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放射剂量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于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8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心脏剂量参数,采用K-M分析心脏剂量参数与总生存率的关系,通过多因素COX回归识别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子。结果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4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计划靶区剂量≥56 Gy(HR1.54,95%CI1.28~2.86,P=0.011)、高血压(HR1.42,95%CI1.34~1.89,P=0.012)、平均心脏剂量≥13.9 Gy(HR1.12,95%CI1.05~2.61,P=0.031)、V5≥70%(HR1.08,95%CI1.01~2.16,P=0.044)、V30≥40%(HR1.16,95%CI1.04~3.01,P=0.041)、V50≥20%(HR1.23,95%CI1.11~2.81, P<0.001)和V60≥5%(HR1.03,95%CI1.00~1.89,P=0.037)是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经过多因素调整之后,化疗是NSCLC患者预后的有利因素(HR0.711,95%CI0.35~0.89,P=0.005);患有高血压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HR1.641,95%CI1.56~1.86,P=0.034);心脏剂量中的V50≥20%(HR1.161,95%CI1.13~3.82,P=0.002)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论心脏剂量中V50是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心脏照射剂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潜在的死亡风险,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减少心脏放射剂量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生存状况 心脏毒性 辐射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变化量随残余基质厚度(RST)、组织去除厚度百分比(PTA)的变化规律,并分析SMILE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者184例(184只右眼),其中男性83例,女性101例,年龄(24.6±5.8)岁。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用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术眼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包括形变幅度比值(DA ratio)、角膜硬度参数(SPA1)和综合半径(IR)。对RST、PAT与DA ratio、SPA1、IR的变化量的关系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纳入年龄、性别、角膜前表面平均曲率(Km)、术前等效球镜度数(SE)、术后角膜中央厚度(CCT)和术前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为自变量,采用步进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影响因素。对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变化量(变化率)分别为1.33(30.0%)、28.05(26.0%)和2.56(34.0%),手术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52, -28.00, 36.95;P<0.01)。最优拟合曲线显示,随着RST减少或者PTA的增加,DA ratio、SPA1和IR的变化量逐渐升高。其中,当RST<280 μm或者PTA>28%时,DA ratio变化量曲线斜率明显增加。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对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Sβ值)排序,影响权重前3位的因素分别为术前DA ratio(Sβ=0.489)、术前SPA1(Sβ=0.483)和术前IR(Sβ=0.471);CCT是术后DA ratio和SPA1的第二大影响因素(Sβ=-0.238,0.326)。结论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改变随RST的减少或者PTA的增加而增加,当RST<280 μm或PTA>28%时,DA ratio的改变速度明显加快;术前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和术后CCT是影响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04-112)

  • 标签: 激光,飞秒 角膜基质 角膜外科手术, 激光 生物力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为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核心启动子(BCP)区突变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399对。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婴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选择HBV DNA载量≥106 IU/ml的113例母亲为研究对象,其新生儿发生宫内传播的22例为宫内传播组,随机选取其中22例未发生宫内传播者作为对照组,母亲HBV DNA经提取、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编辑及剪接后与从NCBI下载的标准序列比对进行基因分型,最终选择C基因型的39例母亲进行突变分析。结果HBV为C基因型(88.63%)的母亲共39例,其中宫内传播组19例,对照组20例。母亲A1762T/G1764A双突变率在两组差异显著(7.53% vs. 27.72%,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是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aOR=0.065,95%CI:0.006~0.746,P=0.028)。母亲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与新生儿HBeAg水平有关(P=0.050)。结论HBV 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HBV DNA 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降低HBV宫内传播的风险。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 核心启动子 HBs抗原 HBe抗原 A1762T/G1764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量效关系。方法行剖宫产术孕产妇100例,年龄18~40岁,单胎足月妊娠,孕周37~41+6周,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50~100 kg,身高150~170 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5):腰麻后分别静脉输注间羟胺0.25、1.00、1.75、2.50 μg·kg-1·min-1(D1组、D2组、D3组和D4组)。