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烧伤创面采用削痂术配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烧伤创面患者8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平均纳入参考组、观察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削痂植皮术治疗,参考组术后采用常规敷料加压包扎封闭创面处理,观察组术后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对比治疗后组间患者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参考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  对烧伤创面患者采用削痂术配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可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普及。

  • 标签:   烧伤创面 临床治疗 削痂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外泌体对小鼠RAW264.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020年6—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部手术的3例女性患者(10~25岁)废弃脂肪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提取ADSC,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使用差速超高速离心法提取人ADSC外泌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粒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9、CD63、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和β肌动蛋白的蛋白表达。将人ADSC外泌体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12 h后,观察RAW264.7细胞对人ADSC外泌体的吞噬情况。将RAW264.7细胞分为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刺激适宜时间的PBS组及内毒素/脂多糖(LPS)刺激相应时间点的LPS刺激2 h组、LPS刺激4 h组、LPS刺激6 h组、LPS刺激12 h组、LPS刺激24 h组,每组3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及IL-10的mRNA表达。将RAW264.7细胞分为PBS组、单纯LPS组、LPS+ADSC外泌体组,每组3孔,按前一实验筛选的时间进行相应刺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IL-1β、TNF-α、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的蛋白表达。取24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SC外泌体组和PBS组,每组12只,在背部造成1 cm×1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2组小鼠创面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伤后1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创面组织IL-1β、TNF-α及IL-6的mRNA表达。伤后3、6、9、12、15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未愈合率;伤后15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检测创面皮肤附件缺损长度及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CD31表达及血管新生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Ki67阳性细胞比、iNOS和Arg1双阳性细胞比、iNOS阳性细胞和Arg1阳性细胞的比值及两者的荧光强度。动物实验中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培养12 h,细胞呈典型梭形结构,经流式细胞术鉴定为ADSC。外泌体呈囊泡状,粒径29~178 nm,表达CD9、CD63及TSG101而不表达β肌动蛋白。共培养12 h后,人ADSC外泌体成功被RAW264.7细胞吞入细胞质。LPS刺激2 h组、LPS刺激4 h组、LPS刺激6 h组、LPS刺激12 h组、LPS刺激24 h组RAW264.7细胞IL-1β、TNF-α、IL-6、IL-10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PBS组(t值分别为39.10、14.55、28.80、4.74,48.80、22.97、13.25、36.34,23.12、18.71、29.19、41.08,11.68、18.06、8.54、43.45,62.31、22.52、21.51、37.13,P<0.01),选择各种炎症因子表达均高表达的刺激12 h作为后续实验时间点。刺激12 h后,单纯LPS组RAW264.7细胞IL-1β、TNF-α、IL-6、IL-10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PBS组(t值分别为44.20、51.26、14.71、8.54,P<0.01);LPS+ADSC外泌体组RAW264.7细胞IL-1β、TNF-α、IL-6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单纯LPS组(t值分别为22.89、25.51、8.03,P<0.01),而IL-10、TGF-β和VEGF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单纯LPS组(t值分别9.89、13.12、7.14,P<0.01)。刺激12 h后,单纯LPS组RAW264.7细胞iNOS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PBS组和LPS+ADSC外泌体组(t值分别为11.20、5.06,P<0.05或P<0.01),Arg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LPS+ADSC外泌体组(t=15.01,P<0.01)。伤后1 d,ADSC外泌体组小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及创面组织中IL-1β、TNF-α、IL-6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PBS组(t值分别为15.44、12.24,9.24、7.12、10.62,P<0.01)。伤后3、6、9、12、15 d,ADSC外泌体组小鼠创面未愈合率分别为(73.2±4.1)%、(53.8±3.8)%、(42.1±5.1)%、(24.1±2.8)%、0,均分别明显低于PBS组的(82.5±3.8)%、(71.2±4.6)%、(52.9±4.1)%、(41.5±3.6)%、(14.8±2.5)%(t值分别为4.77、8.93、5.54、7.63、7.59,P<0.01)。伤后15 d,PBS组小鼠创面皮肤附件缺损长度明显长于ADSC外泌体组(t=9.50,P<0.01),CVF明显低于ADSC外泌体组(t=9.15,P<0.01)。伤后15 d,ADSC外泌体组小鼠创面组织CD31阳性表达和新生血管数(t=12.99,P<0.01)明显多于PBS组,Ki67阳性细胞比明显高于PBS组(t=7.52,P<0.01)。伤后15 d,PBS组小鼠创面组织iNOS和Arg1双阳性细胞比为(12.33±1.97)%,明显高于ADSC外泌体组的(1.78±0.29)%(t=13.04,P<0.01),且iNOS荧光强度明显强于ADSC外泌体组,Arg1荧光强度明显强于ADSC外泌体组,iNOS阳性细胞和Arg1阳性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ADSC外泌体组(t=35.16,P<0.01)。结论人ADSC外泌体可以减轻小鼠RAW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和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分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增强创面细胞增殖,加速创面愈合。

