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对颈椎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对定西市中医院2017年4月—2019年1月数据库进行记录分析,确认资料登记60例颈椎病患者基本资料,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录入Excel表格,按照公式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并分析两组患者组间差异。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30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时,将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应用于颈椎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提高颈椎病患者治疗优良率。

  • 标签: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 颈椎病 护理方式 治疗优良率
  • 简介:虽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近年来在盆腹腔恶性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在妇产科领域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既往研究表明HIFU对离体的人子宫平滑肌瘤有明确杀伤作用,但对在体子宫平滑肌瘤作用及其临床疗效评估尚需进一步考证。本文采用经腹入射大功率、短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对1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治疗,进一步摸索治疗方案,分析探讨其应用合理性,提高有效性。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超声图像
  • 简介:【摘要】创伤骨科研究离不开标本照片,标本照片在创伤骨科临床和实验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但它拍摄不同于静 物摄影, 因为它能必须真实地立体地反映组织病理变化。拍摄者除了应掌握熟练拍摄技术外,还要熟悉创伤骨科临床和实验 研究标本特点。本文报道在长期拍摄实践探索中,积累对创伤骨科临床和实验研究标本认识和拍摄技巧。

  • 标签: 创伤 骨科 标本 相机 拍摄 反光 光圈 快门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危险因素,以探求控制和减少患者盆腔感染有效措施。方法:研究人员选取了其所在医院 2017-2019 年间收治 56 例妇科肿瘤术后发生盆腔感染患者为感染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接受妇科肿 瘤术后未发生盆腔感染 56 名患者为正常组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法和二次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菌药物使用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找出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相关性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慢性病、 术前盆腔感染史、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术前接受化疗、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卫生习惯、术后留置导管和术后卧床时间方 面的差异十分显著,且上述因素均符合logistic 方程。结论:年龄、原发慢性病、术前盆腔感染史、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术前接受化疗、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卫生习惯、术后留置导管和术后卧床时间是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危险因素,针 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盆腔感染发生情况。

  • 标签: 妇科肿瘤,盆腔感染,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总结髂胫束综合征MRI特征,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9膝)MRI资料。结果:9膝中,病程≥3个月者(3膝)与〈3个月者(6膝)髂胫束厚度分别为股骨外侧髁上方3.85~7.02mm、2.57~4.29mm,股骨外侧髁范围2.48~4.11mm、1.11~2.63mm,胫骨Gerdy结节2.61~3.81mm、2.51~3.89mm。髂胫束信号不均者(4膝)与信号正常者(5膝)髂胫束厚度分别为股骨外侧髁上方3.45~7.02mm、2.57~4.23mm,股骨外侧髁2.48~4.11mm、1.11~2.48mm,胫骨Gerdy结节2.61~3.81mm、2.51~3.89mm。9膝中髂胫束浅方脂肪结构信号异常4膝;髂胫束深方脂肪结构水肿6膝;滑膜侧隐窝局限性积液7膝;其他伴发异常有5膝合并关节积液、4膝合并半月板损伤、2膝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结论:MRI在发现髂胫束和周围结构形态及信号异常,协助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评估髂胫束损伤部位、程度及范围,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髂胫束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假性动脉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假性动脉瘤大小、形态、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并比较超声诊断与手术及CTA结果。结果:12例均行超声检查且经CTA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其中外科手术治疗4例,保守加压治疗6例,超声引导下注入抗凝剂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病变段血管旁见一搏动性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周边为薄厚不均血肿,彩色多普勒超声囊性部分内可见红蓝相间涡流血流信号,其旁可见一破口与相邻动脉相通,频谱多普勒于动脉破口处测及双期双向血流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假性动脉瘤诊断具有特征性,且准确率高、无创伤性,是假性动脉瘤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动脉瘤 假性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MRI在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5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经盆腔MRI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仍有病变残留率为27.1%。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MRI诊断灵敏度为73.9%,特异度为87.1%,准确率为83.5%。结论:MRI诊断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准确率较高,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随访复查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磁共振成像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起源于肌腱肿瘤及瘤样病变较少见。本文拟介绍肌腱解剖、常见肌腱肿瘤和瘤样病变,以及其声像图表现。肌腱原发恶性肿瘤及转移瘤罕见,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相对常见。肌腱良性肿瘤表现为无痛或轻微触痛软组织肿块,常见类型包括腱鞘巨细胞瘤、软骨瘤、骨软骨瘤、骨瘤、神经鞘瘤、海绵状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平滑肌瘤、纤维脂肪瘤等,约半数为腱鞘巨细胞瘤。肌腱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60岁,常见于下肢,主要为各种肉瘤,包括透明细胞肉瘤、滑膜肉瘤、上皮肉瘤。肌腱转移瘤以手部肌腱多见,大多来源于皮肤、关节或腱鞘肿瘤直接蔓延,血行转移非常少见。肌腱瘤样病变多见于手部,腱鞘囊肿、表皮样囊肿及黄色瘤为最常见类型。

