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不仅是实施基层社会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以自治、法治、德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切入点,总结具体做法,并对下一步深化"三治融合"作出探讨。一、"三治"与司法行政(一)"三治"的内涵自治、法治、德治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自治是核心,是保证和支持广大基层群众实行自我管理。

  • 标签: 宣传教育 创建工作 嘉兴市
  • 简介:2019年2月21日,全国首家金融专门法院海金融法院发布“五年规划”,提出到2023年要建设成为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的世界一流金融法院。此时这家法院刚成立半年,谈到规划的岀台,该院院长赵红表示上海金融法院还处在‘初创阶段’,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担当,面向未来的胸怀、放眼全球的气魄,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谋划、推动金融法院的建设和发展。”

  • 标签: 金融法院 金融纠纷 上海 实践 五年规划 专门法院
  • 简介:在经济审判实践中,审理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合同纠纷,常遇到技术鉴定问题。此外,一方以技术作为投资的联营合同中,也会因其提供的技术是否合乎合同约定的要求问题发生纠纷。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分清责任,技术鉴定就成了一种必要的和有效的诉讼手段。所谓技术鉴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就某一特定的技术成果或者其他技术问题委托

  • 标签: 技术鉴定 技术转让合同 联营合同 经济审判 经济纠纷案件 鉴定结论
  • 简介:<正>台湾地区仲裁制度的原有法律依据《商务仲裁条例》已于1998年6月24日获得大幅修正,并更名为《仲裁法》。此一新法律自1998年12月24日正式施行。在新的仲裁法之下,法院对于仲裁制度协助更多,而干涉更少。本文即在于介绍台湾仲裁制度与法院的实践关系,以及若干实践上发生的问题。

  • 标签: 仲裁制度 仲裁法 仲裁机构 当事人 仲裁人 仲裁协议
  • 简介:法院文化是老话题,常提自然会常新。尽管对于文化的概念迄今为止在理论上并没有完全的共识,然而近20年的当代中国法院文化建设,仍然为我们积累了可观而且客观的法院文化资源。这种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 标签: 法院文化 文化实践 文化建设 文化资源 中国法院
  • 简介:唐律惩治经济犯罪的特色:把掌有实际职权的官吏作为重点监督对象;以官吏利用职权而犯作为打击之要害;对监临、主守、势要的经济犯罪加重处罚;设立准受贿罪、准贪污罪罪名防微杜渐。本文认为,这是唐代在惩治经济犯罪立法上的最大创造。唐代旱中期,以法治吏,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唐代后期,法令废弛,导致政权衰亡。历史事实证明:国家的兴袁与吏治有着重要的关系.

  • 标签: 唐代 经济犯罪 立法特色 实践效果
  • 简介:合适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制度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犯罪发生,保障其合法权益。这一制度在地区探索中存在诸多问题,应进一步明确合适成年人的角色,完善合适成年人库建设,明确参与的诉讼活动及程序,并利用社会帮教制度和合适的物质保障,确保该项制度的有效实施。

  • 标签: 合适成年人 诉讼活动 社会帮教
  • 简介:在法律哲学中,拉兹为法律理论引入了权威概念并推进了对权威一般理论的研究。实践权威不仅为理性行动者提供一阶理由,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不按照某些其他理由行动的二阶理由,也就是内容独立的排他性理由。排他性理由不是加入到行动者之行动中的一阶普通理由,而是要排除或取代所有的一阶理由。拉兹认为,法律要么主张它拥有合法权威,要么被认为拥有合法权威。如果主张权威是法律性质的一部分,那么法律必须有能力拥有权威。论文接着论证了拉兹在权威与法律之间建立了概念上的关联并分析了这一判断之中的"必然性"、"主张"以及"概念的"等几个关键词。

  • 标签: 权威 排他性理由 实践哲学
  • 简介:在《民事诉讼法》确立了诚信原则之后,普遍认为可以通过禁反言来具体适用诚信原则。禁反言是源于英美法的一项重要理论。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具有若干表现形式的具体制度。虽然因制度环境不同,英美法的禁反言规则无法直接引入我国,但通过分析英关法上各类禁反言规则的构成要素,可以明确建构中国民事禁反言规则的基本路径,即根据诚信原则形成我国的禁反言观念,然后结合具体的民事诉讼制度,在禁反言观念下形成能满足司法实践需要的禁反言规则,从而在基本原则与具体制度之间显现出"诚信原则-禁反言观念-禁反言规则"这样一种关系。

  • 标签: 民事诉讼 诚信原则 禁反言 规范形成
  • 简介:作为当前恐怖活动发展的新形式,独狼恐怖活动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反恐面临的共同难题。台湾地区的反恐立法重视对独狼恐怖活动人员的防控,强调恐怖活动发生前的事前预防与反恐合作,为我国大陆独狼恐怖活动的立法应对提供借镜。虽然大陆已经出台专门的《反恐怖主义法》,但仍欠缺对独狼恐怖活动人员的立法规制,在独狼恐怖活动的事前防范和两岸反恐情报共享及人员交流方面也存在立法空白。我国大陆应在借鉴台湾地区反恐立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独狼恐怖活动人员的立法规定,加强独狼恐怖活动的事前防控,重视两岸反恐情报与人员的合作立法,形成全面防控独狼恐怖活动的立法格局。

  • 标签: 海峡两岸 独狼式 恐怖活动 立法防控
  • 简介:目前学界对阿列克西原则理论有很多讨论,有学者提出将阿列克西原则理论应用到我国民法领域。这样做的前提在于阿列克西所言原则与我国民法原则具有同质性,但本文认为这一前提不能成立。本文以拉伦茨原则为基点,对阿列克西原则与大陆法系民法原则之差异进行分析。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指的是不具有法条形式、内容十分广泛的原则,后者则对原则进行区分,分为开放原则和具有法条形式的原则,惟有具有法条形式的原则可以作为裁判依据。如不顾及该差异,将阿列克西原则理论直接应用到民法,将会使民法面临被一般法律思想和由基本权利所形成的客观价值秩序掏空的危险。为解决这一弊端,本文建议对阿列克西原则理论的源头进行控制,即只有具有法条形式的原则方能作为阿列克西原则理论适用的对象。

