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干细胞移植后需要对体内的存活、分布、迁徙、增殖及分化进行连续监测,从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目的:分析近10年国内外干细胞标记及MRI踪研究的文献学特点。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国际数据库WebofScience数据库,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关于干细胞磁共振成像踪研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干细胞(stemcel),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踪技术(tracingtechniqu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并对文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干细胞治疗、器官移植、细菌感染、基因表达、新药开发等众多领域已经广泛应用踪技术。干细胞的踪技术主要有同位素、抗原标记法、荧光蛋白标记法、荧光染料标记法、核磁共振对比增强剂标记法、Lac-Z基因标记法、Y染色体标记法。近年来,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发展,磁共振成像踪技术在评估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应用越来越多。

  • 标签: 干细胞 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CT增强扫描患者过程中的护理方法以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结果显示,在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有2例患者由于假阳性未能完成扫描,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且扫描结果均满意。结论在实行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症状,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CT增强扫描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护理措施的实施对CT增强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CT增强扫描 患者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09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诀教法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集体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至2014年共24个月参与集体健康教育的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的是在传统的方式中融入口诀教法.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参与热情提高,健教内容掌握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应用口诀教法对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教内容掌握率,提升了护理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关键词口诀教法;良性前列腺增生;集体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50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胸部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共5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X线胸片和胸部CT检查,并用单盲重新读片记录结果,对胸部CT扫描片和X线胸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诊断结果。

  • 标签: CT胸部扫描 肺结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人文关怀在CT增强扫描护理中的应用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进行行CT增强扫描相关检查的200例病人,对其进行人文关怀的护理。结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和降低CT增强扫描在检查病人时的不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发生率。结论在CT的增强扫描前和增强扫描中的护理工作里运用好人文关怀,能够极大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使得患者感受到温暖,放下包袱。

  • 标签: 人文关怀 CT 增强扫描 护理 应用措施 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65-01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实施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内件数,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方法根据品管圈(QCC)活动十大步骤,由科室成员10人组成品管圈,将降低内件数作为当前急需改善的项目,并进行现况调查,根据82法则确定将“检查包装区内件数”为重点改善项目并找出其不合格率高的根本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制定整改对策并组织圈员实施,不合格率由活动前的85%降低到了活动后的20%。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积极性,降低了消毒供应中心内件数不合格的比例及消毒成本,提高了临床一线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内差件数 检查包装区内差件数 消毒供应中心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87-02
  • 简介:摘要探讨提高螺旋CT扫描质量和图像诊断价值的技术要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直观的依据,对临床上合理的使用、评价疾病细节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螺旋CT 扫描质量 图像诊断价值 技术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影像特点。方法12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2例癌灶中,平扫8例等密度、3例低密度、1例稍高密度,其中2例伴斑点样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6例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6例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结论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快进快退”现象,可为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 肾肿瘤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原因及渗漏特点,并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00例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在约2-4天出现局部水肿、疼痛和水泡消失症状,未见组织坏死和无菌性炎症。结论CT增强扫描时为防止对比剂渗漏应做好预防工作,渗漏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 标签: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渗漏 预防和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低剂量扫描方案的能力以及图像质量进行探讨、评价。方法选出80例前门控扫描的病人,并依据体质量指数(BMI)选则相应的管电流、管电压,要将扫描中病人所承受的受射线剂量进行记录,再与后门控扫描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在相同管电压下,前门控扫描剂量的平均值与后门控平均值相比,在数值上前者要远小于后者。结论宝石CT采用的是前门控扫描技术与具有个性化的扫描参数,与此同时加上宝石探测器的应用,AsiR重建技术及Cine扫描模式的使用,有效的改善螺旋的伪影出现的情况,并能够抑制出现钙化伪影的现象,通过此技术获得更加高清的冠状动脉图像。对心脏成像的辐射剂量也有效减少为原来的75%~90%,既保证了检查的准确性又就减少了心脏成像的辐射剂量。

  • 标签: 宝石CT 冠状动脉成像 低剂量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的处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8月接收CT扫描患者400例作为对象,均于CT扫描中借助高压注射液器增强,分析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00例患者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10例,占比2.5%,其中,中等渗漏者7例,重度渗漏者3例,均于针对性措施后处理。结论临床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海醇注射前期需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渗漏现象后需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以减少患者疼痛度。

  • 标签: CT增强 碘海醇 渗漏
  • 简介:摘要如今,肠蛔虫症在卫生条件改善后其发病率大大减低,病情也大大减轻.但仍为不少患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传统的驱虫是患儿睡前口服肠虫清(阿苯达唑)驱虫,但该方法在部分患儿的驱虫效果并不理想.肠虫清口服后,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该药物能抑制寄生虫摄取糖原,继而使寄生虫缺乏能量,使寄生虫的吸盘无力,失去粘附肠壁的动力,继而随着肠道蠕动排出体外.且随着药物的代谢消除.寄生虫将重获动力,我运用药物驱虫的同时加用泻剂----乳果糖.增加肠蠕动,使寄生虫在未恢复附着力之前将之排出,大大提高了驱虫效果.其方法如下中图分类号R7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2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居第三位,目前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本次研究选取120名纤维直肠镜初诊为直肠肿瘤的患者,分别进行MRI常规扫描和MRI常规扫描加弥散成像,之后追踪手术后病理结果,对肿瘤的T期分级及淋巴结的转移进行术前评价。结果发现MRI常规扫描加弥散成像对于直肠癌的术前评估优于单纯常规扫描,可以作为直肠癌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直肠癌 MRI 弥散成像 T 期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02-02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7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甲状腺结节者88例,分别进行MRI扫描及MRI联合DWI扫描,通过图像观察分析结节大小、数目、形态、平扫及强化信号特点、病变周围组织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等病症.结果本研究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甲状腺结节者59例,恶性甲状腺结节者24例,良恶性混杂甲状腺结节者5例;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图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P<0.05);MRI联合DWI扫描技术的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MRI扫描(P<0.05).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02-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