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29例下肢静脉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9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脊柱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和心血管病与下肢静脉形成有很大关系。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例妇科术后下肢静脉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下肢静脉形成与血流缓慢和静脉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各种因素有关。结论术后减少止血药物的应用,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抗凝治疗是下肢静脉形成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妇科术后 深静脉血栓
  • 简介:评价彩超对下肢静脉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5例下肢静脉,观察血栓形成的位置、形态、受累静脉的管径、血流情况特点。结果:该组资料中诊断血栓35例,其中单侧血栓34例,双下肢血栓l例;左下肢静脉24例,右下肢静脉l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该病的可靠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 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就骨科术后患者静脉的形成和预防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80例骨科术后静脉患者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9-78岁,平均(56.5±4.5)岁。左下肢31例,右下肢9例,其中股骨干骨折术15例,股骨颈骨折术14例,胫腓骨骨折术5例,髋关节置换术6例,并对实验组所有患者运用早期低分子肝素和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前合并糖尿病5例,心脑血管疾病13例,有脑血栓病史3例进而对骨科术后静脉的形成和治疗措施进行探讨。对照组40例患者嘱卧床休息,适当功能锻炼,对出现血栓患者进行尿素酶治疗,每天2次维持7到10天。结果形成静脉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术后的锻炼不够或者患者自身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等或者患者在术后的用药不及时等方面原因导致的,所有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低分子肝素应用,加强患者主被动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静脉的形成。结论通过实施早期低分子肝素应用,提高患者的功能锻炼是术后防止出现静脉的主要方式。

  • 标签: 骨科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 60例下肢无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以及诊断,分析两组患者诊断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可知,两组患者检查后的内径情况及 CDFI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下肢静脉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诊断价值显著,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完成骨科手术之后有关下肢静脉形成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进行预防和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38例完成骨科手术后静脉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通过细致、科学合理的观察,在早期,若能积极地进行预防、并予并及时发现和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完成骨科手术以后,导致下肢形成静脉具有多种因素,在临床上,应把具有针对性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加以应用,可达到积极控制的效果,此外,及早诊断、并实施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病人生活、生存质量。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的超声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均选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下肢静脉患者中,共50例,另选取同期本院接收的非下肢静脉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股浅静脉、内侧腓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股总静脉内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左侧占比为32.00%,右侧占比为68.00%,其中股静脉占比为52.00%,髂静脉和股静脉占比为26.00%,腘静脉占比为4.00%,腘静脉和胫后静脉占比为10.00%,股静脉和腘静脉占比为8.00%,以股静脉占比最高。结论:超声应用于下肢静脉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的康复预防治疗要点。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预防及治疗方法,康复组采用康复预防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满意情况;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康复组发生下肢静脉2例,发生率为5%;对照组下肢静脉7例,发生率为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预防及治疗满意度,康复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骨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后,探析患者静脉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案所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94例,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将所有患者对半划分,其中47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47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对A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后就两组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所持态度进行对比。结果:在发生静脉方面,A组患者的发生几率为2.1%,而B组为12.7%;在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方面,A组中多数患者持满意态度,上述两方面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而言益处颇多,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入在下肢静脉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下肢静脉患者进行研究呢分析,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每组各30例。参照进行超声消融治疗,观察组进行超声介入。观察两组剖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以及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与参照组相比较高;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参照组相比较短;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参照组相比较高;观察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介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在老年患者下肢静脉检测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01-2023.01,3年内收治的80例拟诊下肢静脉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使用传统的临床症状分析和D-dimer检测)和观察组(40例,接受使用超声诊断技术来检测)。对两组患者在检测完成后的结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栓存在率在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超声诊断方法在老年患者下肢静脉检测中的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静脉疾病中,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具体步骤、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起始时间:2022年1月,截止时间:2023年6月,参考对象从以上时间段内抽取,具体构成为:疑似下肢静脉患者,经统计,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46例,而后提供临床诊断,即: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并将本次研究检查的金标准作为“静脉造影结果”,统计最终结果。结果:46例患者中,静脉造影检查后,下肢静脉确诊率为52.17%(24/46),主要包括:5例急性期(10.87%)、14例(30.43%)亚急性期和5例(10.87%)慢性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后,结果为:诊断符合率91.67%(22/24)。结论:临床诊断过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技术优势明显,针对下肢静脉患者而言,可提高疾病诊断符合率,值得进一步推行、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符合率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集束护理在预防脑卒中静脉(DVT)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该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集束护理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集束护理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接受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静脉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高龄、PICC留置时间较长、时候卧床时间较长与静脉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另外,免疫功能低下、使用特定化疗药物、缺乏PICC相关知识等因素也与DVT形成密切相关。这些发现提示了妇科肿瘤患者在PICC置管后需要特别关注这些潜在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以减少静脉的风险。通过更好地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提高治疗成功率,同时降低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妇科肿瘤 PICC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DVT)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7月1日—2021年11月3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发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14例患者发生DVT,肌间静脉是下肢DVT病人最为常见受累部位(82.46%)。DVT患者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得分为8.85±2.70分,99.12%的患者处于血栓的高危及极高危水平。结论:重症患者静脉大多发生于下肢小腿肌间静脉,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得分≥8分、分型为高危和极高危的患者更易发生DVT,肢体肿胀是DVT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及早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明确DVT诊断。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特点 ICU
  • 作者: 杨晴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安陆市普爱医院,湖北安陆 4326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某院2019年3月-2021年2月58例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下肢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综合护理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加速下肢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药物溶栓治疗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静脉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1年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手术的300名患者资料,并记录其患有DVT的情况。在这些患者中,统计了以下可能影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情况。结果:在300名骨科创伤患者中,共有47例患有DVT,患病率为15.7%。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未使用抗凝剂以及术中或术后出血等危险因素是导致DVT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老年人和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患者DVT的风险更高,开放性手术和产生术中或术后出血的患者DVT的患病率也相对较高。结论:骨科创伤患者DVT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这些危险因素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标签: 骨科创伤患者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在诊断及检测下肢静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彩超对97例下肢静脉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并记录血栓栓塞的部位、血栓的大小以及其栓塞程度。结果超声检查发现血栓者共有91例,其中单侧72例(左侧49例、右侧23例,左侧多于对侧),双侧均发现血栓者19例。结论彩超在诊断下肢静脉形成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在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在发挥重要作用。彩超无创可重复,是静脉顺行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所不可替代的。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