照组标准Saltzman位(20°位)X线片改良胫骨后足角(THA)测量法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测量后足线角度的结果;比较三种测量方法对照组THA的测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负重CT下测量THA结果的差异。观察所有影像学资料在五种投射角度下胫距关节的可见率,并评估改良THA测量方法在不同投照角度的差异。通过改良THA法,测量平足患者的后足外翻角度。结果平足组患者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种测量方法的组内一致性均为优,改良THA测量法一致性最佳(组内相关系数为0.928);对照组中改良THA法测量的后足线角度大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92, P<0.01);改良THA测量结果与负重CT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距关节可见率:对照组10°、15°、20°投射均可见(100%,40/40),25°投射部分可见(70%,28/40),30°位均不可见(0%,0/40);平足组10°投射均可见(100%,40/40),15°、20°投射部分可见(分别为80%、32/40,45%、18/40),25°和30°均不可见(0%,0/40)。对照组的改良THA法测量值在10°、15°、20°投射分别为4.84°±1.81°、4.96°±1.77°、4.94°±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0, P>0.05);平足组在10°、15°、20°投射均可见18足,其改良THA法测量值分别为13.58°±3.57°、13.62°±3.83°、13.38°±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7, P>0.05)。结论改良THA测量方法操作简单,存在较高的组内一致性,可以用于后足线评估。对于平足患者,基于10°位X线拍摄,采用改良THA法测量后足线角度,可以准确地反映后足外翻程度。

  • 标签: 扁平足 后足力线 影像学测量
  • 简介:摘要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转移负重力线至胫骨平台外侧,明显减低内侧间室压力和磨损,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线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可导致术后早期失败。为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需要明确目标线的标准,行正确的术前计划及准确的手术操作,同时考虑影响线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的危险因素。随着智能医疗时代的到来,基于三维打印的个体化截骨导向器和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胫骨高位截骨术线的精准控制。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骨关节炎 力线
  • 简介:摘要为充实抗击疫情一线的药学力量,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托多名药学专家讨论并撰写了本文,从个人素质、工作经历以及专业实践能力3个方面提出对支援一线药师的胜任要求,并对准备赴一线药师的能力提升给予建议。本建议适用于为选拔赴抗击疫情一线的药师提供指引,也可为其他地区对拟赴抗疫一线药师的培训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药剂师 临床工作能力 才能 在职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非负重位局部膝关节X线片评估患者下肢线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84例TKA术后患者的资料。其中男31例,女53例;年龄46~82(66.96±7.54)岁。所有患者于术后1个月拍摄站立位下肢全长X线片及非负重位局部膝关节X线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分别应用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自带的测量工具测量下肢机械轴,间隔2周重复测量1次。根据下肢全长X线片测得术后下肢机械轴偏离<3°和≥3°将患者分为中立位组和偏离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测量方法之间下肢机械轴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两名测量者自身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分别为0.992和0.975,测量者之间ICC值分别为0.973和0.987,提示可靠性极佳。中立位组48例,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的下肢机械轴为179.44°±1.68°,非负重位局部膝关节X线片的测量结果为179.80°±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8, P>0.05);偏离组通过非负重位局部膝关节X线片测量的下肢机械轴为178.66°±2.91°,明显大于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的176.40°±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2, P<0.01)。结论当TKA术后下肢线处于中立位时,术后短期随访可以使用非负重位局部膝关节X线片对下肢线进行评估;而对于术后下肢线偏离的患者,仍建议使用下肢全长X线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放射摄影术 下肢力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文献表明脊柱线与腰痛密切相关.目的:研究不同腰痛疾患的脊柱线特征.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69例腰痛患者,其中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lowbackpain,NLBP)患者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腰痛患者25例,同时招募2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脊柱形态测量仪(Spinalmouse(R))测量各组T1~S1相邻两脊椎的椎间角度,由此获得胸曲、腰曲、骶骨倾角的角度及所得各值在矢状面和冠状面动力位中的变化.然后将腰痛各组与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LBP组站立位脊柱各节段椎间的角度基本一致(P>0.05);矢状面动力位上胸椎活动度增加,腰椎、骨盆活动受限;冠状面动力位上胸椎、腰椎及骨盆均有不同程度活动度受限(P<0.05).与对照组比较,LDH组腰3/4前凸角度变小;矢状面动力位上胸椎活动度增加,腰椎活动度受限;冠状面动力位上,腰椎活动度受限(P

  • 标签: 腰痛 脊柱力线 角度 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浅谈胸部X线诊断与X线征。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胸部X线征(roentgensign)是指胸部疾病的X线影像的特征,深入研究这些特征产生的机制,并加以认识与理解,我们再应用这些征象,作为影像诊断的依据,不仅可以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性,并且还可以提高诊断的效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胸部 X线诊断 X线征
  • 简介:本品是一种D-苯丙氨酸衍生物,是目前唯一来源于氨基酸结构的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它可以有效地恢复早期的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早期胰岛素分泌是维持正常血糖所必需的机制。餐前服用本品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缺乏的早期或第一相的胰岛素分泌得以恢复。

