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信息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恐惧性焦虑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设定接受术前信息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干预为观察组,设定只进行心理护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SAS)程度和血压、心率等手术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前焦虑、害怕、惊恐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面色、疼痛敏感、皱眉及咬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护理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吸灯生命体征基本情况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术前信息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的恐惧性焦虑,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提升手术效果。

  • 标签: 术前信息支持 心理护理 恐惧性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PGEP)与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84例,遵循时间先后顺序分为PGEP组(n=42)与甘露醇组(n=42),分别使用PGEP散剂与甘露醇,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准备效果。结果:PGEP组患者的术前肠道清洁度明显优于甘露醇组(P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手术 肠道准备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甘露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率对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ATBAD)患者围术期发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ARA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232例A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得出术前心率预测ATBAD患者发生ARAE的最佳诊断值,根据该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混杂因素,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ATBAD患者围术期发生ARAE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女性(P=0.035)、年龄(P=0.017)、高血压(P=0.002)、动脉粥样硬化(P=0.045)、复杂型夹层(P<0.001)、术前心率(P=0.006)以及舒张压水平(P=0.027)。根据术前心率预测ATBAD患者发生ARAE的最佳诊断值为87次/min,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159,心率<87次/min)和B组(n=73,心率≥87次/min)。经过倾向性匹配后,共有66对数据匹配良好,分别为A'组和B'组,术前心率分别为(73±9)次/min和(100±14)次/min(t=-13.248, P<0.001)。总ARAE发生率为21.2%(28/132),B'组ARAE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30.3%和12.1%(χ2=6.527,P=0.011)。而A'、B'两组间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9,P=0.274)。结论术前心率是ATBAD患者围术期发生ARAE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心率≥87次/min时,围术期ARAE发生率明显升高。

  • 标签: 心率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和观察 日间手术室中应用新护理模式对缩短患者术前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 方法 本研究选择性回顾了 118 例患者资料,患者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年限均在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 月时间范围内。所有患者均采取双盲法的分组措施将其分为了对照组 (n=59) 及观察组 (n=59) 。对照组当中所有的患者使用的为常规日间手术室护理,观察组使用的是新护理模式,在患者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别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程度。 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均长于和观察组患者,组别间数据对比有意义 (P < 0.05) 。对照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低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日间手术患者采取新型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前等待时间,能够对卫生资源进行 合理使用,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前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对指导手术难点操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31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检查情况分为观察组16例(增强CT及结肠造影CT、MSCT三维重建)及对照组15例(增强CT及结肠造影CT),比较两组术中探查肿瘤定位与术前影像学显示定位的符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血管意外损伤数目、中转开腹率等指标。结果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副损伤或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数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前实施MSCT三维重建,对术中操作难点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可有效避免血管意外损伤,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效率。

  • 标签: 结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结直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电解质溶液在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5~11月在该院妇科行TLH手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禁食禁饮组和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组,每组46例。使用自行设计的《术前自我感觉调查表》调查患者全麻前1 h的自我感觉,40项术后恢复质量评分表(QoR-40)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QoR-40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组研究对象术前口干、饥饿、疲倦、焦虑发生比例均低于传统禁食禁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组研究对象术后QoR-40总得分、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得分均高于传统禁食禁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服碳水化合物-电解质溶液组在术后2 h恢复程度优于传统禁食禁饮组(OR=2.08)。结论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电解质溶液可能改善TLH患者术前饥饿、口干等症状,并可能促进TLH患者术后2 h的身心恢复。

  • 标签: 碳水化合物-电解质溶液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引流对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术前减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需在术前进行减黄治疗的Ⅱ、Ⅲ、Ⅳ型HCCA患者共90例,根据不同的减黄方式将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60例患者分为ERCP组,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30例患者分为PTBD组。数据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胆管炎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均能达到有效减黄目的,Ⅱ、Ⅲ、Ⅳ型HCCA患者减黄后两组TBIL、ALP 、γ-GT、ALT水平较同组减黄前均明显降低(P<0.05)。ERCP组在引流相关性胆管炎发生率为33.3%,高于PTBD组的13.3%(P<0.05)。Ⅱ型HCCA患者在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为5.3%,明显低于Ⅲ、Ⅳ型患者(37.9%、52.2%,P<0.05),而Ⅲ、Ⅳ型患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型HCCA患者在ERCP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与在PTBD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Ⅲ、Ⅳ型患者在ERCP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TBD组(P<0.05)。结论Ⅱ型HCCA患者推荐行ERCP术进行术前减黄治疗,而Ⅲ、Ⅳ型患者,更建议选择PTBD术。

