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儿科护士开展医用黏胶皮肤损伤培训对降低该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20年6月至12月,抽取儿科输液者280例为实验样本,使设立为培训后组,另取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同数量患儿为培训前组。对30例病区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医用黏胶皮肤损伤护理知识知晓度,针对集中性问题,开展培训,护士按照培训后的做法,对患儿开展护理,分析结果。结果和培训前比,培训后护理人员对于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知识知晓情况明显更好,P<0.05,和培训前比,培训后患儿出现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概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儿科护士开展与医用黏胶相关性皮损相关知识培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皮损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有助于识别高危因素,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医用黏胶 皮肤损伤 儿童患者 高危因素 培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意义及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临床输血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2021年1月~2022年6月,分别进行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实验,筛查患者血清中不完全抗体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并对比检测时间,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意义。结果:不完全抗体检检出率微柱凝胶法高于凝聚胺法,检测花费时间凝聚胺法少于微柱凝胶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输血检验 意义 不完全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意义。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hs-CRP、D-D水平,并分析其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AMI患者PCI后MACE发生率为22.50%。预后不良组D-D、hs-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术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为对象。其中60例为AECOPD患者,60例为COPD稳定期患者。以同期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三组IgE、CRP水平,分析其在COPD患者中表达意义。结果  AECOPD组IgE、hs-CRP水平高于COPD组、对照组(P

  • 标签: 免疫球蛋白E 超敏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失败患者补救治疗中,研究对其行复方嗜酸乳杆菌与四联疗法联用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100例在2017年2月-2019年12月经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失败的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50例)、观察组(n=50例),分别行四联疗法、复方嗜酸乳杆菌+四联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临床症状积分、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相对比,P>0.05,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更低(P

  • 标签: 复方嗜酸乳杆菌 Hp根除 四联疗法 临床症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分别接受血清尿酸检查和超声影像学检查,记录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不稳定斑块面积,同时将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和脑梗死(102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区别,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着血清尿酸水平升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面积相应增加,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P504S/AMACR和β-连环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结直肠癌、40例结直肠腺瘤和10个正常结直肠组织的存档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对AMACR和β-catenin核表达进行评估,并计算每种标记物的相对鉴别诊断的能力。结果:AMACR和β-catenin核表达分别为68.75%和45.00%的结直肠癌,30.00%和5.00%的结直肠腺瘤组织,并且在正常肠组织中均没有表达。 AMACR和β-catenin核表达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之间均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两者的p

  • 标签: P504S/AMACR β-连环蛋白 散发性结直肠癌 结直肠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