预防低血压有效的定义为从腰麻给药后至胎儿娩出期间无低血压(血压≤80%基础水平或≤90 mmHg)发生。采用Probit法计算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0%有效剂量(ED90)及其95%可信区间。记录腰麻后低血压、反应性高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情况。断脐即刻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时Apgar评分。结果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0.64 (0.14~0.95) μg·kg-1·min-1,ED90及其95%可信区间为2.00 (1.61~2.78) μg·kg-1·min-1。4组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随间羟胺输注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4组高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随间羟胺输注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4组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和出生1 min时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ED50和ED90分别为0.64和2.00 μg· kg-1· min-1。

  • 标签: 间羟胺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低血压 麻醉,脊椎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启动时机与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入住宁波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CRRT的SA-AKI患者临床资料。将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诊断急性肾损伤(AKI)1、2期启动CRRT的患者纳入早期治疗组,将AKI 3期启动CRRT的患者纳入晚期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CRRT持续时间、28 d和90 d肾脏替代治疗(RRT)脱离率、存活患者中28 d和90 d RRT依赖率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90 d累积生存率。结果共入选244例行CRRT的SA-AKI患者,其中早期治疗组71例,晚期治疗组17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手术患者比例、感染部位、抗凝方案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治疗组CRRT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h:26.0(12.0,49.0)比41.0(20.8,87.0),P<0.01〕,但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在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RRT脱离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U住院时间(d):9.0(4.0,15.0)比10.0(4.5,18.0),总住院时间(d):17.0(10.0,30.0)比18.0(10.0,32.0),28 d病死率:45.1%比48.0%,90 d病死率:46.4%比51.4%,28 d RRT脱离率:49.3%比45.1%,90 d RRT脱离率:52.1%比47.4%,均P>0.05〕;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28 d和90 d存活患者的RRT依赖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28 d RRT依赖率:10.3%(4/39)比13.3%(12/90),90 d RRT依赖率:2.6%(1/38)比2.4%(2/84),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两组90 d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0.791,P=0.374)。结论SA-AKI患者早期启动CRRT治疗会减少CRRT持续时间,但对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肾功能恢复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无影响。目前的数据尚不能确定CRRT的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研究发现,PTC的发生、发展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有着密切关联。TSHR突变在PTC中并不少见,且与PTC淋巴结转移相关,还可诱发PTC。PTC存在高TSHR启动子甲基化风险,这可能有助于PTC的病理诊断与分期。PTC的外周血TSHR转录水平在术前和复发转移时明显上升,在术后显著下降,其有助于PTC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还与PTC淋巴结转移相关。TSHR蛋白在PTC中有异常的表达水平及分布,可能与PTC的远处转移有关。此外,其他基因如BRAF V600E突变、lncRNA-PVT1、miRNA-106a等,对PTC中TSHR的表达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甲状腺乳头状癌 基因突变 甲基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肥胖及其肥胖类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为儿童心血管结构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开展的"儿童心血管健康队列"基线调查数据。本研究纳入性别、年龄、体测指标、血生化指标和问卷调查变量等信息完整的儿童1 240名(男生657人,占53.0%)。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腰围组、腹型肥胖前期组和腹型肥胖组儿童的cIM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型肥胖前期、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以性别、年龄别的P95为界值点)及外周型超重/肥胖与腹型肥胖或前期的联合作用与cIMT增厚的关系。结果腹型肥胖前期组、腹型肥胖组cIMT水平高于正常腰围组(0.47±0.03、0.50±0.04 vs. 0.45±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型肥胖前期组、腹型肥胖组cIMT增厚检出率高于正常腰围组(20.8%、49.5% vs. 8.8%,P<0.001)。调整各种潜在协变量后,与正常腰围相比,腹型肥胖前期、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存在关联(腹型肥胖前期:OR=2.53,95%CI:1.67~3.84;腹型肥胖:OR=8.56,95%CI:5.97~12.29)。与BMI和腰围均正常者相比,仅腹型肥胖或前期和混合型超重/肥胖均与cIMT增厚存在关联(仅腹型肥胖或前期:OR=2.24,95%CI:1.36~3.69;混合型超重/肥胖:OR=6.94,95%CI:4.87~9.90)。结论儿童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存在较强关联,混合型超重/肥胖与cIMT增厚的关联性更强。提示儿童心血管结构异常的防治,应当考虑混合型超重/肥胖的重要性。