  • 标签: 胰岛素 血糖 药理作用 药动学 适应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髓内钉联合小钢板治疗对胫骨近端骨折的骨折愈合能力与下肢线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髓内钉联合阻挡钉)与对照组(髓内钉联合小钢板),比较两组骨折愈合及下肢线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髓内钉 小钢板 对胫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线与膝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2例膝关节炎患者,按照患者术后股骨胫骨机械轴夹角(MFTA)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31例。常规组为MFTA>3°,研究组为MFTA≤3°,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力线 膝关节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线不良治疗中采用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研究样本为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6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线不良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分析研究具体治疗效果。结果:64例患者术后股骨平台后倾角、股胫角、下肢机械轴经由胫骨平台相对位置、HSS评分、Lysholm评分优于术前(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线不良治疗中采用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 前交叉韧带损伤 下肢力线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伴下肢线不良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17例(17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线不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41.3岁(范围:32~49岁)。所有患者采用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术中行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冠状面调整下肢线通过Fujisawa点(胫骨平台由内向外的62.5%处),矢状面调整胫骨平台后倾角至正常范围,然后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均于手术前、后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检查,并测量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股胫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采用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并通过Lachman试验、KT-1000侧-侧差值和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手术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年(范围:1.2~2.5年),未发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移植物失效、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由术前的(28.48±2.24)%改善至术后的(57.43±1.02)%(t=46.80,P=0.00),股胫角由术前的(172.31±3.37)°改善至术后的(178.91±1.34)°(t=10.46,P=0.00);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由术前的(14.29±1.26)°改善至术后的(9.31±0.79)°(t=24.59,P=0.00);KT-1000侧-侧差值由术前的(7.95±1.19)mm改善为术后的(1.79±0.49)mm(t=18.34,P=0.00);末次随访时,患者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伴下肢线不良的前交叉韧带损伤,能有效改善下肢线和膝关节稳定性,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截骨术 前交叉韧带 下肢力线 胫骨高位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对手术节段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行OLIF联合后路固定治疗40例DS患者的病历资料,男7例,女33例;年龄(65.7±9.06)岁(范围:45~81岁)。总滑脱节段数为43个节段,L4,5 37个节段,L3,4 5个节段,L2,3 1个节段。根据减压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直接减压组和间接减压组,22例患者23个节段联合椎板开窗进行直接减压治疗(直接减压组),18例患者20个节段未行椎板开窗减压治疗(间接减压组)。通过术前CT和术中透视图像测量手术节段线参数,包括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滑移率(slipratio,SR)和节段前凸角度(segmental lordosis,SL)。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在融合器置入前、融合器置入后及后路固定后节段线的影像学参数,再采用Bonferroni检验对节段线的影像学参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在OLIF联合后路固定手术中不同操作阶段节段线的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H(F=147.786,P<0.001),SR(F=83.754,P<0.001),SL(F=38.296,P<0.001)]。即融合器置入后DH由(7.99±1.39) mm增加至(11.69±1.72) mm(P< 0.001),SR由10.67%±4.67%降低至8.66%±4.50%(P=0.001),SL由7.26°±2.73°增加至7.85°±2.30°(P=0.425);联合后路辅助固定后SR进一步降低至2.07%±4.00%(P<0.001),SL由进一步增加至10.72°±3.08°(P< 0.001),而DH则无明显变化(P=1.000)。直接减压组和间接减压组患者分别在融合器置入前、融合器置入后及后路固定后节段线影像学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IF联合后路固定治疗DS能进一步减少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的滑移率,并增加手术节段前凸角度,同时联合椎板开窗进行直接减压不会对腰椎节段线产生明显影响。

  • 标签: 腰椎 脊椎前移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线不良患者接受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早期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线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方案,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股骨平台后倾角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和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和手术前相比,患者股骨平台后倾角等均有明显改善,且患者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下肢力线不良 关节镜 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X线诊断与X线征。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及个人经验,分析胸部X线诊断与X线征象。结论深入研究胸部X线诊断及X线征象,并应用这些征象,作为影像诊断的依据,可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及效率。

  • 标签: 胸部 X线诊断 X线征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膝关节退变的早期阶段,表现为膝关节单一间室退变,多发生于内侧间室,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伴有力线异常的单间室膝关节OA,膝关节周围截骨下肢线矫正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通过调整下肢线,将压力从患侧间室转移至正常间室或正常线位置,从而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目前尚无膝关节周围截骨下肢线矫正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OA的临床指南。经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的专家共同讨论,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卫生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25个问题,先后通过证据检索、证据体质量评价以及确立推荐意见方向和强度等步骤,最终形成25条推荐意见。推荐条目1~5为膝关节周围截骨下肢线矫正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条目6~21为手术方法及术中处理原则,条目22为3D打印截骨矫形技术,条目23~25为围手术期及随访管理等内容。指南制订旨在提高膝关节周围截骨下肢线矫正术治疗膝关节OA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截骨术 循证医学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