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正>1979年金秋的一天,北京红塔剧场里,台下座无虚席。台上,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正挥舞着明亮的指挥棒,在这里指挥着中央乐团演出音乐巨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也就是合唱交响乐。随着大师那时而温柔细腻、时而激昂奔放的手势,合唱队员们唱出了充满辉煌色彩的第四乐章“欢乐颂”。此刻,观众席中一位来自山西的老人,双眼已噙满了激动的泪花,任凭感情的潮水冲击着记忆的闸门,她多想和从前的这些朝夕相处的队员们在一起,站在第一女高音声部的位

  • 标签: 声传递 人间真情 欢乐颂 贝多芬 第九交响乐 第四乐章
  • 简介: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福建是对外开放最早的区域之一。其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之一,与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播结下了不解之缘,以翻译表达为主的交流方式十分活跃,翻译人才辈出。有旅居法国、获法国皇家文库中文翻译家称号的坛先驱黄加略,有精通五国语言的外交翻译家罗丰禄,有首倡"信达雅"翻译标准的西学大师严复,有东学西播第一人陈季同,有西方文学翻译家林纾等等。近代福建可谓才济济,群英荟萃。但是一对坛伉俪的事迹却鲜为人知,他们就是陈寿彭和薛绍徽。陈寿彭,(1855-?年),字逸如,是近代史上著名外交家、翻译家陈季同之弟。福建侯官(福州市)人,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1883年曾游学日本。回国

  • 标签: 陈寿 陈季同 福建 女翻译家 近代中国 近代史
  • 简介:文中从译者主体性及其制约因素入手,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面临的语言可性限度和文化可性限度。通过阐述语言可性限度与文化可性限度产生的原因和一系列的分析、比较,说明了语言的可性限度比文化的可性限度对译者有更大的制约作用,而文化的可性限度更具操作性、更易于译者突破。

  • 标签: 语言可译性限度 文化可译性限度 译者主体性 制约作用
  • 简介: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晚清中国的大门以后,西方文化与科技随之强势传入,一批近代早期知识分子在历史机缘和个人遭遇的双重推动下,成为了中国最早受雇于西方书馆翻译西学著作的译者——秉笔华士。但他们始终受到“夷夏之辨”等传统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在固守儒家思想与认同西方文化的困境中进退失据,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本文拟从王韬、管嗣复和蒋敦复等三位秉笔华士代表人物的个案分析入手,揭示这批晚清中国学先驱者由传统读书人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型过程中的艰难抉择。

  • 标签: 秉笔华士 晚清中国译学 文化认同 夷夏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