  • 标签: 腹型肥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昌队列人群BMI、血压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为该人群防治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金昌队列第一次随访(2013-2015年)期间新发1 02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在同期随访期间未新发糖尿病、循环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者中,按照性别相同、年龄±2岁进行1∶1匹配,选取1 021例对照组,最终共纳入2 042名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相加及相乘交互模型探讨BMI、血压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结果调整职业、饮酒、糖尿病家族史、高尿酸血症、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等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随BMI、血压的递增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5)。高血压与超重/肥胖对糖尿病的发生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男性、女性超重/肥胖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分别是体重及血压正常人群的2.04倍(95%CI:1.54~2.69)、3.88倍(95%CI:2.55~5.91)。肥胖且SBP≥160 mmHg(1 mmHg=0.133 kPa)者糖尿病发生风险是体重及SBP正常者的4.57倍(95%CI:2.50~8.34),肥胖且DBP≥90 mmHg者糖尿病发生风险是体重及DBP正常者的3.40倍(95%CI:2.19~5.28)。结论超重/肥胖及高血压可增加金昌队列人群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应加强该人群体重及血压健康教育,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体质指数 血压 金昌队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与手足口病脑炎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式,通过Taqman探针法测定手足口病中145例普通患儿和91例脑炎患儿的VEGF基因启动子区+405G/C、-460T/C、+936T/C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EGF+405G/C位点中,脑炎组和普通组的基因型分布均为GG、GC和CC,两组基因型比较无显著差异(χ2=3.882,P=0.144),脑炎组G、C等位基因频率43.96%、56.04%,普通组G、C等位基因频率为53.45%、46.55%,脑炎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47);VEGF-460T/C位点中,脑炎组和普通组的基因型分布均为TT、TC和CC,两组基因型比较无显著差异(χ2=3.948,P=0.139),脑炎组的T、C等位基因频率为78.57%、21.43%,普通组T、C等位基因频率为70.34%、29.66%,脑炎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1,P=0.049);VEGF+936T/C位点中,脑炎组和普通组的基因型分布均为TT、TC和C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2,0.530),两组的T、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5,P=0.597)。结论VEGF+405C基因、-460T基因可能是手足口病脑炎的易患基因,干预和阻断VEGF可能成为手足口病脑炎的一种治疗新靶点。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手足口病脑炎 疾病遗传易患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微小RNA(miR)-92的表达及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iR-92表达水平,并与8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92诊断肝癌和早期(Ⅰ~Ⅱ期)肝癌的效能;分析血清miR-9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肝癌患者血清miR-9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4.10 ± 1.74比1.88 ± 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92诊断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最佳截断值为2.43,灵敏度为82.86%,特异度为86.25%;血清miR-92诊断早期肝癌的AUC为0.755,最佳截断值为2.38,灵敏度为68.57%,特异度为84.42%。血清miR-92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肝炎病史、肝硬化、分化程度及门静脉癌栓无关(P>0.05)。血清miR-92高表达肝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血清miR-92低表达肝癌患者(17.1%比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561,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92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 0.282,95% CI 1.179~3.562,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miR-9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miR-92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指标。

  • 标签: 肝肿瘤 预后 微小RNA-92
  • 简介:摘要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生殖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领域的深入研究,DNA甲基化逐渐成为RSA病理生理机制的新视角。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修饰调控与RSA密切相关,DNA甲基化异常及其引起的印迹障碍、蜕膜相关基因表达失调、精子缺陷以及免疫系统异常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胚胎的着床、生长及发育过程,最终导致RSA的发生。现阐述DNA甲基化在RS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复发性流产 胚胎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时脊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4(mGluR4)与突触素Ⅰ(SynapsinⅠ)的关系。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on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mGluR激动剂L-AP4组(L组)和mGluR4正性变构调节剂VU0155041组(VU组)。采用脊神经根结扎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造模后7 d行为学测试结束后,NP组、L组和VU组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L-AP4 150 nmo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μl)和VU0155041 500 nmo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μl),2次/d,连续7 d。