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亚洲安全观,20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等国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延续和发展,其内核中国“和”文化。在新时代维护安全需要有新观念,新安全观冷战思维斗争中发展,它应作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之一。亚洲新安全观对和谐世界理论发展,也是中国和平发展重大宣示。坚持和丰富和平发展为主题时代观亚洲新安全观基础。和平发展为主题时代为实现亚洲新安全观提供了现实条件。

  • 标签: 亚洲 新安全观 中国
  • 简介:在公共外交“多轨道”体系中,智库所从事第二轨道外交活动不但政府外交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而且智库外交整个公共外交体系智力和信息中枢,多轨外交行动主体“舆论领袖”.中国应重点扶持一批公共外交专业智库.对于民间公共外交智库发展,政府在市场准入政策和税收减免上给予一定支持,推动中国智库多样性.公共外交智库要特别加强公共属性社会责任,要积极拓展国际影响力。

  • 标签: 公共外交 智库 中国 市场准入政策 政府外交 国际影响力
  • 简介:东亚和平这个地区所有人憧憬和追求最大目标。日美同盟升级,日本国会通过安保相关法案,东亚地区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出现了新变数。此外,美国推行"重返亚洲"战略以来,南海问题也备受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中日韩合作对维护东亚和平稳定尤为重要。

  • 标签: 日美同盟 南海问题 日本国会 力量对比 国际格局 中韩
  • 简介:从世界发展潮流来看,公共外交具有全球化、社会化、网络化、战略化四个趋势.我国公共外交尽管发展很快,但仍然存在例如缺乏必要科学论证,缺乏相应组织协调,缺乏统筹全局意识和能力等问题.因此,需要坚持理论研究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相结合、一般原理中国实际相结合原则,全面推进中国公共外交.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 科学论证 组织协调 社会实践 全球化
  • 简介:丝绸之路中国古代与外部世界往来联系交通要道。本文探讨了丝路交通在中东发展,研究讨论了中国发明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等传入中东意义,揭示了丝路对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和谐共进积极作用

  • 标签: 丝绸之路 中东造纸术 伊利汗国
  • 简介:城市外交城市或地方政府为了代表城市或地区和代表该地区利益,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展与其他行为体关系制度和过程。外交学研究三个思想流派对城市外交有着不同认识和理解。城市外交实践中呈现出四个特点:与国家总体外交关系多样统一,能够基本实现传统外交功能,存在双边、多边和多形多种形式,且富有开拓性。

  • 标签: 外交学 城市 实践特点 争辩 地方政府 国际政治
  • 简介:在当今信息时代,政治不再局限于军事经济层面,也赢得人心“故事”有关.在传统认识中,公共外交被简单地等同为宣传和政策创可贴,集中化大众传媒主要手段.非政府组织及其网络兴起标志着“新公共外交”崛起.新公共外交强调双向对话,将公众视为意义共同创造者信息共同传递者,“巧实力”武库中重要工具.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公共外交 网络 信息时代 经济层面 大众传媒
  • 简介:2016年10月16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中国西北周边局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挑战进展”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1楼会议室召开。

  • 标签: 丝绸之路 经济带 研讨会综述 中国 局势 北周
  • 简介:在维护和平发展这一当今时代主题过程中,宗教和平活动作为一种公共外交实践,在化解冲突、走向和谐等领域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中国跨国佛教交流历史悠久,中韩两国在佛教传播发展上可谓一脉相承,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有着源远流长历史.

  • 标签: 佛教交流 国际交流 影响力 韩国 法师 长岛
  • 简介:《金融时报》被日经收购之后五个月中,对涉华议题关注度有所上升,但报道倾向暂时未出现明显变化;对涉日议题关注度较为稳定,对涉日议题报道倾向出现由批评质疑向温和中立转变迹象,并积极报道“安倍经济学”。调研结果发现,日经新闻能否遵守收购时对编辑独立承诺值得怀疑;《金融时报》成为日本企业“公关媒体”和日本政府“外宣媒体可能性增大;其针对中国大陆读者设立《金融时报》中文网编辑方针走向需要持续观察;媒体文化冲突与日本国内舆论环境恶化也将给《金融时报》编辑方针带来不确定因素。

  • 标签: 依然独立 倾向变化 变化分析
  • 简介:2014年11月30日,由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智库复旦大学亚太区域合作和治理研究中心、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习近平时代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周边外交 习近平 研讨会综述 中国 亚太区域合作
  • 简介:公共外交具有普适性、国家性和时代性三重本质属性.美国公共外交理论实践集中上述三性于一性,即美国性.美国性体现在道、理、法、术四个层面,这既有中国可学习方面,也有不可效法部分.中国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国公共外交如何把国家意志和国际社会意志结合在一起,实现普适性,从而提出一整套“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核心价值观.