  • 标签: 胆管肿瘤 胆管炎 队列研究 黄疸,阻塞性 术前减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氨酸(11C-MET)PET显像对术前胶质瘤的分级判断及其对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11月间于华山医院PET中心行11C-MET PET显像的118例术前脑胶质瘤患者(男70例,女48例;中位年龄45岁,范围10~71岁;Ⅱ级65例、Ⅲ级34例、Ⅳ级19例),基于病灶对其11C-MET摄取值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标准摄取峰值(SUVpeak)、病灶SUVmax/正常对侧脑皮质平均标准摄取值(TBR)。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11C-MET脑PET显像对不同级别胶质瘤间的鉴别效能;并结合IDH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分析11C-MET PET半定量参数对IDH1基因突变状态的预测效能。结果低级别胶质瘤(LGG;Ⅱ级)与高级别胶质瘤(HGG;Ⅲ和Ⅳ级)组SUVmax (2.458±1.100和3.828±1.540;t=5.624, P<0.01)、SUVpeak (2.160±0.991和3.261±1.319;t=5.175, P<0.01)、TBR(2.283±0.942和3.434±1.395;t=5.328,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Ⅲ和Ⅳ级胶质瘤亚组的SUVmax(2.458±1.100、3.591±1.611和4.251±1.343; F=17.67, P<0.01)、SUVpeak(2.160±0.991、3.040±1.335和3.656±1.225; F=15.48, P<0.01)和TBR(2.283±0.942、3.010±1.242和4.192±1.358; F=22.73, P<0.01)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UVmax、SUVpeak、TBR分别在Ⅱ与Ⅲ级胶质瘤间、Ⅱ和Ⅳ级胶质瘤间,TBR在Ⅲ和Ⅳ级胶质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参数分析中,SUVmax预测IDH1突变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UC)=0.808, z=7.193, P<0.01];多参数分析中,SUVmax+SUVpeak预测效能最佳(AUC=0.852, z=9.115, P<0.01)。Ⅱ级胶质瘤(n=55)中,IDH1基因突变者(n=41)的TBR低于IDH1基因野生型者(n=14;2.152±0.759与2.793±1.208;t=2.326, P=0.02),而含少突成分的胶质瘤患者(n=26)的TBR高于单纯IDH1突变者(n=18; 2.383±0.825与1.854±0.478;t=2.447, P=0.02)。结论11C-MET脑PET显像半定量参数(SUVmax、SUVpeak、TBR)对术前脑胶质瘤有很好的分级判断效能。SUVmax作为单一参数对IDH1基因突变的预测效能最佳,SUVmax+SUVpeak的多参数预测效能最好。胶质瘤中含少突成分会使11C-MET摄取值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11C-MET对胶质瘤级别的判断效能。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甲硫氨酸 基因 突变 异柠檬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1个月内残余肿瘤血流灌注随时间变化情况,探讨其在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次TACE治疗的HCC患者61例纳入本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60例,女性1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3±13)岁。纳入病例在TACE术前及术后接受多次超声造影(CEUS)检查。利用定量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提取出各个定量参数,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TACE术前的峰值强度(IMAX)及灌注指数(PI)明显高于术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52、-3.723,P均< 0.01)。TACE术后3 d的PI低于术后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2,P=0.009)。TACE前后峰值强度及灌注指数的变化大致表现为术后3 d IMAX及PI值显著下降,术后15 d较术后3 d略有上升,术后30 d较术后3 d则有较明显上升,但仍低于术前。结论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血流灌注水平在术后3~15 d范围内处于最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提供了一种评估TACE术后血流灌注改变的无创性方法。