  • 标签: 伤口愈合 炎症 外泌体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和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改良冻干法制备具有促血管化能力的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和不具备促血管化能力的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内部形貌,X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观察二级结构,拉力机测定压缩模量。于2只3周龄雄性SD大鼠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并接种在上述2种丝蛋白海绵敷料上,培养1、6 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将1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每只造成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为甲醇化丝蛋白组(24个创面)和酸化丝蛋白组(24个创面),并应用对应丝蛋白海绵敷料覆盖。术后3、7、10、14 d,行大体观察并记录剩余创面面积。术后3、7、14 d,收集创面及创缘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新生组织生长及胶原沉积情况,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化情况。动物实验每组各指标各时间点样本数为6。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具有相同的成分、类似的多孔结构,孔径为300~500 μm。XRD显示,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表现出显著的结晶峰,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则主要由非晶结构组成。红外光谱仪显示,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在1 650 cm-1处出现强吸收峰,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则在1 630 cm-1处表现出强吸收峰。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的压缩模量为(23.8±1.3)kPa,明显高于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的(6.1±0.9)kPa,t=19.550,P<0.01。培养1 d,BMSC成功黏附在2种丝蛋白海绵敷料上,细胞未铺展开。培养6 d,BMSC铺展在2种丝蛋白海绵敷料上,其中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上细胞数量显著增多。术后3 d,2组创面无明显收缩;术后7 d,酸化丝蛋白组创面面积较甲醇化丝蛋白组明显缩小,创缘有新生上皮生长;术后14 d,酸化丝蛋白组创面已经基本愈合,甲醇化丝蛋白组创面干燥、收缩明显。与甲醇化丝蛋白组比较,酸化丝蛋白组术后3、7、10、14 d剩余创面面积明显缩小,t=7.782、10.620、3.707、6.830,P<0.05或P<0.01。HE染色、Masson染色、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3 d,酸化丝蛋白组创面新生组织长入丝蛋白海绵敷料多于甲醇化丝蛋白组,前组分泌少量胶原蛋白,后组未见胶原蛋白形成,前组向敷料内游走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多于后组;术后7 d,酸化丝蛋白组创面新生组织覆盖敷料孔壁面积大于甲醇化丝蛋白组,前组胶原蛋白多于后组且分布均匀,前组血管数量多于术后3 d,后组新生血管散在分布;术后14 d,酸化丝蛋白组新生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结构相似且形成一定厚度,甲醇化丝蛋白组新生组织已基本长入敷料内,前组胶原沉积丰富,后组胶原散在分布,前组血管分布均匀且密度明显高于后组[分别为(55.7±6.0)、(34.1±1.0)个/mm2, t=9.042, P<0.01]。结论具有促血管化能力的酸化丝蛋白海绵敷料细胞相容性好,可实现创面部位血管网络的快速形成,提供较为充足血供加快新生组织长入速度、胶原沉积,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愈合质量,效果优于甲醇化丝蛋白海绵敷料。

