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3例甲状腺转移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3例甲状腺转移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大体表现为灰白-灰褐色,质地硬。镜下观察见3例肿瘤细胞均呈圆形,胞质清晰,呈腺泡状或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肿瘤细胞均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AE1/AE3)、PAX8、PAX2、CD10、碳酸酐酶9(CA9)、肾细胞癌标志物(RCC)和波形蛋白。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3例均有VHL基因缺失和染色体3p缺失。3例随访1~3年,均未见复发,例1、2因脑血管疾病死亡,例3患者仍健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升高,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慢性肝病,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硬化可导致患者肝功能急剧恶化,与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对非酒精脂肪肝硬化的重视。该研究就近年来非酒精脂肪肝硬化的流行情况、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硬化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孤立乳糜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异常反流通路形成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收治的43例原发孤立乳糜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23.0±15.9)岁(范围:2~57岁)。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心包积液和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及术后CT显示的淋巴系统结构特点。结果原发孤立乳糜心包积液与血液相比,甘油三酯水平更高[(9.67±5.11)mmol/L比(1.28±0.89)mmol/L,t=10.557,P<0.01],总胆固醇[(2.19±0.52)mmol/L比(4.12±1.06)mmol/L,t=-3.732,P<0.01]、总蛋白[(61.25±16.17)g/L比(68.26±8.30)g/L,t=-2.958,P=0.005]、白蛋白[(36.63±7.06)g/L比(42.32±4.73)g/L,t=-5.747,P<0.01]更低。直接淋巴管造影术显示,胸导管颈段表现为迂曲扩张型和紊乱纤细型,造影剂回流入血障碍,造影剂的异常反流通路包括经支气管纵隔干反流型26例、经胸导管胸段异常通路型5例、未见反流通路型12例。术后CT显示,41例心包、纵隔和肺门淋巴结不同程度造影剂显影,2例未见显影。结论乳糜心包积液与血液相比,表现为高甘油三酯、低总胆固醇、低总蛋白、低白蛋白。胸导管颈段结构异常造成乳糜回流障碍并形成异常反流通路可能与本病有关。

  • 标签: 心包积液 乳糜 淋巴造影术 胸导管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症的流行,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排名第1位的慢性肝病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NAFLD与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互为因果,共同促进肝硬化、肝细胞癌、心血管疾病,以及肝外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NAFLD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升高,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终末期肝病是NAFL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和经济影响。

  • 标签: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患病率 发病率 自然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液型孤立纤维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的7例黏液型SFT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男性3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32~67岁。发病部位:胸膜3例,盆腔、阴道、腮腺和鼻腔各1例。瘤体直径2.7~13.5 cm。镜下,黏液变性区占肿瘤的55%~90%(平均约72%),瘤细胞星芒状、短梭形或卵圆形,呈疏松的束状、交织带状和微囊/网状分布于富于血管的广泛黏液变的基质之中。常见鹿角形分支状血管,瘤细胞之间常见薄的胶原纤维沉积。所有病例中均可见黏液背景中散在的经典型SFT结构。2例可见局灶的巨细胞血管纤维瘤样结构,1例可见局灶的脂肪化生。2例可见提示侵袭生物学行为的组织学特征,其中1例显示黏液型SFT伴高级别肉瘤过渡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肿瘤(7/7)均弥漫表达STAT6和CD34。对2例肿瘤行PCR检测提示均存在NAB2基因的第4号外显子和STAT6基因的第2号外显子融合。根据Demicco提出的SFT危险度分级模式,4例为低度危险,1例中度危险,2例高度危险。4例获得随访信息,1例肿瘤在术后4年内复发3次,另3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黏液型SFT是一种罕见的SFT组织学亚型,生物学行为可从惰性到侵袭。黏液型SFT应包括在具有显著黏液变性的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谱系之中,仔细的组织学观察寻找典型的SFT组织学特征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必要的分子遗传学检测可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黏液型
  • 简介:摘要在一项常规体检中,一名52岁,经常久坐不动的电脑程序员发现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为68 IU/L(正常0~40 IU/L),甘油三酯浓度为1.9 mmol/L。空腹血糖5.8 mmol/L,其他肝、肾、血脂基础检查正常。他没有什么重大疾病史,没有常规服用的药物,不吸烟,每周饮酒量少于7个单位。临床检查也没有什么异常发现。他的体质指数为29 kg/m2,腰围102 cm,血压134/88 mmHg。几个月后复查的血清ALT仍然升高,为62 IU/L。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有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治疗前与治疗72 h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TNF-α、CRP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性血液净化 脓毒症 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天然孕酮阴道环(PVR)对哺乳期妇女避孕的有效和安全。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年龄在20~40周岁的产后6~10周内的健康哺乳期妇女共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段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PVR(PVR组)和避孕套(避孕套组),连续观察9个月,观察PVR的有效和安全。结果疗效评价结果显示:PVR组与避孕套组避孕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分析集(FAS)统计结果与符合方案分析集(PPS)统计结果一致。次要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在第270日比较婴儿身高与体质量增长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试者给药后的阴道出血次数、每次阴道出血时间、每次平均每日阴道流血量、哺乳期闭经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安全评价结果显示:PVR组受试者给药后月经经期、月经周期、月经血量与避孕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试者给药后每日哺乳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R组哺乳次数略多于避孕套组(P=0.031 9),但在母乳喂养时间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R组受试者给药后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在给药后30 d、90 d、180 d、270 d与避孕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 6、0.000 1、0.000 4、0.021 9)。结论PVR与避孕套避孕效果相当,是哺乳期避孕的有效安全的选择。

