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身体成分、男性运动负荷试验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81例华东交通大学教职工,进行身体成分、运动能力、骨密度测试。计算和对比分析BMI、体脂肪率、每分最大摄氧量、运动能力及骨密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身体成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BMI、体脂肪率逐渐递增长趋势;每分最大摄氧量与骨密度T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骨密度和运动能力在20~25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在41~45岁年龄段呈现出下降现象。身体成分、运动能力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骨密度T值有明显的年龄段变化趋势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

  • 标签: 成年男性 身体成分 运动能力 骨密度 相关性
  • 简介: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感觉器官中,视觉的信息量最大,而色彩是引起产生直接反应的一种视觉刺激。在体育比赛或训练中,色彩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生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继而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效果和运动成绩。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我们应科学准确地利用色彩在体育运动中的积极作用,发挥运动员的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成绩。

  • 标签: 色彩 运动成绩 应用 体育运动
  • 简介:睡眠缺乏会引起机能紊乱,导致运动水平下降,这一直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所关心.对于减少睡眠以后工作能力下降的原因可归结如下:1.皮质兴奋性降低。2.有效血量的外周分布:3.工作肌糖元耗竭引起的疲劳.4.伴随低机械效率出现的共济调节削

  • 标签: 极限运动 机能紊乱 运动强度 工作能力 肌糖 最大吸氧量
  • 简介:通过久居高原和平原45-55岁中年人分别在青海高原和陕西平原进行3周有氧健身运动,探索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为高原低氧环境进行健身运动能够促进人体体质健康提供数据依据.结果表明,无论是高原人群还是平原人群,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低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均能够有效促进机体的运动能力,主要表现为最大摄氧量水平提高,下肢爆发力和腰腹力量显著增加,柔韧性、平衡能力以及反应灵敏素质均得到改善,并以平原人尤为显著,提示高原自然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中年人群的运动能力.

  • 标签: 高原低氧 健身运动 运动能力 健康促进
  • 简介:本文对世居高原的20名运动员(实验组、对照组各为男6名、女4名)进行了高住低练法的研究。其方法为:实验组(6男、4女)夜间睡在模拟4000m低压舱(10pm-6am;8小时),白天在原居住的高度进行强度训练(共4周),对照组(6男,4女)睡练均在2260m,并执行相同的训练计划。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对间歇性暴露于4000m高原有较好的适应性,但未能达到刺激肾脏释放EPO和通气量增大的低氧效应;虽然实验组VO2max、3000m比赛成绩自身前后比较有所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

  • 标签: 高住低练 高原运动员 血乳酸 最大摄氧量 运动成绩
  • 简介:目前,如何提高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能力是当今足球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对教练员体能训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了长期培训,通过向外国专家学习,我国教练员得到了新的体能训练理念及方法,特别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引起了教练员的巨大反响。,确立足球运动员科学的快速变向移动能力评价指标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促进足球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不断提高。

  • 标签: 足球运动员 核心力量 快速变相移动能力
  • 简介:对体育系本科刚入学的39名女新生分别在月经期,月经后期,月经前期进行生理功能指标,运动能力指标的测定和主观感觉调查.其结果是在月经周期的三个期中,生理功能、运动能力虽有变化,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20~74%以上受试者主观上有不适感觉,这主要是月经期子宫内膜出血而造成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女子月经期仍可以上体育课,参加课余体育活动,但必须在运动负荷强度、量以及练习内容等方面作好妥善安排,这样才不会出现不良后果.

  • 标签: 月经周期 月经期 女子
  • 简介:目的:为制定中日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合理锻炼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日本埼玉县和中国江西省南康县横市镇773名3-5年级小学生,进行日本文部省制定的《新体能测试》体质健康项目测试,并通过问卷进行小学生生活习惯与性格调查。结果:对体育锻炼兴趣浓厚以及花费更多时间进行运动的中日小学生(8-10岁),较之同龄人的体质健康状况更好;除了柔韧指标外,日本小学生的其它体能指标均优于中国小学生;对于中国小学生而言,体温低于36℃和日常步行数少于8000步可能导致体质健康状况不佳,但睡眠时间与体质健康状况没有显著性关系;拥有开朗性格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相比其它性格小学生更好;没有“恐高症”儿童的肌肉力量、力量和灵敏性更好。结论:中日小学生体格比较差异不明显,日本小学生体能总体状况优于中国小学生;开朗性格与中日小学生运动能力呈正相关。

  • 标签: 小学生 体质 生活习惯 运动习惯 性格
  • 简介:以历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女100米、400米、马拉松、跳远,以及游泳项目100米自由泳和400米自由泳共6个体能类力量型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MATIAB数学软件,将男女前3名的平均成绩差值建立趋势拟合曲线模型,以此揭示女子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研究表明,男女各项目前3名最好平均成绩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女子成绩逐渐接近男子水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决定女子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虽然受身体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更多地受对女性抱有的传统文化、制度、价值观等偏见的影响。

