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知常识这一概念在中国专利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中并没有清晰定义。但是,公知常识在评价专利创造时起到了非常关键作用,因此在专利授权、确权审查程序、无效程序、诉讼程序中常常成为争议焦点。中国专利局、法院、学术界、实务界对公知常识讨论一直比较多,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梳理,各方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1)公知常识概念及范围;(2)涉及公知常识举证规则。事实上,对于公知常识举证规则争议源于对效率和公平取舍。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考虑当前司法政策,本文对上述争议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还简单介绍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专利局对公知常识相关规定。

  • 标签: 公知常识 专利创造性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 简介:刑事错案产生心理偏差主要包括因惰性、经验等感情因素而导致心理偏差和因错误价值取向导致心理偏差。这些心理偏差分别表现在侦查阶段、检察环节和审判阶段,并导致刑事错案形成。校正刑事司法中心理偏差,应当更新侦查机关侦查思维,转变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理念及方式,转变审判机关审判理念,并弱化外部环境对司法人员心理偏差影响。

  • 标签: 刑事错案 心理偏差 矫正
  • 简介: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转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不仅对当下中国司法发展提出了新主体性法权要求,而且为司法发展提供了坚实法制基础和社会空间以及丰富制度资源和社会动力。司法发展不仅必须因应这种由于法治建设重心转变所带来法权要求变化,还要及时回应社会变迁所带来内在纠纷变化。因此,法治体系建设对司法制度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而这其实也就意味着,走一条自主型司法道路,塑造一种自主型司法模式,将成为当下中国司法发展必然。

  • 标签: 法律体系 法治体系 司法发展 自主型司法模式
  • 简介:当前群体性事件发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各种问题和矛盾综合反映,层出不穷群体性事件,其背后反映本质是什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稳定问题?通过从法理学角度进行剖析,概括群体性事件本质、特点,分析群体性事件经济成因和法理本质,以期找出根源并寻求解决之途径。

  • 标签: 群体性事件 法理学 社会稳定 法制建设
  • 简介:本文从人格概念出发,梳理了人格在法律中三种含义,提出要适应实际充分保护人格权财产利益观点。同时,简要概况司法实务中对人格权保护不足,并针对上述不足,建议从承认部分人格权转让可继承、扩大肖像权姓名权保护内容、明确与细化损害赔偿制度三个方面予以完善。

  • 标签: 人格权 财产利益 保护
  • 简介:防治跨境损害,是国家根据国际法所承担义务,还是道义上责任?本文主张防治义务是国家根据国际法所应承担义务。本文从4个方面来论证防治义务是国家法定义务:第1部分阐述了关于国际防治义务相关理论;第2部分分析了国家根据国际条约所承担具体防治义务;第3部分分析了国家在习惯法上所承担具体防治义务;第4部分提出区域合作是实现国际环境合作、履行国家防治义务有效途径。

  • 标签: 跨境环境损害 预防原则 不损害外国环境 协商治理
  • 简介:风险增高理论虽然在客观归责论中饱受争议,但未抵触罪疑唯轻原则。罪疑唯轻原则适用前提是事实不清,而风险增高理论只是构成要件规范判断内容。风险增高既不属于风险创设阶层,也不属于事实归因范畴,而应定位于风险实现。在刑法教义学上,风险增高理论确实混淆了实害犯与危险犯,但这已属于制裁规范判断领域;在行为规范层面,风险增高理论具有刑事政策学价值,符合行为规范功能定位,应予肯定。在方法论层面上,应确立起行为规范与制裁规范相区分观念,并以此为线索,对犯罪论体系展开分析。

  • 标签: 风险增高 罪疑唯轻 风险实现 行为规范 制裁规范
  • 简介:过错推定,也叫过失推定,在侵权行为法上,就是受害人在诉讼中,能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因果关系情况下,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损害发生自己无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行为中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其属于民法中特殊侵权责任,对其进行研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是目前普遍化研究方向,对于进一步了解民法上责任承担,体现现代民法对于公平正义维护以及合理归责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分析过错推定原则概念与适用范围,提出对过错推定原则建议。

  • 标签: 过错推定原则 独立性问题 具体适用范围
  • 简介:临近毕业季,许多大学生找到工作后却陷入意想不到烦恼:把户口从大学迁到异地工作城市,需找个地方挂靠。而为薄薄户籍卡“安个家”,竟要向人才中心交纳多达数千元挂靠费和每年数百元管理费。记者采访发现,在北京、天津、南京、成都、南宁、太原、长春等多个城市,均存在人才中心收取集体户口挂靠费、管理费现象。有专家估算,全国因挂靠集体户口产生相关收费至少达数亿元。这些钱应该收吗?收了钱提供了哪些服务?

  • 标签: 户口 集体 人才中心 记者采访 大学生 管理费
  • 简介:“护河者案”是诠释美国法院审查如何适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经典判例,是考察法院司法谦抑变迁绝佳素材。在对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适用进行司法审查时,法院必须探寻立法者本意,对合法与有效之间关系进行充分考量,并综合运用精当法律解释方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

  • 标签: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法律解释 合目的性 合法性 司法审查
  • 简介:本文引用厦门地区法院司法实践4个案例,说明在纠纷解决过程中,习惯对法律空白填补、当事人利益衡平、接近正义等司法目标的实现,与制定法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可以在纠纷解决上积极促成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双统一。