  • 标签: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3D-slicer软件对神经血管进行三维同步重建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合并面肌痉挛(HFS)患者术前诊断神经血管关系和责任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2例VBD合并HFS患者,术前将患者头颅三维时间飞跃法MRI血管成像(3D-TOF MRA)、三维稳态进动平衡序列(3D-FIESTA)MRI检查数据导入3D-slicer软件,对患者的血管、脑干、面听神经进行三维建模,比较3D-TOF MRA联合3D-FIESTA MRI检查、三维模型诊断患者神经血管关系和责任血管与术中所见的差异。结果术中所见与三维模型显示的神经血管关系、责任血管一致性均较好(Kappa=0.889,P=0.000;Kappa=0.869,P=0.000)。3D-TOF MRA联合3D-FIESTA MRI检查与三维模型显示的神经血管关系一致性较好(Kappa=0.809,P=0.000),二者诊断神经血管关系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B=5.000,P=0.082)。3D-TOF MRA联合3D-FIESTA MRI检查与三维模型显示的责任血管一致性差(Kappa=0.336,P=0.000),二者诊断责任血管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B=23.000,P=0.000)。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对VBD合并HFS患者桥小脑角(CPA)区血管、神经及脑干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与3D-TOF MRA联合3D-FIESTA MRI检查比较,其对患者责任血管的确认、手术风险评估和手术策略的制定更有帮助。

  • 标签: 面肌痉挛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和戊酸雌二醇应用在绝经后女性宫腔镜检查术前宫颈预处理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01月至2020年05月收治的6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绝经女性患者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单用米索前列醇,观察组单用戊酸雌二醇。就手术情况、宫颈软化程度和不良反应作出比对。结果:观察组出血量、膨宫液、手术用时和扩宫用时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总软化率96.67%比对照组70%低,P0.05。观察组宫腔镜检查失败率3.33%与对照组10.0%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腔镜术前将米索前列醇和戊酸雌二醇应用于宫颈预处理中取得的效果较为确切,可在临床中继续推广。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戊酸雌二醇 宫腔镜 宫颈预处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髓母细胞瘤患儿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髓母细胞瘤的患儿7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EFS)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的生存率,Cox模型比例风险评估行多因素分析。结果Log-rank检验示:高NLR组(NLR>4.94)的5年PFS率和OS率(22.2%、22.2%)低于低NLR组(NLR≤4.94)(45.6%、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S:P=0.009,OS:P=0.001);高PDW组(PDW>15.90)的5年PFS和OS(52.3%、66.5%)高于低PDW组(PDW≤15.90) (27.1%、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S:P=0.032,OS:P=0.0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切除程度(PFS:P=0.006,OS:P=0.009)、术后是否放疗(PFS:P=0.011,OS:P=0.001)是影响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示:术后未进行放疗(PFS:P=0.048,OS,P=0.008)、NLR>4.94(PFS:P=0.023,OS:P=0.003)及PDW≤15.90(PFS:P=0.028,OS:P=0.006)是影响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NLR的升高和PDW的降低,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越差,NLR和PDW可能为儿童髓母细胞瘤患儿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 标签: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分布宽度 髓母细胞瘤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联合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可切除胃癌(rG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层探讨FAR-SIRI作为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rGC患者105例,术前计算FAR和SIR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FAR、SIRI界值和分组,结合随访生存情况分析FAR-SIRI与rG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AR、SIRI预测界值分别为0.083、0.740。患者分为三组:FAR-SIRI 2分组29例(FAR≥0.08且SIRI≥0.74),FAR-SIRI 1分组14例(FAR<0.08,且SIRI≥0.74),FAR-SIRI 0分组62例(SIRI<0.74)。FAR-SIRI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CEA水平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1.957,95% CI:1.015~3.773,P=0.045)、TNM分期(P=0.047、0.003)、组织分化程度差(HR=0.363,95% CI:0.172~0.764,P=0.008)及FAR-SIRI 2分(HR=2.576,95% CI:1.313~5.051,P=0.006)是影响rG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AR-SIRI可作为rGC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指导个体化治疗,高FAR-SIRI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胃肿瘤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系统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直径大于5 cm的单病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40例患者,这些患者病灶均为单发大于5 cm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其中21例接受无三维术前规划的常规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19例接受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比较2组间有无复发生存及总生存的差异。结果三维术前规划组和无三维术前规划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38.5%,100.0%、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64.6%,89.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P=0.014)。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大于5 cm原发性肝癌可提高消融治疗的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并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将为消融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手段,为进一步智能消融治疗打下基础。

