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氯异氰尿酸脱黑色素对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影响。方法对40例含黑色素的病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氧化剂(三氯异氰尿酸、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对Ki-67、S-100蛋白、HMB45、Melan A、SOX10、β-caten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漂白,比较3种方法的染色合格率和漂白时间。通过无色素的对照组织验证各抗体DAB信号在三氯异氰尿酸漂白的耐受时间。结果8%三氯异氰尿酸溶液为最佳反应浓度。8%三氯异氰尿酸漂白在Ki-67、S-100蛋白、SOX10、HMB45、Melan A、β-caten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尤其是在中、高色素含量的标本)漂白合格率明显高于0.5%高锰酸钾和10%过氧化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三氯异氰尿酸的漂白时间(<20 min)短于0.5%高锰酸钾(约40 min)和10%过氧化氢(24 h)。8%三氯异氰尿酸对各种定位的免疫组织化学抗体的DAB信号均无影响且耐受时间长(20~78 h)。结论8%三氯异氰尿酸的DAB后漂白可以作为富含黑色素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漂白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亚慢性锰中毒动物模型,初步探讨锰对大鼠神经行为学和海马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姜黄素对锰中毒大鼠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于2019年7至12月,将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低、中、高剂量染锰组,低、中、高剂量姜黄素拮抗组及姜黄素组,每组10只大鼠。低、中、高剂量染锰组分别给予5、10和15 mg/kg四水氯化锰(MnCl2·4H2O)腹腔注射染毒,低、中、高剂量姜黄素拮抗组给予15 mg/kg MnCl2·4H2O腹腔注射染毒并经口分别给予100、200和400 mg/kg的姜黄素,姜黄素组经口给予400 mg/kg姜黄素。每周染毒5 d,1次/d,连续染毒16周。染毒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平衡木试验、水迷宫试验和避暗试验),取大鼠海马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其氧化应激指标。结果平衡木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染锰组大鼠平衡木评分均增高(P<0.05);与高剂量染锰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姜黄素拮抗组平衡木评分均降低(P<0.05)。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从第3天开始,中、高剂量染锰毒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各剂量染锰组穿环次数均降低(P<0.05);与高剂量染锰组比较,从第3天开始,中、高剂量姜黄素拮抗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环次数增加(P<0.05)。避暗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染锰组避暗试验错误次数增多(P<0.05);与高剂量染锰组比较,中、高剂量姜黄素拮抗组避暗试验错误次数降低(P<0.05)。病理学检查可见,染锰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细胞结构模糊不清且数量减少,姜黄素拮抗后上述现象改善。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染锰组大鼠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P<0.05);与高剂量染锰组比较,中、高剂量姜黄素拮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增高、丙二醛含量减少(P<0.05)。结论亚慢性锰暴露可致大鼠平衡功能、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损伤且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姜黄素能提高锰中毒大鼠的平衡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改善锰暴露所致大鼠海马组织神经损害,对锰导致的神经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锰中毒 姜黄素 大鼠 神经行为学 氧化性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电筒透光标记静脉在足趾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对收治的12例13指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足趾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前采用手电筒透光标记手指及足趾的皮下静脉,趾腓侧皮瓣12指,第2趾胫侧皮瓣1指,足趾皮瓣切取面积大小为2.0 cm×2.0 cm~4.0 cm×3.5 cm。所有皮瓣均吻合1条动脉、2条静脉,3指吻合2条指背侧静脉,10指吻合1条指背侧静脉与1条指掌侧静脉。足趾皮瓣供区取小腿全厚皮片游离植皮。术后定期门诊及微信随访手指及足趾伤口愈合情况、手指皮瓣成活情况、足趾植皮成活情况、手指皮瓣感觉恢复情况及手指的屈伸功能等。结果12例13指足趾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术后未发生血管危象,所有伤口均无感染,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手指皮瓣外形良好,无臃肿,足趾供区植皮成活好,少量瘢痕增生,手指皮瓣TPD 6~9 mm,平均7.6 mm,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优11例,良1例。结论足趾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前采用手电筒透光标记静脉能减少手术盲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临床效果好。

  • 标签: 足趾皮瓣 手电筒 透光 静脉 手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指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21年1月,对15例16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指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在示指尺侧、中指两侧、环指桡侧近节侧方设计切取,切取面积1.8 cm×1.2 cm~4.5 cm×2.2 cm,皮瓣内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及0.5~4.5 cm的指掌侧固有动脉主干,皮瓣切取后,供区指掌侧固有动脉再重新吻合者3例3指,移植吻合者2例2指,不吻合者10例11指,将皮瓣内携带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与受区手指残端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缝接,恢复皮瓣的感觉,供区均切取腕横纹或肘横纹处皮肤植皮关闭。术后定期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观察患者皮瓣外观、感觉及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5例16指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个月~12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饱满,TPD达7~11 mm,手指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未主诉供区感觉不适。