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青年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需要青年、属于青年。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在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诚于党、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推动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深刻阐释了新时期对青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历史与路径,对于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青年 传播 历史考察 现实路径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对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向纵深,就要保持定力、耐心和韧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注重发挥法治的支撑保障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注重发挥良好政治文化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

  • 标签: 新时代 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卢卡奇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通过进一步研读马克恩的系列著作,清晰指认异化是一般的社会存在;作为社会存在本体的形式,异化同样具有本体论的特征。异化不再是抽象的符号,它与劳动构成整体,是现实的、历史的范畴,是一定阶段中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卢卡奇晚期异化观从马克思思想中继续接受理论和方法上的启蒙,并在构建社会存在本体论进程中尝试实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接。从当代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挖掘卢卡奇晚期异化观中的合理思想,是学界深化和拓展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视角。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卢卡奇 晚期异化观 社会存在本体论
  • 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指理论工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教育、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演进实质上就是环境、内容、对象、目标和实践形式等多要素协同变迁的历史。教育环境的变迁集中体现为社会结构、技术政策、思想观念的变化;教育内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丰富和发展;教育对象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而逐渐丰富,学生、农民工成为重点对象;教育目标经历了“又红又专的青年”到“社会主义新人”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目标愈加具体,有针对性;教育实践形式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日趋丰富。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变迁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多要素协同变迁 历史变迁
  • 简介:邓小平一直对苏共执政进行观察和思考,对其成败得失进行总结和反思。关于苏共执政的经验,他肯定苏共早期的建党思想和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对农业和科学技术的重视等。关于苏共执政的教训,他认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存在严重偏差和失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方针、政策上存在严重失误;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动摇了苏共执政的思想基础;在国际共运中搞大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在对外关系中奉行霸权主义的路线和政策,严重地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宁;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转向诱发并加深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最终导致苏联解体。邓小平对苏共执政经验教训的总结鉴戒对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有深刻启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上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在对外关系中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动摇。

  • 标签: 邓小平 苏联共产党 执政经验 执政教训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即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相互联系,相互贯通,集中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统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发展和运用。通过考察其理论内核,可以发现,《共产党宣言》关于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阐述是其理论来源。二者在价值指向上都贯通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 标签: 共产党历史使命 内在逻辑 理论溯源 价值审视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MEGA~1和MEGA~2的曲折发展历程表现出研究者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事业所作的始终不渝的努力。尤其是1975年以来出版的MEGA~2以其全面性、原始性和过程性等特点,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发展过程,也反映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历程。结合具体案例讨论MEGA~2的理论特点和价值,有助于彰显这版全集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

  • 标签: MEGA1 MEGA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
  • 简介:根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目前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在财富基础、技术手段及全球性问题等方面,决定了未来共产主义是一种世界历史意义上的社会制度;世界历史将经过多元制度并存的“世界社会形态”发展阶段,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推动下,遵循量变到质变的曲折性前进的历史辩证法,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较为成功的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制度选择,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也会实质性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而深远地影响未来的世界历史,并对21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逐渐发挥引领性作用。

  • 标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世界历史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把阿富汗当作睦邻外交的重要对象,从而使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地缘环境下,中阿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两国自身因素、美苏大国因素和印巴邻国因素的影响。中阿关系的演变历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阿关系 睦邻外交 历史经验
  • 简介: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梳理,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脉络,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逻辑,即1978~1984年以调整农业经营机制为核心,1985~2005年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路径,2006-2012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我国乡村发展的现实观照密不可分。立足于历史和现实,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进入了新境界,党的“三农”政策在很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将中国共产党的“三农”实践提升到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体目标的新高度。

  • 标签: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
  • 简介: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结合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历史贡献和时代价值。致力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了价值指向;回应"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挑战,既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也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了思想基础;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也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导向;再次强调了科技与教育两个战略重点,既促进了中国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继续重申和平与发展两个时代主题,既为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制定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指明了方向。

  • 标签: 邓小平 南方谈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贡献 时代价值
  • 简介:只有以"异化劳动"而不是"异化"为核心范畴,从方法论、本体论、认识论三重维度重新阐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历史哲学,才能科学揭示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成进程中的"积极过渡"作用。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出发,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问题进行批判,以"劳动"取代"绝对精神"而赋予了历史辩证法以物质性的内蕴。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的思想与西方哲学史上的本体论理论混为一谈,但对于"真正的历史"而言,劳动之于自然界、人自身和社会的生成价值,使得这一关系性范畴在本体论意义上得到了确证。为论证共产主义生成这一历史之谜的答案,马克思提出了许多较为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到经济运动和其他因素的矛盾作用是推动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

  • 标签: 异化劳动 历史辩证法 劳动本体论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在《巴师夏和凯里》手稿的“前言”中,马克思打算通过对巴师夏和凯里经济思想的批判,以经济思想史的论述为主线,展开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阐述。马克思承继他之前对经济思想“学派”“流派”研究的基本观点,从历史的、社会的和方法的多视角上梳理和厘清经济学的纷繁复杂的“学派”“流派”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揭示了以巴师夏和凯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把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当作谬误加以抨击和以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为对立面的特定内涵。马克思对凯里关于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关系论述的错误观点作了批判,对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家论题研究的主要论题作了阐释,对巴师夏和凯里经济学理论作了比较研究,从“民族环境”上对国家论题研究的方法论要义作了阐释。

  • 标签: 马克思经济思想 巴师夏 凯里 学派和流派 庸俗经济学
  • 简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或决议)是改革开放之初党史和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文献,决议不仅对党史和国史上若干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了符合史实的正确结论,而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目标。之所以能够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确立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考察历史可知,在决议酝酿、发起、起草和通过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握好邓小平对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就抓住了《历史决议》的本质。

  • 标签: 《历史决议》 毛泽东思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 科学认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
  • 简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08年建院以来,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教改的一部分,经过课程组老师的不懈努力,在“因材施教”方面作出了形式各样的创新,效果良好,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各级教学主管部门的广泛认可与好评。“读历史,搞创作”这一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形式,历经多年发展,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授课创新机制。对这一授课形式进行教学法的回顾与整理,能够为进一步深化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艺术创作 “纲要”课
  • 简介:一、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潮李旸:塞耶斯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本次访谈。您是当代英国学界为数不多的公开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您所创办的《激进哲学》和《马克思与哲学书评》亦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平台,能否介绍一下您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立场是怎样形成的?

  • 标签: 社会主义 正义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为了实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崇高任务,对近40年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情况做一回顾,以总结经验,掌握规律,对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搞好党的思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经典著作 干部理论素养
  • 简介:十九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是新时代举旗定向的科学论断,其深层意蕴须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视域中加以探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经历了一个丰富与发展的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世界 社会科学 转化 天津 科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