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治疗过程中合并胸膜结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入院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并发胸膜结核的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同期入院诊治的间皮瘤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胸部正侧位片及CT扫描进行影像学观察,分析鉴别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同时进行胸水化验,并总结治疗方法。结果胸膜结核女性占比62.50%,70.83%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75%出现左侧胸腔积液,无长期接触石棉粉尘患者。出现发热、出汗症状的人数显著多于胸膜间皮瘤患者(P<0.05);而咳嗽、并发气胸人数显著低于胸膜间皮瘤患者(P<0.05)。确诊后未行手术的41例患者,经治疗后,病灶吸收27例,病灶不变者7例,7例患者因病灶进一步扩大而行手术治疗。结论应用CT扫描可有效诊断胸膜结核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过程 胸膜结核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变的临床效果,为宫颈上皮内变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110例宫颈上皮内变患者,以随机法分为高频电波刀治疗的对照组、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的观察组。对比2组宫颈上皮内变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手术残留、复发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变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阴道镜 高频电波刀 宫颈上皮内瘤变 治疗效果 手术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夹闭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实施颅内动脉夹闭术的35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进行颅内压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支持处理,分析颅内动脉压监测的作用。结果本组的35例患者中,25例颅内压在5-20mmHg之间,生命体征平稳;8例术后颅内压范围在20-40mmHg之间,其中有5例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出现急性脑水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颅内压急剧升高超过40mmHg,经颅脑CT检查显示动脉破裂出血,经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3d死亡。结论对颅内动脉术后患者续监测颅内压,并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为病情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胃肠间质采用腹腔镜形切除术与开腹楔形切除术对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6年8月共收治80例胃肠间质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开腹楔形切除术,观察组40例采用腹腔镜形切除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相关指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间质患者采用腹腔镜楔形切除术,符合微创手术治疗优势,手术安全性更高,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腹腔镜楔形切除术 开腹楔形切除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胶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脑胶质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神经功能改善评分和2年内的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为(79.63±3.68)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为(29.67±1.1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53.6±1.49)、(39.7±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年内的存活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自理能力和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2年内的生存率,为胶质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信采纳。

  • 标签: 立体定向靶向 微创手术 脑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脑动脉手术中的实施效果,为脑动脉手术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70例脑动脉手术患者,综合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实验1组(n=35,全凭静脉麻醉)、实验2组(n=35,静吸复合麻醉)。对比两组脑动脉手术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情况、颅内压、MMP-2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不同麻醉形式下的脑动脉手术患者组间相同观察指标结果对比,P<0.05,实验1组均优于实验2组。结论相对于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更利于脑动脉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提高安全性、促进预后,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全凭静脉 静吸复合 脑动脉瘤手术麻醉 血流动力学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型颅内动脉手术的术中护理规范,预防动脉破裂,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复杂型颅内动脉的护理方法,包括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术中护理流程及规范性的操作,总结预防颅内动脉破裂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麻醉手术过程中55例手术患者均为发生颅内动脉破裂再出血情况,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期、维持期、手术过程中重点时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动脉破裂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桥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中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例患者为单发部位病变,4例患者为多发部位病变;7例患者免疫组化CD20+、CD79a+、LCA+、Ki-67+、CD10-表达均为100%;Ki-67+增殖指数60%-80%11例患者脑脊液均未见肿瘤细胞,行骨髓检查均未见骨髓浸润;10例患者起始化疗采用以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系统化疗联合鞘内局部注射加或不加全颅脑放疗,总缓解率90%;11例患者总生存率为81.81%,2年OS率为50%,与单纯化疗的病人相比,化疗联合放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组病人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系统化疗联合鞘内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案仍是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首选治疗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能带来病人生存获益。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甲氨蝶呤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方法对大脑中动脉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大脑中动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45天后大脑中动脉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头痛呕吐的频率次数、精神意识障碍的发作次数以及癫痫的发作次数、是否有脑积水。结果组间治疗后大脑中动脉患者的上述临床表现比较,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67%优于对照组73.82%,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与对照组5.63%比较,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方法对大脑中动脉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通过微创性及降低术中血环栓塞时间的发生率从而明显降低脑内出、头痛呕吐、精神意识障碍以及癫痫的发生频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探究讨论。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治疗 大脑中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X线平片及CT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非骨化性纤维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盲选方法将纳入的40例非骨化性纤维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检查,给予研究组采用X线平片及CT检查;比较分析两组的检出率。结果两组非骨化性纤维患者经过单一采用X线平片检查或者采用X线平片及CT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检出率80.00%(16/20)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检出率100.00%(20/20),P<0.05,差异显著,提示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X线平片及CT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率,可以得到早期对症治疗,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鉴别诊断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非骨化性纤维瘤 X线平片 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颅内动脉患者4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综合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体直径等指标。结果本组40例患者检出肿瘤42个,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明显比MR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5.0%以及CT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率87.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40例患者MR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体直径和颈宽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的临床诊断工作中,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法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效,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选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MR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老年脑动脉患者手段是开颅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分析临床效果。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58例老年脑动脉患者,选取时间2017年1月至12月,抽签法分组,观察组29例,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29例,行开颅夹闭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10±0.22)h、住院天数(6.71±0.91)d、住院费用(10.51±2.21)万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Glasgow昏迷评分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老年脑动脉患者开颅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 脑动脉瘤 开颅夹闭 血管介入栓塞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样病变和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接治的172例宫颈上皮内样病变和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SRE术的治愈率为97.18%,DRE术的治愈率为95.71%,LEEPC术的治愈率为90.3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术用时、出血量和DRE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EEPC术用时、出血量均少于SRE术和DRE术,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程度及性质的宫颈疾病给予相应LEEP术式,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和较好的塑形效果;对于CIN和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 标签: LEEP刀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36例恶性脑胶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治疗1个余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随访1~2年,比较两组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结果两组在血液毒性、急性脑损伤及远期脑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均不明显(P>0.05);随访1~2年,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2.2%、2年生存率为44.4%,较对照组的44.4%、11.1%明显提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恶性脑胶质患者,临床采用口服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1~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相对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替莫唑胺 放疗 恶性脑胶质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其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9例。A组给予急诊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的NIHSS评分低于B组;GCS评分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B组为72.41%,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其病残程度,并能获得较理想的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急性期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括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常规方案进行,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方案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在7d、14d内头痛持续分别为8(26.67%)、3(10.00%),而对照组患者在7d、14d内头痛持续分别为20(66.67%)、12(40.00%),对照组患者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现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大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产科70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施以传统护理,观察组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h及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然分娩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护理满意度高,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自然分娩 产后出血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于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共120例,将其分为综合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产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33%,常规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产妇宫缩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创伤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我院急诊室与ICU接收的需大量输血治疗的6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用凝血四项指导患者用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患者用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好转率、病死率、渗血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红细胞悬液、血浆以及冷沉淀的平均治疗量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在创伤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能够给予患者输血治疗针对性指导,提高预后,节约血液资源,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创伤 大出血 输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伸护理方案在高血压脑出血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后出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取常规的出院护理方案和延伸护理方案,出院以后随访观察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外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出院4个月后病情状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出院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服务中采用延伸护理方案,能够更好地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配合度、改善院外护理效果,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延伸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出院患者