  • 标签: 肌腱 肿瘤 瘤样病变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实施CT诊断临床效果。方法 按回顾分析法将6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CT诊断,对比其与腹膜炎诊断及血淀粉酶诊断结果。结果 经CT结果显示,出现坏死型胰腺炎具有31例,水肿型胰腺炎具有30例。同时分级影像发现B级范围患者具有23例,C级为15例,D级为8例,剩余患者均为E级,其诊断结果准确率为100%。结论 急性胰腺炎实施CT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判断患者疾病状况,提高临床诊断价值,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CT诊断 急性胰腺炎 诊断价值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CT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采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全肝平扫后行肝脏常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5例HAMLCT表现。结果:HAML呈分叶状或球形混合密度影,CT值为-70-40Hu,平扫病变低于肝实质密度,边缘清楚,其特征性表现为含有不同数量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明显强化并见到瘤内血管,门脉期和延迟期非脂肪性成分强化程度逐渐降低,可出现“假包膜”。结论:HAML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不但能准确定位和定性,而且能确定肿瘤大小、数目及其与相邻结构关系,为临床治疗、随访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卵巢囊肿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胎儿卵巢囊肿声像图特征及产后序贯超声检查与追访结果。结果:18例均为单胎、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0例,右侧8例;单纯型囊肿14例,复杂型囊肿4例;17例为单一病变,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引产1例,继续妊娠至分娩17例;出生后手术2例,15例随访至1岁,囊肿均逐渐缩小至消失。结论:胎儿期卵巢囊肿多为一过性囊肿,大多数可自行消退。超声因其安全、简便、准确性高等优势,可作为卵巢囊肿产前发现及产后追踪观察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卵巢囊肿
  • 简介: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用于骨骼疾病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对我院2006年5月~2006年12月间60例骨骼病变患者行螺旋CT扫描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螺旋CT扫描MPR及SSD技术对骨骼病变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骼系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PR SSD
  • 简介:目的:探讨气道不同位置发生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CT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临床资料,按病灶位置分为中央型、肺门型和周围型三型。结果:9例中央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中,8例表现为气管或左右主支气管腔内结节灶;15例肺门型表现为肺叶或段支气管管腔结节灶,其中10例(66.7%)合并病灶远端肺组织不张和扩张支气管黏液栓形成;4例周围型均表现为较大肿块。斑片样低密度区在各型中均常见,甚至可形成空洞。结论:气道不同位置发生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具有不同典型影像表现,但均易出现内部斑片样低密度区。

  • 标签: 黏液表皮样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索超声影像组学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系统与侵袭性蛋白质关系.方法:通过已有影像组学系统,选择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淋巴结转移预测,并获取病灶组织,通过蛋白质质谱分析筛选侵袭性蛋白质,用Person统计法分析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与蛋白质表达之间相关性.结果: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96.7%.4种蛋白质与19项特征呈极强相关,5种蛋白质与23项特征呈强相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系统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与病灶组织侵袭性蛋白质相关.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 影像组学 蛋白质
  • 简介:目的比较GEVCT与GE750HDCT在健康人群中进行肺结节(早期肺癌)筛查价值。方法对3269例健康体检者肺部CT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GEVCT与E750HDCT筛查早期肺癌敏感性和辐射剂量。除探测器和重建算法外,其他软硬件和扫描参数均相同。结果GEVCT组(931人)检出肺结节72例89个结节,病理证实早期肺癌3例;GE750HDCT组(605人)检出肺结节83例146个结节,病理证实早期肺癌4例。GE750HDCT对肺结节检出率高于GEVCT(P<0.05)。GEVCT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平均值为(9.8209±1.63092)mGy,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值为(511.15±45.73)mGy-cm;GE750HDCTCTDIvol平均值为(5.4250±1.72108)mGy,DLP平均值为(229.09±84.73)mGy-cm。GE750HDCT辐射剂量低于GEVCT(P<0.05)。结论GE750HDCT较VCT分辨率更高且辐射剂量更小,更适合健康群体早期肺癌筛查。

