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修复手部与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科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修复6例手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切取面积2.0 cm×5.0 cm~4.0 cm×8.0 cm,切取1.0 cm×2.0 cm×1.0 cm~2.0 cm×3.0 cm×1.5 cm;动脉与鼻烟窝桡动脉吻合4例,指动脉吻合2例;用金属骨针固定2例,钢板固定4例。结果6例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均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骨折断端性愈合良好,供区无腹壁疝发生,仅遗留一道线状瘢痕。结论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可同时修复与软组织缺损,骨折愈合好,供区损伤小,为解决手部与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优良的选择。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旋髂浅动脉 穿支 骨与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游离移植重建部分手指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游离转移重建手指复合组织缺损9例,术中切取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横纹和桡骨远端,面积2.0 cm×4.0 cm~3.0 cm×6.5 cm,长度1.5~2.5 cm。术后半年内每月于门诊随访,半年后通过微信随访。结果本组9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嵌合均成活良好;平均愈合时间1.7个月;重建手指长度平均2.4(1.8~3.0)cm;患指外观恢复良好;供区瘢痕轻微;术后6个月TPD平均为6.6 (5.3~8.6) mm,末次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7例,良1例,中1例。结论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游离嵌合,可同时重建手指软组织和缺损,恢复患指功能及长度,改善患指功能及外观,供区损伤较小,是手指指体重建的简便方法。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 嵌合骨皮瓣 指损伤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将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经股前外侧嵌合修复和串联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经股前外侧嵌合修复,B组经串联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重建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经口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其制作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②A组的饮食和张口度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P<0.05)。③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3%,显著低于B组的56.67%(P<0.05)。结论和串联修复相比,采用股前外侧嵌合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能有效促进口腔功能恢复,而且不良反应少,预后良好,更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股前外侧嵌合皮瓣 串联皮瓣修复 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 术后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修复拇指再造的足部供区的疗效。方法以30例拇指缺损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0年1月-2022年1月,均实施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修复拇指再造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血清IL-6水平、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拇指缺损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 骨皮瓣修复拇指再造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感觉功能上臂外侧嵌合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1月—2019年11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的6例手指软组织缺损伴指骨、神经缺损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3~61岁,平均47.3岁;右手2例,左手4例;拇、示、中指各1例,环指3例;皮肤缺损面积1.0 cm×1.5 cm~2.5 cm×3.0 cm,缺损长度1.5~2.5 cm。6例患者均采用一期创面彻底清创,创面缺损伴指骨、神经缺损先行异种皮覆盖创面,克氏针维持骨折稳定性;二期带感觉功能的上臂外侧嵌合游离移植修复治疗,设计面积1.5 cm×2.0 cm~3.0 cm×3.5 cm,切取大小为1.5 cm×1.0 cm×1.0 cm~3.0 cm×1.5 cm×1.0 cm。术后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手功能,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制定的感觉分级方法评价感觉恢复效果,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定患指外观满意度。结果本组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7个月,平均13.5个月。6例全部成活,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5个月。供区直接缝合,创面均一期愈合。手部功能优5例、良1例,手指感觉恢复至S4级4例、S3+级2例,患指外观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1例、满意4例、一般1例。结论带感觉功能的上臂外侧嵌合游离移植,可同时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和指骨缺损,对供区影响小,术后手指感觉功能恢复好,是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备选方案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软组织损伤 骨缺损 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在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76例,其中小腿29例,足踝部47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感染、深部组织缺损及骨科植入物外露。创面大小为15 cm×8 cm~35 cm×20 cm,其中45例合并死腔形成,62例合并同一部位骨折,3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其他系统损伤。创面经彻底清创及VSD治疗,待肉芽生长良好、感染控制后,设计并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其中穿支修复大部分深部组织裸露的创面,肌填塞死腔和(或)覆盖部分周围的创面,在肌上一期或二期游离片植皮,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74例完全成活,2例术后72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手术探查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渗血过多,予手术止血。4例远端或肌上植皮区部分坏死,2例经再次植皮,2例经积极换药后均完全消灭创面。另16例外伤后骨髓炎伴缺损,于伤口愈合后3~6个月采用植搬运或Masquelet技术进行修复。术后伤口一期愈合68例,延期愈合8例。除5例失访外,71例随访9~24(平均16)个月,患肢外观与功能恢复满意,未出现感染复发。结论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移植时,可以利用穿支修复深部组织外露的创面,肌填塞深部死腔和(或)创面并在肌上植皮,仅需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即可实现肢体复杂创面的三维立体有效修复与重建,是修复下肢复杂创面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嵌合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创面修复 深部死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聚乳酸脂膜对于防止开颅去减压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间在院具有去减压术适应症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原则将上述82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于颅骨缺损处的硬脑膜和之间放置聚乳酸脂膜,用于防止手术后的和硬脑膜发生粘连。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不放置聚乳酸脂膜。6个月后均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发生皮粘连的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粘连率显著小于对照组(12.5%vs71.4.%),并且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同时术后并发症也较对照组少,上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组的患者放置聚乳酸脂膜,术后无排斥反应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研究表明,在进行去减压术时,放置聚乳酸脂膜于和颅骨缺损处的硬脑膜之间,可以有效的防止再行颅骨修补术时发生皮粘连的情况,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聚乳酸脂膜 颅骨修补术 术后皮瓣粘连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联合面颈胸旋转修复下颌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下颌合并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下颌联合面颈胸旋转修复6例因难治性下颌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缺损。结果:应用下颌联合面颈胸旋转修复下颌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缺损,所有均存活良好,未出现供区并发症。所有患者语言、吞咽功能良好,面部外形满意。随访16~24个月,平均20.6个月,患者病情均无复发。结论:下颌联合面颈胸旋转制备简单、快速,适合同期修复下颌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下颌"L"形缺损合并颊部软组织缺损。

