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由于其病情严重,变化迅速,且容易反跳。洗胃是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首选和重要的环节,其正确实施与否决定了抢救的成功与失败。现就近年来针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的实施与护理做一概述。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洗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息肉摘除与鼻内筛窦切除联合用于鼻息肉临床治疗的效果加以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鼻息肉患者78例,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鼻息肉摘除,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行鼻内筛窦切除,对2组患者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加以对比。结果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4%与74.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8.573);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与17.9%,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2=5.014);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6%与15.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3.924)。结论将鼻内筛窦切除与鼻息肉摘除联合应用于鼻息肉的治疗可有效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鼻息肉 鼻息肉摘除 鼻内筛窦切除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痔上黏膜环切钉合(PPH)和传统手术外剥内扎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将64例中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痔上黏膜环切订合(PPH)组和痔核外剥内扎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式住院费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中出血、术后肛门疼痛程度、肛缘水肿、创口愈合、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黏膜环切订合(PPH)治疗中重度混合痔临床效果确切,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PPH术外剥内扎术混合痔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青光眼采取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与小梁切除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眼科就诊的外伤性青光眼患者48例,共56眼,其中有24例(28眼)行小梁切除治疗(对照组),有24例(28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眼压控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青光眼患者采取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的疗效较好,属于一种微创术式,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值得推荐。

  • 标签: 外伤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 疗效
  • 简介:摘要对血管早期病变的综合评估和早期干预,血管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维护是有效预防致死致残心、脑、肾和周围血管事件的关键,基于这一理念,需要建立“血管医学”专业临床学科,以全身血管床为核心,对不同部位血管病变和不同病变程度的人群,进行预防、治疗以及系统康复,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血管健康智慧化和数字化管理。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法(BVHS)提出的目的就是根据血管医学的理念,对血管健康给予综合动态评估,并将其结果进行个体化分析,将血管结构及功能病变程度综合分级,以对各危险等级人群进行个体化精准干预,实现针对性地预防和管理,建立全新的智慧化数字心脏和血管健康医学模式,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生命周期各时期 血管医学 早期评估 血管健康分级 数字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术后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可显著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及不良事件风险。目前术后房颤缺乏有效预防策略,需要从发病机制方面进一步寻找可控的危险因素。心外膜脂肪组织位于心肌表面和脏层心包之间,参与了包括术前房颤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病过程。鉴于心外膜脂肪组织在术后房颤中总结较少,本文通过归纳心外膜脂肪组织与术后房颤相关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组织从解剖机制、分泌功能等途径参与了术后房颤发病过程,是未来干预术后房颤的有力方向。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心外膜脂肪组织 术后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左室功能低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辅助装置的应用情况及中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患者中,筛选出127例围手术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左室功能低下组),男101例,年龄(59.2±10.1)岁,同期LVEF>55%的患者(2 454例)为对照组,男1 756例,年龄(58.4±9.5)岁。比较两组应用心脏辅助装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临床数据。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随访,对比两组随访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功能低下组IABP(10.2%比0.8%)、ECMO(6.3%比0.3%)使用率更高,ICU停留时间更长[(50±12)h比(33±10)h],围手术期死亡率更高(4.7%比0.7%),术后住院时间更长[(15±3)d比(1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室功能低下组LVEF术后3个月(48±8)%,术后6个月(51±9)%,术后1年(55±9)%,此后趋于稳定。结论左室功能低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辅助装置应用率高,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可挽救部分患者生命,且中远期随访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室功能障碍,左 心脏辅助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管减压和椎板间扩大开窗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因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或椎板间扩大开窗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0~86(63.2±9.8)岁。其中40例患者接受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UBE组),40例患者接受椎板间扩大开窗(开窗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腰椎侧隐窝狭窄减压,均获得随访,UBE组随访时间为(12.9±5.4)个月,开窗组为(14.9±3.5)个月。UBE组手术时间为(63.9±11.6)min,高于开窗组的(54.1±9.2)min(P<0.001)。UBE组手术切口长度为(18.2±1.7)mm,低于开窗组的(73.5±11.6)mm(P<0.001)。UBE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1±2.2)d,低于开放组的(7.6±3.1)d(P<0.001)。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腰痛VAS评分在术后1和3个月时UBE组低于开窗组(均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下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两组下肢痛VAS评分在术后1、3及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1和3个月UBE组低于开窗组(均P<0.05)。UBE组和开窗组分别出现2例(5.0%)和1例(2.5%)中硬膜囊破裂,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UBE组优35例,良3例,可2例,开放组优37例,良2例,可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结论相比于椎板间扩大开窗技术,UBE技术不仅能够减轻术后早期腰背痛,缩短住院时间,且创伤小,并可获得同样的远期疗效。