  • 标签: 成像,三维 超声检查,介入性 消融技术 肝肿瘤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8年 2月 -2019年 8月选取行 PCI治疗冠心病患者 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38例。对照组行 PCI治疗,观察组行 PCI前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心功能及 BNP水平。结果:两组术前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 1、 4周 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等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 4周心功能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 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促進术后心功能恢复。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替罗非班 ;心功能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irofiban befor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BNP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8 to August 2019, 76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8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CI,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irofiban before PCI. Cardiac function and BN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N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BNP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1 and 4 weeks postoperatively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indexes of heart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irofiban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fore PCI.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9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明确诊断为胃癌,排除残胃癌及胃其他肿瘤;(2)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3)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急性冠心病、肝硬化、慢性肾衰等;(4)行胃癌根治术,排除姑息治疗或开腹探查病例;(5)术后病理资料完全,随访信息完整;(6)死亡原因与胃癌相关。取患者入院时采血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对LSR、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最大直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取最佳截点。根据LSR截点分组,分析LS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不同LSR组别进行总体生存率的比较。并将相关临床因素和LSR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LSR的ROC曲线最佳截点为1.43,LSR<1.43组682例,LSR≥1.43例209例。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长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的ROC曲线最佳截点分别为130.2 g/L、18.0%、4.75 cm、68.1 U/L、16.55 U/L、5.58 μmol/L和135.8 U/L。LSR<1.43组与LSR≥1.43组患者比较,年龄(χ2=4.412,P=0.036)、肿瘤浸润深度(χ2=64.306,P<0.001)、组织学类型(χ2=8.026,P=0.005)、碱性磷酸酶(χ2=8.217,P=0.004)、谷氨酰转肽酶(χ2=33.207,P<0.001)、总胆红素(χ2=14.012,P<0.001)和乳酸脱氢酶(χ2=63.630,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R<1.43组和LSR≥1.43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1.3%、25.0%和64.9%、24.4%、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肿瘤长径、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LS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HR=1.605,95%CI:1.332~1.936,P<0.001)、肿瘤浸润深度(HR=1.299,95%CI:1.168~1.445,P<0.001)、淋巴结转移率(HR=2.400,95%CI:1.873~3.076,P<0.001)、淋巴结转移(HR=1.263,95%CI:1.106~1.478,P=0.007)、肿瘤长径(HR=1.375,95%CI:1.134~1.669,P=0.001)和LSR(HR=1.427,95%CI:1.190~1.711,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SR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检测简单易行,是胃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因此,在术前综合治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提高肝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前均采用HRMR-VWI评估动脉粥样斑块的位置和稳定性。通过临床随访明确患者术后30 d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术后12个月的缺血性卒中发生情况,采用影像学随访评估再狭窄率。结果35例患者的术前HRMR-VWI评估结果提示,15例斑块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腹侧壁,12例位于下壁,8例位于上壁;其中7例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稳定斑块。3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支架均贴壁良好,血流通畅。2例(5.7%)患者术中出现技术性并发症。术后30 d 1例(2.8%)患者因脑疝死亡,1例(2.8%)患者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术后12个月,3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缺血性卒中,获影像学随访的5例患者未见再狭窄发生。结论HRMR-VWI对于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处斑块的位置、稳定性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血管内手术 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 简介:摘要探讨术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衰婴儿术后恢复的预测价值。对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入院时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55次/min,心率>160次/min的先心病患婴13例,行集束化治疗,对其行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采集入院当天及治疗后第5日的常规参数、泵功能、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和胸腔液体水平的9项指标并收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恢复较快组(呼吸机辅助≤48 h)4例,恢复较慢组(呼吸机辅助>48 h)9例。集束化治疗对于合并肺炎心衰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前的心功能及一般状况有改善,且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ΔCI)对此类患婴的术后恢复情况从临床观察及客观分析都体现出了一定的预测价值。但由于样本量较少,可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此发现,以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衰婴儿先心病手术时机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对患者术后胸骨切口感染事件发生率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住院并行CABG治疗的患者880例。503例(57.2%)患者在CABG术前接受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将这些患者设为试验组;其余377例患者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设为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胸骨切口感染事件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进行相应的风险因素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CABG术后胸骨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0%、27.6%,与对照组(5.6%、3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869、0.298,P=0.005、0.022)。同时多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患者CABG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术后胸骨切口感染事件显著下降具有独立相关性(OR 0.34,95%CI 0.16~0.74,P=0.006)。此外,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也与CABG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独立有关(OR 0.60,95% CI 0.44~0.81,P=0.001)。结论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患者CABG术后胸骨切口感染事件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胸骨切开术 感染 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