  • 标签: 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肌瓣 面颈胸旋转皮瓣 下颌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肌嵌合穿支修复合并深部死腔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全军烧伤整形外科中心收治22例合并有深部死腔的难愈性创面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17~72岁,平均36.4岁。6例位于足底,6例位于小腿及踝关节,5例位于会阴部,2例位于肘部,2例位于背部,1例位于眼眶处。缺损创面:5 cm×4 cm~16 cm×11 cm,死腔范围:3 cm×2 cm~10 cm×4 cm。14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游离移植修复,5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带蒂修复,1例采用腓动脉嵌合穿支带蒂修复,1例采用腓浅动脉嵌合穿支带蒂修复,1例采用胫后动脉嵌合穿支带蒂修复。术后对创面和功能进行随访。结果本组22例,面积为6 cm×5 cm~17 cm×12 cm,肌面积为3 cm×2 cm~10 cm×4 cm。1例腓浅动脉穿支嵌合术后边缘拆线后裂开形成创面,经换药后二期手术植皮愈合;1例股前外侧嵌合穿支术后出现皮下窦道,换药清创后创面愈合;其余20例嵌合穿支均成活良好。随访3~18个月,创面外形、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带肌嵌合穿支中肌填充死腔,覆盖创面,可同时修复深部死腔和体表创面,是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难愈性创面的良好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2018年11月,收治1例尺、桡骨双缺损合并前臂大面积环形组织缺损的患者,尺、桡动脉缺损,手部无血运。一期采用腓动脉嵌合与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组合修复,2条母体血管分别采用Flow-through法与尺、桡侧动脉吻合,重建肢体血运。术后半年随访,前臂旋转、腕关节、手指功能恢复,可完成日常生活及部分精细操作。

  • 标签: 前臂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嵌合移植 血流桥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背、游离足背治疗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并通过治疗效果分析,得出有效试验结论。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的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资料64例,将这64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分配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均为32例,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间背的治疗方式进行身体康复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给予游离足背治疗的方式进行身体康复治疗。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成活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受限程度,记录有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结果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出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成活情况上,还是在日常生活受限程度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游离足背治疗的方式照料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能够起到迅速恢复患者患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的情况,比采用间背治疗的方式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因此,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游离足背治疗的方式治疗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