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15例患者对手部整体外观及功能非常满意。手指活动度按照TAM评定标准,15例均为优。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游离皮瓣血管解剖恒定,供区隐蔽、创伤小,皮瓣切取简单,效果好,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 穿支皮瓣 指损伤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重建部分手指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转移重建手指复合组织缺损9例,术中切取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横纹皮瓣和桡骨远端骨瓣,皮瓣面积2.0 cm×4.0 cm~3.0 cm×6.5 cm,骨瓣长度1.5~2.5 cm。术后半年内每月于门诊随访,半年后通过微信随访。结果本组9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嵌合骨皮瓣均成活良好;骨瓣平均愈合时间1.7个月;重建手指长度平均2.4(1.8~3.0)cm;患指外观恢复良好;供区瘢痕轻微;术后6个月皮瓣TPD平均为6.6 (5.3~8.6) mm,末次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7例,良1例,中1例。结论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游离嵌合骨皮瓣,可同时重建手指软组织和骨缺损,恢复患指功能及长度,改善患指功能及外观,供区损伤较小,是手指指体重建的简便方法。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 嵌合骨皮瓣 指损伤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γ-谷氨酰环化转移酶(GGC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来自潍坊市人民医院的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GGC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GCT表达阳性率为61.6%(53/86)。GGCT蛋白主要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部分病例的细胞核中也有表达。GGC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肿瘤最大径(P=0.025)、病理分级(P<0.001)和病理分期(P=0.020)有关。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1期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GCT蛋白的表达高于Ta期患者(P=0.034),GGCT阳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GGCT阴性患者(P=0.02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量(OR=3.320,P=0.024)和病理分期(OR=5.029, P=0.009)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GGC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进展有关。GGCT阳性的早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更容易发生复发。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γ-谷氨酰环化转移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拇指近节背侧横行皮瓣带蒂移植修复拇指指腹和指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2月至2020年11月任丘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拇指近节背侧横行皮瓣治疗的97例拇指指腹和指端缺损的患者资料。男55例,女42例;年龄17~66岁,平均41.3岁。右侧55指,左侧42指。软组织缺损面积2.8 cm×1.8 cm~3.9 cm×2.8 cm。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如外形、色泽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观察供区伤口愈合情况、供区功能、是否存在供区并发症。结果97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创口均一期愈合。仅2例出现皮瓣远端水泡,未做特殊处理,术后7 d水泡消退,皮瓣顺利成活。所有患者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97例患者术后获6~26个月(平均10.7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不臃肿,指腹饱满,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两点分辨觉为4~11 mm,平均7.6 mm。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受区感觉功能:S4为21例,S3+为76例。供区无瘢痕挛缩,指间关节无活动受限。结论拇指近节背侧横行皮瓣修复拇指指腹和指端缺损,皮瓣切取方便,血管解剖恒定,受区外观饱满且感觉功能良好,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拇指指腹和指端缺损的良好选择。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胃腺癌新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通过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GSE33335和GSE63089基因表达数据集,共含有70例胃腺癌组织和配对的胃正常组织基因芯片数据,使用R语言分析胃癌组织和胃正常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在线分析工具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和分子复合物检测(MCODE)插件分离出关键基因集。使用在线数据库鉴定分离出与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分别用数据库信息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7—9月收治的32例胃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从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验证。结果使用R语言分析显示,2个数据集中有128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5个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43个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通过String在线工具和Cytoscape软件建立了PPI网络和MCODE模型,获得27个关键基因,其中有25个基因与胃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25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因中,有14个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其中有3个基因[垂体瘤转化基因1(PTTG1)、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和polo样激酶1(PLK1)]在细胞周期途径中显著富集。PTTG1在胃腺癌和胃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22/32)和18.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TG1在胃腺癌组织和胃正常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是胃腺癌形成的关键基因。过表达PTTG1的胃腺癌患者预后更差。