于造模前、造模后7 d、鞘内给药第2、4、6和8天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行为学测试结束后,每组取3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mGluR4和SynapsinⅠ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NP组、L组和VU组造模后7 d和鞘内给药各时点MWT降低,脊髓mGluR4表达下调,SynapsinⅠ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NP组比较,L组和VU组鞘内给药第4、6和8天时MWT升高,脊髓mGluR4表达上调,SynapsinⅠ表达下调(P<0.05)。L组和VU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mGluR4表达下调可上调SynapsinⅠ的表达,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 标签: 神经痛 受体,谷氨酸 突触素1 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微生态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和妇科就诊的12例子宫颈正常受试者(37~47岁),2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39~48岁),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38~45岁)和3例宫颈鳞癌患者(42~43岁),填写调查问卷、行子宫颈检查,同时使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分析子宫颈分泌物的微生态,生物信息学分析NGS结果。根据NGS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HPV阴性组、低危HPV(low-risk HPV,lrHPV)、16/18型高危HPV(high-risk HPV,hrHPV)和其他hrHPV感染组。分析数据的韦恩图、微生态的多样性、物种的相对丰度和共现性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所有受试者子宫颈分泌物共获得种属水平微生态物种909种,各组之间有重叠。在不同宫颈病变受试者中,总HPV感染率、16/18型hrHPV感染率和其他hr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HPV感染分组,16/18型hrHPV和其他hrHPV感染患者的子宫颈微生态多样性升高(U分别为39.00和43.00,P均<0.05),而各组之间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无差异(H=4.37,P=0.213 6)。按子宫颈状况分组,子宫颈病变受试者子宫颈微生态多样性(H=14.60,P=0.002 2)升高,卷曲乳酸杆菌丰度下降(H=13.98,P=0.000 8)。在微生态物种中,支原体、衣原体和B族链球菌具有共现性;惰性乳酸杆菌、阴道加德纳菌、阿托波菌和二路普氏菌具有共现性。以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作为SIL诊断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87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32~0.957],卷曲乳酸杆菌和詹氏乳酸杆菌以及支原体联合诊断SIL的AUC为0.943[95%CI:0.822~0.991]。结论子宫颈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下降和微生态多样性升高可能与HPV感染和子宫颈病变有关;NGS数据简化后可能有助于SIL诊断。

  • 标签: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微生态 多样性 下一代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免疫紊乱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同济医院创伤外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205例,选取2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依据AG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GI组与不伴AGI组(N-AGI组);AGI组根据严重程度又分为轻度AGI组(L-AGI组)与重度AGI组(S-AGI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于伤后1、7、14 d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及炎症因子水平。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AGI发生的免疫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9.5%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伴发AGI(163/205例)。与N-AGI组患者相比,AGI组在伤后1 d总T淋巴细胞(Tc)、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比率;7 d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抑制性T淋巴细胞(Ts)、Th/Ts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率;14 d的IL-8与IL-10水平,Ts、Th/Ts及Treg比率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AGI组患者相比,S-AGI组在伤后1 d的Tc、Th比率,IL-6与TNF-α水平;7 d和14 d的Ts、Th/Ts与Treg比率,IL-8与IL-10水平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7 d(OR=2.018,95%CI:1.105~5.364,P=0.013)、Treg 14 d(OR=3.612,95%CI:1.375~8.476,P=0.006)、IL-67 d(OR=1.824,95%CI:1.011 ~5.835,P=0.024)、IL-1014 d(OR=2.847,95%CI:1.241~6.216,P=0.014)、TNF-α7 d(OR=1.754,95%CI:1.215~5.441,P=0.018)是严重多发伤后伴发AGI的高危因素。结论严重多发伤后机体免疫紊乱易诱发AGI,且伴发AGI将导致伤后免疫紊乱的持续加重。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免疫紊乱 急性胃肠损伤
  • 简介:摘要随着煤炭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现阶段,国家大力倡导绿色能源、生态建设,旨在要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清晰、明确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寻求对策来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此,文章就通过对煤炭企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来探讨这个问题。