  • 标签: 阴道环 哺乳期 避孕 天然孕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是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其中真菌腹膜炎(fungal peritonitis, FP)虽然在PDAP中占比少,但其治愈率低,由其导致的技术失败率及PDAP相关死亡率高。然而,至今尚缺乏统一的FP预防及治疗方案。预防FP的药物主要包括制霉菌素与氟康唑,但其用药时机尚未确定。治疗FP主要包括拔除导管和抗真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然而,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拔除导管,但拔除导管的最佳时间仍然未知。本文结合近年来的重要临床研究,对腹膜透析相关FP的预防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真菌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通过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及意见,对术中获得压力损伤的部分术语、评估、预防和围术期的护理策略的专家推荐进行修改和完善,对预防与护理方法、流程、风险点预警提示等内容的理论及实践指导达成共识,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护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19年5月83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TTP患者中,男27例、女56例,中位年龄39(10~68)岁。41例(49.4%)表现为五联征,79例(95.2%)表现为三联征。78.0%(46/59)患者PLASMIC评分≥6分。10例行TTP基因检测,5例TTP基因突变。10例在血浆置换(PEX)前行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检测,9例ADAMTS13活性<10%。83例患者均接受PEX/血浆输注(PI)+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35例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或)免疫抑制剂。中位随访34(1~167)个月,总体有效率为81.9%,缓解率为63.9%,复发率为(35.7±7.1)%,3年总生存(OS)率为(78.6±4.6)%。单用PEX/PI+糖皮质激素组有效率(72.9%对94.3%,P=0.019)、OS率[(63.8±7.5)%对(94.3±3.9)%,χ2=8.450,P=0.004]低于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或)免疫抑制剂组。多因素COX分析显示高龄(HR=1.111,95%CI 1.044~1.184,P=0.001)、高ALT/AST比值(HR=1.353,95%CI 1.072~1.708,P=0.011)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TP患者多以三联征起病,可伴ADAMTS13活性下降。PEX/PI+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提高OS率。高龄和高ALT/AST比值患者预后欠佳。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13 PLASMIC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难治细菌肝脓肿(PLA)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山东省日照市肝胆胰脾外科研究所、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RFA为主要手段治疗的49例难治PL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发病距RFA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RFA组(≤72 h)和延期RFA组(>72 h ),分别为27例和22例。RFA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超声及CT引导完成,术后评价技术的安全、有效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RFA治疗后均获得临床治愈(有效率100%),且均未发现严重感染、胆汁瘘及大出血等并发症。与早期RFA组相比,延期RFA组的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8.1±1.6)d比(9.5±1.5)d],住院费用更高[(3.4±0.2)万元比(3.8±0.4)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A治疗难治PLA的最佳时机为发病72 h之内。