  • 标签: 阿列克西原则理论 碰撞法则 拉伦茨原则 弊端 解决路径
  • 简介:<正>自1997年我国《刑法》采取总则与分则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确立单位犯罪以来,在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不断互动过程中,单位犯罪主体资格否认问题作为一个突出的实践性课题,迫切需要理论的合理阐释和司法的积极应对。以学者对该问题的众多研究和司法实践积累为基础,笔者试从单位犯罪主体资格否认问题产生的内因与外力展开背景探讨,以刑事责任能力为分析切入点,系统梳理单位犯罪主体资格否认制

  • 标签: 单位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自然人犯罪 制度问题 公司法人人格 直接责任人员
  • 简介:针对我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列举规定,法解释的主要方向也是列举主义属性。但是,该法律施行至今,其实还客观地存在着与此不同的概括主义法解释路径。该路径依据实定行政诉讼法的规范规定,通过全项列举或另定根据规范等方法,消解了列举主义“受案范围”的局限性,而这些方法同样能够适用于对新法内容的解释。

  • 标签: 行政诉讼 受案范围 法解释 概括主义 列举主义
  • 简介: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推进司法改革"进一步明确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十八大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并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相继确定129项司改任务。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要进一步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标签: 人民法院 检察官制度 律师队伍 职业路径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经济活动依托互联网展开。互联网提高了跨境交易效率,但同时也把以个人信息保护为重点的交易安全问题提到公众面前。个人信息保护带有强烈的属地色彩,但信息跨境流动使得我们又不得不关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目前,由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差异,导致该领域依靠硬法进行国际合作的障碍较多。因此,从互联网时代软法的受让性和长期以来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软法实践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选择以软法为路径展开合作的可行性。进而,站在中国立场上提出以软法为路径“软硬兼施、内外联动”的主张,力图明确我国在网络个人信息保护国际合作领域的可行性路径,发挥我国在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作用,从而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标签: 个人信息保护 国际合作 互联网 软法
  • 简介:知识产权法教学中,应根据法学专业与非法学专业学生的不同特征和需要设定教学目标,根据知识产权法的学科特点确定针对不同对象的教学侧重点。教师应重视学生深度参与的需要、担任亲自探索和引导探索的角色,以塑造精神气质与培养专业人格为理念,采用兼顾内容专业性与传授生动性的教学方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中应注意发掘不同专业学生的潜在优势,教师应储备司法实务知识增强课程的吸引力。重视互动、举办活动是有益的创新尝试。

  • 标签: 知识产权法 研究性学习 专业竞争力 互动 创新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民众生活的迅速改善,各级政府形成了一种发展观与绩效观。这种发展观与绩效观激发政府和民众创造财富的热情,实现了大国崛起,但由于缺乏法治理念的指导、法治规则的约束和法治方式的运用存在一陷。但为一笔重的历史上需要适的形作出质变。基于法治国家的背景,确立科学的发展观与绩效观需要重申法治理念,加强国家职能以促进领导干部民主、开明、负责任的理念和理性、宽容、长远的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博弈、交流和沟通实现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完善融合激励与惩戒的法治规则之制定和实施,并强化公权力运行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具体法治方式的运用。

  • 标签: 发展观 绩效观 法治理念 法治规则 法治方式
  • 简介:导言“陈宁诉辽宁省庄河市公安局不予行政赔偿决定案”(下文简称“陈宁案”),最早公布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3年第3期。之后,在“裁量问题的审查标准”项下,以“交通警察施救行为过程中比例原则之应用”为主标题,被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收录为中国行政审判“第19号案例”。可以认为,“陈宁案”展现出最高人民法院就比例原则是否应予适用、以及应如何适用于交通事故中警察施救行为的基本认识。围绕“陈宁案”的个案解读,可能涉及三个层次的规范意义:第一,比例原则能否作为司法判断的标准,即其司法适用的范围和边界如何?第二,比例原则自身具有怎样的规范内涵?第三,将作为法规范的比例原则涵摄到交通事故处理过程的交警施救行为,其个案判断对于未来同类案件的规范意义何在?

  • 标签: 比例原则 审查标准 个案规范 行政裁量
  • 简介:行政诉权作为一项法律上抽象的权利,需要通过行政诉讼程序规则予以具体化。行政诉权的构成要件是标识其作为法律权利属性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司法个案中判断诉权是否存在的技术性标准。行政诉权的构成要件包括行政纠纷的可诉性、当事人适格与诉的利益。《行政诉讼法》的修改,除了完善与诉权相关的起诉期限、受案范围、诉讼类型等制度外,还应当修改起诉制度,在立法上明确区分起诉要件与诉权构成要件,同时,合理设置行政诉权构成要件的审查权限与规则。

  • 标签: 行政诉权 起诉要件 构成要件 审查规则
  • 简介:诉讼诈骗发生的领域应涵盖到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民事仲裁当中,对其应限定在行为人主动发起的诉讼程序当中,在被动应诉过程中的欺诈行为不应纳入诉讼诈骗犯罪范畴。将诉讼诈骗作为诈骗罪处理在立法、司法上没有障碍,且符合诈骗罪的本质,当前关于诉讼诈骗定性分歧的根源在于我国传统诈骗罪构成理论存在缺陷,对其应予以重构。

  • 标签: 诉讼诈骗 基本理论 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