  • 标签: 肺结节 早期肺癌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 D+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对IgE 水平及肺功能影响分析。方法:随机选取 2019 年 6 月~2020 年 6 月在我院儿科诊治 82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不同治疗方案两组各 41 例,将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列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维生素D 口服观察组,将两组患儿治疗后 1 个月血清 IgE 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 行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在采用维生素D 联合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97.56%,高于对照组 82.93%,x2=4.9865,P=0.0255;患儿FEV1(2.23?.59)、FVC(3.33?.54)以及 FEV1%(74.90?.61)均优于对照组 (1.27±0.56)、(2.12±0.45)、(64.62±3.54),同时血清 IgE 值(12.34

  • 标签: 维生素D 沙丁胺醇 小儿支气管哮喘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小鼠区域性局部皮内和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后瘤周淋巴结PET/CT成像差异,评估^18F-FDG在肿瘤淋巴结微转移中成像效果。方法:构建4T1原位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模型,区域性局部皮内和次日静脉注射^18F-FDG,进行小动物PET/CT显像,对淋巴结摄取^18F-FDG较高者隔日再行瘤周局部皮内注射锝硫胶体(technetiumsulfurcolloid,99mTc-SC)后行小动物SPECT/CT成像。显像完成后,取淋巴结组织进行H-E染色,以及上皮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局部皮内注射时,有微转移小鼠瘤周淋巴结摄取^18F-FDG异常增高,ID%/g值为19.2±2.0(n=2),显著高于对照(自身对照时对侧淋巴结;ID%/g值为6.8±0.4)和无转移小鼠(ID%/g值为7.2±0.4)相同位置淋巴结(P〈0.001)。静脉注射时,未发现任何小鼠淋巴结摄取异常增高(ID%/g值为2.5±0.5;P=0.870)。局部皮内注射^99mTc-SC时,可观测到多个腋淋巴结,其中1个瘤周淋巴结与^18F-FDG高摄取淋巴结位置相吻合。H-E染色和CK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18F-FDG高摄取淋巴结为发生微转移淋巴结。结论:区域性局部皮内注射^18F-FDG能定性前哨淋巴结,比静脉注射法早期发现肿瘤微转移淋巴结。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结微转移 皮内注射 静脉注射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dysplasiaofbore,FDB)CT征象及病理基础。方法:对经病理确诊20例FDB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膨胀畸形,病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密度影像:软组织密度7例(纤维组织);磨玻璃样高密度18例(纤维异常成骨);斑点状或片状高密度9例(软骨钙化);液性密度3例(囊变坏死)。结论:熟悉FDBCT征象及病理基础,对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纤维发育不良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优势,对肺内孤立结节血管集束征血管构成和形态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孤立结节定性诊断准确性.方法:肺内孤立结节病例81例,利用多层CT及MPR重建,确定血管集束征存在及其构成,并与病理、临床相对照.结果:肺癌、肺结核血管集束征阳性率较高,炎症以Ⅰ型血管集束征为主,肺癌以Ⅲ型为主.结论:各类肺内孤立结节血管集束征阳性率及血管构成有一定规律性,识别这一征象对病变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内孤立结节病变 多层螺旋CT 血管集束征 多平面重建
  • 简介:目的:研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前倾角变化,为手术选择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手术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unnⅠ型28髋,DunnⅡ型19髋,DunnⅢ型22髋.选取手术后为优17髋.正常髋关节12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行髋臼三维重建,测量通过两侧Y形软骨中心O点横断面测量髋臼前倾角.结果:髋臼前倾角度数正常组<术后<DunnⅠ型<DunnⅡ型<DunnⅢ型.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前倾角大于正常,并且随脱位严重程度增加而加大,手术中应减少髋臼前倾角.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髋臼 前倾角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