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性镇痛在现代临床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需要麻醉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给进行麻醉,给予观察组患者麻醉性镇痛物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麻醉性镇痛物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疗效确切,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麻醉性镇痛药物 现代临床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镇痛治疗癌性疼痛应用疼痛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搜集本院内科2014年12月-2016年2月诊治的104例癌症病患,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疼痛护理路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患的满意度98.1%(53/54)明显高于参照组88.0%(44/50),差异显著(²=4.26,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病患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且研究组病患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t=5.12、4.92,P<0.05)。结论疼痛护理路径在癌性阵痛中应用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病患的痛苦,临床护理价值高。

  • 标签: 疼痛护理路径 阵痛药 癌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监测28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改变。结果右美托咪定镇静作用强、时间短,具有高选择性,对呼吸抑制不明显,镇静过程容易被唤醒,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结论术前应用右美托嘧啶镇痛镇静,大大降低了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镇痛 镇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采用镇静镇痛物治疗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ICU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60例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镇静镇痛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镇静镇痛效果达到A级的有58例,达到B级的有2例,无C级病例;对照组患者中镇静镇痛效果达到A级的有50例,达到B级的有4例,C级病例6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采取镇静镇痛物治疗的ICU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安全护理,能显著提高镇静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ICU 镇静镇痛药物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随机调取我院临床病区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300例分别使用美施康定(97例)、奥施康定(105例)和芬太尼透皮贴剂(98例)治疗中晚期癌痛的住院患者。美施康定治疗的开始剂量是20mg,q12h,奥施康定康定治疗的开始剂量是10mg,q12h,芬太尼透皮贴剂外用贴于皮肤平坦处,开始剂量为5mg,q72h,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爆发痛时马上给予盐酸吗啡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并调整药品用量,直至患者满意的程度达到VAS0-3分为止。比较用药一个月后的镇痛疗效、不良反应及药品成本,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三组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4.85%、94.29%、93.89%,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均成本分别为1395.26元、1429.82元、2108.3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71、15.16、22.43。结论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中晚期癌痛患者镇痛疗效相当,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美施康定是中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较好选择。

  • 标签: 美施康定 奥施康定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镇静镇痛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镇痛与镇静药物平均维持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气管插管患者镇静镇痛物的用量,降低药物在患者体内的积蓄,提高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气管插管 镇静镇痛药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三种不同镇痛物(地左辛、芬太尼、瑞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00例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的早期孕妇,依据双盲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100例,A组丙泊酚+地左辛,B组丙泊酚+芬太尼,C组丙泊酚+瑞芬太尼;比较3组麻醉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VAS评分,A组显著优于B、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HR、SpO2、MAP比较,麻醉并发症比较,A、C组均显著优于B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地左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不仅麻醉并发症少,且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丙泊酚 无痛人工流产 地左辛 芬太尼 瑞芬太尼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癌痛患者镇痛物治疗中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癌症并采用镇痛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统计后共有47例,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管理方法,以规范化手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期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未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45例癌痛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护理前后的恢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在疼痛程度、知识测评、患者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的技能评分上均不及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癌痛患者镇痛物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显著提高患者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癌痛 镇痛药物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给药方法在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抽选30例产妇,按镇痛方式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共15例;对照组予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共15例,统计产妇分娩过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研究组30min、宫口全开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于产妇分娩中实施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疼痛,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瑞芬太尼 静脉自控镇痛 分娩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比较。方法选择90例足月顺产初产妇,按照镇痛方法分为3组PCIA组30例;PCEA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3组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EA组与PCIA组两组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PCEA组明显优于PCIA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CIA组最明显的不良反应为镇静、嗜睡等;各组新生儿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结论瑞芬太尼药物镇痛作为一种国内新型镇痛方式,镇痛效果虽然稍逊于腰硬联合阻滞,但是其作用迅速、不影响产程、安全可靠并且操作简单,更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 标签: 瑞芬太尼 硬膜外镇痛 自控镇痛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麻醉诱导前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10mg是否可以有效地降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自控镇痛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方法ASA分级I~II级,择期行全麻下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病人80例,所有病人静脉使用芬太尼自控镇痛。采用密闭信封法随机分成地塞米松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各40例,实验实施者和数据采集者均不知道具体的分组情况。所有病人在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2ml溶液(在D组则为地塞米松10mg,在N组则为生理盐水2ml)。术毕待患者Aldrete评分达9分以上时送回病房,同时接上自控镇痛泵。在手术结束后1h、4h、8h、24h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PONV进行评分,记录PONV的发生的例数和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麻醉诱导前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10mg可以有效地降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自控镇痛的病人PONV的发生率(P<0.05)。结论地塞米松预防性给可以显著减少病人术后自控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发生的次数和程度,方法简单可行,值得在术后自控镇痛病人中应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病人自控镇痛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为观察亚甲蓝注射液局部注射和静脉自控镇痛法(PCIA)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将肛肠疾病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术后使用亚甲蓝注射液局部注射,观察组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法,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缓解的情况及副作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镇痛疗效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副作用小,镇痛效果可基本覆盖肛肠病手术恢复期,且费用低廉、操作简单。

  • 标签: 肛肠疾病术后 镇痛 亚甲蓝 P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