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0例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法(设为观察组)和细菌培养法(设为对照组)检测细菌性痢疾。比较两组细菌性痢疾的检出率,观察不同状况患者的PCR循坏数。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细菌性痢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的细菌性痢疾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岁、存在便血、培养阳性患者的PCR循坏数最低,而年龄≥5岁、无便血、培养阴性患者的PCR循坏数最高。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在细菌性痢疾的检验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细菌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法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住院治疗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及其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对照组主要采用配药治疗,治疗组主要采用微生物检验,随后进行药敏试验,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进行调整抗生素治疗的方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院内感染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43%,院内感染率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5%,院内感染率0%,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的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传染,对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在疾病传播的控制中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临床中要给予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西他赛与紫杉醇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一定借鉴。方法2006年2月—2015年7月本省根据“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对多西他赛与紫杉醇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有效收集。结果总计收集30份多西他赛与紫杉醇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涉及患者30例,不良反应31例次。30例患者中有男性10例,占33.33%,女性20例,占66.67%;年龄3—75岁,平均(48.3±2.4)岁。多西他赛引发严重不良反应15例次;紫杉醇引发严重不良反应16例次,占38.70%,随后依次为过敏样反应19.35%,白细胞减少16.13%,骨髓抑制12.90%。采用针对性治疗后都存在明显的好转或痊愈。结论紫衫醇与多西他赛相比,其过敏性休克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使用过程中必须强化用药指导以及有效的监测。

  • 标签: 多西他赛 紫杉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6月来我院使用阿莫西林治疗的患者30例为单用组,同期选择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患者30例为联合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单独不良反应发生事件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共同治疗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其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皮肤及附件、胃肠道等方面,临床医生在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 标签: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83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观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结果在第2代与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头孢呋辛钠在临床使用中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其他抗生素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对比,实验组发生各类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17%,对照组发生各类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0.058%。结论头孢呋辛钠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且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比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

  • 标签: 头孢菌素 抗生素 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1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坠积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共86例,包括确诊长期卧床的本次肺炎加重的患者46例(A组),长期卧床的本次未出现感染者表现的患者40例(B组),分别测定并两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血清PCT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仪器是罗氏COBAS-e601),血清CRP采用贝克曼IMMAGE800测定。结果测得坠积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0.550_+0.103ng/ml)和CRP(79.69_+22.36mg/L)平均水平比此次未感染者水平(0.106+_0.013ng/ml和6.15_+1.07mg/L)明显升高;PCT的特异性为93.4%,显著高于CRP的特异性(73.9%),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测定长期卧床的肺炎患者的血清PCT和CRP对长期卧床病人肺内感染的诊断及评估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PCT水平在早期诊断坠积性肺炎及指导诊治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坠积性肺炎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儿科是能够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1。但这对于儿童而言,是一个紧张恐惧的过程,如果穿刺部位固定不妥,容易导致药液外渗,引起肿胀等,需要进行重复穿刺。此次向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新型的、能够使患儿的手部与固定贴合的更加紧密的拱形儿童静脉输液固定,避免了由于儿童易动而引起的针头脱出,药物外渗现象,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了重复穿刺的发生,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腹泻的患者70例,70例患者分别采用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检查,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聚合酶链反应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合酶链反应平均循环数在培养阴性、非脓血便、年龄大于5岁方面检出率最高,而聚合酶链反应平均循环数在培养阳性、脓血便、年龄小于5岁方面最低。结论在细菌性痢疾检验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准确性更高,临床医生对于腹泻患者细菌性痢疾检验可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从而提高准确性。

  • 标签: 细菌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 细菌性痢疾 检出率
  • 简介:摘要对120例绝经期后取节育者采用米非司酮口服,使其宫颈松弛变软,宫口自行扩张不扩宫即可取节育,有少数需要扩口者,因其宫颈已变软,宫口自然放松,扩口时阻力少,取节育较易。

  • 标签: 米非司酮 取节育器 绝经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该乡镇医院的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的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2~2014年间的1026例临床不同类型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血培养标本、粪便标本、呼吸道标本、各类非呼吸道标本),分为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时间段,所有研究标本均按照检验时间前后顺序,并回顾性的对其进行阳性率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除粪便标本外,其余各类标本在2012~2013时间段明显低于2013~2014时间段,(P<0.05)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要仔细分析各类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发生情况,提高乡镇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和诊断水平,为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也为疾病的治疗及其预后提供有效帮助。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临床标本 阳性率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循环脱氧核酸(cfDNA)与C反应蛋白水平(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手足口病的患儿3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3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血清循环脱氧核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血清循环脱氧核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血清循环脱氧核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升高;血清循环脱氧核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循环脱氧核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临床医生可以将血清循环脱氧核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作为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指标。

  • 标签: 手足口病 血清循环脱氧核酸 C反应蛋白水平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培酮联合奥氮平对脑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质性精神障碍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照服用奥氮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各自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对脑质性精神障碍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利培酮 奥氮平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旷置术在髋关节感染二期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5年3月13例14髋关节感染病例进行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58.4岁(32~78岁);一期手术彻底清创,有假体或内植物者予以取出,0.50%碘伏浸泡,然后植入含高浓度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的骨水泥占位,术后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2周,感染控制后二期再植入翻修假体。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2~42个月),经一期病灶清理,假体或异物取出、抗生素骨水泥旷置,二期假体再植入取得成功,无感染复发。1例因占位脱位行二次旷置,1例因占位脱位、感染控制不佳行二次清创旷置术;3例占位断裂,占30.7%;术后感染控制率92.3%。Harris评分由一期手术前的39分提高至二期翻修术前63分。结论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术可有效控制髋关节感染;彻底清创、碘伏浸泡冲洗是消除感染的重要环节;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推荐使用关节型占位,有助于改善二次翻修关节功能的恢复。个性化制作占位,采用一些改良的制作技术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过渡期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 感染 占位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在孕产妇浅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将2014年9~12月我科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孕产妇1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封管,对照组使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分别对留置针留置期间堵管、导管内回血、液体外渗和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留置针在堵管、导管内回血、液体外渗和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冲封管方法操作时间比较,预充式导管冲洗平均节约时间51秒。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封管有效地解决了留置针封管污染及操作繁琐等问题且安全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和强度,也减少发生针刺伤的机会,减少护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封管液 孕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