  • 标签: 椎管狭窄 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 椎板间扩大开窗术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孕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孕妇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20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4例孕前冠心病孕妇为对象,收集其患病情况、妊娠期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和妊娠结局等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前确诊冠心病年龄为(31±7)岁,孕前治疗以血管重建手术为主(10例),其余4例为药物治疗。妊娠年龄为(36±5)岁,12例孕妇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孕早期心功能Ⅲ和Ⅳ级各1例;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和室壁瘤形成3例,其中1例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中度受损;心电图ST段异常4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肌钙蛋白水平升高1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为(2.3±1.0)mmol/L。共有9例孕妇妊娠至孕晚期,其中1例轻微活动后胸闷;体重增长过多和不足分别为4例和2例;心功能Ⅲ级1例;左心功能轻度受损1例;5例患者LDL-C水平为(2.6±0.6)mmol/L。妊娠期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每日服用阿司匹林75~ 100 mg)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5例孕妇于孕早期终止妊娠,9例足月妊娠行剖宫中出血量180~800 ml;妊娠期间发生不良心脏病事件2例,妊娠期糖尿病3例,其中2例伴有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9名活产新生儿体重为(3 102±647)g,其中小于胎龄儿2名,低出生体重儿1名。结论孕前冠心病女性妊娠期存在心脏病事件风险,加强孕期高危因素管理有利于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 标签: 孕妇 冠状动脉疾病 疾病特征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颅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是获取颅内病变病理组织的最佳方式。对颅内病变,特别是多发深部、功能区病灶需要明确诊断才可进一步治疗者(如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应当首选进行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明确病理的基础上,再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这对于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进行个体化诊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共识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联合国内从事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的相关专家,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及经验,围绕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有框架/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步骤、技术要点、中、术后注意事项、特殊区域病变的活检技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措施及颅内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编写了本共识,旨在促进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手术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开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整体诊疗水平。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 颅内病变活检术 神经外科机器人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完全腹腔镜保留贲门胃癌根治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完全腹腔镜保留贲门胃癌根治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66.1±12.9)岁(38~86岁)。1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保留贲门胃癌根治,无中转开腹,消化道重建时间(24.8±3.3)min(20~30 min),中出血量(35±24)ml(20~100 ml)。术后排气时间(2.5±0.9)d(2~3 d),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2.25±0.87)d(2~3 d),术后住院时间(9.5±2.1)d(6~13 d)。术后未发生出血、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狭窄等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显示,切除标本近远端切缘均阴性。患者术后随访2~1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或肿瘤复发转移病例。术后无反流症状。与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相比,保留贲门功能胃癌根治理论上能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采用手工缝合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可以减少2~3个吻合器枪钉的应用,降低了手术材料费。与胃次全切除相比,腹腔镜保留贲门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更彻底,胃残留组织很少、血供更好,降低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 标签: 胃肿瘤 保留贲门 腹腔镜 功能保留
  • 简介:摘要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LAA)是一种基于腹腔镜经腹肾上腺切除式,主要用于治疗肾上腺小体积病变。本文回顾性分析接受LAA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现影像学复发征象。LAA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中解剖层次清晰,空间操作性好,术后并发症低,为小体积肾上腺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选择。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微创 肾上腺切除术 解剖学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技术指导产后宫腔残留手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对传统清宫和B超指导清除宫腔残留各90例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B超指引下清宫的诊断符合率、手术时间、一次成功率和副损伤明显减少。结论利用B超指导清除宫腔残留,诊断符合率高、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副损伤少,值得推广。

  • 标签: B超技术 诊断指导 宫腔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胃穿孔应用不同式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单纯修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胃大部分切除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胃穿孔手术时,采用单纯修补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胃大部分切除,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单纯修补术 胃大部分切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 标签:
  • 简介: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大同037004)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holecystectomy,LC)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及应对措施,减少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从1986年至2010年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例,共计9000余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生术后胆漏40例(0.44%),中胆总管损伤24例(0.27%),中或术后腹腔出血18例(0.20%)。原因与者手术操作不熟练、对腹腔镜下胆道解剖辨认经验不足、术前准备不充分、适应证选择不当及中未及时中转开腹有关。结论胆漏、胆管损伤及腹腔出血是LC的主要并发症,注重操作技巧、适应证选择及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