PTTG1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生物信息 胃肿瘤 预后 垂体瘤转化基因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C2(MAGE-C2)在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表达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乳腺正常组织、6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60例乳腺癌组织中MAGE-C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干预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后,采用RT-PCR法检测MAGE-C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AGE-C2 mRNA阳性表达率为61.7%(37/60),MAGE-C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3%(35/60),乳腺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未见MAGE-C2 mRNA及蛋白的表达。MAGE-C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有关(均P<0.05)。MAGE-C2蛋白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MAGE-C2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χ2=4.467,P=0.03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HR=4.715,P=0.004)、淋巴结转移(HR=3.827,P=0.023)和MAGE-C2蛋白表达(HR=4.229,P=0.026)是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对照组和TSA组乳腺癌细胞中未见MAGE-C2 mRNA表达,5-aza-CdR组乳腺癌细胞中可见MAGE-C2 mRNA表达(MCF-7细胞为0.2914±0.0274,MDA-MB-231细胞为0.4808±0.0288),联合应用5-aza-CdR和TSA可使乳腺癌细胞中MAGE-C2 mRNA表达进一步增加(MCF-7细胞为1.0357±0.0644,MDA-MB-231细胞为1.6013±0.0675)。结论MAGE-C2是肿瘤特异性抗原,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可能是调控MAGE-C2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

  • 标签: 乳腺肿瘤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C2 5-氮杂-2′-脱氧胞苷 曲古抑菌素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γ-谷氨酰环化转移酶(GGC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来自潍坊市人民医院的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GGC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GCT表达阳性率为61.6%(53/86)。GGCT蛋白主要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部分病例的细胞核中也有表达。GGC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肿瘤最大径(P=0.025)、病理分级(P<0.001)和病理分期(P=0.020)有关。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1期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GCT蛋白的表达高于Ta期患者(P=0.034),GGCT阳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GGCT阴性患者(P=0.02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量(OR=3.320,P=0.024)和病理分期(OR=5.029, P=0.009)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GGC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进展有关。GGCT阳性的早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更容易发生复发。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γ-谷氨酰环化转移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7850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7850对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以及对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因子B3(SERPINB3)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肾癌组织和肾癌细胞系中miR-7850的表达。选择miR-7850表达最低的肾癌细胞系,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分别将阴性对照序列(miR-NC)和miR-7850模拟物转入肾癌细胞,定义为miR-NC组和miR-7850组。qRT-PCR检测转染后肾癌细胞内miR-7850的表达。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7850的靶基因。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肾癌细胞内SERPINB3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5.95±0.44)相比,miR-7850在肾癌组织(1.19±0.33)的表达较低(P<0.01)。与永生化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1.01±0.07)相比,miR-7850在肾癌细胞系的表达较低(P<0.05),在A498细胞中(0.13±0.01)表达最低(P<0.01)。miR-7850组细胞内miR-7850的表达(7.46±0.93)较miR-NC组(1.01±0.08)明显增加(P<0.01),表明转染成功。与miR-NC组相比,miR-7850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miR-NC组和miR-7850组迁移细胞数量分别为(139.50±12.31)个和(75.09±16.05)个,miR-7850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生物信息学技术显示miR-7850的靶基因是SERPINB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7850可靶向结合SERPINB3基因(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miR-NC组相比,miR-7850组细胞中SERPINB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DK4、Cyclin D1、Snail、Vimentin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miR-7850在肾癌组织和细胞系中低表达,miR-7850可抑制肾癌A498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与其抑制SERPINB3基因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肾肿瘤 miR-7850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因子B3
