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康德以其"哥白尼革命"实现了对传统符合论哲学翻转,王阳明则以"龙场悟道"为标志实现了对传统理学翻转。两位哲人均旨在解决知识如何可能问题,并且其思路都是先验唯心论。在道德哲学中,两人均从主体内部寻求道德行为根据,强调遵法守理重要性。康德以自由定义人尊严,王阳明则以"洒落"作为人生最高境界。

  • 标签: 先验 良知 自由
  • 简介:本文根据郭店楚墓年代,利用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篇中出现“性命”以及传世文献材料,指出刘笑敢先生以“道德、性命、精神这三个复合词”判定《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之说,存在问题。因而以刘先生之说为根据种种关于《易传》年代结论均不可靠。

  • 标签: 郭店简 唐虞之道 性命 易传
  • 简介:作为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既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问题,也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问题,而是把"思维和存在关系"作为"问题"而予以批判地"反思"。哲学"反思",并非一般意义"对思想思想",而是揭示隐匿于思想之中并强制性地规范人思想活动"不自觉和无条件前提",这就是"思想前提批判"。哲学基本问题与思想前提批判是相互规定:反思"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构成"思想前提批判";"思想前提批判"就是反思"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 标签: 哲学 反思 前提批判
  • 简介:和谐社会必定是民主法治社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民主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制度性、根本性问题,它可以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塑造诚信友爱社会氛围创造一种基本制度环境。本文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与民主法治关系法理分析,得出二者在本质上契合,进而提出完善构建和谐社会法律保障机制。

  • 标签: 民主法治 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 法律保障机制 中国
  • 简介: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医患角色认同冲突是导致当前医患信任困境原因之一。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社会交往领域、医学文化领域、医疗活动领域以及市场关系领域呈现了四种主要医患角色冲突类型。在角色冲突作用下,患者更容易在理想与现实医患关系对比中产生不平等心理体验,将自身角色地位归于弱势方,导致和谐医患信任关系难以建立。以新视角重新界定、认识和理解医患关系,树立新型角色规范和角色认同是医患信任建设核心内容。

  • 标签: 医患信任 角色冲突 角色认同
  • 简介:二十世纪末以来,民主化浪潮几乎席卷整个世界,民主政治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政治发展方向,成为了世界潮流。虽然民主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认同价值,但至今民主仍没有统一定义。古典民主理论倾向于从观念上来理解民主,用权威来源或目的来界定民主。近代以来,越来越多学者接受了程序性民主概念,倾向于从制度上来解释民主。约瑟夫·熊彼特认为,“民主方法就是那种为做出政治决定而实行制度安排,

  • 标签: 民主观 改革开放 政治发展 民主政治 民主理论
  • 简介:住宅“二重性”是指它双重起源、二维存在与本质、双重功能和作用等.住宅“二重性”是由人活动“二重性”即筑与居所决定.从这种“二重性”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人类自由真谛,这就是:自由是在人身体满足基础之上精神追求,是精神所具有的特性;自由不是人对自然、社会、他人占有而是看护;自由不是一种理想、纯然状态,它总是与不自由、限制、束缚等相互交叉地联系在一起.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住宅 自由
  • 简介:《周易》体现是周代哲学意识,它基本精神方向是以人承天,强调实在本身未完成性以及人对于实在参与性.《周易》对于实在理解完全建立在阴阳观念上.阴阳在《周易》主要不是两种气体,而是隐显或幽明.在《周易》体系中,阴阳构成了实在根本特征,以阴阳为中心世界观具有不可测度、未决定性特征,实在显现总是具有新奇面相,不断自我更新是实在本性;而且,实在显现具有时间性特点.《周易》对于实在理解不是建立在主体—客体模式上,而是以人与实在交互参与、彼此渗透为基础,实在通过人参与而成为实在,人也通过参与实在而将自身提升到人性水平,随时智慧正是人参与实在基本途径。

  • 标签: 周易 阴阳 实在
  • 简介:清末杨乃武与小白菜天大冤案,当时震动朝野,沸沸扬扬。此后由于灵岩樵子黄南丁氏所著小说敷演,以及在此基础上戏曲剧目的演出,而广为人知。前几年由于以此为题材电视剧热播,更使这一奇案几乎家喻户晓,陶慧敏饰演小白菜成为深受观众喜爱艺术形象。但人们熟知往往只是小白菜前半生,尤其是与案情及其昭雪有关一段。至于她此后长达半个世纪多后半生,一般人则知之甚少了。

  • 标签: “小白菜” 慧定尼 清朝 案件
  • 简介: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杰出思想和党集体智慧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结果.邓小平曾指出: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见解".而他"最伟大功绩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道路".[1]可见,在马列主义中国化历程中,毛泽东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典范.有许多因素造就了毛泽东成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完美结合典范,本文仅就因素之一--毛泽东治学观发表浅论.