  • 标签: 女子 运动能力 奥运会 女性观
  • 简介:目的:研究五味子多糖对高温环境中游泳训练小鼠各组织的抗氧化水平与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常温和高温两种水温环境下分别进行5周的小鼠游泳耐力运动,同时灌胃不同剂量的五味子多糖水溶液,最后一次训练后进行力竭运动,并分别在力竭运动即刻、运动后恢复24h后两种情况下取材,测定血糖、肌酸激酶(CK)、血清尿素氮(BUN)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1)在高温环境中运动会使疲劳加深,运动后即刻血糖含量下降程度较大,CK活性升高,运动后恢复24h后,血糖含量的恢复率降低,运动能力下降;(2)补充SCP能够缓解疲劳。

  • 标签: 五味子多糖 高温耐力游泳运动 运动疲劳 运动能力
  • 简介:导论运用高原训练已经有了很多的方法,并且很多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已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全年训练计划中。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是由Levine等人提出的高住低训“livehigh.trainlow”(LATE).即运动员在4周的时间里住在2500m的高度而训练在1200m的高度。在文献中,他们证明了红细胞量和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并且在次极限运动时提高运动能力。

  • 标签: 模拟高原训 练运动能力 提高
  • 简介:肌内效贴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治疗手段,在运动损伤后的止痛和消肿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近年来,人们在关注肌内效贴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的同时,也在探寻其在改善人体运动能力和提高运动表现等方面的作用效应。已有研究表明,肌内效贴对改善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本体感觉机能以及受损关节的活动范围是有效的,大多研究证据也支持肌内效贴对预防和改善运动性疲劳具有积极效应。而肌内效贴对健康人的关节活动范围和动态平衡能力的改善作用未得到证明,对肌内效贴是否能够改善人体肌肉力量和跳跃能力争议也较大。尽管有证据支持肌内效贴对人体某些运动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矛盾性结论,其作用功效未得到医学和体育领域的广泛认可,所以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在后续的研究中,要综合性考虑因肌内效贴扎方式上不同而造成的作用效能间的差异;引入医学研究技术和方法,来探讨肌内效贴的作用功效和作用机理;研究对象要注意运动员群体的选择;研究的试验设计要更为科学,以确保方法学上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肌内效贴 运动能力 肌肉力量 研究进展
  • 简介: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60名女生运动能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以及30名女大学生与30名女中学生运动能力在月经周期四个时相中的差异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月经周期四个时相中运动能力在排卵后期最强,其次是月经后期,而排卵期与月经期则较差;女大学生与女中学生的比较结果:女中学生的灵敏、平衡、反应等都较女大学生强,但协调能力方面则不如女大学生。

  • 标签: 女学生 运动能力 月经周期
  • 简介:观察短期冲刺间歇训练对运动员运动中肌氧含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将30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EG,n=15名)和对照组(CG,n=15名)。CG运动员正常训练,EG在正常训练基础上每周进行2次冲刺间歇训练,实验周期为4周。分别于实验前后利用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有氧运动能力;30sWingate实验测定无氧运动能力;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监测高强度间歇运动实验中(反复5次30sWingate实验,间歇期4min)股外侧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EG受试者递增负荷实验时的最大摄氧量和最大有氧功率升高(P〈0.05),1次Wingate实验时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增加(P〈0.05),间歇运动实验中氧合血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肌红蛋白以及组织氧合指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均显著性升高(P〈0.05),血红蛋白总量无显著性改变(P〉0.05);CG受试者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短期冲刺间歇训练改善了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以及间歇运动时外周骨骼肌的摄氧能力。

  • 标签: 运动生理学 冲刺间歇训练 肌氧含量 运动能力 近红外光谱术 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
  • 简介:为探求CNT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A/G多态位点与我国优秀单板U型场地运动员运动能力(尤其是力量素质)的相关性.文章选择20名优秀单板U型场地运动员和115名普通无专业训练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实验法测试CNTF基因的A/G多态位点,并用基因平衡定律测试结果,用基因平衡定律(H-W)检验,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为A=18.7%,G=81.3%,基因型频率为A/A=6.1%,A/G=25.2%,G/G=68.7%;实验组等位基因频率为A=17.5%,G=82.5%,基因型频为A/A=10%,A/G=15%,G/G=75%.说明CNTF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的趋势为GG型>AG型>AA型,等位基因无差异(P>0.05).提示CNTF基因A/多态性不能作为中国技能主导类优秀滑雪运动员选材的指标之一,但GG基因型所占比例大.

  • 标签: 运动能力 关联性 CNTF基因 A G多态性 单板U型场地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方法:系统地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VIP、WanFangdata中有关ACEI/D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运动员运动能力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8月1日。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病例—对照研究(含17个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ACEI/D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在所有基因模型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不同运动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ACE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与力量型、耐力型运动能力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与游泳类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果稳定性较好,漏斗图结果显示各基因模型比较均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与中国力量型运动员运动能力呈正相关,与耐力型运动能力呈负相关,与游泳类运动能力不相关。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多态性 运动能力 中国人群 META分析
  • 简介:高中学生之间在运动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是客观事实,按运动能力差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存在差异,改变传统教学中“齐步走”“一刀切”的做法,创设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与学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 标签: 高中学生 运动能力 分层教学 能力差异 选项教学 学校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