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与乳腺钼靶对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的对比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给予所有患者MRI和乳腺钼靶诊断,对所有患者病理结果、MRI结果和乳腺钼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诊断准确性;结果:50例患者中,采用MRI确诊48例,准确率为96%,2例漏诊,漏诊率为4%,采用乳腺钼靶确诊40例,准确率为80%,3例漏诊,漏诊率为6%,7例误诊,误诊率为14%,MRI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乳腺钼靶诊断(P<0.05);结论:给予早期乳腺癌患者MRI进行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可作为乳腺癌的首选诊断方式,但是在诊断过程中,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方式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MRI 乳腺钼靶 早期乳腺癌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计收录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62例,病例选取时间: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效果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CT增强扫描检查中,可以通过信息沟通、快速准备、个体化关怀、疼痛管理、情感支持和温馨环境营造等措施,提高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轻他们的不适感和焦虑。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CT增强扫描检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22年1月~12月间,本院影像科开展CT增强扫描的患者7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碘造影剂,设计对照研究,抽签将纳入患者分为2组,390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患者皮肤及其附件以及碘造影剂注射后的0.5~24 h内。结论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可通过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予以改善,提高检查安全性。

  • 标签: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 不良反应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腰椎金属内固定技术是现阶段临床较为常见的腰椎疾病治疗手段,但在术后的CT扫描中,受金属伪影的影响下,导致影像成像的质量准确性不佳。最近几年来,CT去金属伪影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腰椎金属内固定扫描所存在的局限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就CT去金属伪影技术在腰椎内固定术后扫描中的作用进展,展开综述,希望以此可以给广大相关工作者,以建议或启发。

  • 标签: CT去金属伪影技术 腰椎金属内固定扫描 作用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PSH)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的50例疑似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进行MSCT检查,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种方法的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情况以及强化程度。结果:根据病理结果,MS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平扫+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分别为92.00%、96.00%和98.00%,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情况和强化程度等指标,而增强扫描能够进一步揭示病灶的血供情况。结论: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PS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MSCT平扫 增强扫描 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甲状腺病变患者中抽选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诊断,将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诊断结果与病理证实结果对比,同时对比良恶性甲状腺病变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的检查结果。结果: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检查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大(P>0.05)。良性甲状腺结节平扫期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与恶性甲状腺结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甲状腺结节有钙化概率明显低于恶性甲状腺结节,无钙化概率明显高于恶性甲状腺结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可以很好的诊断和辨别良恶性甲状腺病变,准确正确率高,也能为后续疾病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后处理技术 良恶性甲状腺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喉返神经电生理探测联合纳米碳踪术联合治疗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SF-36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后,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喉返神经电生理探测联合纳米碳踪术联合治疗甲状腺癌中应用价值显著,可明显减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喉返神经电生理探测联合纳米碳示踪术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聚凝胺和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同意开展交叉配血者268例的临床资料,收集其输血标本,经开展微柱凝胶、聚凝胺采取交叉配血试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结果行MGT时患者交叉配血成功率为91.42%,明显低于行MPT时的9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被选对象中,MPT阳性标本有9例,MGT阳性标本有21例,说明相比凝聚胺,微柱凝胶有较高的灵敏度。结论聚凝胺特点是快速,适用于急诊工作中;微柱凝胶特点是操作便捷、有较高宁敏度,适用于日常工作中。在临床工作中,将聚凝胺、微柱凝胶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交叉配血准确度和效率,保证临床血液安全性。

  • 标签: 聚凝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细菌检验的过程中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查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阴道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细菌培养检验,实验组患者则采取PCR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检验效果。结果实验组阳性检查率为96%(4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细菌培养检验法相比较而言,通过对阴道炎患者采用PCR检验,能够提高患者阴道细菌的阳性检测率,为后续用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阴道细菌 检验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用酶与直接离子电极检测血清钾钠氯离子。方法用真空促凝集试管采集静脉血液,离心机分离血清,取混合血清分别用酶和离子电极,对比重复检测20次,观察仪器及试剂的重复结果。取230例不同患者血清,包括30例有黄疸、溶血和高三酰甘油等血清,其中胆红素最高在45.8μmol/L以内,三酰甘油在6.0mmol/L以内,观察两种方法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与超范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用混合血清样本重复20次比较,钾钠氯各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0份随机样本,包括黄疸、溶血和脂血等血清等样本,两种方法钾钠氯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呈直线相关。结论两种方法检测钾钠氯均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相关性,非重度黄疸、溶血和乳糜血乳糜等血清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钾钠氯 酶法与离子电极法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双抗原夹心法(ELISA)联合检测梅毒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8月医院实验室检验的29157例受检者,标本源于免费婚前检查、产前检查和孕前优生优育检查,分别使用ELISA、TRUST检验,同时采用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对两种方法检验结果进行确证。结果ELISA检验阳性率与TPPA比较(x2=0.365,P>0.05),而TRUST检验阳性率与TPPA比较(x2=57.186,P<0.05)。ELISA诊断敏感度高于TRUST(x2=37.757,P<0.05)。结论ELISA和TRUST在梅毒检验中均具有一定价值,ELIS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用于临床大批量检验;而TRUST对梅毒治疗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临床中可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梅毒检出准确率。

  • 标签: 梅毒 TRUST法 ELISA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传统股静脉釆血与颈静脉采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抽血室静脉采血的128例患儿,随机将所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4例患儿行以传统股静脉釆血,研究组64例患儿行以颈静脉采血,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1%)明显比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5.00%)高,并发症发生率(3.13%)。结论在小儿静脉采血中,颈静脉采血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股静脉釆血,临床价值更加显著。

  • 标签: 小儿静脉采血 传统股静脉采血法 颈静脉采血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和末梢采血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选取200例,随机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末梢采血)和研究组(静脉采血),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指标。结果 研究组血常规相关指标水平(如WBC、RBC、HB、HCT、PLT等)均比对照组显著优(P<0.05),但两组MCH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均有效果,但静脉采血更显优势,可综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采血法 末梢采血法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住院药房口服摆药调剂内采用PDCA循环后,对住院药房调剂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住院药房2021年5月-2021年11期间发放的500份药品作为对照组,开展住院药房口服摆药调剂常规管理,以我院住院药房2021年12月-2022年5月期间发放的500份药品作为研究组,开展住院药房口服摆药调剂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种药房管理方式的调剂质量。结果 住院药房管理前,两组口服摆药调剂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研究组口服摆药调剂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住院药房口服摆药调剂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住院药房口服摆药调剂开展PDCA循环管理,能最大限度纠正口服摆药调剂期间出现的问题,提高口服摆药调剂质量,降低口服摆药调剂差错率,提高住院药房的管理水平。

  • 标签: 住院药房 摆药调剂内差 PDCA循环管理 差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