  • 标签: 骨间背皮瓣 游离足背皮瓣 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修复进行总结,介绍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中,5例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皮瓣肌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外侧区双叶嵌合穿支修复伴有严重感染肢体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采用股外侧区双叶嵌合穿支修复伴有严重感染的肢体创面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48岁,平均40岁。其中车祸伤5例,机器绞伤4例,其他伤3例;创面均合并有、肌腱或内固定物外露伴不同程度的感染,软组织感染10例,骨髓炎2例。使用样布得到创面形状及大小,9例为单一创面,面积12 cm×11 cm~26 cm×11 cm,将样布自中央一分为二,将宽度变为长度,设计双叶嵌合;3例为同一肢体上存在2处创面,单个创面面积6 cm×4 cm~14 cm×6 cm,按照创面大小设计双叶嵌合。6例采用同一源动脉来源的共干型双叶嵌合修复,3例采用不同源动脉来源的双干型双叶嵌合修复,2例采用筋膜型双叶嵌合修复,1例采用混合型双叶嵌合修复。内携带的股外侧肌或阔筋膜张肌用于填塞死腔或窦道,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成活、伤口愈合及供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2例均顺利成活,9例单一创面切取面积为24 cm×6 cm~32 cm×7 cm;3例2处创面切取的单个面积为7 cm×5 cm~14 cm×7 cm。肌切取体积为4 cm×3 cm×2 cm~11 cm×6 cm×4 cm。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受区伤口愈合时间为12~83 d,平均27 d,大腿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7~32个月,平均16个月,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表面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均为线性瘢痕存留,1例瘢痕面积较大,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切口区感觉异常,2个月后逐步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骨髓炎者随访期内未出现窦道、皮肤不愈合、伤口流脓等,1例术后1年因缺损行手术,缺损顺利修复。结论采用股外侧区双叶嵌合穿支修复伴有严重感染的肢体创面,可以根据受区的条件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携带血供丰富的肌肉,有效地控制感染并修复创面,减轻供区的损害。

  • 标签: 穿支皮瓣 软组织损伤 伤口感染 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收治14例II型糖尿病足部溃疡,男10例,女4例,年龄49~58岁。其中单纯周围神经病变10例,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血管病变4例,无单独血管病变患者。在严格控制患者血糖的基础上,对Wagner 2级以上DFU进行清创后抗生素水泥覆盖或填充,2~3周后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移植修复,大小8 cm×3 cm~27 cm×7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13块一期成活,1块发生静脉危象,积极探查后完全成活。随访6~12个月,供区和受区愈合良好,外形好,质地佳,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可修复DFU创面,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嵌合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前臂间后动脉转移修复手掌、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臂间后动脉转移修复手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16例。结果术后16例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随访3~18月,质地良好,颜色、厚度均与受区正常皮肤接近,手部功能大部恢复。结论手掌、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前臂间后动脉转移修复是优先的选择。

  • 标签: 前臂 骨间后动脉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与髂骨治疗对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感染和治愈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损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腓骨联合髂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腓骨和髂骨可以有效修复皮肤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 标签: 腓骨皮瓣 髂骨皮瓣 骨缺损 临床疗效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的解剖特点,以及在头颈重建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应用游离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移植修复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12例,年龄31~69岁,平均50.2岁。其中舌癌39例,牙龈癌24例,口颊癌11例;T4N1M0 26例,T4N0M0 22例,T3N1M0 15例,T3N2M0 11例。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术中记录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软组织缺损大小、游离股内侧长、宽、厚以及血管蒂长度和血管蒂来源。术后随访观察成活情况、功能状态和供区恢复情况。结果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继发软组织缺损大小为4.0 cm×3.5 cm~9.0 cm×5.5 cm,全部应用游离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移植修复,长(12.5±0.4)cm、宽(7.2±0.4)cm、厚(3.5±0.2)cm,血管蒂长度为(8.6±0.4)cm。所有病例中股内侧穿支恒定存在,具体血管蒂来源分为6类,股内侧肌和长收肌之间的股动脉蒂肌间隔穿支4例(5.4%),长收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穿支6例(8.1%),股薄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穿支16例(21.6%),股薄肌和大收肌之间的股深动脉蒂肌间隔动脉穿支9例(12.2%),大收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穿支29例(39.2%),半膜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穿支10例(13.5%)。74例全部存活,供区创面均直接闭合,随访12~36个月,外观满意,吞咽、言语功能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4例发生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肌转移修复后效果良好。结论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组织量丰富,血管解剖恒定,可选择设计方案多,供区损伤小,是头颈肿瘤术后重建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股薄肌 股内侧肌穿支皮瓣 头颈部肿瘤 嵌合皮瓣 肌皮瓣
  • 简介:摘要选取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10号期间在我院应用游离腓骨肌修复下颌缺损患者24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要点,结果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游离腓骨肌修复下颌缺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游离腓骨 肌皮瓣修复 下颌骨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游离术后感染的疗效.观察并总结34例游离并感染患者应用氦氖激光照射配合基础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疼痛缓解、红肿消退、创面结痂及痊愈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O.05)。结论氦氖激光照射有消肿止痛、杀灭病原微生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应用于治疗游离术后感染效果显著,明显提高的成活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