  • 标签: 肝脓肿 细菌性 射频消融 治疗 时机 费用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单纯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成的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随着儿童肥胖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作为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一种表现形式,NAFLD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NAFLD发生发展是遗传易感性、基因多态、肥胖、胰岛素抵抗、细胞因子、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NAFLD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该文将从儿童NAFLD的流行趋势、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 儿童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郭一丹 张春霞 田茹 叶鹏鹏 李国刚 李新 卢方平 马迎春 孙懿 王玉柱 肖跃飞 张启蒙 赵海丹 赵雪峰 罗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3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53,北京石景山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4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32,清华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84,中国康复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36,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58,北京航天中心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42,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586,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肾脏科,北京 100574,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医院肾脏科,北京 10002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维持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对其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6月期间北京市11个血液透析中心的维持HD患者,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根据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标准将患者诊断并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损伤组;随访至2018年6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累积生存率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确定认知功能损伤及不同认知域损伤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13例维持HD患者,其中认知功能损伤组496例(80.91%)。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损伤组呈现高龄,长透析龄,高比例的糖尿病、高血压和脑卒中病史,高水平血清iPTH,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及尿素清除指数(均P<0.05)。随访(49.53±8.42)周后,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损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Log-rank χ2=8.610,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HR=2.742,95%CI 1.598~4.723,P<0.001)、冠心病史(HR=1.906,95%CI 1.169~3.108,P=0.010)、透析龄(每增加1个月,HR=1.007,95%CI 1.003~1.011,P=0.001)、血浆白蛋白水平(每增加1 g/L,HR=0.859,95%CI 0.809~0.912,P<0.001)、认知功能损伤(HR=2.719,95%CI 1.088~6.194,P=0.032)与全因死亡独立相关。认知域中,记忆力损伤(HR=2.571,95%CI 1.442~4.584,P<0.001)和执行功能损伤(HR=3.311,95%CI 1.843~5.949,P=0.001)以及3、4、5个认知域联合损伤(HR=5.746,95%CI 1.880~17.565,P=0.002;HR=12.420,95%CI 3.690~41.802,P<0.001;HR=13.478,95%CI 3.381~53.728,P<0.001)亦与全因死亡独立相关。结论认知功能损伤是中老年维持HD患者全因死亡增加的独立风险因素;记忆力、执行功能认知域损伤以及3、4、5个认知域联合损伤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升高。

  • 标签: 肾透析 认知 危险因素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糖尿病防控重要-绩效分析(IPA)决策模型并探讨糖尿病防控措施的优先级。方法采用重大慢性病防控措施的重要、可行及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488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进行线上调查。调查内容分为个体和群体层面,共10个维度指标、44项措施,分别获取经济和重要得分。采用IPA模型对糖尿病防控维度指标进行象限划分;采用二阶验证因子分析的标准化因子载荷系数确定同一象限内维度指标优先级;各维度内的防控措施优先级则采用项目反应理论的区分度参数确定。结果经济和重要总分均值分别为66.50和89.94分,由此将矩阵划分为4个象限,第1象限重要和经济均高,为“最高优先级”,包括:医保与家庭医生、健康教育、高危发现与干预、患者管理和社区行动;第2象限重要高而经济低,为“优先改进级”,仅包括并发症筛查1项维度指标;第3象限重要和经济均低,为“最低优先级”,包括:个人健康服务评估随访、环境支持、糖尿病合并感染预防和降糖政策;第4象限重要低而经济高,为“其次改进级”。不同象限内优先考虑的措施分别为:(1)最高优先级:控制血脂、职业场所、防控工作计划、血糖检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优先改进级:年度神经病变筛查;(3)最低优先级:普及风险评分、健康饮食、健康餐饮创新活动和结核病筛查。结论IPA模型可用于构建糖尿病防控决策模型并确定糖尿病防控措施的优先级。

  • 标签: 糖尿病 预防卫生服务 经济学,医学 决策支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 peroxidase,TPO)基因rs2071400位点基因多态与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AITD)的关系。方法对171例AITD患者和150例健康体检者的TPO基因rs2071400位点的基因多态进行分型检测。用基因计数法计算各组的基因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卡方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血清硒水平、甲状腺功能和TPOAb血清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ITD患者中TPO基因rs2071400位点CC基因型频率为38.60%(66/171),CT基因型为50.29%(86/171),TT基因型为11.11%(19/171);健康体检者中分布频率分别为42.00%(63/150)、50.67%(76/150)和7.33%(11/150),健康体检者与AITD患者之间TPO基因rs2071400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其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在未接受I131治疗的AITD患者中,TPO基因rs2071400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CT + TT基因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FT3、TT3、FT4、TT4和TPOAb)高于CC基因型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毒性弥漫甲状腺肿患者(Graves disease,GD)亚组分析中发现,T等位基因的血清TPOAb水平(193.85±312) IU/mL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82.71±148.46.43)IU/mL(P = 0.03)。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基因rs2071400位点基因多态可能与AIT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该位点携带T基因型的GD患者TPOAb血清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但该位点多态改变是否可用于预测GD发生的风险,还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TPO基因多态性 TPO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