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 40例作为该次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静脉形成、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在术后静脉形成上,观察组出现 1例,发生率 5%,对照组出现 4例,发生率 20.0%,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较低。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为( 13.2±2.4) d,对照组为( 20.4±3.4) d,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较短。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结论: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显著,即可显著减少其发生率,还可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其术后康复,并能提升其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西医治疗下肢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下肢静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西医治疗+外敷中药制剂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的改变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西药治疗本病有疏通脉络、除湿消肿、祛瘀活血的功效.关键词下肢静脉形成;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中药外敷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3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骨创伤术后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骨创伤手术的术前无静脉的患者108名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把这些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来说,主要是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早期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患者DVT和PTE的发生概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总的来说,骨创伤手术之后的早期护理干预非常关键,它能够有效地使得静脉的形成得到预防,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都能够产生比较良好的作用,在临床当中具有着有效的推广意义和前景。

  • 标签: 骨创伤 手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并发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尿激酶经患肢足背静脉滴入,并用50%硫酸镁溶液热湿敷患肢。对患者实施优质综合护理,包括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体位护理及抗凝溶栓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等。结果经过积极临床治疗和综合护理,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患肢肿胀、疼痛基本消退,痊愈出院。结论在产后并发下肢静脉形成病例中,在积极临床治疗同时,护理工作起重要作用。

  • 标签: 产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骨折患者下肢静脉的干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科118例老年骨折患者进行药物、饮食及活动等方法干预。结果11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静脉,干预有效率为100%。结论老年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对预防下肢静脉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老年 骨折 深静脉血栓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研究骨科患者静脉防治护理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骨科收治的9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预防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静脉发生率为6.25%(3/48)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静脉发生率18.75%(9/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47/4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3.33%(40/48),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有效的防治静脉的形成,充分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骨科患者 深静脉血栓 防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骨科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对策,同时探究护理进展。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2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2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6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静脉形成率、护理总有效率均显著性更优,对比而言,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接受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静脉形成率。

  • 标签: 骨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对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创伤致死人群中,创伤性颅脑损伤占到将近一半。在合并多系统损伤致死病人中,75%存在颅脑创伤。下肢静脉形成(L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形成,包括小腿静脉以及腘静脉、股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我科一名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于2013年3月11日并发左下肢静脉形成,现将其病因、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颅脑创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应用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依次从股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进行,对下肢静脉的各种血栓声像图以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右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左侧;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会表现为充盈缺损以及腔内强弱,血流信号无显示。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检查时,使用彩色多普勒具有快速、无创、简单可靠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预测术前知识,引导功能锻炼,合理营养,维持生理平衡,仔细观察静脉症状,定期逆转,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静脉病变。结果所有患者均出院,经过6个月的随访,未发生静脉形成。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对预防静脉形成和降低死亡率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12月期间在我院实施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共100例,上述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后,给予疼痛护理、药物治疗联合物理治疗、术后功能锻练护理相应干预。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下肢静脉形成。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进行静脉的预防和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形成,是一种较为全面且科学的预防护理方式,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安全,应该广泛的进行宣传。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术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下肢静脉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先后进行X线诊断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其中施以X线诊断的设定为参照组,施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设定为研究组,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参照组与研究组的检出率分别为69.23%、86.54%,参照组低于研究组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X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有着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检出率也更高,可为医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X线 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将268例肝胆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同时采用预防术后静脉形成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无下肢静脉病例发生,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6例(4.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第4天的血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能有效减少DVT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肝胆外科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妇剖宫产后静脉形成的有效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2127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063例)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B组(1064例)在A组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护理措施,就组间孕产妇术后静脉的发生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在静脉形成方面,组间比对,B组产妇的发生率为0.19%,明显低于A组产妇的发生率2.26%(P<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B组产妇的发生情况也明显优于A组产妇(P<0.05)。结论剖宫产分娩后产妇较易发生静脉,临床对其实施及早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形成,这对确保孕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妇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剖宫产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来本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比较组。全部病人皆选用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法做检查及诊断,对二组病人的诊断指标加以分析。结果通过彩超检查了解到,研究组病人内径股总静脉(CFV)是(13.66±11.43)mm、股浅静脉(SFV)是(8.69±11.40)mm、腘静脉(POV)是(5.74±11.40)mm、胫后静脉的近端(PTV)是(2.94±11.05)mm、内侧胖肠静脉(MGV)是(4.40±10.37)mm,皆强于比较组的(7.84±1.48),(4.26±1.27),(6.88±1.42),(2.11±0.87),(3.03±0.51)mm,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组病人的CDFI值CFV、SFV、POV皆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下肢静脉病人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诊断效果明显,能够为临床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产科剖宫产率的逐年增高及妇科手术的增多,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中心近7年来妇产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结论术前做好健康教育,术后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