  • 标签: 习惯 司法适用 法律渊源
  • 简介:死磕派律师是"北海案"和"小河案"中因"死磕"法院后,活跃起来一批律师。死磕派律师将法院作为对抗对象,把法条作为较真的目标,以"苦肉计"、网络直播、举报投诉和行为艺术为常用手段,将"个案正义"作为终极追求。虽然"死磕"有助于促使司法自律,但"死磕"做法背离了司法制度理性设计,极端化了法条主义,并大幅拉高了诉讼成本,事实上是在以"较真"程序方式,追求有利实体结果;同时,外部化了诉讼成本,造成了更大范围非正义。中国司法面对"死磕",需要在反思原有的常见方案基础上,加入新应对元素,并根据案件具体情形,对所有方案进行有效整合,以有效处置"死磕"行为。

  • 标签: 死磕派律师 死磕 法治 闹庭 法条
  • 简介:登记是物权变动公示方法,当事人意思起决定性作用。登记机构形式上审查登记申请材料,不能确保物权变动真实和有效。当事人提交虚假材料导致物权登记错误,本质上属于民事争议,应当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先民后行""先行后民"和"一并审理"都不是解决问题最佳方案。随着社会转型,国家权力要进行再分配,立法权引导改革,行政权退出不该管、管不好领域,司法权更多地参与国家治理。《不动产登记条例》是物权法程序法,应当明确规定登记同意原则。因登记申请人原因造成物权登记错误,登记簿记载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登记,应当秉承私法救济理念。权利义务实际影响条款应当作为排除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第五种事由,将有限行政诉讼资源用在真正解决行政争议上。

  • 标签: 物权登记 民行交叉 更正登记请求权 不动产登记条例 登记同意原则
  • 简介:《庄子·列御寇》有则寓言:"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朱某耗尽家财,苦练3年,学得屠龙术,出山后却发现天下本无龙,英雄无用武之地,杀猪杀羊活儿又上不了手,所学不能致以实用,这是何等悲哀!但现在这种悲哀仍在上演着,法科学生毕业后,不会讯问、询问,不会记笔录,不会处理案件,耗时耗财4年甚至更长时间,学到也许是像屠龙术这种可以独赏

  • 标签: 纠纷解决 人民调解 处理案件 列御寇 千金之家 有则
  • 简介:受托人分别管理义务内涵应包括受托人将信托财产与其固有财产以及不同信托信托财产相分离和将信托财产进行标示两方面内容。受托人此项义务已能实现信托公示目的,信托法不必另行规定信托公示制度。对受托人此项义务能否以信托文件予以排除,应区分受托人将信托财产与其固有财产分别管理和受托人将不同信托信托财产分别管理而论。对受托人违反此项义务损失赔偿责任,宜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受托人违反此项义务获得利益,委托人或受益人应有权请求将其归入信托财产。若受托人未对信托财产进行标示,委托人或受益人应有权要求其履行标示义务,但不得以该财产为信托财产对抗善意第三人。

  • 标签: 信托 受托人 分别管理义务
  • 简介:过失客观化语境中,责任能力不再是过失构成逻辑前提,从而丧失了在实证法上加以规定必要。但责任能力制度原旨在表达对理性能力不及未成年与精神病加害人保护价值,不应被完全抹消;相反,这种价值可以通过绝对年龄下未成年人与完全丧失意思能力精神病人特别免责,以及适当考虑绝对年龄以上未成年人之年龄、智力、经验以型构合理人这一兼容主观方法得到部分实现。以此去检讨反思《侵权责任法》第32条规定,可以认为,其认定无行为能力人与限制行为能力人不构成过失且须因有财产而担责,规定监护人承担无过失责任被监护人无财产时单独责任,均有不合法理现实且失于实质公平之嫌。

  • 标签: 责任能力 过失客观化 无行为能力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
  • 简介:我国C2C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在带来了积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给我国税收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对我国C2C电子商务发展如何给予法律规制,在立法与征管两方面存在着新问题。域外经验显示,西方国家在此问题上坚持了多样与普遍性相结合法律进路,但是基本趋势是在征税技术日趋成熟条件下,对于个体网上交易开征税收。就我国而言,C2C电子商务税收立法思路应当在支持对C2C电子商务扶植政策与维护税法基本原则之间寻求和政策平衡,同时在程序立法上以征管技术为导向予以补正。

  • 标签: 电子商务 税法 可税性 互联网税收
  • 简介: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实施以来积累相关案例资料并未受到学界充分重视。本文以353起第三人撤销之诉案件裁判文书为样本,~①研究该类诉讼构成要件运行情况,把握司法实践决定性因素,理清司法实践基本头绪,并尝试以诉讼程序阶梯推进理论为基础,探讨完善相应程序制度具体路径,促使其实践运行更加规范、流畅和务实。一、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目的构成要件:理论探讨和实践问题

  • 标签: 撤销之诉 理论探讨 实践运行 程序制度 三人 诉讼程序
  • 简介:公司合同理论认为,公司是一系列合同联结,公司可通过内生性制度安排,促进公司参与者福利。公司合同属于关系合同、长期合同和不完备合同,需要公司法提供标准合同文本,释放解决自治空间,纾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交易成本。公司参与各方可通过合同排除公司法、补充公司法以及引入外生性制度设计获取效率和公正价值。国家强制不能代替公司合同中意思自由。公司法应通过市场检验规则获得正当

  • 标签: 合同联结 公司法 适应性 公司合同 意思自治
  • 简介: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制度存在制度规律混淆、专家远离一线、社会知晓度不高、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制度价值定位是生产司法知识标杆,应实现评选程序公开,让专家回归一线,通过审理案件和案例生成发挥示范作用,明细专家权利义务,构建专家作用发挥评估机制。发挥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分层次引导作用,建设梯次型专家型法官团队。

  • 标签: 全国审判业务专家 法官专业化 制度规律 实践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