  • 简介:摘要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心脏病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能够客观实现心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性评估。近年来随着心脏磁共振扫描技术革新与并行采集运用而开展的T1 mapping和T2 mapping技术,可更好地对心肌组织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心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以在微观水平检测水分子在心肌纤维中的运动方向和幅度。心肌应变技术的出现,给临床提供了一种评估心脏功能的全新选择。计算机处理能力和云计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CMR人工智能的发展。该综述对T1 mapping、T2 mapping技术、DTI、心肌应变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心肌肥厚病变组织和功能定量评价方面的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心脏磁共振 心肌肥厚 T1 mapping技术 T2 mapping技术 扩散张量成像 心肌应变 人工智能
  • 作者: 王迁 李梦涛 曾小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影响结缔组织病(CTD)远期预后的决定性因素,需要风湿免疫科、心脏科、呼吸科、影像科、重症医学科和康复科等多学科紧密协作,才能及时、准确及有效的诊治。目前各相关专科医师急需可供遵循的符合我国国情的CTD相关PAH诊疗指南,以提高CTD相关PAH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水平。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风湿病相关肺血管/间质病学组、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和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制定“2020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纳入了更多我国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反映了近年来的学术进展,有助于提高我国CTD相关PAH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高血压,肺性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7850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7850对肾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以及对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因子B3(SERPINB3)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肾癌组织和肾癌细胞系中miR-7850的表达。选择miR-7850表达最低的肾癌细胞系,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分别将阴性对照序列(miR-NC)和miR-7850模拟物转入肾癌细胞,定义为miR-NC组和miR-7850组。qRT-PCR检测转染后肾癌细胞内miR-7850的表达。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7850的靶基因。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肾癌细胞内SERPINB3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5.95±0.44)相比,miR-7850在肾癌组织(1.19±0.33)的表达较低(P<0.01)。与永生化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1.01±0.07)相比,miR-7850在肾癌细胞系的表达较低(P<0.05),在A498细胞中(0.13±0.01)表达最低(P<0.01)。miR-7850组细胞内miR-7850的表达(7.46±0.93)较miR-NC组(1.01±0.08)明显增加(P<0.01),表明转染成功。与miR-NC组相比,miR-7850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miR-NC组和miR-7850组迁移细胞数量分别为(139.50±12.31)个和(75.09±16.05)个,miR-7850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生物信息学技术显示miR-7850的靶基因是SERPINB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7850可靶向结合SERPINB3基因(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miR-NC组相比,miR-7850组细胞中SERPINB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DK4、Cyclin D1、Snail、Vimentin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miR-7850在肾癌组织和细胞系中低表达,miR-7850可抑制肾癌A498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与其抑制SERPINB3基因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肾肿瘤 miR-7850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因子B3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四肢合并血管损伤的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9例上肢、2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进行创面修复重建,术后护理给予绝对卧床,注重体位护理;使用无光式两用保暖烤灯进行皮瓣保温保暖;手术后7 d内强化夜间护理;应用"四步一字口诀法"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并使用"数字记分式"护理记录单记录血运情况,以及时发现血管危象;采用微视频进行功能锻炼指导,防止肢体功能丧失。出院后通过微信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术后3例发生动脉危象,探查后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其余皮瓣完全成活,质地及色泽良好,成活率89.36%。伤口感染1例,伤口裂开2例,供区发生局部感染并发症1例。40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皮瓣色泽、轮廓和质地评分分别为(9.1±0.3)分、(8.8±0.4)分和(9.2±0.2)分。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3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9.47%;下肢功能根据临床下肢评分(LEM)标准评定:优19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71%。结论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重建四肢合并血管损伤的软组织缺损,术后加强护理,尤其夜间。局部保温保暖,定时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并加强早期康复锻炼,是保证皮瓣手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血流桥接皮瓣 修复重建 四肢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颈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中度及以上疼痛特点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为后续术后疼痛管理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住院行组织瓣修复术的2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症状自我报告方法,先根据疼痛报告条目对疼痛类型分类,每天以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评分对患者6个时间段伤口、咽喉、输液、其他及非干预疼痛进行为期6 d疼痛症状收集,分析中度及以上疼痛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239例患者中有87例主诉出现中度及以上疼痛,其中42例为重度疼痛;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在有无中重度疼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疼痛病例数和频次排在所有类型疼痛的第1位。结论头颈组织瓣修复术后虽经静脉给予患者自控镇痛,但超过1/3患者仍主诉存在中度及以上疼痛,并且不同类型的疼痛也存在着不同的疼痛特点,咽喉疼痛较为突出。性别因素中男性患者以中度疼痛病例数为多,而女性患者显示出更高比例的重度疼痛。