  • 标签: 公共外交 美国 中国 理论与实践 核心价值观 社会意志
  • 简介:孔子学院中国公共外交最醒目的一张名片,不仅通过汉语教学帮助世界了解中国,而且在鼓励世界求解中国梦文化内涵、中国模式文化基石,达到理解乃至认同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及中国制度目标.成立短短十年来,孔子学院成功传播了传统中国形象,在接下来“两个一百年”,将重点塑造现代中国、全球中国形象,推动中国公共外交主题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向殊途同归方向转化.

  • 标签: 公共外交 孔子学院 文化内涵 中国形象 中国梦 汉语教学
  • 简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外交就一直中国外交一大特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间外交工作伴随改革开放进程,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具有中国特色民间外交.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性,坚持官民互补、润物无声,坚持统筹协调、立体化推进,坚持整合并优化配置资源,成为中国特色民间外交主要特点.

  • 标签: 民间外交工作 中国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各阶层
  • 简介:跨国企业国家形象重要载体,也是公共外交行为主体.跨国企业间接或者直接参与公共外交活动,可以笼统地称为企业公共外交.但是,企业如何参与公共外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棘手难题.尤其外交目标企业目标如何平衡、政府政策企业战略如何调和,其机理、体制和路径值得不断深入探讨.本文从宏观战略层面和微观企业管理层面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 标签: 跨国企业 公共外交 微观管理 宏观战略 国家形象 外交活动
  • 简介:德鲁兹派叙利亚除阿拉维派之外最重要伊斯兰少数教派之一,今主要分布于大马士革东南部苏伟达省.近现代以来历史经验造就了德鲁兹派对复兴党推行世俗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强烈认同.阿萨德家族执政以来,德鲁兹派精英在叙利亚政治体制中得到充分整合,同时教派人口结构、德鲁兹社群间跨国联系以及移民网络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区面临社会经济压力.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现实利益、教派生存环境、集体认同等诸多考量决定了德鲁兹派总体保持中立立场.2013~2014年,“伊斯兰国”、“努斯拉阵线”代表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在叙利亚迅速崛起,对叙德鲁兹派生存产生了重大威胁,迫使后者在继续艰难维持中立同时转向自卫性军事防御立场.

  • 标签: 德鲁兹派 叙利亚 叙利亚内战 伊斯兰极端主义
  • 简介:韩国对华文化外交实施对“韩流”在中国兴起及风行创遣了友好政治氛围、奠定了广泛受众基础、提供了坚实保障。它主要特色在于:以对外文化交流机构依托,韩国语载体,文化产业为主导。“韩流”不仅为韩国带来了数可观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还提升了韩国国家形象,改变了中国大众对韩国印象,对加强中韩民众之间相互信任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 标签: “韩流” 文化外交 韩国语 对外文化交流 间接经济效益 政治氛围
  • 简介:"新美国安全中心"战略报告《决战公域》从巴里·波森"全球公域控制权美国霸权军事基础"这一论断出发,对美国在全球公域面临各种挑战进行了全面、细致分析,并为美国继续保持全球公域控制权设计了一个内容具体、极具操作性"三维战略",即在多边层面上主导建立全球性机制;在双边层面上接触负责任关键行为体;在单边层面上重塑美国硬实力。该报告后冷战时期有关美国大战略辩论产物,并因"新美国安全中心"、报告撰写人及评审人浓厚政府背景和美国特色"旋转门"制度而在宏观上影响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制定,在微观上影响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因而值得国内学界和政界高度关注。

  • 标签: 美国 全球公域安全战略 国家安全战略 亚太再平衡战略 新美国安全中心
  • 简介: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合作,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和休斯敦市实施“城市形象片交换播放”活动,上海城市形象走进了美国两大城市民众生活,同时两个城市形象也上海民众所熟悉。这是上海外宣和公共外交“走出去、请进来”一次成功尝试,将政府形象片资源和渠道资源以及公共外交协会海外友城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结果。

  • 标签: 上海市政府 城市形象 休斯敦市 芝加哥 播放 公共外交
  • 简介:在后冷战时期,联合国维和行动功能和规模持续扩展,中国提高参与深度和广度提供了难得机遇。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国家形象建设重要平台和载体,也考验着中国国家形象建设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重要意义。然后就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如何进一步强化中国国家形象建设,提出了笔者

  • 标签: 中国国家 国家形象 形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