  • 标签: 组织工程 伤口愈合 丝蛋白敷料 血管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后瘢痕病患实行复合皮移植术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4月到2024年4月接诊烧伤后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4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21例),对照组行复合皮移植术治疗,试验组进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比较不同术式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后创面愈合质量、血运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烧伤后瘢痕患者中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效果好,能够有效改善创面恢复的外观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烧伤后瘢痕 复合皮移植术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 简介:摘要为规范非肿瘤性皮肤病的皮肤镜检查标准,国际皮肤镜协会组织专家制定了《皮肤科学(非肿瘤性皮肤病)中皮肤镜术语和基本参数的标准化:国际皮肤镜协会专家共识》,该共识确定了5个标准化基本参数及31个子项,包括血管(形态和分布)、鳞屑(颜色和分布)、毛囊改变、其他结构(颜色和形态)、特异线索,并总结了它们的曾用名、组织病理学对应关系和主要涉及的疾病。本文通过介绍该共识,为未来相关中文皮肤镜术语及参数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规范皮肤镜在皮肤科学中的应用。

  • 标签: 皮肤镜检查 术语表 标准化 皮肤科学
  • 简介: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材料科学,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包埋固定化凝胶小球的性能评价体系,能够从包埋效果、微生物活性损失、传质性能以及长期运行的稳定性等方面对包埋固定化凝胶小球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价.为优选性能良好的固定化微生物凝胶小球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固定化微生物 评价体系 污水处理
  • 简介: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了交联木薯淀粉水凝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凝胶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联剂用量4mL、体系pH10、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2.5h条件下,该水凝胶吸水倍率接近3倍。

  • 标签: 木薯淀粉 交联 水凝胶
  • 简介:目的:应用Box—Behnken法设计并优化替硝唑原位固化缓释凝胶处方。方法:通过体外释放度的单因素影响试验确定考察因素与水平,以凝肢粘度、遇水固化时间、释放时间为响应变量,应用Box—Behnken法进行处方筛选与优化:结果:优化处方为35.3%(w/w)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一聚乳酸(mPEG—PDLLA10/90),5.9%(w/w)替硝唑和58.8%(w/w)N-甲基-2-吡咯烷酮(NMP);该凝胶体外释放时间达192h,无突释现象。结论:通过Box-Behnken法成功实现了替硝唑原位固化缓释凝胶的处方筛选。

  • 标签: mPEG—PDLLA 替硝唑 原位固化
  • 简介:本文作者研制了氧氟沙星凝胶剂,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含量,初步建立了质量控制方法,该制剂工艺简单,临床疗效好,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适于医院制剂。

  • 标签: 氧氟沙星 质量控制 研制 制剂 氧氟沙星凝胶剂
  • 简介:摘要凝胶色谱法是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方法之一。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具体过程包括凝胶色谱柱的制作,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样品加入和洗脱。要求我们谨慎操作才能成功得到移动均匀一致的蛋白质区带。

  • 标签: 凝胶色谱法 凝胶 溶剂 凝胶色谱柱 分离度 洗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纳米金属复合水凝胶因兼具纳米金属粒子和智能水凝胶的环境响应性而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对纳米金属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总结,研究发现:纳米金属复合水凝胶有共混聚合法、原位还原法、模版-吸附法、辐射法等制备方法,可应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催化、药物控释、抗菌等领域,为今后开辟纳米金属复合水凝胶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纳米金属粒子 水凝胶 研究进展
  • 简介:在长距离水平井或非常规井中,在增注防垢剂和酸化作业期间,难以得到注入流体的最优化定位,窜流使注入液被驱离目的层,从而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即使采用盘管把化学品传送到需要的位置也是如此。为了解这些问题,采用蜡或聚合物交联凝胶转向技术可改善防垢剂和酸的定位效果,而且对作业后的生产没有什么不利影响。导流剂的定位常常并不简单。其流变性受温度和剪切速率控制的凝胶不用说更是如此。不断发展的模拟技术有助于工程师门对导流剂作业的各个阶段进行设计。本文所介绍的模拟模型是采用商业油藏模拟标准开发的,其目的是模拟窜流严重的井中聚合物凝胶的定位。模型参数是以关井期间流速为3500bbl/d、偏移距离为2000ft的斜井中进行的油田防垢剂挤注作业数据为基础。在不同注入和挤注作业关井阶段,窜流效应可能会把防垢剂区离产水层,从而使该井段失去防护。凝胶的准确定位将会防止防垢剂流失到漏失层,确保易结垢层段的防护,从而延长该井需要再挤注的间隔时间。最初的凝胶定位模型论证了各种注入和窜流速度下生产剖面上粘度、摩擦和传递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门限粘度可以识别出来,在该门限粘度以上,注入剖面受连通传递性因素影响而不受摩擦和窜流因素影响.拍来研究的模型包括了井筒和地层中剪切应力的变化对凝胶粘度的影响。现在研究的模型可以预测凝胶定位,使导流剂作业各阶段最优化。还可以使后续化学品(如防垢剂或酸)的注入模拟更精确,因而有利于评估定位方案的挤注寿命。