  • 标签: 经济发展 环保产业 关系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食物升糖指数是用以衡量食物对血糖升高水平的指标,面对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病人群,如何通过不同升糖指数的饮食干预发挥显著治疗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不同升糖指数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血糖、体重、血脂水平均有重要影响。与高升糖指数饮食相比,低升糖指数饮食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维持血糖稳定,在减重及降低血脂水平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妊娠糖尿病人群中,低升糖指数饮食还可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故已逐渐成为糖尿病患者主流的饮食干预策略。

  • 标签: 低升糖指数 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血糖 血脂
  • 简介:摘要新生儿呼吸道微生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失衡不仅会导致新生儿期的某些疾病,也会提高日后患哮喘等疾病的风险,其多样性及演替方式的异常,会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故深入研究新生儿期呼吸道微生态的定植和演替情况,及其与新生儿期疾病的关系,有望为预防性治疗和选择临床最佳治疗时机,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呼吸道微生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与家庭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6—9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选取乳腺癌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家庭弹性量表、自编人口学和临床疾病学信息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70.3%(111/158)的患者处于重返工作准备度的较低水平(前意向和意向阶段)。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家庭弹性(OR=1.225,95%CI:1.160~1.294)、以脑力为主的工作性质(OR=3.016,95%CI:1.206~7.553)及低年龄组(OR=3.403~4.217,95%CI:2.588~6.234)是乳腺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的保护性因素;低受教育程度(OR=0.029,95%CI:0.001~0.381)及结束手术时间短(OR=0.181,95%CI:0.065~0.505)是其重返工作准备度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水平较低,相关部门应关注乳腺癌患者的重新就业问题。医务人员在患者康复阶段应着重关注患者对重返工作的认知,鼓励患者在身体恢复后重新开始力所能及的工作。

  • 标签: 乳腺癌肿瘤 重返工作准备度 家庭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相关分子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病理类型、大小、数目的影响因素。结果262例受检者中,无息肉检出116例,检出腺瘤性息肉113例,炎性息肉33例。息肉组HOMA-IR、VCAM-1及FGF19分别为2.904±1.754、(334.415±139.573)ng/ml和(135.865±98.470)pg/ml,均高于无息肉组[分别为2.369±1.306、(302.480±99.946)ng/ml和(110.694±76.044)ng/ml,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4.269,95%CI为1.963~9.405)和FGF19(77.0~131.4 pg/ml:OR=2.385,95%CI为1.155~4.926)为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799,95%CI为1.650~8.748)和FGF19(77.0~131.4 pg/ml:OR=2.290,95%CI为1.072~4.891)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6.725,95%CI为1.853~24.410)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047,95%CI为0.009~0.245)是炎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539,95%CI为1.293~9.689)为单发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5.063,95%CI为2.048~12.515)、FGF19(77.0~131.4 pg/ml:OR=2.502,95%CI为1.102~5.681)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282,95%CI为0.095~0.839)是多发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416,95%CI为1.134~10.289)和空腹胰岛素(≥9.4 μU/ml:OR=9.480,95%CI为1.485~60.521)为发生<0.5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151,95%CI为1.244~7.984)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310,95%CI为0.102~0.941)为发生0.5~0.9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22.649,95%CI为4.154~123.485)、年龄(55~64岁:OR=4.473,95%CI为1.070~18.704;≥65岁:OR=5.815, 95%CI为1.300~26.009)、体质指数(≥28 kg/m2:OR=5.310,95%CI为1.224~23.032)和FGF19(77.0~131.4 pg/ml:OR=7.474,95%CI为1.903~29.351)为发生≥1.0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按性别分层后,对于男性受检者,血清FGF19为结直肠息肉(77.0~131.4 pg/ml:OR=6.109,95%CI为1.688~22.104)和腺瘤性息肉(77.0~131.4 pg/ml:OR=6.401,95%CI为1.717~23.864)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女性受检者,年龄(55~64岁:OR=3.783,95%CI为1.052~13.611)和VCAM-1(≥352.8 ng/ml:OR=4.341,95%CI为1.142~16.493)为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55~64岁:OR=5.743,95%CI为1.205~27.362;≥65岁:OR=6.885,95%CI为1.143~41.467)、VCAM-1(≥352.8 ng/ml:OR=6.313,95%CI为1.415~28.159)和IGF-1(≥7.6 ng/ml:OR=5.621,95%CI为1.069~29.543)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有关,血清FGF19是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是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潜在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标签: 结直肠息肉 胰岛素抵抗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摘要文章首先针对石油市场具体发展情况展开简要论述,而后就随机单位根检验以及随机协整检验方法加以讨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