  • 标签: 疼痛,手术后 头颈组织瓣 患者自我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腺癌组织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2(inhibitor of DNA binding2,ID-2)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67例结肠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根治术,以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以距肿物边缘>3 cm处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ID-2及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构建过表达ID-2结肠癌SW480细胞系,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ID-2和Ki67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ID-2的表达对判断结肠腺癌预后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ID-2的阳性率49.3%(33/67),高于对照组的9.0%(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27,P<0.05)。观察组患者癌组织中ID-2的表达在不同浸润深度[浆膜及以外为68.7%(22/32),未及浆膜为31.4%(11/35)]、分化程度[低分化为80.0%(8/10),中分化为57.9%(11/19),高分化为36.8%(14/38)]、临床分期[Ⅲ、Ⅳ期为64.3%(18/28),Ⅰ、Ⅱ期为38.5%(15/39)]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为70.8%(17/24),无为37.2%(16/43)]、癌栓[有为75.0%(12/16),无为41.2%(21/51)]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11、4.023、4.349、6.967、5.575,P均<0.05)。ID-2与Ki67呈正相关性(r=0.65,P<0.05)。生存分析显示结肠腺癌中ID-2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有关(χ2=5.29,P=0.013)。相对于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过表达ID-2结肠癌细胞中PCNA表达升高(P<0.05),细胞活性升高(P<0.05)。结论ID-2在结肠腺癌中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ID-2异常表达可能对增殖有一定调节作用。

  • 标签: 结肠腺癌 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2 增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酰蛋白硫酯酶1(PPT1)在低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中PPT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根据其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组,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级下两组总生存期是否存在差异。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Ⅲ科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胶质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并分析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和t检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最后进行富集分析以探讨PPT1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结果TCGA数据库中低级别胶质瘤PPT1表达量的平均每千碱基对百万转录(TPM)值为120.98±21.35,高级别胶质瘤平均TPM值为174.61±34.28,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2.586,P<0.05)。CGGA数据库中Ⅱ、Ⅲ、Ⅳ级胶质瘤PPT1表达量的平均TPM值分别为82.54±22.26、91.39±27.93和98.40±28.06。在Ⅲ级与Ⅳ级样本中的表达量均高于Ⅱ级样本(t=2.381、4.7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提示PPT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间总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表达组与较差的预后明显相关(χ2=34.660,P<0.01)。临床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Ⅱ~Ⅳ级胶质瘤中均可发现PPT1蛋白的表达,平均吸光度(MOD)值分别为0.643±0.446、0.968±0.479和1.267±0.626。Ⅲ级和Ⅳ级样本中的表达量均高于Ⅱ级样本(t=2.454,3.960,P<0.05)。临床样本PPT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间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表达组与较差的预后明显相关(χ2=10.200,P<0.01)。PPT1高表达的肿瘤样本最显著富集的通路包括蛋白质降解特征通路,尤其是溶酶体相关基因集。结论PPT1主要与溶酶体相关通路有关,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明显相关。

  • 标签: 胶质瘤 棕榈酰蛋白硫酯酶1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与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在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1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58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33例,行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和开放组(25例,行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5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血肿发生率(6.06%,2/33;3.03%,3/33)均低于开放组(28.00%,7/25;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比较,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在腹壁疝治疗中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程度,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腹壁疝 结构组织分离术 开放手术 腹腔镜手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