  • 标签: 水平井 凝胶导流剂 定位模拟 油气井 防垢 窜流
  • 简介:曾经听一位教师讲课,做制取硅酸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硅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振荡,几分钟后产生了美丽的凝胶,很好看,学生很激动。有学生说:“我们写制取硅酸的化学方程式都是写成硅酸沉淀,如何得到硅酸沉淀呢?”教师说:“将硅酸钠滴加到盐酸中应该得到沉淀。”但是反过来实验却没有沉淀,连凝胶也没有了。教师解释说:“可能试管不净。”经洗刷后仍然没有任何现象,教师只好尴尬结束实验。

  • 标签: 实验探究 硅酸钠 沉淀 制取 教师讲课 化学方程式
  • 简介:摘要气凝胶材料的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进一步利用制成气凝胶毡、气凝胶板、气凝胶玻璃、气凝胶涂料等,可以作为绝热材料、隔声材料、吸附剂、干燥介质、催化剂载体等进行应用。其中,气凝胶毡、板可以用于建筑保温、管道及设备保温等,深入开发这些保温材料可以进一步丰富市场中保温材料的种类,具有更加多样的应用范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本文探讨了气凝胶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

  • 标签: 气凝胶 建筑 节能领域 应用
  • 简介:HRD弱凝胶钻开液是一种新型无粘土相水平井钻开液,它所形成的弱凝胶具有独特的流变性,表观粘度低、动塑比高、低剪粘度高、静切力恢复迅速、无时间依赖性,具有很好的动态携砂和静态悬砂能力,能有效地克服水平井或大斜度井段携砂难、易形成岩屑床等问题。同时该体系在低剪切状态下具有高粘弹特性,可减少钻开液中固相和液相对储层的损害,有利于储层保护。在冀东油田水平井应用时,井壁稳定、可有效抑制岩屑床的形成,井眼畅通保证了钻井和完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弱凝胶 水平井 储层保护 低剪粘度 钻开液
  • 简介: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NixZn1-xFe2O4(x=0.2,0.4,0.6,0.8)铁氧体粉体.XRD显示制备的样品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研究了其磁性能比如密度、起始磁导率、Q值和截止频率.

  • 标签: 起始磁导率 Q值 截止频率
  • 简介:最近,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水凝胶生物材料,在软骨修复手术中将其注入骨骼小洞,能帮助刺激病人骨髓产生干细胞,长出新的软骨。在临床试验中,新生软骨覆盖率达到86%,术后疼痛也大大减轻。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转化医学》上。

  • 标签: 生物材料 水凝胶 软骨 可修复 临床试验 论文发表
  • 简介: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碳酸钙晶须,研究恒温水浴温度、搅拌速度、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碳酸钙晶须形貌的影响,并对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制备时,首先在恒温水浴搅拌条件下把碳酸钙溶入乙酸,稍后加入柠檬酸得到含Ca中间体,最后加热保温使中间体分解获得碳酸钙晶须。研究表明,在水浴温度80℃,搅拌速度150r/min,热处理温度700℃和保温2h的条件下,可得到直径100-150nm,长约4μm的碳酸钙晶须。

  • 标签: 碳酸钙 晶须 溶胶-凝胶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防护意识不断增强,各类防火设备被广泛的运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从现阶段消防灭火发展现状来看,凝胶阻化剂是一种常用消防灭火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尚且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将以硅凝胶为例,分析该消防灭火设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 标签: 硅凝胶 消防灭火 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