  • 标签: 马列主义 中国革命 毛泽东思想 典范 中国实际 邓小平
  • 简介:佛教认为:“信”是一种善心理作用,在论典中称为“信心所”。“信”基本特性是一种澄净、清净心理状态。本文在分析“信”基本内涵基础上,提出了信三要素——信忍(认可)、信乐(爱乐)、信欲(愿欲)。本文认为,“信”三要素分别对应于心理活动三个层面:认知、情感、意志,“信”是与心理活动中知、情、意密切相关。“信”这三个要素是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准确理解“信”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佛教“信心所”关键所在,而且对于佛法修学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信忍 信乐 信欲
  • 简介:我们今天有幸聚集在一起来领会和理解我们丁主教从1947年到1997年这50年神学思考,也就是说,通过对最近出版《丁光训文集》阅读和理解,来达到三个主要目的:a.作为神学生,我们要从圣经学、教义学和教会史层面来了解和研究丁主教是如何承继使徒传承和普世大公教会传统,在现实中国传统和社会生活中传讲上帝圣言;b.作为"被公认为当代中国基督教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陈泽民先生语)丁主教,他神学思想代表着中国教会神学思考,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讨来理清我们中国教会所思考神学问题是怎样承

  • 标签: 神学思想 上帝 基督徒 马丁·路德 神学家 主教
  • 简介:“神明”是《易传》关键概念之一,亦在先秦两汉思想范畴中被广泛使用。各家“神明”概念都与“天地”有关,并涉及天地自然造化之过程,古代“神明”不是作为某种祭祀对象而存在,也不表示神祗和鬼神意义。笔者搜集归纳有关先秦两汉“神明”之资料,发现“神明”一词之用意牵涉天地万物之“德”概念。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之死生运行皆源自“德”,皆由神明之安排,但“神明”并不具备造物主身份,而是天地合德概念。“神明之德”被视为万物造化原因,若以两个字来表达“神明”本质,则应是“生机”一词。郭店《太一》阐明了“神明”体现天地相辅,于是“神明”作用即是天地之间媒介、气化主宰者,故为“生机”。荀子“神明”观念,保留天地观出发点,但同时集中于微观宇宙——“人”核心概念。苟子对“神明”定义近于黄老学派,既将“神明”视为“道”唯一产物,又看作知“道”唯一依据。只是黄老学派以神明论及天地观,而苟子藉此来探讨儒家“君子养心”之议题。荀子之外,养生学派也将“心”视为“神明出”器官,然而养生学派观点是在表达“神明”是人中“生机”,而苟子藉此“神明”观,来探讨认识论伦理问题。苟子神明观,被宋明理学所继承。

  • 标签: 易学 荀子 天地 神明
  • 简介:<正>关于父母离婚对儿童影响许多研究结果都认为,父母离婚可能导致儿童适应不良,对儿童学业、社会性及身心健康均有消极影响,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效应,尤其对男孩影响较大。为了帮助儿童较好适应父母离婚,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有必要探查影响儿童适应有关因素。美国心理学家J.Guidubaldi等人组织全国学校心理学学会成员进行了一项全国性追踪研究,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根据人口比例选取341个离婚家庭儿童和359个完整家庭儿童,采取了多重因素和多重资料研究方法,既有标准化测量,又有对离婚适应特殊测量,包括结构性会谈、自我报告量表、评价量表等。

  • 标签: 儿童 离婚家庭 适应不良 独立学习 评价量表 多重因素
  • 简介:情感因素在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决策中最重要情感因素——后悔因素研究发展及其成果做了归纳总结,同时也将一些零散发现整合在一起,使之更加系统化。后悔情绪对决策影响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决策理论之一后悔理论在决策理论中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出来。未来研究将仍旧主要集中在其对决策影响方面。后悔理论成为理性决策一个可替代理论,已为时不远。

  • 标签: 决策 后悔理论 预期后悔 后悔厌恶
  • 简介: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大众审美情趣,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根.在致力于建立全球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今天,站在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高度研究它,则更具现实意义--它是我们用以反对个别超级大国文化霸权主义行径有力武器.

  • 标签: 乐章民间 华彩乐章 庶民艺术
  • 简介:最近若干趋势看起来导致了视觉艺术中社会因素消失和文化理论衰退。这篇论文首先通过援引学者们观点来考察"图像力量"争论,以此有充分理由把焦点集中到图像以何种方式与它们阐释相排斥。只有在这种力量看上去具有自身自律性,以及当它在社会历史关系中源起被忽略或遮蔽时候,问题才会出现。同样,最近针对社会和文化理论重要纠偏批评在一种依靠经验观念指导下,走得太远,这是一种未经语言、阅历和社会生活为中介调节经验。具体而言,这篇论文谈到现象学复兴迹象、情感理论、后人类和神经美学理论。所有这些理论确切记录了美感经验中直觉,但是错误地下结论说这种"在场"实际上不是通过许多中介方式调节,瞬间遭遇必定是不可见。本文回顾了文化理论历史性缺失,为它们发展趋势寻找存在理由,认同他们研究合理性,但最终还是拒绝接受他们对直觉观点夸大论述。

  • 标签: 情感 文化理论 神经美学 现象学 后人类 图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